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912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docx

《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docx

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

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选择题

1.(2012·广东中山调研)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在全国各省之间极不平衡。

以下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3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造成表中现象的原因有(  )

江苏

浙江

广东

直隶

山西

陕西

河南

广西

贵州

云南

175

154

108

77

3

4

6

3

1

2

①沿海省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

②地理上的方便

③近代沿海一带开放较早,人们的观念相对先进

④近代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有更强烈的救国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救国、爱国精神与地理因素无关,排除④可知答案为B项。

2.(2012·台州)张之洞在《劝学篇》说: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

”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

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A、C、D三项都是材料引言的体现,C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反映了维新派不仅仅学西方科学技术,更学先进的政治制度,所以选C项。

3.(2011·滨州模拟)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

”这表明他(  )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表明郭嵩焘强调的是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所以答案为D。

4.(2012·广东百校联考)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

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

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

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答案] B

[解析] 由“效英之存虚君”“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可知,该人士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B项。

5.(2011·杭州外国语学校月考)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答案] D

[解析] 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

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以取代基督教文化,于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明”之处是借助传统文化外衣来减少阻力,积极宣传新思想。

6.(2011·绍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

”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

A.器物 制度 文化B.器物 文化 制度

C.文化 制度 器物D.制度 文化 器物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中国学习西方近代化分为经济上学习西方技术的器物层次;再到政治领域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领域学习西方的文化逐层递进。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7.

(2012·福建莆田调研)右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

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

这幅漫画反映了(  )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

[答案] C

[解析] 民国四年是1915年,1915年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儒家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根源,故C项符合题意。

8.(2012·浙江六校联考)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原来在学校里的名字是胡洪骧。

有一天早晨,我请二哥代我想一个表字。

二哥深受当时风气的影响,想了一个“适”字。

我很高兴,就用“胡适”二字。

胡适所说的“当时风气”应该是(  )

A.封建伦理道德遭到批判,三纲五常的束缚开始摆脱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强音,“物竞天择”思想被宣传

C.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与科学”的呼声趋于强烈

[答案] B

[解析] 联系所学可知,这所学校指的是北大,进而联系到新文化运动。

当时面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以及他在思想界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力图“根本之救亡”的新文化运动,其中“适”就是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意,所以选B项。

9.(2012·江苏南京一模)“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看,陈独秀认为,促使社会焕然一新的只有两件事——人权和进化论,这里的“人权说”指的是西方民主思想,“进化论”代指西方科学。

10.(2012·莱芜)1916年,一位学者说:

“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

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这则材料实质是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

C.指出西方思想宣传过程的缺陷

D.提倡马克思主义以指导革命

[答案] C

[解析] 材料称西方思想的传入的经济条件是微弱的,像油浮在水面上,这就指出了西方思想的宣传具有局限性,所以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1.(2012·无锡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故自昔惟意大里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

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近岁,邵阳魏源字默深得林尚书所译欧罗巴人《四洲志》,更以旧闻异域之书十余种,遍加考证,作《海国图志》六十卷,通中外之异言,订地名之沿革,诸国崇奉佛教、回教、天主教之异同源流,大山巨泽之原委分合,天竺、俄罗斯、英吉利、佛兰西、弥利坚、利未亚各域内区分之部落、贸易,攻战之所长,金银货贝之所出,无不详哉!

言之如指诸掌,皆有据依,非凭臆说。

余数十年之所欲言、所欲究者,得默深此书,可以释然无憾矣!

——姚莹《康

纪行》

材料四 魏源的一生,是“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图边防,策海防以言战守”的一生。

——王家俭《魏源年谱》(1967年台湾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以魏源思想的开放性与爱国性,简析“师夷”与“制夷”的关系。

(2)材料二中魏源所言“兵贾相资”给时人以什么启示?

(3)据材料三,指出姚莹对《海国图志》的认识。

(以提示来回答)

形成

内容

意义

③“可以释然无憾矣”是因为:

(4)综合以上材料,用一句话概括魏源的称谓。

[答案] 

(1)①关系:

如果说“师夷”体现的是魏源思想的开放性,那么,“制夷”体现的则是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师夷”与“制夷”,开放与爱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不“师夷”,就不可能“制夷”,但“制夷”又必须以“师夷”为前提。

魏源了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2)英国之所以强大,是由于发达的商业,而发达的商业又以武力侵略为其后盾;学习他们重视商业,才能增强军事实力,这样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3)①在林则徐《四洲志》以往的记载及外国传来的一些书的考证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包罗万象,涉及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及地理位置及地貌的演变;所载内容有根有据,真实可信。

③魏源所说的和所做的,正是他想说和想做的。

(4)魏源既是近代早期优秀的爱国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又是著名的思想家。

12.(2012·长春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倘于政治否决专制,于家庭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纲常阶级制”实质指什么?

为什么共和立宪制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

(2)材料二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如何实现“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的?

结果如何?

(3)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是什么?

(4)简要评价这种“伦理的觉悟”。

[答案] 

(1)儒家伦理道德。

“纲常阶级制”维护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家族制度,与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背道而驰。

(2)“学术觉悟”:

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

“政治觉悟”:

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

(3)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取代封建纲常。

(4)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民主科学精神的弘扬。

但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不可取。

中国的出路不是靠伦理的觉悟,而是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