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1124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docx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docx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

2020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二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共40分)

1、李老师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如何能通过自己的授课提高学生的成绩,这说明李老师处于()[单选题]*

A.关注情境阶段(正确答案)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生存阶段

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

答案解析:

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题干描述的情况符合关注情境阶段的特征。

2、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单选题]*

A.《学记》(正确答案)

B.《论语》

C.《春秋》

D.《大学》

答案解析:

《学记》中最早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主张。

3、某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而愧疚是()的表现。

[单选题]*

A.道德感

B.理智感(正确答案)

C.美感

D.成就感

答案解析:

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考试是一种理智活动。

愧疚是认知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4、下列关于中等生的心理特点,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具有强烈的荣誉感

B.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正确答案)

C.具有较强的超群愿望

D.纪律性较差

答案解析:

中等生,又叫“一般学生”或“中间生”,是指那些在班级中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学生。

中等生有两个共同点:

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

5、教师向学生讲授学习内容,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意义,这种学习方式是()[单选题]*

A.接受学习(正确答案)

B.发现学习

C.被动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解析:

接受学习指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学习者可以直接获取,不需要经历发现的过程。

题干所述即为接受学习的一种形式。

6、在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是()[单选题]*

A.讲授法

B.演示法(正确答案)

C.练习法

D.情境教学法

答案解析:

教学方法中,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参观法与演示法。

7、教语文的王老师对学生问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倍感迷茫。

比如“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叶子为什么是绿的”“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等。

由此可知,王老师欠缺的是()[单选题]*

A.主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文化知识指的是教师满足学生基本知识需求所应有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

学生问的问题是一些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所以王老师欠缺的是文化知识。

8、关于教育目的,持个人本位论的是()。

[单选题]*

A.荀子

B.赫尔巴特

C.孟子(正确答案)

D.涂尔干

答案解析:

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都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9、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单选题]*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正确答案)

D.复式教学

答案解析:

由于班级授课制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所以,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10、教师所具备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属于()[单选题]*

A.本体性知识(正确答案)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答案解析: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

其中,本体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方法以及相邻学科知识等。

11、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属于()[单选题]*

A.行动研究法

B.教学诊断法

C.比较法

D.自我提问法(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自我提问法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12、小孩出现软骨病、食欲不振和腹泻,可能是缺乏()[单选题]*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

协助钙离子运输.有助于小孩牙齿和骨骼发育,补充成人骨骼所需钙质,防止骨质疏松。

缺乏症:

小孩软骨病、食欲不振,腹泻等。

13、由于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加工方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习惯性反应,使得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反应去解决问题。

这种现象是()[单选题]*

A.感觉统合

B.注意转移

C.记忆再现

D.思维定势(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由题干中“形成习惯性反应”可知,这种现象属于思维定势。

14、“有守恒、思维可逆并达到了去自我中心”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的特征。

[单选题]*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正确答案)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解析:

解析: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多向思维,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

去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①思维的具体性。

这是指这一阶段的儿童思考问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经验。

如果只用言语叙述问题,则儿童推理就感到困难。

②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

这一阶段的儿童已掌握了守恒,思维也具有可逆性。

③去自我中心。

这是指这一阶段的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去看问题,意识到别人与他不同的观念和解答,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

15、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自习课属于课外活动

B.课外活动包括选修课

C.课外活动即我们经常所说的“第二课堂”

D.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

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自习课和选修课属于课堂教学的范畴,不属于课外活动。

16、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单选题]*

A.注意的分散(正确答案)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

答案解析: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学生开小差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属于注意的分散。

17、在个性心理结构中,()更为稳定。

[单选题]*

A.兴趣

B.价值观

C.气质(正确答案)

D.性格

答案解析:

兴趣和价值观属于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比较活跃的成分;性格和气质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部分,与性格相比,气质更为稳定。

18、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李教师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李老师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单选题]*

A.安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19、“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单选题]*

A.选择(正确答案)

B.传播

C.传承

D.创新

答案解析: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是对某种、某部分文化的吸收和舍弃。

“取其精华”是对文化吸收,“去其糟粕”是对文化的舍弃,故这句话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作用。

20、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单选题]*

A.设置学习目标(正确答案)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答案解析:

元认知计划(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设置思考题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针对相关问题作出简明扼要的回答。

[矩阵题]*

21、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何对意志品质进行培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21.

(1)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

(2)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3)小学生注意的品质逐渐提高;(4)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

22.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为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23.

(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将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6)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2题,共40分)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24、材料

四年级

(1)班的小磊上学经常迟到,每次当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时,迟到的小磊总是推门而入,他的迟到不仅影响了本班在全校日常行为规范评比中的分数,更影响了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

为此,班主任李老师专门找小磊谈话。

李老师了解到,原来是天气转凉后,小磊一直不肯起床,总是赖床。

李老师没有直接批评小磊,而是告诉他要做个勤奋的孩子,别的同学能做到的自己也应该做到。

小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下定决心不再迟到。

果然接下来的两天小磊早早到达了学校。

但是,到了第三天小磊又迟到了,而且晚到后不主动将作业交给各科课代表,作业中还出现了严重的少做、不做的现象。

虽然他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总是改不了。

一次,为了掩盖自己没有做作业的实情,就跟老师撒谎说把作业忘在家里了。

老师对小磊的行为很是头痛。

问题:

[矩阵题]*

(1)小磊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

试结合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小磊的班主任,如何帮助他改正?

(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24.

(1)材料中的小磊品德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分发展不统一,导致出现不良行为。

第一,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主要表现在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及道德信念的形成三个方面。

材料中小磊虽然初步掌握了道德概念,有了一定的道德判断力,但是还没有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因此会出现明知故犯的现象。

第二,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媒介,是促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强大推动力,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

材料中小磊没有强大的道德情感做支撑,因此改正错误的动力不足。

第三,小学生的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方面。

材料中小磊由于道德意志薄弱、坚持性差,因而常有“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现象。

第四,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道德发展上,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材料中小磊对老师撒谎说把作业忘在家里了,正是这个特点的体现。

(2)材料中小磊有时无法抵制诱惑、战胜不了困难,进而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这是道德意志薄弱的体现。

因此要培养小磊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小学生的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方面。

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其意志的坚持性。

从坚持性的动力来源看,小学生完成任务主要依靠外部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可通过与各科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开展积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坚持性,帮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遇到困难时不断鼓励使其具有坚强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要有意识地培养其意志力和自制力。

小学生虽然具有初步的自制力,但水平较低。

要把培养自制力与培养坚持性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发展其善于管理自己的冲动和任性的能力。

再次,要帮助小磊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

不仅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还要依托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

最后,培养小磊言行一致的良好习惯。

家长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一方面要运用学生具有向师性、可塑性的特点做好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注重与家长联系,使对学生多方面的影响达到和谐统一。

25、材料

有位体育教师在讲授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动作技能时,他首先讲解了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动作要领,然后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问学生:

“什么样的东西最容易滚来滚去?

”同学们齐声回答道:

“圆的东西。

”教师又进一步问:

“既然圆的东西最容易滚来滚去,你们能不能在做这个动作时把身体变圆一点呢?

下面我做一次示范你们要认真看。

”然后教师请学生们按照要求进行分组训练,很快全班学生便掌握了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动作技能。

问题:

该体育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20分)[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25.该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分别运用了以下四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

体育教师通过语言讲授前滚翻、后滚翻的动作概念,使学生明确课堂学习内容。

(2)谈话法。

体育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问答,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发思考,进一步深化对动作要领的明确理解。

(3)演示法。

体育教师通过亲自示范做现场演示,让学生明白如何操作。

(4)练习法。

体育教师通过分组进行训练,让学生切实去做,进而掌握动作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