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腊八粥课时练I卷.docx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腊八粥课时练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腊八粥课时练I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腊八粥课时练I卷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腊八粥课时练(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
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知识(共5题;共10分)
1.(1分)将下列生肖按顺序排列。
猪 虎 牛 蛇 龙 狗。
排列:
________
2.(4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筛(shāi shī)________ 例(lì liè)________ 椒(jiāo shū)________
遨(ào áo)________ 肴(yáoyǒu)________ 殊(shū zhū)________
3.(2分)看拼音写词语。
là zhú
chéng liáng
guāng máng
dāo j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pǔ tōng
mó xíng
________
________
4.(2分)先解释加下划的词语的意思,再翻译句子。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俱:
________ 弗若:
________
翻译:
________
(2)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为:
________其:
________非然:
________
翻译:
________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
________ 去:
________ 日中:
________
翻译:
________
(4)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
孰:
________ 汝:
________
翻译:
________
5.(1分)(2020六上·厦门期末)现代文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 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
“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1)下列选项中的事物没有全部在选文中的百草园中出现的一项是()。
A.菜畦 桑椹 珊瑚
B.黄蜂 云雀 油蛉
C.蟋蟀 蜈蚣 斑蝥
D.木莲 覆盆子 何首乌
(2)文中提到的“我”捕鸟的过程是()。
A.扫开雪、支竹筛、撒秕谷、拉绳子
B.支竹筛、扫开雪、撒秕谷、拉绳子
C.扫开雪、撒秕谷、支竹筛、拉绳子
D.支竹筛、扫开雪、拉绳子、撒秕谷
(3)“我”选择在冬天的百草园里捕鸟的原因是()。
A.“我”就要被送去书塾读书了。
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C.文中的“我”性子比较急。
D.百草园人迹罕至只好捕鸟。
(4)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画横线的“得失的缘由”指的是()。
A.得到或者失去的理由
B.抓到或抓不到鸟的原因
C.自己变得成功的原因
D.“我”被送去书塾的理由
(5)对文章第二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作者着重强调了“单是”后面的内容。
B.作者在本段中详写了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略写了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C.作者通过对园中各种事物的描写,表现了文中的“我”对百草园的喜爱。
D.百草园对于当时年幼的“我”来说,是探索的宝地,是自由自在玩耍的乐园。
(6)作者写动物时写道: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进行赏析。
(7)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从颜色、声音、形态、味道、动作等方面写出了百草园中动物、植物的特色,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方面,联系全文,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二、品读达标。
(共6题;共24分)
6.(5分)读课文《快乐的暑假》,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我们到郊外,做一回阳光的儿女。
7.(2分)(2017六上·郑州期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liǎng)娘儿俩 (lào)落下病根 (bǎi)松柏 (shān)扇动
B.(sāng)丧葬费 (huán)还钱 (dài)等待 (jù)拮据
C.(qiáng)勉强 (dǒu)星斗 (pèn)喷香 (tiáo)调停
D.(sài)塞外 (fèn)分量 (lǚ)一缕 (chà)差不多
8.(3分)(2020五下·)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填序号)
A.设问 B.排比 C.夸张 D.比喻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________
②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________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________
④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________
9.(3分)照样子,连一连。
源源(不断) 不休
念念________ 不乐
喋喋________ 不断
闷闷________ 不忘
无忧________ 无天
无边________ 无踪
无影________ 无际
无法________ 无虑
10.(10分)阅读
榕树
泰戈尔
喂,站立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忘了那个小孩么——他像那些鸟儿,曾经把巢筑在你枝头,又离开了你?
你是否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前,不解地看着你那虬结在一起、深入地下的树根,惊奇不已?
女人们常到池塘边来给水罐汲满水,你那巨大的黑色的身影在水面上扭动,仿佛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阳光在涟漪上跳舞,像不停息的小不点梭子,在编织金色的绣帷。
两只鸭子从遮蔽它们倒影的水草边缘游过,那孩子静静地坐在那儿思索。
他渴望变成风,吹过你飒飒的树桠;变成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着日斜而拉长;变成小鸟,栖息在你最高的枝头;像那两只鸭子一样,浮游在水草和倒影中间。
(选自《泰戈尔诗选》,有改动)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意思转折
B.表示插说
C.表示举例
D.表示解释说明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了阳光________。
(3)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三个日常生活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生活画面能勾起“________”对孩子的回忆。
(4)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了什么?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11.(1分)(2017二上·盐田期末)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言________语 ________天________地 惊弓之________
________风________雨 山________水________ 如________得水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共5题;共10分)
答案:
1-1、
考点:
答案:
2-1、
考点:
解析:
答案:
3-1、
考点:
解析:
答案:
4-1、
答案:
4-2、
答案:
4-3、
答案:
4-4、
考点:
解析:
答案:
5-1、
答案:
5-2、
答案:
5-3、
答案:
5-4、
答案:
5-5、
答案:
5-6、
答案:
5-7、
考点:
解析:
二、品读达标。
(共6题;共24分)
答案:
6-1、
考点:
解析:
答案:
7-1、
考点:
解析:
答案:
8-1、
考点:
解析:
答案:
9-1、
考点:
解析:
答案:
10-1、
答案:
10-2、
答案:
10-3、
答案:
10-4、
考点:
解析:
答案:
11-1、
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