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8961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复习重点.docx

《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复习重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复习重点.docx

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复习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

(1)复习重点

颂诗

中国社会经历一番重大社会变革后的情绪反应和情感抒发,主旨是赞颂和讴歌,抒情主体是“盛德”的歌者,极具广泛性。

虽然其中不乏颂诗特有的夸饰和浮泛,但足以反映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

颂诗诗体的多样性几乎包容从古代到现代的诸般诗艺,承继并创造了诸多新的情感形式。

题材的广泛性和诗体的多样营造出颂诗时代异彩纷呈的主导面,拓展了新中国诗歌表现的社会空间和艺术空间。

政治抒情诗

以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政治鼓动性和迅捷的时事议论性为特征的抒情自由诗体。

时事议论和社会动员是政治抒情诗的主要功能,其抒情方式与审美特性均受到政治功能的制约。

政治抒情诗的高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代表诗人是贺敬之和郭小川。

现实背景:

高频率的政治运动与激情的社会形态

文化渊源:

左翼文学的革命诗歌;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苏俄文学

特色:

主题提炼:

时事化、政治化;抒情主体:

集合性、大我化的抒情主人公塑造;

体式风格:

论辩性、激情化,适合朗诵的国家艺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

郭小川诗歌创作风格

1、大我化、集合化的抒情主人公抒发时代的激情。

(《致青年公民》《厦门风姿》《祝酒歌》)

2、自我与大我的转换:

个人融入群体,小我融入大我的过程;塑造大我形象的同时保留了

自我的独立价值。

(《望星空》)

3、“新辞赋体”:

艺术上继承我国古典诗歌“感物咏志”的传统,采用铺陈对偶等手法;吸收借鉴外国诗歌艺术形式,学习民歌风韵的自由体。

4、气势一贯,节奏鲜明。

且使用关联词,有助于繁复曲折思想感情的表达,语气词造成旋律的起伏,呈现一唱三叹。

行行入韵,增强诗的整体感。

贺敬之的诗学特征

1、抒情主体的“大我”化,为了“大我”可以而且必须摒弃“小我”“自我”。

2、以大型非人格化群体为抒情对象。

以现代国家、阶级、政党、大型工厂、集体化的农村、革命队伍以及某种思想或观念的代表等。

3、吸收中外诗歌样式熔冶出庄重、恢弘、雍容的诗歌风格。

他最有代表性的政治抒情诗多以苏俄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诗”为骨架,加上中国传统的赋比兴。

新民歌运动

1958年大跃进期间人民群众自发的用歌曲的形式表达自己理想,歌唱自己劳动。

创作

热潮经过有组织的领导、提倡、收集,形成新民歌运动。

既有劳动人民的心声,又有政治上冒进,经济上浮夸的现象。

追求诗歌数量上的高产,对作者队伍高度重视,并迅速培养。

1959年郭沫若和周扬编选的新民歌选集《红旗歌谣》正式出版。

其审美轴心是神话化(“革命浪漫主义”),其运作机制使全民化(大跃进、放卫星),被誉为“共产主义文学艺术的萌芽”。

散文小品的“复兴”

1956年贯彻“双百”方针期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续接现代散文传统的努力。

杂文的倡导是“散文复兴”一部分,且是上述的突出表现。

“双百”方针使杂文出现了短暂的复兴。

如《人民文学》的“短论”“杂文”,《新港》的“自由谈”“无花的蔷薇”专栏。

“百花”时期的“散文复兴”对新中国散文创作影响巨大,散文取得了与诗歌小说比肩而立的地位。

中国散文创作三大家

杨朔(诗人)、刘白羽(战士)、秦牧(学者)

“文化大革命”

1、导火索:

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纪要》的基础:

“文艺黑线专政”及其代表观点“黑八线”

样板戏

本来是在60年代初的京剧现代戏创作、演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成果,江青按照当时的政治需要肆意改动这些戏剧情节,“钦定”’的表演程式乃至艺术细节,向全国“推广”“普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把这八个剧目称之为“革命样板戏”。

“根本任务”论及“三突出”

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落实到文艺创作方法上,就是“三突出”: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终如初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终如初主要英雄人物。

“文革”时期主流创作

1、“三结合”创作:

把领导、专业、群众三者结合起来。

2、1974年,上海创办《朝霞》文学月刊。

文革地下文学

又称“潜流文学”或“隐在的文学”,是文化专制主义禁锢下中国当代文学的特有现象。

代表作:

《公开的情书》《波动》《晚霞消失的时候》

天安门诗歌运动

又称“四五”运动。

1976年,全国各地民众冲破“四人帮”禁令,以各种方式举行悼念周恩来的运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民众自发的、以文学方式表达得大规模政治抗议。

它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伟大的群众基础。

 

中国当代文学

(1)作家作品

小说

赵树理

《三里湾》

(马多涛、范登高、袁天成、王宝全四家农户两代人围绕三里湾农业社秋收、扩社、整社、开渠等工作)

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缺点:

拘泥具体问题事件,人物刻画简单类型化,图解政治政策的痕迹

《登记》(罗汉钱、小飞蛾)

宣传婚姻法,揭露包办婚姻野蛮性

《锻炼锻炼》(小腿疼、吃不饱)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创作主旨

《小二黑结婚》《金锁》《地板》

周立波

《暴风骤雨》(老孙头)

最早写农村土改

《铁水奔流》

最早写大工业建设

《山乡巨变》(邓秀梅)

合作化运动,奠定当代文学史地位

孙犁

《芦花荡》《荷花淀》

革命斗争生活诗意化的先声

《风云初记》(春儿、芒种、高四海)

日常化,田园诗化,浓厚乡土气息

《铁木前传》(铁匠傅老刚和九儿,木匠黎老东和六儿)

较早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的中篇小说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对比

柳青

《创业史》(梁生宝,梁三老汉)

最具史诗风格的长篇小说

《铜墙铁壁》

反映陕北农民英勇支前的长篇小说

浩然

《艳阳天》

“十七年文学的幕终之曲”鸿篇巨制

《金光大道》

“三突出原则”文革典型文学样本

陈登科

《风雷》

马烽

《一架弹花机》《我的第一个上级》(一波三折)《三年早知道》(轻喜剧风格)

李凖

《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黄河东流去》(新跨越的标志)

杜鹏程

《保卫延安》

正面描写革命战争的鸿篇巨制

梁斌

《红旗谱》(朱老忠)

“一个重大收获”“史诗式作品”

吴强

《红日》

新中国军事题材,叙述大规模军事斗争

曲波

《林海雪原》(杨子荣、少剑波)

富有民族传统的传奇小说形式

杨沫

《青春之歌》(林道静)

女作家的革命历史长篇小说“自叙传”

《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构成“青春三部曲”

欧阳山

《三家巷》(陈、何、周)

“城市感”“现代感”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此前出版《在烈火中永生》革命回忆录;人物:

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双枪老太婆、小萝卜头)

新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发行量

“黎明时刻的悲壮史诗”“最生动的共产主义历史教科书”“革命的教科书”

茹志鹃

《百合花》

“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

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中国当代最早“官僚小说”之一

萧也牧

《我们夫妇之间》

宗璞

《红豆》

新中国爱情婚姻小说创作标志性事件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工业题材小说

描写中国资产阶级历史命运的力作

李劼人

小说的近代史:

《大波》《死水微澜》《暴风雨前》

 

诗歌

臧克家

诗集《烙印》政治抒情诗《有的人》长诗《李大钊》

田间

《雷之歌》《赶车传》

《赶车传》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长的叙事诗

他被胡风称为“开辟了纪念碑式的大叙事诗的方向”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

冯至

叙事性《韩波砍柴》《人皮鼓》

鲁迅:

“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

卞之琳

《采菱》《采桂花》《叠稻罗》《搓稻绳》

何其芳

《我们最伟大的节日》《回答》

与卞之琳、李广田并称“汉园三诗人”

李瑛

抒情诗《哨所鸡啼》军旅诗《我们的炊事员》

严阵

田园诗《江南曲》

政治抒情诗集《竹矛》

走“古典+民歌”的道路,将农村现实田园诗化的代表诗人

张志民

《王老九诉苦》《死不着》

梁上泉

《高原牧笛》《阿妈的吻》

雁翼

诗集《在云彩上面》

张永枚

诗集《新春》

李季

“石油诗人”

《王贵与李香香》

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的长篇叙事诗

《杨高传》三部曲:

《五月端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玉门儿女出征记》

《王贵与李香香》后的创作新突破,是当代长篇叙事诗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

石油诗

闻捷

爱情歌手

《天山牧歌》

颂诗、爱情诗

《复仇的火焰》

新中国第一部较深入地揭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复杂纠结的叙事作品

“交响诗”式的“诗体小说”

阮章竞

长篇叙事诗《漳河水》

继《王贵与李香香》后解放区诗歌创作新突破

郭小川

“时代的歌手和号手”

政治抒情诗(楼梯诗)《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里程碑意义)

叙事诗《白雪的赞歌》《将军三部曲》《一个和八个》

抒情诗《望星空》《致大海》

政治抒情诗《林区三唱》《雪兆丰年》

贺敬之

“共和国桂冠诗人”

《回延安》

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

《放声歌唱》《雷锋之歌》《》

政治抒情诗将现代民族国家想象开展最充分并建构起民族国家想象诗语构型

沙白

《大江东去》

陆綮

《重返杨柳村》

张万舒

《黄山松》

 

散文

冰心

《小桔灯》《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樱花和友谊》

吴伯箫

《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延安》《歌声》《窑洞风景》

写延安生活

杨朔

《雪浪花》《茶花赋》《荔枝蜜》

刘白羽

《红玛瑙》《青春的闪光》《秋窗偶记》

充满战斗气息的散文

《平明小札》

短小篇幅的散文集

秦牧

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艺海拾贝》

散文佳作《土地》《古战场春晓》《社稷坛抒情》

魏巍

通讯报告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通讯报告《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邓拓

杂文集《燕山夜话》

以马南邨(cun)为笔名

《三家村札记》

与吴晗、廖沫沙合写

具有强烈现实性的杂文:

《事事关心》《变三不知为三知》《初生之犊不怕虎》《说志气》《一个鸡蛋的家当》《王道与霸道》《堵塞与开导》《爱护劳动力的学说》《推事种种》《少学多评》《生命的三分之一》

吴晗

《史事与人物》《灯下集》《历史的镜子》《投枪集》

杂文《反对繁文》《古人的业余学习》

廖沫沙

《分阴集》:

《乱弹杂记》《<师说>解》、《郑板桥的两封家书》

话剧

老舍

《方珍珠》

他在新中国的第一个剧本

《龙须沟》

(“程疯子”刻画最成功,还有赵老头、王大妈、丁四嫂。

二春姑娘等)

为此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揭开我国当代话剧新篇章

老舍剧作的新起点

《茶馆》

(王利发等70多人;“人物展览式”结构)

被誉为“东方来的奇迹”

主题:

葬送三个时代(封建帝制、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

历史剧

郭沫若

《蔡文姬》(文姬归汉)

为曹操翻案

《武则天》(徐敬业谋反)

为武则天翻案

田汉

《关汉卿》(结合《窦娥冤》)

狱中名曲《双飞蝶》

曹禺

《胆剑篇》(越王勾践、夫差)

卧薪尝胆

《王昭君》

现代剧

(革命历史剧和现实生活剧)

胡可

《战斗里成长》(赵石头)

在《生铁炼成钢》基础上改写

沈西蒙

《霓虹灯下的哨兵》

(鲁大成、陈喜、赵大大)

反映社会主义时期部队生活

中国当代文学

一般指1949年至今的文学。

当代文学的开端为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它所指代的地域范围主要在大陆地区。

中国当代文学一般被分为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新世界文学三个时期,各时期都具有独特鲜明的特征,总的来说,中国当代文学具有现代性、强烈的现实关照和鲜明的政治性。

【注】①现代性:

与20世纪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