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288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稿.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稿.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稿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稿)

一、课题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改的亮点和难点,在我们金坛地区已经实施了7个年头。

7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成长。

但面对面广量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诸多研究内容,我们常常顾此失彼,或是疲于应付,或是各自为阵,或是不知所措,零碎而不成系统,独立而难以合作,逐渐产生高原期、倦怠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是新的、目的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定的困难。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经验课程,需要经验的参与。

只有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才能达到经验的重组和提升。

学生需要在经验中成长,教师也需要在经验中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是校本开发实施的课程,也需要相对稳定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需要探讨课堂教学的多种类型,将每种课型具体化、层次化,逐步形成基本模式体系。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不能像学科教学那样去“教”综合实践活动,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组织与管理学生开展活动等职责是不可推卸的。

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起来多样灵活,更具创造性,需要在广度、深度上,可操作性上,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手段,帮助提高广大教师的实施水平和指导效率,促进实施的常态化,提高实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改变以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目标分散和研究盲目的现状,需要突出以课堂为主阵地,以问题研究为抓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科教研的质量。

要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从而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市范围内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为有志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搭建平台,提升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减少课程实施的难度。

积极挖掘各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形成我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和资源包。

二、课题界定

课型:

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

换个角度来说,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

可从活动内容分,也可以按活动方式来进行划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

指综合实践活动课根据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呈现出来的各种课程类型。

是由活动的主题、活动的量,活动对象、区域环境等因素决定的。

策略:

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这里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法的方式方法。

指导:

指示教导,指点引导。

教师的有效指导,一是适时,在学生活动时时推进的每一个环节里面,根据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来指导;二是适地,教师的指导不等于我帮你学生来做,我告诉你怎么做;三是适当,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广度、难度和深度,来做相应的指导。

有时可能侧重在方法的指导上,有时可能侧重在技术的指导上,有时侧重在思路的指导上。

教师的指导的重点一是激发动机、培养兴趣;二是引导方法,进行规范;三是跟踪过程,把握价值;四是帮助进程,倾听体悟。

指导内容一是程序性方法的指导,每一个大环节里面,学生要做什么,教师要指导。

二是策略性方法的指导。

解决问题的策略、调查研究的方法等。

方法分为四类,第一个叫做调查研究与访问的方法指导;第二个叫实验研究与观察;第三个是设计与制作;第四个是参与和服务。

三、问题的提出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它的有效及常态化实施,从宏观上说,必须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保证必要的课时;必须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必须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学科教师队伍;必须有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体系。

从微观角度来看,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型以及实施相应的指导策略,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益不可忽缺的方面。

2、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少专家一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了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的指导策略都有所研究。

但是,对具体课型的指导缺乏深度的探究,因此每种课型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活动单一、能力培养不全面等现象,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举步维艰。

这需要广大教师通过思考、实践、探索,亲历亲为,能够找到更合理、更有实效的指导方法。

近几年来,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没有教材,没有教参,没有专职教师,没有评价标准,课程制度、指导规范等方面都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一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比较片面或有所偏差,教师的指导方式、指导行为往往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背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表现为

(1)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同于原有的活动课,用活动课代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仍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按照一些所谓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顺序一课一课地由老师向学生“教”综合实践活动,背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3)以获取系统知识为目的,以老师讲解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知识;(4)不是以学生经历探究、技术实践等多种实践环节,而满足于学生上网、读书查资料,编撰一些所谓的研究报告;(5)把学科内的“综合性学习”归入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程度不高,实现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完整功能。

3、金坛市从2002年春由9所省级实验小学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02年秋全面推开,到现在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是由于上述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优势,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全面提高,制约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确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

 

四、理论依据

1、杜威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及实践探究的课程。

作为核心的研究性学

习,强调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解决问题,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杜威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但并不是主张教育者对儿童放任自流,相反,杜威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者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的生活与儿童的世界,在儿童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

让儿童在游戏、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新的经验。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很好地体现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认为:

“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课程论基础――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设置趋近于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体现出四个特征,即人文主

义的知识观、“研”“学”一体的教师角色观、合作探究式学习观和发展性评价观。

它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是:

鼓励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研究者和学习者相结合的教师成长模式,采用师生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确保评价更加反映学生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固定内容,但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有价值,要发展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自主而有能力地学习。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学校、教师具有充分的自主权,提倡校本开发,提倡教师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

对学习评价,课程强调成果,更关注过程,把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为课程教学目标。

4、《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为支援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师还是应该给予切实可行的指导,而且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指导力度,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指导策略。

5、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前提。

松散、无序、缺乏基本规范的教师指导,容易使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处于盲目的、无知的、无序的自发状态。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实践学习总是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伴随的。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

6、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在加德纳看来,人脑至少有言语的智力、逻辑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音乐的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以及自我反省的智力七个不同的智力中心。

这七种智力基本上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的,只是由于遗传等方面的原因,各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不同。

个体在获取信息时可能主要使用某一种智力,但在做每一件事时,其它智力都要共同参与。

在课程开发主体、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则更强调、注重多元化,真正发展多元智能。

 五、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精神实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规律,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核心。

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帮助他们自主确定主题,自主设计方案,自主规划活动过程,自主进行过程评价,自主拓展延伸。

从而完成综合实践能力的自我建构。

2、活动性原则

人类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和改造自己。

这项研究的开展,更强调学生的实践。

 

六、研究目标

总目标: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把握课改的契机,借鉴现有的经验,打造课程高素质队伍,积极推进金坛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努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力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各校步入常态化。

实践层面目标:

1、以子课题为抓手,带动实验学校课程实施常态化建设;以点带面,推动片级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常化并形成地方特色课程。

2、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功能和优势,加强片级互动、盘活活动课程资源包。

3、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一专多能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

研究层面目标:

1、明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结构。

2、明晰各类课型的活动目标、操作策略、基本指导方法。

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率,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功能和优势。

3、通过此课题的开发,能形成具有各校特色的校本化特色课程。

学生层面目标:

1、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泛的时空环境,使学生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得到和谐发展。

2、为学生构筑赋有真情实感的体验性课程,净化和整备生活的环境,使学生亲近自然,走向社会,丰富感觉和体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3、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重在方法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思考、主题地判断、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掌握信息收集、调查、归纳、报告、发表、讨论等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和探究活动的主体的,创造性的态度,掌握自我生存的方法。

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七、研究内容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及结构的研究。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各类课型的教师指导重点及策略研究。

3、根据中年级、高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分别从主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指导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开发一套适合学校、老师、学生的指导类地方教材。

4、综合实践活动常见课型及目标任务和指导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及指导策略一览表

课型

目标任务

指导策略

选题

指导型

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活动主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搜集、分析、材料

3、指导学生讨论交流、提出感兴趣问题

4、归纳、整理,确定活动主题

主题

分解型

培养学生在主题确定后,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意愿,把主题具体的细化成一个个可操作的子课题的能力。

1、指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分解主题

2、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切入,分解主题

3、引导学生向其他课程拓展,分解主题

方案

设计型

提高学生具体、细致地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养成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的好习惯,培养实践能力。

1、指导学生活动方案撰写的要求、格式等

2、提供具体的可供参考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借鉴、学习

3、帮助学生分析活动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修改完善

自我

发展型

通过教师指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1、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如“事件评析”、“角色扮演”、“实践体验”等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2、采用激励式评价等方式指导学生参与活动,促其自我发展

专题

研讨型

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感兴趣的或有争议性的问题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

1、引导学生聆听,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进行实地调查。

3、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得出结论。

方法

指导型

指导学生学会调查、访问、搜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采访记录、观察日记等活动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素养。

1、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样本,让学生直观学习

2、了解调查、访问的基本要素,明确调查、访问的基本要求及步骤

3、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如查阅图书的小窍门、上网的方法、如何取舍资料等

4、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及时做好记录,掌握几种记录的方法。

5、指导学生养成保存资料、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设计

制作型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进行深度的探索,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2、指导学生制定计划、设计方案并进行制作;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各科知识来解决问题。

实践

体验型

培养学会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社会阅历,积淀文化内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并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

1、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生产劳动、社区服务、家庭生活等实践活动;

2、及时分析和给予疏导,帮助学生认识失败的原因、进行适当调整。

中期

反馈型

培养学生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理性反思的能力,为下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

1、引导学生从前段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推动学生活动有序进行;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阶段性反思,如问卷调查、中期总结交流会等;

3、引导学生将前段活动中的收获、成果、反思等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并规划好下阶段活动。

成果

交流型

创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手段展示自我的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自我,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也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动力。

1、引导学生选择新颖恰当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如报告会、演讲、知识竞赛等;

2、指导学生对活动中收集的资料、统计的结果、活动体验等进行展示交流;

3、引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采取分组或集体等展示形式向家长、学校、社会进行汇报。

总结

反思型

培养学生与学习伙伴困惑共担、成果共享及对活动进行理性反思、及时总结好习惯;提高客观欣赏他人成果、评价他人活动的素养。

1、引导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点滴收获与体会写下来与伙伴共同交流;

2、引导学生对整个活动中出现的困惑、挫折等进行全面反思;

3、引导学生共同交流、认真倾听、大胆质疑。

 5、子课题及相关研究领域

领域

课型

指定领域

非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班队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及学校传统活动等,可独立也可整合

选题指导型

主题分解型

方案设计型

自我发展型

专题研讨型

方法指导型

设计制作型

实践体验型

中期反馈型

成果交流型

总结反思型

网络探究型

社区实践型

……

 

八、研究对象:

金坛市小学3—6年级师生

  

九、研究方法

      1、行为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对行动过程的研究,及时掌握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对第一阶段的行动作及时反馈,纠正错误,将有价值的理论和经验及时反馈到下一阶段的实验中去。

2、个案研究法:

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对于能力不强的学生采取个别指导。

通过个案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整个班级或年级的情况,及时反馈。

通过对个案的辅导,还可以不断总结和评价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从而得出对今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益启示。

    3、调查研究法:

通过平时跟踪听课、学生访谈、与社区交流、与家长交流等方法,了解学生发展的真实情况,并通过学生活动的展示和访谈统计出实施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4、活动展示法:

将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成果,如调查报告、活动日记、收集的资料、图片等,进行展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研究工作更好的进行。

5、经验总结法:

不断总结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学习引进他人的经验作为自己的初级经验,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不断系统化,以指导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十、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9.9—2009.10)

1、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进行教师培训

3、利用金坛市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这一平台,加强网络交流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建子课题活动组,召开课题论证会

 

第二阶段(2009.11—2012.2)组织实施阶段

1、举行课题开题仪式

2、子课题组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控

4、各学期每月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观摩和工作交流活动

5、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外出参观学习

6、采集有关研究数据,积累资料,完成研究内容中的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2012.3—2012.6)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各项相关资料及经典课例

2、完成总课题及子课题研究报告

 

十、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综合实践活动各类课型活动案例

3、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策略论文集

4、综合实践活动各类课型系列展示观摩课

5、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调查报告、活动日记、资料展板……)

 

十一、课题组织与管理:

1、成立课题组。

组织指导:

姚爱祥

课题组长:

徐锁平张文华岳建华

课题下设四个子课题,子课题组成员由全市有志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青年教师组成,自愿报名,经考核后组建。

2、课题承担人需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充分发挥特长,力求使课程研究具备科学性、规范性、理论性、实效性。

3、课题组至少每月举行一次课型专题观摩研讨会,侧重一个课型主题展开研究商讨,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4、课题研究活动基本与金坛市综合实践课程中心组成员活动并线进行,中心组成员承担子课题相关研究的组织指导、教学示范 等工作,为课题组智力支持组织。

(附:

金坛市综合实践课程中心组成员名单:

张文华岳建华王松陈月萍徐锁平高国华吴慧俊庄亚华胡小波)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洪明 张俊峰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年10月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 田慧生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田慧生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郭元祥著海南出版社 2003年5月

5、《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专家点评》 小学卷 辽海出版社 2004年3月

金坛市教师研训中心

2009年9月29日

欢迎浏览文档,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