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7949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ocx

《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ocx

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摘要: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己刻不容缓。

为了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普及人们的环保知识,转变人们的环境观念,以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本文就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1.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分析通过对东莞市的小学环境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我市中小学环境教育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中小学环境教育发展不平衡,环境教育的普及面和深度都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密切相关,农村中小学在环境教育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中小学的环境教育还没有制度化,没有全国统一的环境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小学环境教育缺乏专职教师,大多数教师在环保知识、环保技能和环保法规方面未接受系统的培训,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机制,环境教育师资的缺乏已经影响到了环境教育工作的大范围开展。

2.开展环境教育势在必行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环境教育指人类为了保护和改善自身赖以生存的发展的环境,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人类对环境及保护环境的观念认识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环境教育的特点:

一是具有问题性,在环境教育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是具有跨学科性,环境教育涉及各学科,各学科均可渗透,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

如果将此作为一个起点的话,可能引起中国教育观点的改变。

三是批判性,在于用未来的眼光来看待现成的和过去的东西。

从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环境意识入手,为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四是实践性。

让受教育者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正确行为。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早在1987年,联合国就提出把20世纪的最后十年定为环境教育10年。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上,环境教育被列为会议议程之一。

1997年联合国再度召开世界环境教育大会,并确定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为环境教育十年。

我们的国家,党和政府,对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非常重视。

早在1978年,中共中央在批转《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通知中,就要求普通小学和小学也要增加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内容;1981年国务院发布的有关文件中更加明确地要求中小学要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在批转有关文件的通知中也指出各级学校都要重视环境教育,在中小学和小学中普及环保知识。

可见,环境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而抓好青少年环境教育,学校负有重要责任;抓好环境教育,可作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方式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根据艾利斯(A.Ellis)的ABC理论,人的情绪或行为结果不是由激发事件直接导致的,而是由个体对激发事件的认知态度和认知观念所致的。

也就是说,诱发事件本身对人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只起一个诱因作用,人们认知的偏差,才是根源所在。

小学生群体有其心理和行为的特殊性。

在小学阶段正确开展环境教育,有其特殊的效果。

从影响学生环境保护观念的诸因素来看,学校环境教育工作是重要的因素。

学校的教师包括领导的主动性和知识水准,是环境教育的关键,怎样调动所有老师的能动性,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关键,也是本课题需要摸索出的经验模式的重要内容。

学生群体中自我教育、榜样教育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开展环境教育,要多方面参与配合,也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

我国现有中小学生2.2亿人,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要,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我们的工作出发点就是在环境观念的认知上。

正确的环境观念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多渠道,全方位的刺激有助于形成强烈的观念印象;建立目标管理及评估体系的,有助于环境教育的量化管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相互影响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我校开展环境教育实践与探索根据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实际,结合小学生的现状,参照现有小学与环境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小学环境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防治;认识人口与环境,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

3.1小学环境教育的基本原则在环境中教育的原则,热爱大自然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小学环境教育必须以学生生活环境为课堂,强调在环境中的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地欣赏和观察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自然景观、环境要素和环境问题,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努力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最终采取行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互动式教育的原则,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小学环境教育必须引入互动式教育理念,使教师由管理者变成引导者,由组织者变成参与者,积极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提倡分组教学活动,注重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参与及其过程;强调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强调个性化教育;鼓励实践和创新。

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并举的原则,小学环境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多种方法和形式并举。

常用的环境教育方法有观察类(如观察、考察、采访、调查等)、艺术类(歌曲、绘画、影视等)、活动类(如故事、小品、角色表演、游戏、模拟、废物利用、体验等)、讨论类(讨论、图片分析、快速联想等)、竞赛类(如分组竞赛、两难选择等)以及环保实践等。

3.2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绿色环保教育体系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现行各科教学中关于环境保护知识的深化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道德观念。

因而学校十分重视环保工作和校园绿化工作,把环保、绿化工作放在学校整体规划和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考虑,通过实施环境教育,积极创建生态校园。

1998年9月,我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和环境教育研究室,形成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环保教育管理体系。

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制定学校环保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定期进行师资培训,组织指导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同时,学校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常规》、《环境教育活动要求》、《学科环境教育规范》等有关规章制度,并加大了监督考核力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落实责任,在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到位,即计划要求到位、活动场地到位、受教育学生到位、辅导教师到位、检查评比到位、总结奖励到位。

全校建立环境监督岗,由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带队,不定期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

环境教育还渗透进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评比,纳入了班主任计划。

同时建立环境教育档案,整理有关绿色学校创建的资料,注意环境教育音像、图片、图书、文字资料的收集和管理,注意增加环境保护及环境教育资料在学校图书资料中的比例。

3.3构建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环境课程体系,包括目标、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估机制,是落实环境教育的基本保证。

3.3.1认真学习,加强绿色管理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学习环境知识、法规,深刻领会第三次全教会和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扎实加强绿色管理。

在工作环节上力求三个结合:

与德育工作结合,与素质教育结合,与创人文校园结合。

在学校工作中确保三个体现:

行政工作要有措施体现,学科教学要有内容体现,社会活动要有收获体现。

创建愉悦和谐的教育氛围,师生互相信任、尊重,共同探究科学,形成民主、开放的绿色管理,鼓励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环境规划,鼓励改革,支持创新,追求发展,善于协调,集体决策。

3.3.2确立环境教育课程目标我校确立课程目标是普及环境教育,帮助正在成长为合格公民的小学生,对环境科学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体系有较系统的认识,对环境观念(持续发展观念、基本国策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价值观念、环境公德观念、环境法规观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3.2.1丰富环境知识,让小学生形成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能掌握有关环境、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让学生初步懂得人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能正确理解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的战略方针;使学生懂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当代和后代的严重危害,对我国和全球的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3.3.2.1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环境觉悟,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使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把保护环境看作是一种人人有关、人人有责、义不容辞的社会公德;具有为维护良好环境而约束自己行为的自觉性,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关心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在自己活动范围内宣传和推动保护工作;具有与污染、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3.3.3编写《绿色教育》的校本教材为了使环境教育有本可循、有据可依,学校环境教育研究室通过调查、问卷,多次实践,编写出了既有环境教育的基础知识,又包含了师生共同参与的环境活动课题成果等内容的校本教材-----《绿色教育》。

该教材共分五讲,经过三年试教,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好评。

3.3.4.开展课程实践3.3.4.1注重相关学科的教学渗透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各相关学科的新课标和现行的教材均有环境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道德伦理知识。

我校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体系,并纳入各相关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成为各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校组织各相关学科协同编写了各学科、各册教材、各章节有关环境科学知识的纲目,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序列,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纳入各学科的教学计划。

学校还建立考核制度,规定在相关学科的考试命题中一定要有相应比例的环境知识考题,用于检查评估环境知识教学的实效。

教导处检查教案时,把教学目的是否包含环境教育,作为教学目的完整的一项指标:

把本应有环境教育的内容却没有写进教案,视为不合格教案;把应有环境教育而不进行这项工作的教学,视为不完整的教学。

与此同时,我们构建优质课评价标准,相关学科组的优质课评价指标都有强化环境教育的评价因素。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