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外商投资物流政策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4783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外商投资物流政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外商投资物流政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外商投资物流政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外商投资物流政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外商投资物流政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外商投资物流政策研究.docx

《物流管理外商投资物流政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外商投资物流政策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管理外商投资物流政策研究.docx

物流管理外商投资物流政策研究

 

外商投资物流政策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现代物流的发展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

跨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国内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实践深入进行;不少省市特别是经济中心城市着手制定相关的规划和政策,宏观层面的推动工作也有实质性进展;有关物流研究、物流教育、物流新闻等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本文拟通过对国内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如何在外商投资方面制定适当政策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期望能够对于新亚欧大陆桥物流产业的发展有所贡献。

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一)从物流市场总量和产业规模分析,全社会的物流活动仍以企业物流为主,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规模尚小。

  据有关方面调查,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原材料物流的36%和46%是由企业自身和供应商承担的,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占18%;产成品物流中,由企业自理或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完成的比例分别是24.1%和59.8%,完全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占16.1%。

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自成体系的物流模式,是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物流市场结构的调整,在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的转移,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如果没有企业物流外包的扩大,第三方物流的增长速度难以超过GDP的增长幅度。

离开了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就谈不上物流产业的发展。

从国际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发展,国际物流合同市场现状来看,工商企业剥离自办物流,采购物流服务,已成为当今世界工商企业加强自身核心能力,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主导潮流。

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

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

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产业,预计未来10年内物流服务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

  

(二)从企业结构分析,物流服务仍以传统业务和方式为主,但系统化、全程化的物流开始出现。

   我国目前还没有物流企业的分类划型标准,因此很难对物流企业做出数量上的界定。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对物流企业的理解,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是传统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运输和仓储领域,其中比较活跃的公司主要有“中字头”的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包括中远、中外运、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以及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比较活跃的一些上市公司。

这些企业的优点是:

拥有较庞大的国有资产;一般来说,拥有本地化网络与用户资源。

其缺点是:

企业负担较重;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业务还局限于传统物流领域(仓储、运输)。

    第二类是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物流企业。

例如:

海尔物流、安得物流、安泰达物流公司等。

其特点是:

首先通过整合内部的物流业务,大大降低了本公司或集团物流成本,提升了本公司的利润空间;在此基础上,拓展为社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此类企业发展较快,大多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在行业(或专业)物流服务上具有较大优势。

    第三类是新兴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如宝供、招商局物流、新科安达。

他们是一种具有实力的民营或合资的市场参与者。

这些公司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运输服务、管理系统甚至完整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合资公司通常比地方物流公司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四类是物流信息服务提供商如快步易捷等,其主要服务对象是跨国公司或高端客户。

他们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与咨询服务,也包括信息系统与技术服务。

    第五类是大的跨国物流商,如马士基、APL,Exel等,其主要服务对象是跨国公司,服务领域主要是进出口物流,目前很少公司试图作超越核心业务之外的专业服务。

他们以更多的资本与技术优势、强大的海外网络和国际客户关系、服务的规范性与及时性,正在向中国的高端用户渗透,在业务范围和吸引中国高级人才等方面对其它类型服务商构成了威胁。

  (三)多种所有制结构初步形成,但在一些重要领域中以国有资本为主的单一产权结构仍未打破,降低了物流领域的竞争活力。

  我国的物流产业作为应该充分竞争的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投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直以国有资本为主的公路运输、水上运输以及仓储等行业,率先实现了市场化改造,已经形成各种经济成分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格局。

这些改革增强了我国物流业的活力,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但当前铁路、民航以及与物流密切相关的电信业等重要行业引进多元投资主体的改革明显滞后,国有企业固有的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的弊病还没有完全解决,面对入世后国际物流集团的竞争,这些企业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而国有企业又占有其他企业所不可企及的雄厚的物流资源,有些资源是垄断性的占有,这对物流产业引入竞争机制是很不利的。

  (四)从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技术水平方面分析,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但总体上看,物流设施的现代化和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还不高。

  

    1.物流基础设施虽有一定基础,但配套性、兼容性差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总体来看,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

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美国为6869.3和253.59,德国为14680.4和65.94,印度为5403.9和21.6,巴西为1885.8和118.4。

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1417期)。

    特别是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

涉及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国家运输系统与地方运输系统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和有关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投入,对物流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

这种“重线路、轻结点”式的发展,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

    2.物流企业技术水平低,系统功能不强

    我国物流企业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物流作业水平低,服务质量满足不了工商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需求。

在仓储设施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普通平房仓库,现代化仓储设施比例极低,具有冷藏、保鲜、气调功能的仓库更少。

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功能低下的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屏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采用。

在运输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运输车辆中,普通车辆占70%以上,而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及特种运输车辆却很少。

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无论软件水平、还是应用水平,还赶不上自己的客户工商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与客户也不兼容。

    我国物流企业系统功能不强,仓储功能与运输功能缺少协调,长途运输与短途配送缺乏联系衔接,各种运输方式配合不力,不同物流服务很少结合,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一票到底”和“门到门”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很少。

工商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时很少委托总包,其主要原因是物流企业的系统功能不强、总包能力不够,导致综合性服务少、单一性服务多、单据准确率低、配送及时性差、货物缺损率高、物流结算麻烦。

    我国物流企业在服务理念、服务设施、服务规范、服务内容、服务营销、服务质量控制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综合物流服务设计、社会化物流服务与顾客工商企业供应链衔接、物流绩效考核等方面,缺乏与现代物流系统服务模式竞争的能力。

    3.标准化建设滞后

    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

我国物流设施和装备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例如,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

我国海铁联运的集装箱运输在集装箱运输总量及铁路运输总量中的比例都比较低,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是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例如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物流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

四是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互不沟通,由于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五)从物流管理体制方面分析,物流产业的发展日益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但体制障碍短时期内难以克服。

    在物流业的跨部门和跨行业特征上,我国与物流业发达国家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经济利益部门化和地区化弊端的存在,我国在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协调能力较差。

一是管理部门较多协调性差。

物流业涉及交通运输、经贸、外经贸、城市管理、公安、税务、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不同,在对物流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因管理之间的体制及机制性原因,造成管理的环节多、管理的差异性大、执法的宽严尺度不一,加之协调性较差,使得管理效率难以提高。

二是管理条块分割。

目前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体制及机制,许多部门政企尚未实现真正的分开,从而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条条之间的基于部门利益的分割状态,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约,造成管理水平的提高较为缓慢。

三是管理层次较多,地方保护严重。

由于中央及地方、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利益驱动,地方管理成为地方利益的体现,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省市间的市场壁垒,使网络化物流服务企业的成长变得相当困难。

物流业从业企业规模较小、地域化经营特点鲜明的顽症,均可以在地方保护中得到答案,由于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也都是自成一统,地区封锁、市场分割成为阻碍物流产业发展的一大顽症。

四是管理规章政出多门。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物流业发展的统一的政策法规比较少见,但相关的领域分别出台了大量的各类管理法规。

这些法规因受到前述管理部门较多、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部分法规之间存在矛盾、重复和缺乏协调之处,加之执法主体多元化,是造成管理无序、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六)从劳动者素质方面分析,物流人才极度短缺和匮乏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

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如北京商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郑州粮食学院等,曾设置了储运(物流)管理或物资管理系或专业。

但最近几年,这些院校的物流专业却合并或撤消了。

例如,北方交通大学的物流管理工程专业是1982年由国家教委批准的第一批硕士点,后又成为国内唯一的物流管理博士点,但在1998年全国专业学科目录调整时,将其并入“管理工程”一级学科。

目前,在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的大学仅有10所左右,仅占我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左右,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虽有开展,但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

随着现代物流的兴起,国内物流人才极度短缺,尤其是一些外国公司或合资企业对物流高层管理人员需求增加,使得国内人才市场符合要求的物流管理人员,尤其是物流企业经理、物流部门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严重不足。

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急需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物流素质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加快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建立物流业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

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现代物流的管理,涉及计划、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信息、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

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负责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境。

  应由国家有关经济综合部门牵头,交通和内外贸易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一个物流业管理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多个交通部门、流通主管部门和行业的工作,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二)统一规划物流业发展:

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明确现代物流的产业定位

    现代物流作为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运作模式,纵贯物品流通的全过程,横跨国民经济各产业,对各个行业实用性强,推动作用大。

在所有物质生产、流通部门,推广使用现代物流,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运作模式产生全局性影响,带来根本性变化。

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各个行业企业,都要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运作模式,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实际,积极推广使用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在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对独立的产业特征,应该明确其产业定位。

包括尽快制定各类物流企业的分类划型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在工商管理部门设立工商登记代码;尽快建立物流企业的统计信息体系和财务核算体系,使物流产业有一个口径统一的数量描述和指标参照系统;在财政和税务管理中把物流作为一个统一的行业看待,以便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还应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物流立法,在经济管理的各个层面落实现代物流的产业定位。

由于现代物流是涉及交通运输、代理服务、仓储管理、加工配送、信息网络、营销策划等多行业的综合性产业,为此必须做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包括国家的物流发展规划,地区性的物流发展规划,口岸物流发展规划等。

否则将会造成市场混乱。

  (三)整合物流资源:

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

   目前,我国大量的物流活动是由生产或商贸企业(第一方或第二方)完成的,也就是说非专业化的企业内部物流构成了物流活动的主体,第三方物流(即外包物流)的比重还不是很大。

这是造成我国物流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现代物流业具有社会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特点,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是发展现代物流业首当其冲的问题。

  进行资产重组,通过重组、兼并与联合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新组成的物流企业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动态信息,协调物流网点,构筑起本公司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费用,以赢得竞争优势,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

建立战略联盟。

同一经济区域中的企业可以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实现互补和共享,并使优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其运作成本。

对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进行整合,形成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使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

为此,一方面要引导制造业、商贸业的物流改造和外包;另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四)规范市场准入改进市场监管,发展龙头物流企业

  修订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制订并完善管理实施细则,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扩大监控力度。

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广泛而坚实的市场需求。

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不合格者进入物流市场,控制恶性竞争。

  发展现代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难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同步实现。

可先选择重点企业进行试点,培养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在龙头物流企业的带动下,全面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五)推进物流标准化进程,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物流标准的不统一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向规范化、高效化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

在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

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

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要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

 

(六)出台物流发展的扶持政策:

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一是要适时调整运输价格和收费,均衡网络负载。

现在,公路、铁路、水路的运费价格不尽协调,各运输网络的负载不均衡,特别是公路运输关卡多,收费高,负担重,有些高速公路因收费过高反而闲置。

应通过价格调节,降低费用,促进使用先进设施,加快物流速度。

二是为大型物流企业在地方设立分支机构提供方便。

应在经营范围、注册资金、交通管制、工商监管和财政税收等方面,与当地企业一视同仁,以便使他们尽快形成网络,发挥优势,占领市场。

三是放宽物流技术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和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

四是经过批准,为国内物流企业进口必须设备减免关税,减少相关配套费用,支持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

五是根据各地情况,对物流企业在工商登记、建设用地、车辆运行、消防规范等方面给予便利。

六是加强“大通关”建设,提高通关速度。

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快捷验放系统”,提高通关效率。

七是加大投资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新建。

  (七)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鼓励管理技术创新。

   物流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效率性,因此,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和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引导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和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相衔接。

发展现代物流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应该积极支持。

重点是符合国家统一规划的大型物流园区、大型物流中心和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以及处于地方或部门边缘区的“节点”建设。

政府应该通过适当方式参与前期投资,然后,采取租赁、承包、入股、分期付款等形式,通过市场招标的办法交给企业经营管理。

应该大力支持现代物流企业采取多种途径筹集资金,鼓励、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投资物流基础设施,以增加发展现代物流的资金来源。

政府管理部门应为既有物流资源的整合挖潜创造条件。

对于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与综合利用的建设项目,应该给予较为优惠的土地、贷款、税收及相关扶持政策。

要打破部门分割和行业界限,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物流企业参与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和综合利用创造体制环境和条件。

在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中,要充分考虑物流的合理化,积极制定既利于城市道路交通的通畅,又便于高效率组织物流的城市交通管理机制,缓和城市交通阻塞、提高货运汽车装载效率、减轻环境负荷。

    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

加强条形码(BC)、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计划(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物流理论和技术等在物流企业和广大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

推进网上物流信息和商务平台的建设。

利用网络技术将物流企业散布在不同区域的服务网点联结起来,改变有点无网、有网无流的状况,形成物流服务平台。

以物流战略的发展为依据,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计算机软件的研发。

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管理。

如设计物流产业统计核算的指标体系,确定核算的方法,建立统计报告的格式和程序制度,定期发布物流产业的统计信息等。

    在物流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一是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充分发挥研究咨询机构在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使其与物流企业紧密结合,以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开发与经营管理能力;二是积极开发、研制能有效提高物流效率的运输、搬运装卸、仓储、包装、条码及标志印刷、信息管理等的技术装备,并使其具有产业化发展能力;三是加强对适合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等特点的各种物流组织技术及理论的研究,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准备组织技术条件。

    (八)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特别是物流产业复合性强、关联性大的特点,应该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比如:

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现代物流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与知识普及,行业企业的自律和协调等等,政府部门都可以委托行业社团组织去做。

行业社团组织也要积极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观念,以自己的出色工作,增强凝聚力和权威性。

各行业社团应打破门户之见,加强联合与合作,形成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合力,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九)重视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据预测,我国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到2010年需求为30万人左右。

必须全方位培养物流专业化人才。

应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借鉴国际经验,由行业社团组织来执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

四、投资物流政策的最新进展

为进一步扩大吸收外资,鼓励和规范外商投资国际物流业,根据现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政策,我部于2002年6月出台了《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

“试点通知”)在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浙江、江苏、广东三省及深圳经济特区展开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试点工作。

鼓励具有经营国际贸易或国际货物运输或国际货物运输代理的良好业绩和运营经验的外国企业与中国企业以合营方式投资设立从事国际流通物流业务和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国际流通物流业务包括“进出口业务及相关服务,包括自营或代理货物的进口、出口业务,接受委托为出口加工企业提供代理进出口业务;提供海运、空运、陆运进出口货物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第三方物流业务包括“道路普通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包装、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服务和有关咨询业务;国内货运代理业务;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与运作物流业务”,并规定物流试点企业的最低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美元;同时考虑到目前分行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规定“外商投资物流企业拟从事道路普通货物的运输业务及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与运作物流业务的,需经有关部门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批准。

  近年来,已有多家企业经我部批准成为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试点,还有数家企业向我部提出了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申请。

目前已设立的外商投资物流企业运作正常,尚未发现突出的问题。

试点通知的颁布对我国拓展吸引外资领域,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试点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为积极稳妥的推进外商投资物流业的开放工作,我们针对各方提出的问题,对试点通知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并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

“暂行规定”),主要从下列方面进行了修改:

1.物流业务的分类问题

试点通知中将物流企业划分为国际流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两类企业,规定了不同的条件。

为更准确地把握现代物流的特征和需要,暂行规定中不再对物流企业进行分类,而是列举了物流企业可以经营的7大方面的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