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登中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必修2第17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7922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登中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必修2第17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登中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必修2第17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登中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必修2第17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登中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必修2第17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登中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必修2第17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登中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必修2第17章.docx

《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登中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必修2第17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登中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必修2第17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登中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必修2第17章.docx

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登中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必修2第17章

“登中2009”高三生物模拟试题

(考试范围:

必修2第1—7章)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一植物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

已知一株开紫花的植物自交,后代开紫花的植株180棵,开白花的植株142棵,那么在此自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组合方式有多少种 ()

A.2种B.4种C.8种D.16种

2.有一种家鼠,当用黄色鼠和灰色鼠交配,得到的子一代黄色和灰色两种鼠的比例是1︰1,将子一代中黄色鼠交配,子二代中的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对上述现象的。

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家鼠皮毛性状的遗传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家鼠的这对性状中灰色对黄色显性

C.该种家鼠中黄色个体一定为杂合子

D.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时期已死亡

3.香豌豆中,只有当C、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才呈红色。

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香豌豆进行自交,后代红花香豌豆中杂合子占 ()

A.1/2    B.1/4    C.1/8    D.8/9

4.下表列出了纯合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F2的部分基因型(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配子

YR

Yr

yR

yr

YR

YyRr

Yr

yR

yr

yyrr

A.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B.表中Y与y、R与r的分离以及Y与R或r、y与R或r的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C.③④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之间的关系为③:

②=④:

D.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概率是3/8或5/8

5.如果三体或缺体的染色体病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且发生异常的概率为P,则初级精母细胞产生异常配子的概率是 ()

A.P   B.1—P   C.1/2P   D.1/4P

6.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 ()

A.分裂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B.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的交叉交换

7.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

后者的病因发生在什么时期?

 ()

A.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B.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C.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D.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8.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Xb,Y,Y      B.Xb,aY,Y      C.AXb,aY,Y      D.AAaXb,Y,Y

9.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核生物的基因与真核生物的基因本质相同、结构不同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③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不同世代间基因的传递规律

④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所含的密码子不同

⑤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⑥DNA分子内部结构的改变都能引起基因突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④⑤⑥D.③④⑤⑥

10.某女性患红绿色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女性一定遗传了其祖父的色盲基因  B.该女性一定遗传了其外祖父的色盲基因

C.该女性一定遗传了其外祖母的色盲基因   D.该女性一定遗传了其祖母的色盲基因

11.果蝇产生眼色素B和D的反应如下:

酶X酶Y

底物A——→色素B;底物C一→色素D

野生型果蝇(显性纯合子)有B和D这两种色素,眼为红褐色。

缺色素B的果蝇为鲜红眼,缺色素D的果蝇为褐眼,缺B和D的果蝇为白眼。

现将一白眼果蝇与一野生型果蝇交配,其子代果蝇体内有关酶存在的情况及性状表现分别是 ()

A.只有一种酶X,褐眼  B.只有一种酶Y,鲜红眼

C.酶X和酶Y都没有,白眼D.酶X和酶Y均有,红褐眼

12.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

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

A.50%和50% B.50%和62.5% C.62.5%和50% D.50%和100%

13.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

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

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

14.2001年5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人的卵细胞可发育成囊胚”的报道,有人据此推测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有可能培育出单倍体人。

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15.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

用X射线处理使第2染色体上的含显性斑纹基因PB的区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凡是雌蚕都有斑纹,凡是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产量。

该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6.一只突变型的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的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

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

1。

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

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

C.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D.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

17.下列遗传图谱表示了人类PTC味盲病的遗传情况。

将浓度很高的PTC溶液甚至结晶物放在PTC味盲病患者的舌根部,不能品尝出PTC的苦涩味来,PTC尝味能力基因的位置与特点是 ()

A.常染色体,隐性 B.常染色体,显性

C.X染色体,隐性D.X染色体,显性

18.通过单倍体的途径培育小麦新品种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培养单倍体苗所用的花药应取自于

A.某一优良品种B.被确定为父本的植株  C.F1D.F2

19.某种高产甘薯是杂合子,虽然连年采用营养繁殖方式种植,但却因感染病毒而发生不良变异,为恢复该品种的优良性状应采用的技术措施是 ()

A.栽培组织培养时获得的大量试管幼苗,再从中选择性状优良的植株

B.连续几年让植株自交,再从子代中选择性状优良的纯种植株

C.选择不同变异植株使其杂交,再用性状符合要求的子代营养繁殖

D.用单倍体育种法获得大量纯合子苗,再从中选择性状优良植株

20.家鸡起源于原鸡,现家鸡的年产卵量可达260个以上,而原鸡年产卵量仅为12个。

“先有(家)鸡,还是先有(家鸡)蛋”?

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多,并将此变异遗传下去

B.遗传物质变化发生了的蛋,孵化出了产卵量高的鸡,并被人工选择

C.人工饲养条件能够满足原鸡多产卵的营养需求,从而使产卵量变多

D.家鸡的起源可以证明,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选不全得1分,有错选或不答得0分。

21.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 (  )

A.产生配子的种类B.产生配子的比例

C.基因型D.产生配子的数量

22.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

其甲、 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人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

甲和丙为蓝眼,乙为褐眼。

据此推断 (  )

A.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B.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1/4

C.控制孩子甲眼睛颜色的基因是纯合的   

D.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

23.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

1:

1:

1比例关系的是 (  )

A.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B.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C.杂种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D.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24.下面A图表示动物精巢内所看到的体细胞分裂及其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的变化图,B图表示在上述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模式图。

B图所示与A图所示相对应的是 (  )

A.a-②B.b-③C.c-①D.d-④

25.对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型为Aa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

1

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遗传学上把t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

D.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6.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脱氧核苷酸对,此基因表达可能的后果是 (  )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27.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B.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C.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D.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28.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

三、非选择题:

满分为86分。

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

29.(8分)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

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组合序号

双亲性状

家庭数目

油耳男孩

油耳女孩

干耳男孩

干耳女孩

♂油耳×油耳♀

195

90

80

10

15

♂油耳×干耳♀

80

25

30

15

10

♂干耳×油耳♀

60

26

24

6

4

♂干耳×干耳♀

335

0

0

160

175

合计

670

141

134

191

204

(1)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 ,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的概率是  。

(3)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现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

1),其原因是。

(4)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30.(8分)雕鸮(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A、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已知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

当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

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雕鸮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为、。

其中显性性状为。

(2)写出亲代到F1代的遗传图解。

(2分)

 

(3)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      (2分),占其后代的比例为    。

31.(9分)下图A表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一些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B表示相关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题中“对应区段”要求填写完整)

(1)图A中Ⅰ、Ⅱ、Ⅲ细胞分别对应图B中的区段。

(2)图A中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有8条染色单体的细胞是  ,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图B中对应的区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一定为两条。

(3)图A中Ⅲ细胞经过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    。

(4)若—个细胞经过图B曲线所示过程,最多可产生个子细胞;曲线中对应的区段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在对应的区段中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32.(8分)请根据以下有关概念的相互关系图作答

(1)下列数字序号所表示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①;  ②;

③;  ④;

(2)a表示过程;b表示过程。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包括哪两种方式?

  

33.(7分)分析如图所示的家族遗传系谱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甲病:

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

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

(1)已知I2、

6的家族无乙病史,则

1的基因型为。

若IIl2与IIl3近亲结婚,子女同时患甲乙两病的概率为。

(2分)

(2)若II2再次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已鉴定胎儿为女性,但医生仍建议不要生育,原因是仍有的患病概率。

(2分)

(3)A、B属于非等位基因。

那么非等位基因的实质是。

34.(10分)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

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

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

如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

(1)棕色牙齿是   染色体   性遗传病。

(2)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

7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有种。

(3)若10号个体和14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棕色牙齿的女儿概率是   。

(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1个黑尿病患者,每1000个男性中有3个棕色牙齿。

若10号个体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棕色牙齿有黑尿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

35.(6分)有若干具有相对性状的雌雄果蝇,其中雌性个体为隐性,雄性个体为显性,均为纯合(注:

XAY、XaY均视为纯合),已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如图Ⅱ一2区段)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如图Ⅰ区段),请补充下列实验方案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1)取若干对雌雄果蝇分别交配,观察其后代表现型。

若后代中,

,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

 

(2)若后代中无论雌雄均为显性,则再选取后代中雌、雄个体分别交配。

若          ,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           ,则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36.(8分)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面的西瓜育种流程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①③过程所用的试剂分别是:

和。

 

(2)培育无子西瓜A的育种方法称为。

无子西瓜A的体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

 (3)④过程中形成单倍体植株所采用的方法是,该过程利用了植物细胞的性。

 (4)选用品种乙的花粉刺激三倍体植株的目的是。

(5)为确认某植株是否为单倍体,应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时期为。

37.(10分)下图为普通小麦(异源六倍体)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材料分析有关问题:

(1)试分析甲丁的染色体组数及可育性

甲      ;(2分)丁      ;(2分)

(2)在A、C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中常用的方法有:

物理方法:

      ;

化学方法:

      ;

生物方法:

      。

(3)我国育种工作者利用野生黑麦与普通小麦培育出了既高产又适应高原环境的八倍体小黑麦。

请判断八倍体小黑麦是否为一个新种?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2分)

38.(12分)已知果蝇中长翅与残翅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直毛和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

两只亲代果蝇交配得到以下子代的类型和比例:

表现型

长翅、直毛

残翅、直毛

长翅、分叉毛

残翅、分叉毛

雄果蝇

3/8

1/8

3/8

1/8

雌果蝇

3/4

1/4

0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直毛和分叉毛遗传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翅为显性性状。

(2)亲化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    。

(3)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子代表现型不一致的是            ,一般情况下,如果子代表现型一致,可说明控制该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4)请设计实验验证长翅和残翅、直毛和分叉毛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步:

选择纯种的长翅直毛雌果蝇与纯种残翅分叉毛雄果蝇交配,得到F1;

第二步:

让F1代雄果蝇与表现型为果蝇进行测交;

第三步:

观察并统计           。

预期结果:

(2分)

(5)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长翅果蝇幼虫的正常培养温度为25℃,科学家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7℃的环境下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实验说明    

(2分)

“登中2009”高三生物模拟试题

(考试范围:

必修2第1—7章)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A

A

B

C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A

C

D

B

C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ABC

CD

ABD

AB

ABC

BCD

ACD

CD

29.(8分)

(1)常(1分)

(2)Aa(2分)   3/8(2分)

(3)只有AaⅹAa的后代才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

(2分)

(4)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1分)

30.(8分)

(1)黄色和绿色无纹和条纹绿色、无纹

(2)P(绿色条纹)Aabb×aaBB(黄色无纹)(2分)

配子AbabaB

 

F1AaBb(绿色无纹)aaBb(黄色无纹)

(3)AABB、AABb、AAbb(2分)1/4

31.(9分)

(1)i、d、m

(2)Ⅰ和Ⅱ  Ⅰ  Ⅰ和Ⅲ  k、l、n

(3)(第二)极体(4)8  g和ia和f

32.(8分)

(1)基因 蛋白质(或答“结构蛋白”) mRNA(或答“RNA”)  酶(酶、激素)

(2)复制(或答“DNA复制”) 翻译

(3)一些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一些基因通过控制酶(激素)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分)

33.(7分)

(1)bbXaXa(2分)1/48(2分)

(2)5/8(2分)

(3)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34.(10分)

(1)X显

(2)AaXBY(2分)2(2分)(3)1/4(2分)(4)1/400(“1/404”)(2分)

35.(6分)

(1)雌性个体为显性,雄性个体为隐性;(2分)

(2)无论雌雄均有两种性状;(2分)

雄性个体为显性,雌性个体表现为两种性状。

(2分)

36.(8分)

(1)秋水仙素   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   

(2)多倍体育种  3

(3)花药(花粉)离体培养全能

(4)提供生长素(主要是提供合成生长素所需的酶系)

(5)有丝分裂中期

37.(10分)

(1)二组,不育(2分)   三组,不育(2分)

(2)低温处理   秋水仙素处理  细胞融合技术(植物细胞杂交技术)

(3)是一个新种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全对给2分,不完整不给分)

38.(12分)

(1)X长

(2)AaXBXbAaXBY

(3)直毛和分叉毛常染色体

(4)残翅分叉毛雌    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

雌蝇中长翅直毛:

残翅直毛=1:

1,雄蝇中长翅分叉毛:

残翅分叉毛=1:

1。

(或长翅直毛雌蝇:

残翅直毛雌蝇:

长翅分叉毛雄蝇:

残翅分叉毛雄蝇=1:

1:

1:

1。

)(2分)

(5)温度影响了个体发育,但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或答“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