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章末检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482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章末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章末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章末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章末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章末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章末检测.docx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章末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章末检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章末检测.docx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章末检测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章末检测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GH交于一点P,则(  )

A.P一定在直线BD上

B.P一定在直线AC上

C.P一定在直线AC或BD上

D.P既不在直线AC上,也不在直线BD上

2.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A∈l,A∈α,B∈l,B∈α⇒l⊂α

B.A∈α,A∈β,B∈α,B∈β⇒α∩β=AB

C.l⊄α,A∈l⇒A∉α

D.A∈l,l⊂α⇒A∈α

3.给定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③和④D.②和④

4.在空间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B,A1D1所成的角等于(  )

A.30°B.45°C.60°D.90°

6.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C1-AB-C的平面角等于(  )

A.30°B.45°C.60°D.90°

7.已知m,n是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m∥α,m∥n,则n∥α

B.若m⊥α,n⊥α,则n⊥m

C.若m⊥α,m∥β,则α⊥β

D.若α⊥β,m⊂α,则m⊥β

8.如图

(1)所示,在正方形SG1G2G3中,E,F分别是G1G2及G2G3的中点,D是EF的中点,现在沿SE,SF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1,G2,G3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G,如图

(2)所示,那么,在四面体S-EFG中必有(  )

A.SG⊥△EFG所在平面

B.SD⊥△EFG所在平面

C.GF⊥△SEF所在平面

D.GD⊥△SEF所在平面

9.如图所示,将无盖正方体纸盒展开,直线AB、CD在原正方体中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且垂直

C.异面直线

D.相交成60°角

10.矩形ABCD中,AB=4,BC=3,沿AC将矩形ABCD折成一个直二面角B-AC-D,则四面体ABCD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

A.

πB.

πC.

πD.

π

1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是A1C1的中点,则直线CE垂直于(  )

A.ACB.BD

C.A1DD.A1D1

12.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ABC沿斜边BC上的高AD折成一个二面角,此时∠B′AC=60°,那么这个二面角大小是(  )

A.90°B.60°

C.45°D.3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设平面α∥平面β,A、C∈α,B、D∈β,直线AB与CD交于点S,且点S位于平面α,β之间,AS=8,BS=6,CS=12,则SD=________.

14.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中,AB=3,BC=a,若PA⊥平面AC,在BC边上取点E,使PE⊥DE,则满足条件的E点有两个时,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当底面四边形A1B1C1D1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A1C⊥B1D1(注:

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情况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

16.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a∥b,a∥α,则b∥α;②若a∥α,b⊂α,则a∥b;③若a∥α,则a平行于α内所有的直线;④若a∥α,a∥b,b⊄α,则b∥α.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10分)

如图所示,长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AB、A1D1的中点,判断MN与平面A1BC1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18.(12分)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CB=CD,AD⊥BD,且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求证:

(1)EF∥面ACD;

(2)面EFC⊥面BCD.

 

19.(12分)如图,已知矩形ABCD,过A作SA⊥平面AC,再过A作AE⊥SB于点E,过E作EF⊥SC于点F.

(1)求证:

AF⊥SC;

(2)若平面AEF交SD于点G,求证:

AG⊥SD.

 

20.(12分)如图所示,ABCD是正方形,O是正方形的中心,PO⊥底面ABCD,底面边长为a,E是PC的中点.

(1)求证:

PA∥面BDE;平面PAC⊥平面BDE;

(2)若二面角E-BD-C为30°,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21.(12分)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3

,BC=3,沿对角线BD将△BCD折起,使点C移到C′点,且C′点在平面ABD上的射影O恰在AB上.

(1)求证:

BC′⊥平面AC′D;

(2)求点A到平面BC′D的距离.

 

22.(12分)如图,在五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FA⊥平面ABCD,BC∥AD,CD=1,AD=2

,∠BAD=∠CDA=45°.

(1)求异面直线CE与AF所成角的余弦值;

(2)证明CD⊥平面ABF;

(3)求二面角B-EF-A的正切值.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章末检测答案

1.B [(如图),∵P∈HG,HG⊂面ACD,

∴P∈面ACD,同理P∈面BAC,

面BAC∩面ACD=AC;

∴P∈AC,选B.]

2.C [若直线l∩α=A,显然有l⊄α,A∈l,但A∈α.]

3.D [当两个平面相交时,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以平行于另一个平面,故①不对;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可知②正确;空间中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可以相交也可以异面,故③不对;若两个平面垂直,只有在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垂直的直线才与另一个平面垂直,故④正确.]

4.A

5.D [由于AD∥A1D1,则∠BAD是异面直线AB,A1D1所成的角,很明显∠BAD=90°.]

6.B

7.C [A中还有可能n⊂α;B中n∥m;D中还有可能m∥β或m⊂β或相交不垂直;C中,由于m∥β,设过m的平面γ与β交于b,则m∥b,又m⊥α,则b⊥α,又b⊂β,则α⊥β,所以C正确.]

8.A [∵四边形SG1G2G3是正方形,

∴SG1⊥G1E,EG1⊥G2F,FG3⊥SG3.

当正方形折成四面体之后,上述三个垂直关系仍保持不变,

EG,GF成为四面体的面EGF的相邻两条边,

因此,在四面体S-EFG中侧棱SG⊥GE,SG⊥GF,

∴SG⊥平面EFG.]

9.D [恢复成正方体(如图),

易知△ABC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ABC=60°.选D.]

10.C [球心O为AC中点,半径为R=

AC=

V=

πR3=

π.选C.]

11.B [证BD⊥面CC1E,则BD⊥CE.]

12.A [连接B′C,则△AB′C为等边三角形,设AD=a,

则B′C=AC=

a,B′D=DC=a,

所以∠B′DC=90°.]

13.9

解析 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得AC∥BD,

解得SD=9.

14.a>6

解析 (如图)

由题意知:

PA⊥DE,

又PE⊥DE,

所以DE⊥面PAE,∴DE⊥AE.

易证△ABE∽△ECD.

设BE=x,则

,即

∴x2-ax+9=0,由Δ>0,解得a>6.

15.B1D1⊥A1C1(答案不唯一)

解析 由直四棱柱可知CC1⊥面A1B1C1D1,

所以CC1⊥B1D1,要使B1D1⊥A1C,

只要B1D1⊥平面A1CC1,所以只要B1D1⊥A1C1,

还可以填写四边形A1B1C1D1是菱形,正方形等条件.

16.④

解析 ①中b可能在α内;②a与b可能异面;③a可能与α内的直线异面.

17.解 直线MN∥平面A1BC1,

证明如下:

∵MD/∈平面A1BC1,ND/∈平面A1BC1.

∴MN⊄平面A1BC1.

如图,取A1C1的中点O1,连接NO1、BO1.

∵NO1綊

D1C1,

MB綊

D1C1,∴NO1綊MB.

∴四边形NO1BM为平行四边形.∴MN∥BO1.

又∵BO1⊂平面A1BC1,

∴MN∥平面A1BC1.

18.证明 

(1)∵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EF是△ABD的中位线,∴EF∥AD,

∵EF⊄面ACD,AD⊂面ACD,∴EF∥面ACD.

(2)∵AD⊥BD,EF∥AD,∴EF⊥BD.

∵CB=CD,F是BD的中点,∴CF⊥BD.

又EF∩CF=F,∴BD⊥面EFC.∵BD⊂面BCD,

∴面EFC⊥面BCD.

19.证明 

(1)∵SA⊥平面AC,BC⊂平面AC,

∴SA⊥BC,

∵四边形ABCD为矩形,∴AB⊥BC.

∴BC⊥平面SAB,∴BC⊥AE.

又SB⊥AE,∴AE⊥平面SBC.

∴AE⊥SC.又EF⊥SC,∴SC⊥平面AEF.

∴AF⊥SC.

(2)∵SA⊥平面AC,∴SA⊥DC.

又AD⊥DC,∴DC⊥平面SAD.

∴DC⊥AG.

又由

(1)有SC⊥平面AEF,AG⊂面AEF,

∴SC⊥AG,∴AG⊥平面SDC,∴AG⊥SD.

20.

(1)证明 

连接OE,如图所示.

∵O、E分别为AC、PC中点,

∴OE∥PA.

∵OE⊂面BDE,PA⊄面BDE,

∴PA∥面BDE.

∵PO⊥面ABCD,∴PO⊥BD.

在正方形ABCD中,BD⊥AC,

又∵PO∩AC=0,∴BD⊥面PAC.

又∵BD⊂面BDE,∴面PAC⊥面BDE.

(2)解 取OC中点F,连接EF.

∵E为PC中点,

∴EF为△POC的中位线,∴EF∥PO.

又∵PO⊥面ABCD,

∴EF⊥面ABCD

∵OF⊥BD,∴OE⊥BD.

∴∠EOF为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

∴∠EOF=30°.

在Rt△OEF中,

OF=

OC=

AC=

a,

∴EF=OF·tan30°=

a,∴OP=2EF=

a.

∴VP-ABCD=

×a2×

a=

a3.

21.

(1)证明 ∵点C′在平面ABD上的射影O在AB上,

∴C′O⊥平面ABD,∴C′O⊥DA.

又∵DA⊥AB,AB∩C′O=O,

∴DA⊥平面ABC′,∴DA⊥BC′.

又∵BC⊥CD,∴BC′⊥C′D.

∵DA∩C′D=D,∴BC′⊥平面AC′D.

(2)解 

如图所示,

过A作AE⊥C′D,垂足为E,连接BE.

∵BC′⊥平面AC′D,∴BC′⊥AE.

∴AE⊥平面BC′D.

故AE的长就是A点到平面BC′D的距离.

∵AD⊥AB,DA⊥BC′,

∴AD⊥平面ABC′,∴DA⊥AC′.

在Rt△AC′B中,AC′=

=3

在Rt△BC′D中,C′D=CD=3

在Rt△C′AD中,由面积关系,得

AE=

∴点A到平面BC′D的距离是

22.

(1)解 因为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所以FA∥ED.

所以∠CED为异面直线CE与AF所成的角.

因为FA⊥平面ABCD,所以FA⊥CD.故ED⊥CD.

在Rt△CDE中,CD=1,ED=2

CE=

=3,

所以cos∠CED=

所以异面直线CE与A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证明 如图,过点B作BG∥CD,交AD于点G,则∠BGA=∠CDA=45°.

由∠BAD=45°,可得BG⊥AB,从而CD⊥AB.

又CD⊥FA,FA∩AB=A,所以CD⊥平面ABF.

(3)解 由

(2)及已知,可得AG=

,即G为AD的中点.

取EF的中点N,连接GN,则GN⊥EF.

因为BC∥AD,所以BC∥EF.

过点N作NM⊥EF,交BC于点M,

则∠GNM为二面角B-EF-A的平面角.

连接GM,可得AD⊥平面GNM,故AD⊥GM,

从而BC⊥GM.

由已知,可得GM=

由NG∥FA,FA⊥GM,得NG⊥GM.

在Rt△NGM中,tan∠GNM=

所以二面角B-EF-A的正切值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