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252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790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252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252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252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252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252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252套.docx

《山西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252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252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252套.docx

山西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252套

2020年山西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由于不同的科目的题型不同,文档中可能会只有大分标题而没有题的情况发生,这是正常情况。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题)

1.以下不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是()。

A.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B.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C.教育性教学原则

D.“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2.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

这种分组属于()。

A.内部分组

B.外部分组

C.交叉分组

D.综合分组

3.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这种方法是()。

A.实验法

B.实习作业法

C.参观法

D.实践活动法

4.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教养方式下形成的人格特点。

A.放纵型

B.权威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5.“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理论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统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6.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7.某学生发明了一种充气雨衣,雨衣下面是一个气圈,充气后雨衣张开,雨水便不会灌进鞋子了。

这一充气雨衣的构想,是从芭蕾舞旋转长裙和游泳圈得来的。

这种构想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原型启发

8.《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9.学习法语学得扎实、巩固以后,再学英语就更容易。

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今后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

A.促进公平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提高质量

11.下列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往往丧失了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容易迁怒于学生和同事

B.一般在临床上没有不良表现,如疲劳、厌食、睡眠障碍等

C.不愿与学生接触交流

D.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

12.数学老师教学生记忆圆周率时,指导学生把3.14159记成“山间一寺一壶酒”。

这种方法属于()。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自由联想策略

13.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A.确定方法

B.确定内容

C.确定目标

D.确定标准

14.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学习子过程。

A.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B.注意、保持、生成、反思

C.模仿、亲历、保持、动机

D.模仿、生成、动机、反思

15.崔老师在教《济南的冬天》时,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济南雪前、雪后的美景,为学生设计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

其采用的教学法是()。

A.情景教学法

B.示范法

C.演示法

D.现场教学法

1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试图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

但是,他的努力不能说是成功的。

A.杜威

B.卢梭

C.马克思

D.孔德

17.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25%

B.50%

C.75%

D.100%

18.下列情形中,运用了品德评价法的是()。

A.奖励助人为乐的学生,惩罚违规违纪的学生

B.鼓励学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

C.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

D.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品陶冶情趣

19.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20.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21.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们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的品行。

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A.消退

B.间隔强化

C.负强化

D.正强化

22.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23.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校是课程开发的主体

B.学校文化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C.讲究学校特色,可以适当违反国家课程标准

D.开发活动是为本校学生服务

24.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和“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5.我国第一个体现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6.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7.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是()。

A.传统教育

B.进步教育

C.生活教育

D.社会教育

28.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

A.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D.社会意识形态

29.以美国为代表的学制类型是()。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分支制

D.多轨制

30.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另一方面利用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二、多选题(共20题)

三、判断题(共10题)

四、简答题(共2题)

31.简述演示法的含义及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32.材料:

李芳是一个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美其名日“自我放松”。

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想太多了。

她认为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

她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

不愿意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遇到自己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好意思去问老师和同学,害怕被人笑话。

最后,她的成绩非常糟糕,尤其是数学,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问题:

(1)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李芳学习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单选题答案:

1:

D2:

A3:

B4:

B5:

D6:

B7:

D

8:

D9:

A10:

B11:

B12:

C13:

C14:

A

15:

A16:

A17:

B18:

A19:

A20:

A21:

D

22:

C23:

C24:

B25:

C26:

B27:

C28:

C

29:

A30:

B

多选题答案:

判断题答案:

简答题答案:

31:

null32:

null

相关解析:

1:

赫尔巴特提出的“三中心论”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是杜威提出的。

2: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3:

实习法又称“实习作业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将知识用于实践,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4:

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的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的人格特征。

5:

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

违背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6:

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7:

原型启发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个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在头脑中都可形成“原型”。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在“原型”中获得一些原理的启发,使其结合当前问题的有关知识,形成解决方案,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题目中的芭蕾舞旋转长裙和游泳圈就是“原型”,由此发明了充气雨衣体现了原型启发的作用。

8: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

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启发开导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这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9:

顺向迁移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学习法语学得扎实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属于顺向正迁移。

10:

A项促进公平为基本教育政策;B项育人为本为根本要求;C项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D项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11:

教师职业倦怠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

因此,B项说法错误。

12:

题干运用的是谐音联想法,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

13:

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确定目标。

14:

观察学习指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四个子过程。

15:

情景教学法也叫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

题目中张老师为同学播放济南美景属于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

16: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主张。

17:

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难度适中,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难度过低或过高的任务。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18:

品德评价法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19:

课外活动的特点包括: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20:

根据成败归因论,只有将成败归因为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时,产生的激励性最强。

四个选项中只有A是内部、可控制的因素。

因此,将学习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所能产生的激励性最强。

21:

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老师给予表扬,从而增加好的表现属于正强化。

22:

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23: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

学校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文化,开发活动要为本校学生服务。

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国家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讲究学校特色,不得违反国家课程标准。

24:

“聪明早慧”和“大器晚成”是形容个体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有早有晚的情况。

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5:

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26:

这是记忆术的一种方式,属精细加工策略。

27: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28:

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其他三项都是社会因素。

29:

学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单轨制、双轨制和分支制三种类型。

其中,单轨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双轨制的典型代表是欧洲国家,如英国;分支制的典型代表是前苏联。

30: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相关解析:

相关解析:

相关解析:

31: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让他们知道要看什么,怎么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③结合讲授进行演示,注意演示过程中的引导。

④演示必须精确可靠、操作规范。

⑤演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结果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结论。

32:

(1)李芳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①注意分散。

材料中李芳一边学习一边听MP3,容易造成注意的分散。

在学习中,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尤其需要有意注意参与。

听音乐容易造成分心,而不是能够自我放松。

②识记方法不正确。

材料中李芳认为,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这是一种机械识记的方法,识记效果较差。

③学习归因不正确。

材料中李芳将数学成绩不理想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这种归因导致她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即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2)根据学习动机的理论可给李芳提出以下几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