任春庆教授讲解鸡病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874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春庆教授讲解鸡病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任春庆教授讲解鸡病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任春庆教授讲解鸡病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任春庆教授讲解鸡病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任春庆教授讲解鸡病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任春庆教授讲解鸡病知识.docx

《任春庆教授讲解鸡病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春庆教授讲解鸡病知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任春庆教授讲解鸡病知识.docx

任春庆教授讲解鸡病知识

任春庆教授讲解鸡病知识

内容由中国禽病网专家任春庆教授提供

一:

鸡H9如何控制

1、接种H9亚型流感疫苗,以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这对蛋鸡和种鸡尤为重要,并且在开产前应接种3次H9亚型流感油乳苗,在产蛋期至少还要加强免疫接种2次。

2、提高鸡舍温度。

当鸡群发病后,会出现畏寒聚堆现象,应提高鸡舍温度2~3℃。

3、提高鸡舍湿度。

当湿度提高后,可降低鸡舍内的灰尘,改善空气质量。

4、加强通风管理。

适当的通风可排除舍内有害气体,减少舍内病原微生物数量。

5、带鸡喷雾消毒。

用好易洁消毒剂每天带鸡喷雾消毒1~2次,可有效的净化舍内小环境,对疫情的控制有一定的帮助。

6、用抗病毒、抗菌的药物。

当鸡群中发现有眼睛变形,流泪的鸡只时,应对病鸡进行剖检,当确诊为低致病性禽流感后,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实践证明诊断越及时,给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损失越小。

二:

怎么治鸡痘

用患过鸡痘的康复鸡血液,每天给痘鸡注射0.2~0.5毫升,连用2~5天,疗效很好。

也可用以下中草药验方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

将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50克,生南星、陈皮、厚朴、甘草各20克、天花粉100克,共研为细末,备用。

临用前取适量药物置于干净盛器内,水酒各半调成糊状,涂于剥除鸡痘痂壳的创面上。

每天2次,第3天即可痊愈。

黄芪、党参、槟榔、首乌、贯众、山楂各60克,肉桂20克,为100只鸡用量,取药物粉末拌入饲料中喂服,或水煎取汁作饮水用,每日3次,重者可灌服5~10毫升。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赤芍、葛根各20克,蝉蜕、甘草、竹叶、桔梗各10克,水煎取汁,备用,为100只鸡用量,用药液拌料喂服或饮服,连服3日,治疗皮肤与粘膜混合型鸡痘,疗效显著。

板蓝根75克,麦冬、生地、丹皮、连翘、莱菔子各50克,知母25克,甘草15克,水煎取汁1000毫升供500只鸡用量,以药液拌料或灌服,对粘膜型鸡痘治疗效果好。

三:

新城疫容易和那些病混染

1、球虫病:

球虫病一般多发生于家禽的育雏和育成期,由于球虫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可破坏新城疫免疫机制,故而鸡群一旦发生球虫病后,新城疫同时发生的也就很多。

门诊剖检因球虫病死亡的鸡只,常可见有典型的新城疫病变。

因此在幼雏期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湿度过大,避免地面育雏,注意控制球虫病的暴发,从而有效防止与新城疫的混合感染。

  2、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多发于家禽开产期,一般是马立克氏病发生后继发感染新城疫。

马立克氏病发生后,如果再同时感染新城疫,那可是真是雪上加霜,病情加重,死亡加速。

这类混合感染的预后不良,只有在预防上下功夫,加强饲养管理,按时用好疫苗,提高抗体水平,增强禽群体质,严控该病发生。

如果发病,加之又与新城疫混合感染,无需花费过多药品,造成浪费,只有趁早淘汰为上策。

3、大肠杆菌病:

近年来随着大肠杆菌病发病率的增加,与新城疫混合感染的病例也日益增加,生产中常遇到一些鸡群大肠杆菌病比较顽固,久治不愈,细致检查后就发现同时感染了新城疫。

作者曾遇一肉鸡场,发生大肠杆菌病后,虽然采用了免疫与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但却无济于事,肉鸡死亡率仍然很高,后经实验室进一步诊断为混合感染了非典型新城疫,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后,方转危为安。

需要指出的是,治疗这类混合感染的难度较大,特别在紧急接种后,往往出现一个死亡高峰,有少数鸡甚至会出现神经症状,且持续较长时间,给养殖户造成消耗性损失。

4、传染性喉气管炎:

传染性喉气管炎主要发生于成年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病,以高度呼吸困难和咳出带血的粘液为特征。

实践中与新城疫混合感染的机会{艮多,治疗药品对这类混合感染的作用很小。

有人试用两种疫苗同时紧急接种,在历经一段死亡高峰之后,趋于好转,但损失一般较大,故请兽医人员在工作中要谨慎从事,预后交代要清楚,否则纠纷迭起,难以处置。

5、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这是个老病新发的禽病,以鸡的上呼吸道症状为特点,眼皮及周围颜面部肿胀,如果混合感染了新城疫后,病初都呈现咳嗽、喘气及鸡群中不时发出“咯!

咯!

”的尖叫声,随着病程的进展,新城疫的症状会越发明显,而且单纯使用抗菌素治疗没有效果,继而出现死亡现象,剖检则可进一步确诊混合感染了新城疫,采取紧急接种的方法,可稳定病情,以期好转。

6、禽霍乱:

禽霍乱与新城疫混合感染在门诊中也不少见,这两种病都表现腹泻、精神沉郁、被毛粗乱等外表症状,但剖检变化有所不同。

新城疫肝脏表面有灰黄色条纹状坏死灶,而禽霍乱肝脏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当以上两种症状并存时,那就说明禽霍乱与新城疫发生了混合感染。

此类混合感染多发生于夏季多雨季节,因禽霍乱主要以肠道感染为特征,且发病率高,因而与新城疫混合感染的机会也就多了。

7、传染性法氏囊病:

尽管目前总体上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趋势有所减弱,然而在局部地区,传染性法氏囊发生率仍然很高,并且与新城疫混合感染的病例时有发生。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致病的靶器官是法氏囊,因法氏囊是免疫器官,一旦发病,可能会引发新城疫的发生。

加之在生产实际中,不少人将传染性法氏囊病与新城疫的免疫计划安排在同一时段进行,有的甚至还混合饮水,所以传染性法氏囊病一旦发生,新城疫也就随之暴发。

这类混合感染病程一般不长,恢复也快,关键是要在康复之后及时补防疫苗,以增强抗体水平。

8、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对鸡来说一生都可带菌,而以青、幼龄鸡最易多发该病。

雏鸡发生沙门氏菌病后,与新城疫混合感染的机会并不多,这是由于母源抗体的作用而不易感,随着日龄的增加,到了育成期,因饲养疏忽而发生沙门氏菌病,并诱发新城疫,这类混合感染破坏性较大,一旦鸡群出现拉白色和绿色相间的粪便,并出现迅速死亡,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时,应当机立断,采用新城疫I系苗进行紧急接种,经一周后逐渐产生免疫力,鸡群趋于稳定,同时给予一些抗菌素药物,这类感染一般是可以痊愈的,也不会留下后遗症。

以上只是简单列举常见与新城疫混合感染的集中疾病,现实生产过程中往往更复杂,需要养殖户引起高度正式,做好平时的预防保健措施,降低发病率,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

四:

禽溃疡性肠炎的防治

1、落实综合防疫措施,增强机体抵抗力,以提高抗病能力。

2、发现病禽,及时隔离。

对粪便、垫草等加强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做好舍内外卫生。

3、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本病有良好效果。

链霉素混饮,雏鸡2000~5000国际单位/只,每日2次,连用5~7天;杆菌肽锌混饲,0.1~0.2克/千克料,连用5天;红霉素5%水溶性粉剂混饮,1~3克/千克水,连用3~5天。

病鸽用庆大霉素按6000~1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天;个别治疗,用庆大霉素配合青霉素和链霉素口服,疗效更佳。

五:

鸡白血病的诊断及防治

鸡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肿瘤病。

在全身很多器官中产生肿瘤性病灶。

症状:

病鸡的日龄通常在4-10月龄,病型可分四型:

淋巴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病。

基本症状是进行性消瘦,其中以淋巴性白血病最普遍,这里只介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自然发病的鸡,多发于14周龄以上,到性成熟期发病率最高。

病鸡的病情达到一定程度时,食欲不振,全身衰弱,鸡冠及肉髯苍白,皱缩,偶呈青紫色,进行性消瘦,以至不能站立,产蛋停止,有时下痢,有的病鸡腹部膨大,可摸到肿大的肝,病鸡到最后因衰竭而死。

剖检:

肿瘤主要见于肝、脾、法氏囊。

肿瘤外观柔软、平滑、有光泽,呈灰白色或淡灰黄色,从针头大到鸡蛋大。

按肿瘤的形态可分成结节型、粟粒型、弥漫型。

弥漫型肝脏比正常的大好几倍,灰白色,呈大理石样外观特征,俗称“大肝病”。

脾脏的变化与肝相同,法氏囊的肿瘤呈很小的结节状,在剖检严重病鸡时,打开腹腔,见各个内脏器官广泛发生病变,甚至互相粘连,无法分开。

诊断要点:

(1)多发于14周龄以上的鸡,呈进行性消瘦。

(2)肝脾肿大,肝呈大理石外观状的“大肝病”。

防治:

本病既无疫苗预防,又无药物治疗,应着重抓好预防工作。

(1)雏鸡对本病的易感性高,感染后长大时发病,雏鸡和成年鸡要分开饲养。

(2)鸡群中的病鸡和可疑鸡,需彻底淘汰。

(3)种蛋要从健康鸡中购买,入孵前要消毒。

六:

包涵体肝炎的防治

包涵体肝炎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特征是包涵体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

症状:

多发于2-8周龄的鸡,全群鸡不表现症状,但持续出现个别病鸡,食欲减退,翅膀下垂,嗜睡,双脚麻痹,消瘦贫血,临死前发生鸣叫声,有的无症状死亡;病轻的也可以恢复,但死亡率很低;有的病鸡有神经症状,头向前伸,站立不稳,甚至角弓反张。

剖检:

肝肿大,呈黄色到棕色,表面有条索状出血斑点,严重的病例可出现肝破裂。

胆囊肿大,充满深绿色浓稠胆汁,脾和肾轻度肿大。

诊断要点:

(1)主要发生于2-8周龄的鸡,嗜睡、消瘦,贫血。

(2)肝脏肿大,严重的肝破裂,肾脏肿大。

防治:

(1)注意搞好卫生,消除应激因素,如寒冷、酷热、断喙过度等。

(2)据介绍,发病后用维生素C针剂(每支2毫升,含0.1毫克),庆大霉素(每支1毫升,含20毫克);维生素K3或K4针剂(每支1毫升,含4毫升)各一支,加凉开水250毫升,让病鸡自由饮用,疗程1周,停药3天,再用凉开水500毫升,仍加上述药物,饮1周后停药。

对病重的鸡可同时肌注庆大霉素2毫克,早晚各1次。

能使鸡群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七:

鸡疥癣虫治疗的方法

鸡自啄拔毛多是因鸡群发生脱羽痒症,是由于疥癣虫引起的。

病原体为鸡螨,有0.3毫米大,呈圆形,主要寄生在鸡的羽毛根部皮肤内,引起发炎。

病变常见于鸡冠、鸡背、臀部。

由于剧痒,病鸡自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光,造成秃头、光腚。

被啄处皮肤发红,形成红色斑点,用手模时能感到有脓包。

治疗:

剥去鸡冠患部结痂,涂上碘酊、碘甘油、10%水杨酸软膏,疗效也很好

八:

鸡痘发病什么特点

家禽中以鸡和火鸡最易感,其它如鸭、鹅及许多鸟类均可感染发病。

在鸡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可感染,但以雏鸡最常发病,常引起大批死亡。

禽痘多通过健禽与病禽接触,经受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

蚊子(如库蚊、伊蚊)等双翅目昆虫及体表寄生虫(如鸡皮刺螨)可传播病毒。

蚊子的带毒时间可达10~30天。

人工授精也可传播病毒。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和蚊子活跃的季节多发。

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维生素缺乏和饲养管理恶劣,可使病情加重。

若伴有葡萄球菌病、传染性鼻炎及慢性呼吸道病等并发感染时,可造成病鸡大批死亡。

鸡和火鸡发病率不定,死亡率较低,但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九:

什么原因致使鸡发生鸡白痢

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禽白痢沙门氏菌。

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在麦康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能长出细小、透明、圆整和光滑、不变色的菌落,无荚膜和鞭毛,无芽胞。

常用消毒剂均可达到杀灭目的。

对多数抗生素有敏感性,但易产生耐药性。

人可误食被该菌污染的食品而发生急性胃肠炎。

流行特点:

病鸡和带菌鸡是传染源。

可引起雏鸡及雏火鸡死亡,2~3周龄内的雏鸡死亡最多,成年鸡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但所产蛋高达1/3含有禽白痢沙门氏菌,经蛋垂直传播,被污染种蛋孵化率降低或孵出带菌雏鸡,并成为鸡场主要传染源。

还可通过孵化器、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粪便、鼠类和环境等水平传播。

发病率与死亡率与良雏室的温度,通风不良,密度过大,采食饮水不足,饲料品质差,经长途运输等有密切关系。

其他鸟类如麻雀、鸭、鹌鹑等也易感本病。

十:

鸡瘟预防的小方法

1、取大蒜1头,捣烂,放入0.5千克饲料中搅拌均匀,每只鸡每天喂50克,10天为一个疗程,停3天后再喂。

2、大蒜浸泡在酒里24小时,每只鸡每天喂1~2个蒜瓣,连喂8~10天。

3、用2%~3%盐水浸米3天,然后捞出喂鸡,连喂7天以上。

4、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白矾和生姜,每隔10天喂一次;如果出现病鸡,每隔7~8天喂一次。

5、用猪苦胆浸泡绿豆7~8天,每只鸡喂3~5粒。

6、将仙人掌捣烂如泥,每日2次,连喂2~3天。

7、用兔的粪尿拌饲料喂鸡,可提高鸡的抗病力。

8、用尿盆中的尿疳拌饲料喂鸡,每日2次,连喂3天。

9、用1%的来苏水对鸡体、鸡舍喷雾,可防治鸡瘟。

十一:

禽痘秋季的防治

 对本病的预防应着重做好平时的卫生防疫工作。

在蚊子等吸血昆虫活动期的夏、秋季应加强鸡舍内的驱杀昆虫工作,以防感染;不同龄期、不同品种的家禽应分群饲养,栏舍的布局应合理,通风要良好,饲养密度不宜过大,饲料应全价,避免各种原因引起啄癖或机械性外伤;新引进的家禽要经过隔离饲养观察,证实无禽痘的存在方可合群。

  防制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禽痘疫苗,在种禽场和经常有本病发生的养禽场,应对易感幼禽进行接种。

目前国内的鸡痘弱毒疫苗有鸡胚化弱毒疫苗、鹌鹑化弱毒疫苗、鸽痘原鸡痘蛋白筋胶弱毒疫苗和组织培养弱毒疫苗。

  疫苗的接种方法可采用翼膜刺种法和毛囊涂擦法,组织培养弱毒疫苗还可供饮水免疫。

翼膜剌种法是用消毒的钢笔尖或注射针头蘸取疫苗,剌种在翅膀内侧皮下无血管处。

毛囊法是在雏鸡的腿部外侧拔去几根羽毛,用消毒的毛笔或小毛刷蘸取经1﹕10稀释的疫苗涂在毛囊内,注意拔羽毛时不要引起创伤、出血等。

  在接种后3d~5d即可发痘疹,7d后达高峰,以后逐渐形成痂皮,3周内完全恢复。

接种后必须检查发痘情况。

发痘好,说明免疫有效;若发痘差时,则应重复接种。

在一般情况下,疫苗接种后2~3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持续4~5个月。

  上述鸡痘疫苗已被成功地与新城疫和/或马立克氏病疫苗联合应用,但需用非肠道途径接种。

  对鸽痘的预防,国内外已有致弱的鸽痘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金丝雀痘和鹌鹑痘在国外亦有相应的疫苗供接种使用。

  一旦发生本病,应严格隔离病禽,进行治疗,严重的应淘汰,并经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

病禽舍、运动场和用具要进行严格的彻底消毒。

由于残存于禽体内的禽痘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不易杀灭,所以禽群发病时,经隔离的病禽应在完全康复2个月后才能合群。

  对于禽痘的治疗,目前尚未有特效的药物,对有治疗价值的可采用对症疗法,以减轻病禽的症状和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

  皮肤上的痘痂可用消毒剂如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用镊子小心剥离痘痂,然后在伤口处涂上碘酊、龙胆紫或石炭酸凡士林。

口腔、咽喉黏膜上的病灶,可用镊子将假膜轻轻剥离,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用碘甘油涂擦口腔。

此外,以等量的硼砂和硫黄,加少许冰片配成散剂,或用冰片散、喉风散和醋酸可的松软膏涂擦口腔。

病禽眼部发生肿胀时,可将眼内的干酪样物挤出,然后用2%硼酸溶液冲洗,再滴入5%的蛋白银溶液。

剥离的痘痂、假膜或干酪样分泌物应集中销毁,以防病毒的扩散。

另外,用中草药验方外涂或内服进行治疗的,效果也很好。

  据报道,水杨酸制剂可以抑制禽痘病毒在细胞内的合成,尤以乙酰水杨酸钠效果最好。

当鸡接种了大剂量的鸡痘病毒后,每天注射0.05ml的10%水杨酸钠溶液2次,连续6d;或口服乙酰水杨酸钠,每天2次,每次0.25g~0.5g,连续6d,可以使病状减轻,病变的出现推迟,并可抑制禽痘病毒在机体内的增殖。

  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禽,为防止并发感染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例如在饲料中添加0.08%~0.1%的土霉素,连喂3d;或在饮水中添加0.05%的金霉素,连饮2d~3d。

同时,改善禽群的饲养管理,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A或含胡萝卜素丰富的饲料,若用鱼肝油或其他维生素制剂补充时,其剂量应是正常量的3倍,这将有利于促进组织和粘膜的新生,促进采食,提高机体的抗病力。

  雏鸡刚发现痘疹时,用免疫鸡或痊愈鸡的血清进行治疗(每只鸡注射0.5ml),有较好的效果。

发生鸡痘后也可视鸡日龄的大小,紧急接种新城疫Ⅰ系或Ⅳ系疫苗,以干扰鸡痘病毒的复制,达到控制鸡痘的目的。

十二:

谈谈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病理表现形式。

我国于1972年由邝荣禄首次报道在广东省有传染性支气管炎存在,随后绝大多数省份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传染性支气管炎也主要为呼吸型。

1962年,Winterfied等在美国发现了致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将其命名为Holte株,该型的代表毒株有Holte株、Gray株、CV56b株、Wolgemuth株等,其中Gray株是缓和型毒株。

同年,Cumming在澳大利亚分离出N1/62(T株),该病毒被认为是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代表株。

20世纪90年代以来,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国内也相继爆发,流行十分广泛。

尤其是最近几年,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肉鸡群中大面积流行,给养鸡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1、病原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nsbronchitisvirus,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形态为多形性,但大多数为球形,直径约为80~120纳米,囊膜表面呈松散、均匀排列的冠状纤突,状如皇冠,其纤突不如副粘病毒的棒状纤突排列紧密,有的毒株离心力超过100000克时纤突会丢失。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在10~11日龄的鸡胚中生长,用自然毒初次接种鸡胚,多数鸡胚存活,但随继代次数的增加,对鸡胚的毒力增强,到第10代时,可在接种后的第9天引起80%的鸡胚死亡。

胚体的特征性变化是发育受阻,胚体卷成球形,脚变形压在头部,羊膜增厚,紧贴胚体,卵黄囊缩小,尿囊液增多,肾脏尿酸盐沉积。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也能在15~18日龄的鸡胚肾细胞(CEK)、鸡肾细胞(CK)和鸡胚肝细胞(CEL)上生长,经多次传代(6~10代)后,可引起较明显的细胞病变,表现为胞浆融合,形成合胞体及细胞死亡。

病毒经56℃15分钟或45℃90分钟即被灭活,对乙醚敏感,50%氯仿室温下作用10分钟、0.1%去氧胆酸钠4℃作用18小时能使病毒完全失去感染性。

病毒对常见消毒剂敏感,1%来苏儿溶液、1%福尔马林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及70%乙醇3~5分钟即可将其灭活。

2、流行特点

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鸡从呼吸道中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鸡。

此外,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也可经消化道感染。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营养不足、密度过高、舍温过低、气候突变、寒冷、通风不良或应激等可诱发本病。

各日龄的鸡均可发病,但以雏鸡危害最为严重,蛋鸡在15日龄以前感染本病会造成输卵管终生损伤,产蛋鸡成年后形成假母鸡、输卵管囊肿,鸡终身不产蛋。

公鸡发病率往往高于母鸡,肉仔鸡发病率高于产蛋鸡,这可能与鸡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中蛋白含量有关,饲料中蛋白含量愈高,鸡生长速度愈快,鸡群死亡率愈高。

3、临床症状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日龄多集中在2~8周龄,本病典型的症状呈二相性,第一阶段有短期(约1~4天)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包括啰音、喷嚏、咳嗽等,但只有在夜间才较明显。

如无混合感染导致的明显症状,常常容易被忽视。

随后又有几天症状消失的“康复”阶段;第二阶段开始排灰白稀粪,后躯及泄殖腔周围常被粪便污染、病鸡食欲减退、渴欲增加、精神不振、羽毛粗乱、脱水、全身衰竭。

病程12~20天,死亡率高达15%~40%;产蛋鸡感染后也会引起产蛋量下降、产异常蛋和死胚率增加,但死亡不多。

4、病理变化及诊断

病鸡爪干瘪,鼻腔有粘液,喉头、气管及支气管黏膜水肿增厚,可见轻度出血,有的气管下1/3处有粘液堵塞。

脱水严重,肌肉发绀,皮肤与肌肉不易分离。

肾脏高度肿胀、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变粗,内充满白色尿酸盐,俗称“花斑肾”,严重者在心包、肝脏、肠道表面有白色霜样物沉积。

泄殖腔内充满白色石灰样稀粪;病程较长者,继发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感染,形成气管炎、肝周炎等败血症变化。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则需要借助于病毒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测方法。

5、免疫防制

疫苗的选择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复杂且相互之间交叉保护力弱,而且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不断出现,临床上在某一地区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保护力很好的疫苗,对另一地区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能没有保护作用。

如果盲目地引进外地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有可能对本地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有保护作用,也可能完全得不到保护,反而给当地增添了新的病毒株。

所以用疫苗前必须掌握当地疾病流行的病毒血清型,并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抗原性一致的疫苗品系,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免疫预防目的。

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

H120株、H52株、Ma5株、M41、28/86株、4/91株等。

H120株、H52株、Ma5株、M41均属于马萨诸塞型毒株,H120、H52是我国引进的荷兰株,对我国流行的多数血清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并对一些肾型病变株也有一定的交叉免疫,故成为我国使用最广的两个毒株;H120株疫苗毒力很弱,相当安全,可以用于1日龄以上育雏鸡和产蛋鸡;H52株毒力较强,在生产实践中一般不用于雏鸡和产蛋鸡,主要用于60~120日龄鸡复免用;Ma5毒力相当于或低于H120株,即可以用于雏鸡也可以用于产蛋鸡;M41毒力较强,因和许多国家和地区分离出来的毒株与M41属同一血清型,所以M41被广泛地用于灭活苗的生产。

28/86株于1986年在意大利的波溪谷爆发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场的28号鸡舍分离出的一株肾型毒株,因而命名为28/86株。

该毒株被认为是致肾病变毒力最强的毒株之一,经过在SPF鸡胚的传代,达到满意的毒力致弱程度,但仍保留了很好的免疫原性。

通过一系列鸡群回归试验,证明28/86株致弱后稳定、毒力不会返强,对免疫动物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和高度的安全性,能有效抵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强毒的攻击。

此毒株毒力低,可用于任何日龄的鸡,对肾型病变保护率较高,毒力稳定;4/91株,是用来预防鸡发生深层肌肉病变、产蛋率下降、有呼吸道症状、腹泻问题的一株变异性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

近两年来一些地区使用含4/91株的疫苗用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预防,发现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使用注意事项活疫苗免疫最好采用滴鼻或点眼的免疫方法,这样有利于局部抗体的产生。

免疫操作时要注意,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水中衰减快,疫苗稀释后必须在30分钟内滴完;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水中迅速上浮,造成不均匀,使用时必须随时摇动。

使用单苗或新支二联活疫苗免疫时,不要将两种疫苗混合在一起进行免疫接种,因为如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过量会干扰新城疫的免疫应答。

如果采用单苗进行免疫,为了避免干扰作用一般应该在免疫新城疫后间隔1~2周或者采用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新支二联)。

新支二联活疫苗是按照科学合理的配比进行生产的,能够有效地消除两种病毒之间的干扰。

免疫程序的制定制订免疫程序时,应根据本病在当地的流行状况、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的特点、鸡群母源抗体水平等来决定,以便选择适当的免疫时间,有效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

由于本病引起的损失主要在幼龄阶段,且母源抗体不能阻止感染,只是减轻疾病的症状。

所以雏鸡免疫接种是重点。

首免日龄取决于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及免疫方法,以及当地发病情况。

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高发区笔者建议将首免日期提前到1日龄,目的是使雏鸡提前接触疫苗毒,尽早产生主动免疫,增加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次数,使鸡群得到更多的保护;蛋鸡群开产前使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开产后每隔6~8周用H120饮水或喷雾免疫,以防止由于产蛋期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造成的产蛋下降、蛋壳质量问题和输卵管囊肿。

另外,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注重消毒工作,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鸡场要全进全出,平时做好带鸡消毒工作,减少环境中野毒的数量。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持鸡舍内温度、湿度,合理通风,同时要提供优质全价的饲料,提高鸡群体质,增强鸡群抗病能力。

十三: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流行特点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是一种由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尤以成年蛋鸡多发。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传播速度较快,病鸡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