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大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整培养方案安徽医科大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513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32 大小:12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医大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整培养方案安徽医科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2页
安医大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整培养方案安徽医科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2页
安医大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整培养方案安徽医科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2页
安医大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整培养方案安徽医科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2页
安医大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整培养方案安徽医科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医大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整培养方案安徽医科大学.docx

《安医大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整培养方案安徽医科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医大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整培养方案安徽医科大学.docx(2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医大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整培养方案安徽医科大学.docx

安医大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整培养方案安徽医科大学

学科代码

108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条

培养目标

同总则

第二条

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心力衰竭发病机理的研究

2.冠心病、高血压发病机理和药物治疗学研究

3.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和心肌病的基础研究

4.心律失常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

5.心血管介入治疗分析和相关问题研究

第三条

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同总则

第四条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专业学位实行学分制,课程总门数不少于6门,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2分。

1.公共必修课5.0学分(必修)

(1)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0学分

(2)博士生英语3.0学分

2.专业英语2.0学分(必修)

3.专业进展课2.0学分(必修)

内科学进展、心血管病学新进展

4.专业基础课2.0-4.0学分(必修)

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心血管药物学、心血管病诊断学、心血管病临床基本操作(选修开设相关课程)

5.选修课:

任选:

分子生物学、医学科研设计、医学信息检索、细胞培养技术、临床流行病学、SPSS软件应用、SCI讲座、实验室安全讲座

第五条

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

一、内科学二级学科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理论知识

掌握:

内科学系统理论知识,要求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

病史询问全面、系统、准确,体格检查规范,病历和日常临床工作记录书写规范、及时;内科各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基本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胸痛、腹痛、晕厥、发热、咳嗽、咯血等症状的鉴别诊断;内科一般急症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如休克、昏迷、呼吸心跳暂停、心衰、呼衰、大出血等。

熟悉:

常用实验室检查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内科各系统较疑难的危重病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了解:

内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2.技能要求

掌握:

内科常见诊疗操作,如骨穿、腰穿、胸穿、腹穿、心电图操作;能熟练阅读心电图;能胜任临床带教;能指导下级医师病历书写和简单操作;熟悉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技术和读图、熟悉心血管抢救和复苏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能阅读内科常见病的X线平片、CT、MRI等。

了解内科常用的内窥镜检查技术和特殊X线造影技术,掌握其指征和临床意义。

3.临床轮转要求

原则上按国家和大学的培养方案执行。

要求在三甲医院临床、技能科室轮转2年,一般为一附院或导师指定的三甲医院。

结合专业要求,以内科学二级学科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专业相关科室,合理安排轮转。

原则上本专业以外轮转的科室不少于6个月。

各科轮转时,需管理病床数3~5张,整个轮转期间完成病历40~50例,结束时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

主治医师及以下级别的医师必须获得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合格证书。

副主任及以上级别的医师根据其临床业务水平,由导师安排轮转,考核要求临床技能水平不低于主治医师。

考核由科研处和科室负责人组织实施。

二、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学习病种

掌握: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心律失常分类、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强心、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凝溶栓药、降压药以及扩血管药物的分类、作用及临床应用。

了解:

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衰的最新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

了解主动脉夹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理论知识

掌握:

常见心血管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了解:

心血管疑难杂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常见心血管病研究和治疗新进展。

3.临床基本技能要求

掌握:

心电图检查,常见心电图分析诊断;心脏监护仪的使用和阅读;心脏电复律和除颤技术。

急性左心衰、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填塞、室性心动过速及心脏骤停的抢救方法和措施。

心脏超声检查和结果阅读;心包穿刺术;静脉压测定。

了解:

常见心血管病介入手术基本操作过程、适应证和禁忌症。

如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先心封堵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术。

要求:

书写大病历30份,并完成以下操作:

操作名称

≥次

操作名称

≥次

心电监护仪操作

10

心包穿刺术

3

心电图检查和报告

10

胸腔穿刺术

3

超声心动图报告

3

电复律除颤仪使用

5

呼吸机使用

3

心肺复苏术

5

中心静脉压测定

2

食道心脏电生理检查术

2

4.轮转科室安排(科内18个月,科外6个月)

轮转科室

轮转时间

轮转科室

轮转时间

心内科(病房+门诊)

16个月

心脏外科

2个月

超声心动图室

1个月

ICU

1个月

心电图室

1个月

放射科、CT室

1个月

临床专科轮转要求:

分管病床3~5张,心内科专业书写病历不少于30份,其他专科书写病历不少于3份。

心脏外科轮转要求:

熟悉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心、大血管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的一般方法。

了解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了解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工作。

其他相关轮转科室要求了解其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第六条

5.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出科考核由科研处、各科室负责人组织安排,由有博导组成的3人小组实施,其中1人必须为校外本专业博导,科室负责人签署考核意见。

考核时间与大学和医院的要求同步,内容和结果(成绩)上报教研室和科研处。

理论笔试和技能考核成绩记录并存档。

考核要求心血管专业临床技能水平不低于主治医师考核标准,不合格者须补考或延期毕业。

教学能力训练与考核

要求内科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熟悉本专业医学教学的主要环节、大纲和内容,选定本研究方向的教学内容,参加教学听课并实践教学,锻炼和提高组织教学和教学表达能力,至少完成1次专题学术报告。

临床轮转结束后,由教研室写出评语。

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教学能力训练要求:

1.教学实践

博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由导师决定,按要求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如讲课、辅导、病例分析讨论、带本科生实习、指导硕士生实验和阅读专业文献等;至少完成2次专题学术报告;用英文讲授专业进展4学时;参加病案讨论、抢救病人等,并对下级医生进行指导和讲解。

2.学术讲座

轮转期间,协助上级医师指导本科生和硕士生诊治病人及书写病历;参加示教及病历讨论;参与专科讲座活动并主持至少2次;接受临床教学能力的基本培养;临床教学时间不少于40学时;参加学校和医院组织的各种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

第七条

科研能力训练和学位论文工作

同总则。

发表1篇以上SCI论文;完成1次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申报。

第八条

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同总则。

第九条

专业参考书目及期刊

1.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实用心脏病学(第1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5.中华内科杂志;

6.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7.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

8.Circulation;

9.AmericanJournalofCardiology;

10.AmericanHeartJournal

第十条

管理与待遇

同总则

(执笔人:

王爱玲)

学科代码

108101

内科学(血液病)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条

培养目标

同总则

第二条

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造血干细胞移植

2.ITP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3.白血病的分子机制、诊断与治疗

4.淋巴瘤的发病机制

第三条

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同总则

第四条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专业学位实行学分制,课程总门数不少于6门,学位课程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2学分。

1.公共必修课5.0学分(必修)

(1)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0学分

(2)博士生英语3.0学分

2.专业英语2.0学分(必修)

3.专业进展课2.0学分(必修)

内科学进展、血液病学进展

4.专业基础课2.0-4.0学分(必修)

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免疫学

5.选修课:

博士生日语、SPSS软件应用、SCI讲座、实验室安全讲座。

第五条

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

一、内科学二级学科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理论知识

掌握:

内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力求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

能全面、系统、准确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规范,及时完成日常临床工作记录,病历书写合格规范。

内科各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

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腹痛、黄疸、发热、贫血、咯血、呕血等症状的鉴别诊断。

内科一般急症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原则,如休克、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气胸、DIC等。

熟悉:

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内科各系统典型较疑难危重病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了解:

内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2.技能要求

掌握内科常见诊疗操作,如骨穿、腰穿、胸穿、腹穿、心电图操作等。

能胜任临床带教及辅导下级医师。

熟悉心肺复苏技术及处理技术,包括胸部按压、、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复苏药物等。

熟练阅读内科常见病的X线平片、CT、MRI等。

了解各种常用内窥镜检查技术和特殊X线造影技术,掌握其检查指征和临床意义。

3.轮转要求

轮转时间不少于2年。

以内科学二级学科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专业相关科室。

原则上本专业以外轮转的科室不少于3个,时间不少于6个月。

在各科室轮转时,需管理病床数5~8张,整个轮转期间应完成病例40~50例。

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

二、内科学(血液病)专业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学习病种

掌握内容:

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旦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友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了解内容:

TTP、血管性假性血友病、血栓性疾病、其他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系统表现。

2.理论知识

掌握内容:

各种类型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分型与治疗,急性白血病的MICMC分型、诊断与治疗,慢性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分型、临床分期、诊断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分期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类型、并发症的防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了解内容:

淋巴瘤病理分类、TTP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血管性假性血友病的分型、诊断与治疗,出血性疾病的分类,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治,输血与成分输血,血细胞分离机的临床应用。

3.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内容:

血液病专科体格检查,骨髓穿刺,骨髓活检,腰椎穿刺,鞘内注射,骨髓干细胞采集。

了解内容:

腹部B超,CT,MRI,ECT,PET-CT核医学检查的适应证、禁忌症、诊断意义。

要求完成的工作:

书写大病历20份及完成以下操作:

操作名称

量化标准

(≥)

操作名称

量化标准

(≥)

骨髓穿刺术

50

骨髓活组织检查

20

腰椎穿刺术

10

鞘内注射

6

4.轮转科室安排

轮转科室

轮转时间

轮转科室

轮转时间

血液科病房

12个月

肾内科

2个月

心血管科

2个月

内分泌

2个月

呼吸科

2个月

风湿科

2个月

消化科

2个月

轮转要求:

熟悉外轮转科室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治疗。

第六条

教学能力训练与考核

要求内科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熟悉本专业医学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定本研究方向的教学内容,参加教学听课和实践教学,锻炼和提高组织教学和教学表达的能力,至少完成1次专题学术报告。

临床各科轮转结束后,由教研室写出评语。

内科学(血液病)专业教学能力训练要求:

1.教学实践

血液病学博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由导师小组决定,参加教学听课和实践教学,完成一定量教学任务,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领导课堂讨论、带本科生实习、指导硕士生实验等,至少完成1次专题学术报告,最后能用英语讲授2—4小时的理论课。

2.学术讲座

血液病学学习班:

病案讨论(抢救病人、疑难杂症讨论等);学术交流,至少主讲1次科内讲座,参加学术报告等。

第七条

科研能力训练和学位论文工作

同总则

第八条

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同总则

第九条

专业参考书目及期刊

1.WilliamsHematology

2.临床血液病学

3.中华血液学杂志

4.国外医学•血液学分册

5.Blood

6.BritishjournalofHematology

7.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

第十条

管理与待遇

同总则

(执笔人:

杨明珍)

学科代码

108101

内科学(呼吸系病)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条

培养目标

同总则

第二条

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研究

2.肺部感染与细菌耐药性

3.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治疗

4.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研究

第三条

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同总则

第四条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学分要求:

博士专业学位实行学分制,课程门数不少于6门,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

1.公共必修课

(1)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0学分

(2)博士生英语3.0学分

2.专业必修课

呼吸病学进展2.0分

3.专业基础课

(1)细胞信号转导及其研究技术2.0分

(2)临床药理学2.0分

4.选修课

(1)SCI论文的撰写、投稿与评审2.0分

(2)临床流行病学2.0分

第五条

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

一、内科学二级学科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理论知识

掌握:

内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力求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

能全面、系统、准确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规范,及时完成日常临床工作记录,病历书写合格规范。

内科各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咳嗽、腹痛、黄疸、发热等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

内科常见急危重症的诊治原则,如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DIC等。

熟悉:

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内科各系统典型较疑难危重病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了解:

内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2.技能要求

掌握内科常见诊疗操作,如骨穿、腰穿、胸穿、腹穿、心电图操作等。

能胜任临床带教及辅导下级医师。

熟悉心肺复苏技术及处理技术,包括胸部按压、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复苏药物等。

熟练阅读内科常见病的X线平片、CT、MRI等。

了解各种常用内窥镜检查技术和特殊X线造影技术,掌握其检查指征和临床意义。

3.轮转要求

轮转时间2年,结合专业要求,合理安排临床科室轮转。

以内科学二级学科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专业相关科室。

原则上本专业以外轮转的科室不少于3个,时间不少于8个月。

在各科室轮转结束后,由所在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

二、内科学(呼吸系病)专业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一)呼吸内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训要求

1.学习病种

掌握内容:

(1)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肺部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等)

(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4)胸腔积液和自发性气胸

(5)慢性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6)肺血栓栓塞症

(7)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8)特发性肺纤维化

了解内容:

支气管扩张症、结缔组织病的肺部表现、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肺肉芽肿性疾病、肺血管炎、肺真菌病。

2.理论知识

掌握内容:

(1)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和鉴别诊断要点

(2)上述要求掌握病种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知识及应用原则。

了解内容:

上述要求掌握病种的诊治进展

3.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内容:

(1)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2)胸部Ⅹ线片及CT片的阅读

(3)胸腔闭式引流术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5)呼吸机的调节与应用

了解内容:

PET-CT片的阅读、内科胸腔镜的应用、气道疾病的介入治疗。

4.轮转科室安排

轮转科室

轮转时间

轮转科室

轮转时间

心内科

2个月

肺功能室

1个月

消化内科

2个月

呼吸内科住院总

3个月

风湿内科

2个月

呼吸科

12个月

ICU

2个月

气管镜室

2个月

机动

4个月

轮转要求:

掌握轮转科室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轮转期间独立管理5~8张病床,参加住院医生值班,完成病历数40份/年。

考核要求:

轮转结束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其中1人必须为校外本专业博导)组织考试(包括口试、病例分析及诊疗操作),占成绩60%。

并对平时临床工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医德医风进行考评,占成绩40%。

(二)其他专科博士研究生到呼吸内科轮转要求

1.学习病种

掌握内容: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肺部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肺结核等)(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胸腔积液(5)慢性呼吸衰竭

了解内容:

支气管哮喘、自发性气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血栓栓塞症、肺真菌病等。

2.理论知识

掌握内容:

(1)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和鉴别诊断要点

(2)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知识及应用原则。

了解内容:

肺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3.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内容:

(1)胸腔穿刺术

(2)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3)胸部Ⅹ线片及CT片的阅读

了解内容:

呼吸机的调节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适应证。

第六条

教学能力训练与考核

要求内科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熟悉本专业医学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定本研究方向的教学内容,参加教学听课和实践教学,锻炼和提高组织教学和教学表达的能力,至少完成1次专题学术报告。

临床各科轮转结束后,由教研室写出评语。

内科学(呼吸系病)专业教学能力训练要求:

1.教学实践

在本科室轮转期间,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指导实习医师书写病历和病程记录,参加临床示教和病例讨论等,接受临床教学能力的训练。

轮转结束后,进行教学能力考核。

2.学术讲座

参加呼吸内科学习班,病案讨论(抢救病人、疑难及危重病例讨论等),完成2次专题学术报告,发表1篇涉及临床疾病诊治的综述。

第七条

科研能力训练和学位论文工作

同总则

第八条

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同总则

第九条

专业参考书目及期刊

1.Chest

2.AmJRespirCritCareMed

3.EurRespirJ

4.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5.国际呼吸杂志

第十条

管理与待遇

同总则

(执笔人:

孙耕耘)

学科代码

108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条

培养目标

同总则

第二条

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消化道内镜的应用与研究

2.炎症性肠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3.慢性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第三条

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同总则

第四条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专业学位实行学分制,课程总门数不少于6门,学位课程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2学分。

1.公共必修课              5.0学分(必修)

(1)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0学分

(2)博士生英语                3.0学分

2.专业英语                 2.0学分(必修)

3.专业进展课                  2.0学分(必修)

内科学进展、消化病学进展

4.专业基础课               2.0-4.0学分(必修)

消化系统药物治疗、消化系统诊断技术、消化系统急难重症病情评估与处理策略

5.选修课:

博士生日语、SPSS软件应用、SCI讲座、实验室安全讲座。

第五条

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

一、内科学二级学科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理论知识

掌握:

内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力求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

能全面、系统、准确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规范,及时完成日常临床工作记录,病历书写合格规范。

内科各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

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腹痛、黄疸、发热、贫血、咯血、呕血等症状的鉴别诊断。

内科一般急症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原则,如休克、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气胸、DIC等。

熟悉:

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内科各系统典型较疑难危重病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了解:

内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2.技能要求

掌握内科常见诊疗操作,如骨穿、腰穿、胸穿、腹穿、心电图操作等。

能胜任临床带教及辅导下级医师。

熟悉心肺复苏技术及处理技术,包括胸部按压、、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复苏药物等。

熟练阅读内科常见病的X线平片、CT、MRI等。

了解各种常用内窥镜检查技术和特殊X线造影技术,掌握其检查指征和临床意义。

3.轮转要求

轮转时间不少于2年,结合专业要求,合理安排临床科室轮转。

以内科学二级学科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专业相关科室。

原则上本专业以外轮转的科室不少于3个,时间不少于1年。

在各科室轮转时,需管理病床数5~8张,整个轮转期间应完成病例40~50例。

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

二、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一)消化内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训要求

1.学习病种

掌握内容: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型胃肠病、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肝硬化及常见并发症、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胃肠道淋巴瘤、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原发性腹膜炎、缺血性肠病、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

熟悉内容:

胃肠道憩室(包括Mechel憩室)、息肉、血管畸形、胃肠内分泌激素相关性疾病,如胃泌素瘤。

同时还应了解消化系疾病与其他系疾病的鉴别诊断,如自身免疫性肝病,血管炎所致急性胰腺炎或肠缺血坏死,胃肠型过敏性紫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致急腹症,甲亢或甲减消化系表现,尿毒症消化系表现,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或肺梗塞表现为腹痛,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黄疸、肝脾肿大等。

2.理论知识

掌握内容:

常见胃粘膜病变的病理改变及临床意义,腹水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慢性腹泻的病理生理及鉴别诊断,腹痛和腹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以上要求掌握病种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熟悉内容:

胃肠内分泌激素种类及相关疾病,如Z-E综合征、VIP瘤、吸收不良综合征,门脉高压非手术治疗新进展,HP相关消化系疾病。

3.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