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知识结构图.docx
《大气知识结构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知识结构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气知识结构图
大气
一、单元知识结构
二、各节的知识结构
1.第一节知识结构
2.第二节知识结构.
3.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结构
5.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知识结构
三、重点、难点知识分析
1.分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
(1)温度垂直变化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增热升温,远离地面的空气受热少。
使得对流层的气温下暖上冷,垂直方向上变化的规律是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2)对流运动显著
由于地球上水平方向因太阳能量随纬度分布不均而不均,即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
以及对流层下暖上冷,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这两个因素的同时作用,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
简言之:
对流层垂直方向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高空冷空气收缩下沉,导致水平方向空气密度差异,从而使空气流动起来,这就是对流运动。
(3)厚度随纬度而变化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贴近地表最薄的一层,厚度不足20千米,厚度大小因地理纬度而有差异。
这是因为,低纬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大;纬度越高,受热越少,对流越弱,对流层厚度越小。
(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由于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及几乎全部水汽,致使空气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云雨的形成、天气的多变、气温日变化大、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水热条件。
2.分析大气环流与季风环流
(1)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表面因纬度而异的冷热不均。
假设地表性质均匀,那么大气在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形成三圈环流。
仔细分析原因:
高低纬两圈环流属于热力环流;中纬环流属于动力环流。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对全球的热量、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直接影响。
具体地说:
凡低压带(上升气流)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压带(下沉气流)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凡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纬吹向低纬的风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
如:
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干燥少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2)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由于在海陆交接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
季风环流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最典型。
因为这里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部,海陆热力性质对比最强烈,因此,季风最显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最重要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之一。
下面亚洲东部为例对比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类型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风向
冬:
西北 夏:
东南
冬:
东北 夏:
东南
冬:
东北 夏:
西南
性质
冬:
寒冷干燥 夏:
高温多雨
冬:
温和少雨 夏:
高温多雨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备注
冬季风势力强
夏季风势力强
3.认识CO2、O3
CO2在空气中主要的作用是:
保温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需注意的是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并非只有C02,H2O汽、CH4、O3、氯氟烃等也都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O3的作用主要是吸收紫外线,除此还有保温、消毒等作用。
O3层空洞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为了保护臭氧层,1985年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7年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这是人类控制氯氟烃排放的最早协定。
4.图析太阳、地面、大气三种辐射转化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辐射的大部分是射向地面的叫大气逆辐射,它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保温作用。
5.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读图,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使近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垂直运动。
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这样同一水平面就产生了气压差异,引起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的水平运动。
这种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垂直及水平运动完成了大气的热力环流。
强调:
(1)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气压的高低都是指在同一高度上相比较而言;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永远是随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3)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4)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不是气温高低引起的,而是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的。
(5)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实际就是理解大气运动的形成原因。
(6)理解图中虚线等压面的画法。
6.对比分析锋面与天气并归纳冷暖锋的识别方法
天气图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冷锋
快行
冷锋
狂风暴雨
如: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的大风、沙暴、冬季的寒潮
暖气团退出
气温下降
气压升高
天气转好
慢行
冷锋
连续性降水
暖锋
云层加厚连续性降水
冷气团退出
暖气团占据
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雨过天晴
7.对比分析世界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类型判读方法
世界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特点
符号
(见图)
名称
1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常年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25°之间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3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东北信风带,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
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
4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
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终年高温干燥
5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6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7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0°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
深居内陆,距海远
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旱少雨
9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终年西风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10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欧,北美大陆北部50°-70°之间
深居内陆,纬度高
冬长严寒,夏暖短促,降水少
11
苔原气候
亚欧,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
全年严寒,皆为冬季,降水少
12
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纬度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归纳利用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A.根据气温曲线图确定半球
B.根据气温曲线图确定热量带
C.根据降水柱状图确定降水类型
8.综合归纳
9.理解逆温层
在对流层大气中,平均情况下温度随高度的升高是降低的。
但也经常在某些层次出现气温不随高度变化或随高度的升高反而增高的现象。
气象上把温度不随高度变化的大气层称为等温层,而把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增高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从热力学的角度看,无论是等温层还是逆温层都表示大气层结是稳定的,如果它们出现在地面附近时,则会限制在贴地气层强烈乱流运动的发生,如果它们形成在对流层中某一高度上,则又会阻碍下方垂直运动的发展。
因此等温层和逆温层又统称为阻塞层。
但两者中对云雾和垂直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对其它天气现象影响较大的是逆温层。
逆温形成的原因很多,常见的自然原因有
(1)辐射逆温:
是夜间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
形成辐射逆温的有利条件是:
晴朗(或少云)而有微风(2~3米·秒)的夜晚。
这是因为云能减弱地面的有效辐射,不利于地面冷却。
风太大时,大气中的垂直混合作用太强,不利于近地面气层的冷却;无风时,冷却作用又不能扩展到较高的气层中去,也不利于逆温的加厚;只有在风速适当时,才能使逆温层既有相当的厚度而又不至于因乱流混合作用过程而遭到破坏。
(2)平流逆温:
平流逆温是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上,贴近地面的空气层受冷地面的冷却作用,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
(3)乱流逆温:
乱流逆温是由于低层空气的乱流混合,在乱流层的顶部所形成的逆温。
(4)下沉逆温:
是由于稳定气层整层空气下沉压缩增温而形成的逆温。
下沉逆温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是,极地冷高压或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晴好天气,高压中心附近有持久而强盛的下沉运动。
(5)锋面逆温:
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除以上主要自然原因形成逆温外,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废气产生废热,也会形成逆温。
逆温形成后,阻碍空气的对流,如果空气污染严重,则会给人类生命带来巨大的威胁。
10.对比分析气旋与反气旋
说明:
(1)低气压与高气压指气压分布状况,常用等压线分布图表示。
(2)气旋,反气旋指气流状况,是在不同的高低气压系统基础上的气流运动,是既有水平方向,又有垂直方向运动的立体空气旋涡。
图中水平方向的空气运动,虚线箭头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实线箭头是实际气流运动方向,它考虑了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作用。
11.分析气象灾害与全球的大气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