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的作用特点种类格式写法与范文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8858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报的作用特点种类格式写法与范文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简报的作用特点种类格式写法与范文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简报的作用特点种类格式写法与范文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简报的作用特点种类格式写法与范文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简报的作用特点种类格式写法与范文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报的作用特点种类格式写法与范文解析.docx

《简报的作用特点种类格式写法与范文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报的作用特点种类格式写法与范文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报的作用特点种类格式写法与范文解析.docx

简报的作用特点种类格式写法与范文解析

简报的作用、特点、种类、格式、写法与范文解析

简报

简报,是机关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文体。

它使用多、用途广、基础性强,发放范围广,对掌握信息、推动工作、改进作风,都有很大意义。

机关干部和领导干部应该深入认识和把握这种文体,熟悉它的编写技能和艺术。

(一)含义、性质和作用

1.“简报”的含义和性质

简报是机关向上下左右交流信息、沟通情况的简短书面报告。

它的性质在与之相近文体的比较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1)简报与公文

简报是机关普遍、经常应用的事务文书,它不是个人创作、个人文章,是代机关“立言”,属广义的公务文书。

但它又不是“正式公文”,没有公文的效能。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里,就没包括它。

上级的简报,对下级没有正式公文那样的指令和准绳作用,不能用来发号施令,部署工作。

下级送到上级的简报,不能代替正式的请示报告,下级不必由主管负责人正式签发或加盖公章;上级可以不表态、不批示。

对同级的左右关系,简报不能代替正式的公函,收到的机关,可以不作任何反映。

在机关内部不能代替“通报”、“通知”等,如,批评表扬,只能作为报道什么会议、什么部门批评或表扬了什么人、什么事,而不同于“通报表扬”或“通报批评”。

(2)简报与新闻

简报是简短地报告发生的事实、情况的文字材料,与登载在报刊上的新闻文体,如消息、通讯等不同。

报刊上的新闻报道可以来源于简报,即简报提供线索,由此而发现了问题、动向、新人新事等,然后选择或改写、编辑成可以公开发表的消息,或按简报提供的线索进行采访、核对、充实、提高,编写成通讯。

它和新闻有相似之处。

新闻是报刊用以向读者报道新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虽也要记叙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但却是公开发表于社会的。

而简报是内部的,它只向一定范围报告与机关工作有关的事件。

如,某一机关发生的事没必要让全社会知道,或公开报道可能泄密,那就在一定范围发个简报,告知有关部门发生了这么件事,便很得体。

(3)简报与调查报告

简报是要报告情况的,但却与以报告情况为主的“调查报告”不同。

简报是本单位本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而接连不断地报告情况的;它重在简明,往往一事一报,只报告一个大体的轮廓,说明情况就行了。

而调查报告往往是上级、有关单位、调研或科研机关调查后写的;它注重从全局看问题,全面地反映情况,并且要有深度,有见地,要在情况中分析、归纳出一些规律性、指导性的东西。

(4)简报与文学作品

简报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这一点与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小说、报告文学、游记等相似,但它是应用文体,与这些文学作品属于不同的范畴。

它不能虚构、想像,极少抒情、描写,虽也要生动,但不能带上文学色彩。

这是初学写简报或爱好文学的同志一定要注意的。

2.简报的作用

简报的主要作用,是在机关体系向上下左右一定范围交流信息情报、经验教训、动向动态的。

它是建立机关信息、反馈网络的重要工具之一。

(1)简报作用的历史变迁。

简报应该说是我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创造、发展的应用文体。

我们党最早称之为简报的是中央苏区的《时事简报》。

毛泽东同志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

那是用大字抄出的,主要内容是群众斗争、苏维埃活动、红军胜利的消息和统治阶级的情况等,在当时的形势下和报纸差不多。

解放后第一个关于印送简报的正式文件,是1955年6月9日国务院《关于所属各部门工作报告制度的规定》,其中关于简报的部分是这样的:

“工作简报:

各办、外交、计委、建委、体委、民委、侨委,每两周向总理写一次工作简报,明白、扼要地报告所掌管的范围内重大问题的处理、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经验。

”从这里可以看出,工作简报当时是专门向领导同志反映本部门重要问题处理的情况和经验的,是定期的正式的简要工作报告。

(2)简报作用的确定。

后来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简报这种灵活简便地交流情况的文体,迅速发展和推广开来。

范围上,从中央到基层的党政部门、群众团体,从政治、经济到文教、卫生等各条战线,从全党和国家的代表大会到省地县的各种会议,各部门的成就、重要活动、科技发明、建设进程以至事故灾害等情况,都需要用简报这样的简便工具在机关体系内部上下左右之间交流。

简报的形式和作用已经固定下来,已经不是政府部门的正式文件,不具备正式报告的效能。

它正是从这里发挥自己的作用。

至今这种交流情况的作用已经无可替代。

从下级向上级反映情况看,不可能事无巨细都去面谈、在会上谈、或用正式的书面报告,但有些动态、日常工作情况又必须上级把握,比如,当前体制改革在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区的进展情况及其经验等,这就要借助简报。

从上级对下级的简报看,可以通过它传达一些意图、情况并介绍一些有启发、指导意义的经验。

左右之间可以交换信息情报和经验教训。

这些,对于加强领导、更好地决策和推动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3)简报在继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改革深入,效率提高,办公现代化的进程,简报作用在提高,简报自身在发展。

其方向不一定是要成为正式文件,而是发挥效能,现在正在向“短、频、快”发展。

像XX省各地近几年兴起的《信息快报》就是简报的发展。

它利用传真机把各地的重要信息——新情况、新问题、新决策、新经验、新创作、新突破,形成极简要的文字材料,在省、地、县各级主要领导上班之前送到他们的办公桌上,使他们对情况一目了然,能迅速作出反应,推动工作。

像这样从国外得到启发的改进,其他各省也有,而且会不断给简报带来新的生机。

(二)特点和写作要求

简报的内容和任务,决定了它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对编写、审查、修改简报都是必要的。

简报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

简明,扼要,及时,实在。

1.简明

简报,当然要简,但这不是简陋、不是单薄,而是建立在具有丰富内容基础上的简。

但光简还不行,五四时期反对白话文的一批人写文章尽量简古,读一句要抠半天;还有浓缩得太厉害,鲁迅曾在《作文秘诀》中抨击过那种“缩短句子,多用难字,以求朦胧”的恶劣倾向。

就像《绿野仙踪》里冬烘先生“哥罐诗”《咏花》:

“媳钗俏矣儿书废,哥罐闻焉嫂棒伤。

”(儿媳妇把它插在头上,儿子贪看媳妇不好好读书了;哥哥把它插在罐子里闻,嫂嫂嫉妒,用木棒连罐子都打破了)不用大篇解释就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些虽然也简,但却不适宜写简报。

简报需要简而明,简和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下述意义上说,它是简报存在的基础:

简报要迅速让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了解情况,而他们都是很忙的,如果写得冗长繁琐或晦涩难懂,百思不解,就无暇卒读,甚至一来就放在一边了,起不到作用;如果简洁明快,一目了然,就能忙中偷闲,用几分钟时间了解你单位的情况,这是主动争取领导的好办法。

所以,简报最好不超过千字,特殊情况也不要超过两千字,中央办公厅负责同志曾对中央党校文秘班说,一份简报只有一二行或三四行有用,就写一二行或三四行。

这就要求:

①主题集中,精选材料和概述事件过程,剪裁去枝枝权权,防止重复、松散。

②文字凝练,一句能说明白的,绝不用两句,“力避行文的唠叨”。

③写时设身处地,让领导或其他读者能明了。

所以,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关系身份要交待清楚;注意专业性名词术语的使用;文字力求通俗易懂,不用不规范的缩略语,像“打办”、“双拥”、“五四三办公室”等。

避免用费解和生造的词语、欧化句子、意思不确定的话。

2.扼要

扼要,是从简报内容方面说的,即,反映情况要抓住重点、要害,不能求全贪多。

首先要求抓住重要问题——如,有典型性的事物,值得注意的苗头,有意义的材料,有启发性的经验、做法等。

这就需要对工作熟悉和对事物敏感,能够发现问题。

切忌一般化,陈腐旧套,泛泛而谈,不得要领。

另外,抓住重要问题还要突出重点。

因为一个问题有关的人、事、材料、过程,也是很复杂的,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写成“流水账”,要写得使人一眼就能看清问题所在。

毛泽东同志说:

“综合报告内容要扼要,文字要简练,要提出问题或争论之所在(《关于建立报告制度》)。

简报更应这样。

3.及时

这里说的及时,也包括两层意思。

一层是说,简报要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机关里社会上新的动态、新事物的苗头、错误倾向的端倪、有启发的新鲜经验,写出来,就是及时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

当然,也不能要什么有什么,摸风向,赶浪头,一哄而上。

另一层是说,还要及时迅速地把这些情况反映到上下左右的部门和人员那里。

这就是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要发现问题快,写得快,印送快。

当然也不能毛毛糙糙,粗制滥造。

时间性强,就能使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动向,掌握情况,加强领导,不失时机地来调查、处理或采取措施,该支持的支持,该反对的反对,该推广的推广,该制止的制止,促进工作的开展,纠正偏差,防止错误的蔓延。

如果只是“炒冷饭”,或拖拖拉拉,错过了时机,就影响了简报作用的发挥,甚至失去意义,等于废纸一张。

会议简报更是如此。

要帮助领导了解会议情况,及时地引导会议;代表们或各组间要通气,这样就要求简报快马加鞭,上午讨论的情况下午写出,下午讨论的情况晚上写出,编写者参加会时就要分析研究,形成轮廓,会后再核查一下,一挥而就。

时间一过,作用全无。

4.实在

实在,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准则,体现在简报上就是实在。

简报是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的,上级部门可能据此作出相应决策,有关部门也可能采取相应措施,所以必须让事实说话,这就是说,必须有事实,而且必须真实可靠,既不能堆砌空洞的概念,也不能罗列不反映本质的现象。

编写者对事实要把握得清清楚楚,时间地点、人员情况、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特别是数据、引语,必须确凿无误。

第二手材料要核实,要有根有据,引用人物语言必须确有其人其语。

会议简报的“发言摘要”,概述的发言内容,一定要送本人核对。

用“有人说”也可以,但必须是确有其人其言,不能是没人说,作者给加的,那叫“没人说”,当然就不必写了。

对客观形势、基本情况等作出估计、判断时,要客观,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多就是多,少就是少,不夸大不缩小;摸不清j拿不定、说不准的先不要写。

需要上级下断语、作决定的事,简报不能“越俎代庖”,也不允许“上下其手”,在事实上耍花招,“引导”上级做出某种抉择。

更不能看领导眼色,歪曲事实迎合其主张。

实在,是简报的生命,所以切忌“客里空”。

客里空,是苏联剧作家柯涅楚克剧本《前线》中的典型人物,他是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新闻记者,是根本不知道实际情况却无中生有、瞎编硬造而又能写得活龙活现的典型形象,曾经在我国XX区引起过强烈反响。

经过十年浩劫,大家对这种作风更熟知也更深恶痛绝。

但这种作风的影响,特别是在简报编写中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我们应引以为戒。

在编写简报时,第一要严禁虚构伪造,合理想像,把“群众一致说”当成撰写人或领导者的传声筒;也不能报喜不报忧,改变事实。

第二,要防止主观片面,以偏概全,“主题先行”,“按图索骥”。

第三,要注意分寸尺度,既不能全是“比较的”,也不能绝对化,“好就一朵花,坏就豆腐渣”;事实本身怎样就应怎样写,不能拔高嫁接,也不能添枝加叶。

第四,文字上要朴实,尽量使用群众语言,不要“假、大、空、套”。

现在简报上有许多套套,还是十年浩劫在文风上留下的劣迹,一定要清除。

(三)种类和类型

现在许多机关都办了一种或多种简报,种类很多,名称不一。

有的就叫《简报》,有的在报头上标明部门、单位、方面,如,《国家体改委简报》、《××××党校简报》、《×县××局简报》、《交通情况简报》、《卫生工作简报》《纺织工业简报》等等。

后来又有ⅱu《情况快报》、《信息快报》、《信息》等,还有些内部刊物,也经常刊登简报,如、《农村工作通讯》、《宣传动态》、《内部参考》等等。

从办简报的角度,可以分为四种。

1.长期性综合性简报

主要是反映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日常工作和动态,长期办下去,可以定期出,也可以不定期。

这种简报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对上级的方针、政策、决议、指示的贯彻执行情况,群众对某项政策、某个事件的反映,思想动态,各种典型,工作进度和经验教训,好人好事或事故问题等等。

某些专门的或专业性的机关,长期性的简报也可以办成带专题性的或专门性的,如组织部门的“思想动态”,宣传部门的“理论通讯”,调研室的“调研快报”等。

2.阶段性专题性简报

它特指在集中完成某项任务时,一期一期把本项工作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典型、做法、经验、问题,向主管部门汇报和向有关部门反映的简报。

任务完成了,简报就停止。

如《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简报》、《整党简报》等。

可以由常设机关办,也可以由临时机构办。

3.会议简报

它是会议期间,主持者用来组织和引导会议进行,与会代表互通情报,并向上级机关的有关部门、人员报告会议进行情况的。

主要内容包括会议概况、议程议题,与会人员的发言摘要以及议决的事项等等。

其中第一期一般是报预备会议或开幕情况(如第一期报了预备会议、开幕可放第二期),如哪天开的会、参加范围、人数、主持人和报告人,会议的目的、议题和日程等,让上级和有关部门知道会已开了。

也让与会人员明确会议安排。

最末一期一般是闭幕和结束的情况,包括日期、出席人员、议决的问题、拟定了什么文件,以及与会者对会议的反映等。

4.专门性简报

这是一种专门反映某个特定领域或专业的动态、情况、经验的简报。

如有些单位的《信访简报》,专门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群众来信来访提出的问题和调查处理情况。

再如,像《科技简报》、《农村通讯》之类简报,专门报道本地区本部门科技发明创造、农业技术应用、工业技术改革、新产品试制等情况的。

这是近几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四种当中,每种都包含着两个不同的类型:

以汇报情况为主的动态性简报,还有以介绍经验教训为主的经验性简报。

从写简报的角度看,主要应分清这两种。

1.动态性简报

这就是通常说的“情况简报”,以反映本机关动向、变故、异常现象和所辖范围的思想情况、动态为主要任务;让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情况是它的目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反映、认识、值得注意的事件,好的苗头和坏的苗头等。

2.经验性简报

就是通常所谓“工作简报”,以报告本机关及所辖范围工作做法、进度、经验为主要任务;目的是让领导和有关部门了解工作情况,借以推动全局或从全局指导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对方针政策、指示决定的执行情况,贯彻的措施打算,做法、经验和问题,典型调查的材料和结论,批评和表扬等。

此外,还有综合性的,两方面兼而有之,当然是有主次的。

(四)格式和写法

1.简报的一般格式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简报大体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格式。

一般简报分为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

(1)报头。

在第一页上方,占全页三分之一左右。

中间是醒目的简报名称即大字“刊头”。

“刊头”下面是简报期号,可以按年度编号,也可以统一编号,可以用“第十八期”的形式,也可以用(18)的形式。

期号下面左侧是主编单位的全称,如:

“××办公室”“××会议秘书处”等,右侧是印发日期。

(2)正文。

在报头下面放标题,正文中间可以另加小标题。

一份简报一般登一份材料,也可登几份相类、相关或比照的材料。

各份材料要分开,第一页可印上目录。

会议简报一般只登一份材料。

(3)报尾。

在末页的最下方,沉底排条两平行的水线,中间空出,注明本期发放范围——报、送、发或加发的单位名称和个人职务姓名。

末一行注明本期印发份数,以备查考。

也有把主编单位和印出日期放在最后的,像《国家体改委简报》就是。

2.简报正文的一般写法

简报的写作原则是,怎样能简明地把情况说清楚,就怎样写。

它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但是在长期写作中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1)要有一个醒目的标题

标题要醒目,不外两个方法,一是要有内容,使人看了就知道说的什么事,像例文《一所深受群众欢迎的社办敬老院》、《×山打到地下热水》,一目了然。

一是要吸引人看,这就是虽不出现内容,但要引人注意。

如,唤起人们重视,“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或提问题:

“……怎么办?

”甚或用一点形象性的题目。

但以朴实质直为要。

(2)安排好正文的三部分。

首先,有一段“导语式”的总括说明。

或是采用概括叙述,介绍通篇主要内容;或是把结论放在前面,点明主题,然后再叙述说明。

其次,把主体内容分几部分,按逻辑顺序安排层次、段落。

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纵式结构,按时间,即事物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一是横式结构,按空间,即事物的组成部分、有关方面进行叙述。

最后。

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好的结尾要补充和深化主要内容,发人深思。

如果没有内容,宁可戛然而止,不可画蛇添足。

最忌讳用套话敷衍,也不要刻板化,比如,都是“事态在发展中”、“准备继续深入”、“受到群众的好评”等等。

简报这三部分的变化是很多的,配合内容,交互搭配,可以变化无穷。

(3)重视简报的编辑工作

简报的功夫不仅在于写,而且在于编。

编辑就是确定写些什么,用哪几篇和怎样编排;也指把本部门下级机关甚至上级机关的简报编发出去。

简报的“编”和“写”是两种有联系而又有不同的功夫。

编简报是在现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编辑、加工、修改,有时是在简报的基础上编简报。

如,大型会议的简报,有一些是在分组写好的简报的基础上编印的;上级机关的某些简报是在各下级机关的简报基础上编印的,必要时还加上按语。

但是,都要合乎上述简报的规格和特点。

编辑中要实事求是,也要讲究艺术,在编排中体现出思想性来。

必要时可以把相类相近的材料编为一辑,集成一束,引人注意;有时也可以把相反的编在一起,形成对比,发人深思。

总之是要有所指导和引导。

(五)例文简析

例文1:

宣传动态

××县宋杖子乡干部群众

学习中央1号文件后的思想反应

××县委宣传部根据上级宣传部门的部署,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作好宣传方面的准备,接到正式文件之后,即到宋杖子乡搞学习和宣传试点。

首先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同志向全乡村民组长以上的各级干部、各方面群众代表原原本本地宣读了文件内容,然后组织乡党委主要成员和各村党支部书记、乡直单位负责人深入学习了万里同志、杜润生同志的讲话,在加深对文件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座谈讨论,还在全乡党员训练班上向党员宣传文件内容,并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工具、文化学习室、党员联系户向广大群众宣传一号文l件的基本精神。

干部群众初步学习后的思想反应是:

一、热烈拥护一号文件。

大家认为中央一号文件主要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抓住了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的关键,说到我们农民的心坎里,我们衷心拥护。

康官营子村干部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村经济进一步放开,搞活,我们可以甩开膀子致富,放开手脚搞商品生产了,实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也更有把握了。

二、要彻底扭转以农为本的思想。

大家认为,贯彻落实一号文件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教育农民从自然的、封闭的、保守的小生产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新型的、开放的、现代的产业结构观念。

回顾近二年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实践,这个乡由以粮为纲到扩大经济作物,从单一产业到第二、第三产业的兴起,农村经济有了相当快的发展。

去年虽然遭灾,总产值比一九八三年还增长一点六倍,但是,从总的情况看来,仍然是从粮食到经济作物,从二分田到八分山,基本上还是在土地上转,没有摆脱以农为本的思想。

因此,致富的速度不快,第二、三产业发展不快,农业劳动生产率还是很低的。

调整产业结构这次转的是很陡的,是从几千年一贯的自给半自给传统农业,向商品生产和现代化农业的思想上转。

这个弯子不转,一号文件落实不了。

三、对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希望。

有人在座谈中说,中央提出了活跃农村经济的好政策,关键是省市县各级领导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

大家对各级领导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有的同志说,搞家庭联产承包制我们有的领导认识晚、行动迟,没有南方一些省行动快,现在搞第二步改革,要早认识,早起步,再不要落后。

又说,我们××省工业发达,无论在资金、人才、技术上都占很大优势,又是市领导县比较早的,可是乡镇工业却比工业不够发达的省速度慢。

今年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继续解放思想,迈开大步。

二是搞好信息服务。

大家认为,信息科学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有的说,XXXX县信息服务搞得好,乡镇工业发展快。

我们信息服务工作也应尽快搞上去。

“信息不灵,寸步难行”。

大家建议县政府采取必要措施搞好信息服务工作。

三是领导要经常下基层解决问题。

大家希望主管工业的领导同志多同基层干部群众商量,根据各乡资源、资金、技术力量不同情况,给予具体指导。

四、对各业务部门的意见和要求。

贯彻落实一号文件不光是党委、政府的事,也不光是农村干部、群众的事,与省市县各级业务部门关系极大,过去有些情况是“两头(指中央和农村基层)放得开,中间(指省市县各级业务部门)放不开”,因而就出现这样情况:

“党委和政府是支持的,业务部门是卡死的”。

最突出的是三卡:

资金贷款、人才技术、林业砍伐。

有这“三卡”,农村经济想活“活”不了。

现在中央把各项政策都放开了,各业务部门也应按中央政策放开,不要说得通,行不通。

希望各业务部门首先把十项政策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把农村经济放开、搞活贡献力量,服好务。

(摘自××县委宣传部材料)

例文2:

民政工作简报

第四期民政部政策研究室编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一所深受群众欢迎的社办敬老院

XX省XX县纸坊公社在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后,认真解决五保供给工作出现的新问题,依靠全社农民集资筹粮,兴办了一所公社敬老院,四十八名首批入院的孤寡老人,正在无忧无虑地欢度晚年。

四里八乡来参观的人异口同声称赞这所敬老院办得好。

在去年初开展的“五讲四美”活动中,纸坊公社对五保老人的生活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生产队对五保老人的供给工作是做得好的,但是有一些单位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

如有的分给五保户一份责任田,只把免去提留作为照顾;有的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老人,缺乏具体安排照料;还有的把五保户当作包袱,撒手不管。

对此,社员有意见,亲友有顾虑,并且影响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公社党委对这些问题十分重视,他们召开党委会,专门研究五保供给工作,统一思想认识。

大家认为:

把五保老人照顾好,让他们欢度晚年,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一个方面,必须认真抓好。

会议决定由公社一名副书记负责,吸收民政、计划生育办公室、团委、妇联等部门同志参加,积极着手筹建敬老院。

敬老院是队办好还是公社办好?

他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由公社举办。

好处是:

办院的设备,人员只需一套,人力、物力都节省;老人的吃、穿、住、医和零花钱由公社统筹安排,可以避免因各队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不平衡而对五保老人照顾相差悬殊的现象;集中供养便于改善伙食、调剂文化娱乐生活和安排医疗,也便于老人之间互相照顾。

纸坊公社举办敬老院坚持了两条原则:

一是依靠群众集资办院;二是坚持勤俭办院。

敬老院所需粮款,由全社六万群众共同负担,人均每年只摊五角钱、半斤粮、负担不重。

敬老院用房,是将一所废弃的旧校舍加以整修利用,节约了几万元经费,为了既减轻群众负担,又能使老人们有个较好的生活环境,他们从社办企业收入中提出三万元资金,除整修房舍外,为老人购置了电视机、电唱机,并为每个老人做了一张床、一个床头柜、一个沙发、一把折叠椅,以及被褥、床单、蚊帐、凉席、脸盆、暖水瓶和花瓶等,连老人用的拐杖也准备好了。

当敬老院成立的消息传开后,县磷肥厂等单位和一些大队的群众,也热情地捐赠物品,表达心意,先后送来了洗衣机、搞绿化用的柏树苗、种菜用的化肥和精心栽培的盆花等。

成立敬老院先接受哪些老人入院?

公社对这个问题研究得非常细致、慎重。

他们在逐队逐户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对全社二百五十七名五保老人,进行了分类排队:

第一类是无依无靠、生活无着的孤寡老人五十八名;第二类是虽无儿无女,但夫妇尚可互相照顾的老人四十二对(八十四人);第三类是有闺女或有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