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7087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4.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docx

《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docx

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一、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学习目标】

明确钢琴即兴伴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好的钢琴即兴伴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明确钢琴即兴伴奏的自身特点及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

钢琴即兴伴奏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琴声替代教师的语言导向,充分调动学生演唱歌曲的激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钢琴即兴伴奏充满活力,蕴含着创新灵感。

既有即兴、灵活的特点,又有较严格的章法与较好的实际音响效果。

要弹好钢琴即兴伴奏,不仅需要有扎实的钢琴弹奏技能,还必须掌握即兴弹奏学科自身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如:

和弦、织体、调式、调性等。

要弹好钢琴即兴伴奏,还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来积累经验,逐渐从学习编配伴奏发展到能即兴伴奏。

下面我们来听这首《鼓浪屿之波》,这是一首不带钢琴伴奏谱的歌曲。

《鼓浪屿之波》是一首抒情歌曲,节奏舒展宽广,速度中速(4/4拍),F大调,结构为二段体八乐句,旋律优美动听。

表达了两岸人民隔海相望,渴望早日回归故乡的思乡情绪。

根据歌曲的特征和音乐性质,和声配置上基本采用F大调的正、副三和弦与七和弦。

歌曲的开始部分选用了F大调主和弦提示,明确了调性,结束部分Ⅴ7—Ⅰ正格进行稳定了调性。

在中段高潮部分(第二乐段第一乐句)选用了正三和弦。

高潮乐句后的第13小节与第14小节情感细腻变化处,运用了七和弦、减和弦、六和弦的连接,使音乐更为深情。

第一乐段结构方整,旋律抒情,朴实而流畅,表达了期盼和思乡情感,伴奏音型采用了分解和弦音型和琶音。

第二乐段旋律上扬,表现了一种激动急切的渴望心情,采用了低音加上连续的柱式和弦,将音乐推向高潮。

结束句内在深情,伴奏音型与开始的伴奏音型相吻合,从而形成伴奏风格的统一。

下面,请听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彝族音乐风格的歌曲。

4/4拍,五声羽调式。

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赶集归来路上的欢乐场面。

根据音乐性质,和声配置上选用了羽调式的Ⅰ级、Ⅳ级、Ⅴ级和弦。

钢琴即兴伴奏,必须熟练掌握一定的钢琴弹奏技能,特别是有关连音、顿音、和弦、分解和弦、琶音、八度等技巧。

比如在《赶圩归来啊哩哩》的第一乐段,旋律欢快、活泼,采用了跳音奏法。

第二乐段为了增强音乐的抒情性,采用了连音奏法加上踏板。

下面,请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抒情的二部曲式的歌曲。

旋律优美、抒情、富于动感,描绘了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唱歌的欢乐景象。

第一乐段轻盈的旋律给人以亲切感,弱起小节的运用,对歌曲的情感起到了推动作用,形象地表达出荡舟北海的喜悦之情。

第二乐段的第二部分开始两个小乐句,用了宽紧相间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用力划桨、奋勇前进的情景。

最后,全曲在变化再现的乐声中结束。

歌曲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钢琴即兴伴奏蕴含着创新灵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下面以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伴奏为例。

以上谱例前3个小节是歌曲的高潮前的准备,配置和声时,如果仅用正三和弦,和声显得平淡、缺乏推动力【琴上示范】,通过反复倾听与比较,最后在歌曲高潮前的部分,配以色彩性强的和弦,以增强动力感,使音乐自然推向高潮。

像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不断发挥自己创造性的过程。

这首抒情性的歌曲,在伴奏音型选择上,如果选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是可以的。

但这里,最终选用了分解和弦,还增加了琶音,衬托了微波荡漾的音乐意境,这样一个过程实际就是不断探索发展的创作过程。

【本课总结】

1.钢琴即兴伴奏充满活力,蕴含着创新灵感,既有即兴、灵活的特点,又有较严格的章法与较好的实际音响效果。

2.要弹好钢琴即兴伴奏,不仅需要有扎实的钢琴弹奏技能,还必须掌握即兴弹奏学科自身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如:

和弦、织体、调式、调性等。

3.要弹好钢琴即兴伴奏,需要通过大量实践去积累经验,逐渐从学习编配伴奏发展到能即兴伴奏。

【学习建议】

一、钢琴弹奏技能:

熟练掌握一定的钢琴弹奏技能,特别是有关连音、顿音、和弦、分解和弦、琶音、八度、各种节奏组合等技巧。

另外,由于即兴伴奏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学习即兴伴奏还需要熟练地掌握即兴伴奏的基本技能。

尤其是在键盘上熟练地弹奏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及和移调弹奏能力。

二、基础乐理:

包括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性、音乐术语、标记等。

三、基础和声:

在和声的选择上能够根据曲目的需要来处理好排列法、连接法、省略音、功能性、色彩性、节奏感、和弦结构、和弦外音等方面的内容,并在具体的伴奏实践中灵活运用。

四、作品分析:

具备一定的作品分析的能力,能够把握歌曲的结构和风格。

五、注意提高自己的听觉审美能力与创造意识。

多听经典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力。

六、各类和弦音位表(见拓展学习资料)。

 二、在歌曲即兴伴奏中,如何运用属七和弦?

【学习目标】

明确属七和弦在歌曲即兴伴奏中的重要性,掌握大、小调中属七和弦的不同转位并运用于歌曲即兴伴奏。

【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在歌曲即兴伴奏中运用属七和弦。

一、大调原位属七和弦

属七和弦是即兴伴奏常用的和弦,是一种不稳定性和弦,具有向主和弦的倾向性,因此常常用在歌曲或乐句结束时主和弦的前面。

Ⅴ7—Ⅰ是和声中常用的核心和声语汇,甚至仅仅用了Ⅴ7—Ⅰ就可以确定一个调性。

以下是大调属七和弦常用的进行:

1.Ⅰ--Ⅴ7--Ⅰ进行

2.Ⅰ--Ⅳ—Ⅴ7--Ⅰ进行

以下是属七和弦的连接谱例:

属七和弦有原位和转位的区别。

在歌曲伴奏编配中,经常要用到转位属七和弦。

二、大调转位属七和弦

大调属七和弦的转位,是指低音的变换。

以根音为低音是原位和弦,以三音为低音称第一转位;以五音为低音称第二转位;以七音为低音则称第三转位。

以C大调属七和弦为例:

第一转位为五六和弦,低音与最富于特色的两个音构成五度与六度音程V56;

第二转位为三四和弦,低音与最富于特色的两个音构成三度与四度音程V34;

第三转位为二和弦,属七和弦最富于特色的根音和七音构成二度音程V2。

转位和弦的运用,不会改变属七和弦的性质,而低音的变化能使音乐的进行更为流畅。

以下是大调转位属七和弦连接的谱例,从中可听到低音的流畅进行:

大调属七和弦在歌曲即兴伴奏中的应用: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节奏匀称,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结构为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四个乐句组成。

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在和声配置上,以正三和弦、属七和弦为主。

例如:

上面谱例在歌曲的结束句,采用了原位属七和弦来代替原来的属三和弦,增强了和声的不稳定性;运用了Ⅴ7—Ⅰ的和声进行,作为终止式明确了调性。

为了更好地运用V7-I和弦连接,要注意培养对V7-I和弦连接的敏锐听觉能力,如: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感情动人的抒情儿童歌曲,歌曲结构为两段体,节奏平稳,速度稍慢(2/4拍),曲调优美深情。

深切地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和声配置以正三和弦为主,副三和弦、变和弦为辅。

歌曲的结束句,终止式采用了典型的和声进行,即:

Ⅳ-K46-Ⅴ7-Ⅰ的进行,使终止更为完满;在Ⅴ7的位置上,用了属七和弦第二转位Ⅴ34,再到原位Ⅴ7,由于转位和弦的运用,低音声部发生了变化,使音乐的进行更为流畅。

三、小调原位属七和弦

小调属七和弦是在属三和弦的五音上,加上一个小三度而构成的和弦,和声小调由于导音升高半音,它在和声上的功能关系与大调概念基本上一致,属七和弦具有属和弦和下属和弦的两重性,在音程关系上,由于出现了小七、增四、减五度音程,增加了不和谐音响和紧张度,更倾向于主和弦。

属七和弦原位和弦,一般用于终止为多。

以下是小调属七和弦的连接谱例:

以下是小调转位属七和弦音位,以a和声小调属七和弦为例:

第一转位:

低音与最富于特色的两个音构成五度与六度音程V56;

第二转位:

低音与最富于特色两个音构成三度、四度音程V34;

第三转位:

根音与七音构成二度音程V2。

以下是小调转位属七和弦的连接谱例:

小调属七和弦在歌曲即兴伴奏中的应用:

《小路》是一首俄罗斯抒情歌曲。

结构为二段体,行板(3/4拍),d小调。

在结束句运用了Ⅰ—Ⅳ—K46—Ⅴ7—Ⅰ的和声进行,作为终止式明确了调性,使和声音响效果更丰满。

最后,请听属七和弦在歌曲《假如幸福拍拍手》与《娃哈哈》钢琴伴奏中的运用。

【本课总结】

(一)属七和弦的应用要注意:

1.原位的属七和弦一般用于终止;

2.属七和弦的转位一般用于结构内部;

3.运用属七和弦要注意七音的正确解决及解决到主和弦时不重复三音。

(二)为了更好地在歌曲即兴伴奏中运用属七和弦,应先将大、小调中属七和弦的各转位练熟。

(三)在歌曲即兴伴奏中运用属七和弦,应区分属七和弦各转位的不同用法。

【学习建议】

1.在键盘上熟练掌握不同调式中V7-I的和弦连接。

2.练习属七和弦的各转位时,应注意聆听和弦低音声部(较原位属七和弦)的变化。

3.培养对V7-I和弦连接的敏锐听觉能力。

 三、在歌曲即兴伴奏中,如何运用副三和弦?

【学习目标】

掌握副三和弦在歌曲即兴伴奏中的运用方法。

【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副三和弦在和声进行中的“替换作用”,分别掌握大小调中各副三和弦的用法和特点。

正三和弦是调式中的骨干和弦,而副三和弦起到增强和声色彩的作用。

在歌曲即兴伴奏中,副三和弦最重要的作用是“替换”——用较不稳定的副三和弦替换正三和弦,以增加音乐的内在动力。

请听歌曲《大海啊,故乡》,听听运用副三和弦之后的和声音响效果。

《大海啊,故乡》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抒情歌曲。

G大调,3/4拍,小行板速度,节奏宽广舒展,歌曲的结构为单三部曲式(A+B+A),如果除去反复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

前两个乐句为第一段,富有叙事性,朴素无华。

后两个乐句为第二段,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

和声配置以正三和弦、属七和弦为主,适当地选用了色彩性的副三和弦。

以上谱例第9小节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在第10小节同一位置上,选配了Ⅲ级副三和弦替代了原来的Ⅰ级正三和弦,使和声功能得以扩展,和声语汇更为丰富,音乐情感显得更细腻、深情,语气更加委婉。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大调的Ⅱ级副三和弦、Ⅲ级副三和弦、VI级副三和弦与小调的VI级副三和弦在歌曲伴奏中的实际运用。

一、大调Ⅱ级副三和弦的常用方法

1.用Ⅱ级副三和弦替代Ⅳ级正三和弦,使得副三和弦与正三和弦在和声色彩上形成对比,这是II级副三和弦最重要的用法。

Ⅰ—Ⅱ—Ⅴ—Ⅰ

2.Ⅱ级副三和弦用于Ⅳ级正三和弦之后,以增强Ⅳ级的不稳定性,与其后的Ⅴ7和弦构成上四度的根音关系。

Ⅰ—Ⅳ—Ⅱ—Ⅴ7—Ⅰ

大调Ⅱ级副三和弦在歌曲伴奏中的应用实例:

《七色光之歌》旋律明快活泼,热情而富于幻想。

描绘了少年儿童在灿烂的阳光下幸福地成长。

以上谱例的第5小节、第13小节、第21小节里都选用了一个色彩柔和的Ⅱ级副三和弦,替代了同一位置上的大三和弦,使得原来大三和弦的明亮色彩变为色彩较柔和的小三和弦,和声色彩上产生对比,形成了Ⅰ-Ⅱ-Ⅴ7-Ⅰ的常用和声语汇,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二、大调Ⅲ级副三和弦的常用方法

1.可替代Ⅰ级或Ⅴ级正三和弦,转换和声色彩。

2.常用在Ⅵ级正三和弦前面,与Ⅵ级正三和弦相连接使用,构成Ⅲ—Ⅵ上四度进行。

3.可放在Ⅰ级和Ⅳ级正三和弦中间,作为连接和弦,起到延伸主功能的作用,和声语汇更为丰富,和声音响更加丰满。

大调Ⅲ级副三和弦在歌曲伴奏中的应用实例:

歌曲《海鸥》节奏明快,旋律欢快跳跃,全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第4小节选配了Ⅲ级副三和弦,替代了原来的大三和弦,和声色彩上形成了对比,更有自然小调的色彩。

以上谱例中的第2小节Ⅲ级副三和弦用在Ⅵ级正三和弦前面,与Ⅵ级正三和弦相连接使用,构成了Ⅲ—Ⅵ的上四度进行,使和声功能得以扩展,更有自然小调的柔和色彩,音乐情绪更为深情。

三、大调VI级副三和弦的常用方法

1.替代它的三度关系和弦——Ⅳ级正三和弦或Ⅰ级正三和弦。

2.与Ⅱ级副三和弦连用,形成上四度关系。

3.作为Ⅰ级——Ⅳ级正三和弦之间的中转和弦。

4.用在Ⅴ7之后,代替Ⅰ级正三和弦,形成阻碍终止。

应当注意的是,大调的VI级副三和弦带有小调色彩。

如果在大调中过分使用VI和弦,会造成大调调性的模糊。

大调VI级副三和弦在歌曲伴奏中的应用实例:

《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抒情歌曲,节奏富于变化,速度中速(4/4拍),G大调。

歌曲以充满激情、优美动听的旋律,表达了对外婆澎湖湾赞美之情。

第6小节选用了VI级副三和弦代替原来的IV级大三和弦,使色彩变得暗淡,并与后面的I级大三和弦连接,和声色彩产生了对比。

四、小调Ⅵ级副三和弦的常用方法

在和声小调的副三和弦中,实际上用得较多的主要就是Ⅵ级。

小调的副三和弦Ⅵ级是一个色彩明亮的大三和弦,它的基本用法也和大调的Ⅵ级一样,处在Ⅰ级和Ⅳ级和弦之间,经常作为小调主和弦的替换和弦,起色彩的变化和调剂作用。

《乡间的小路》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

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典型的起、承、转、合的民谣体,节奏均衡而略有变化,速度中速(2/4拍),a小调,旋律明快流畅,形象地描绘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悠闲、乐观的心境。

以上谱例在第5小节用了VI级副三和弦这一色彩明亮的大三和弦,在小调中起到了调剂色彩的作用。

小调的VI级副三和弦在歌曲伴奏中的应用实例:

最后,请听歌曲《送别》。

《送别》是一首单段体的歌曲,C大调,表达出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

和声配置上,运用了Ⅱ级、Ⅲ级、Ⅵ级副三和弦,柔化了和声色彩,音乐更为委婉深情。

请用听觉感受运用了色彩性的副三和弦后,所产生的音乐意境。

【本课总结】

1.在歌曲即兴伴奏中运用副三和弦,能起到丰富和声语汇、增强音乐表现力的作用。

2.在歌曲即兴伴奏中,副三和弦最重要的作用是“替换”——用较不稳定的副三和弦替换正三和弦,以增加音乐的内在动力。

3.在歌曲即兴伴奏中运用副三和弦时,不应生搬硬套,应根据音乐的情绪适当使用。

【学习建议】

1.在键盘上熟练弹奏不同调式中的各副三和弦。

2.训练对副三和弦敏锐的听觉能力,做到在歌曲即兴伴奏中时“意先行”,即提前在大脑中确定使用副三和弦是否合理。

 四、如何掌握歌曲即兴伴奏中的调性转换?

【学习目标】

根据歌曲中的调性转换进行即兴伴奏。

【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歌曲即兴伴奏中对不同调性转换类型的处理方法。

调性转换运用得当,有利于更加充分的抒发歌曲情感。

在钢琴即兴伴奏时,应准确分析出歌曲调性转换的类型和方式,施之以恰当的处理。

调性转换可出现在一个乐段当中,也可出现在两个乐段之间,还可出现在发展的旋律当中。

常用的调性转换有三种类型,即:

1.调性对置

是指两调之间不做任何过渡、不经和弦转换而直接进入另一个调的手法。

以《重归苏莲托》谱例为例:

上面谱例前八小节是一个升号的e小调,在第九小节突然更换为四个升号的E大调,中间没有任何过渡,前后两个调是并列的,这就是调性对置。

2.离调

新的调性只是在旋律中间短暂的出现,很快又回到原调性并在原调性结束。

以《喀秋莎》谱例为例:

《喀秋莎》是一首d和声小调歌曲,第11小节离调到了g小调,但很快在第12小节又回到了原调d和声小调。

3.转调

由原调通过共同音过渡到新调,并在新调上结束乐段。

其特点是先有一段有明确调性的音乐,然后经过共同音作为过渡,此共同音既可以归于前调,又属于后调,最后运用主、属、下属和弦合理搭配确立新调。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调性转换方法。

一、关系大小调的转调

关系大小调是指调号相同的一对大小调,其音列未变,只是其主音改变而已。

例如,C大调和a小调互为关系大小调:

C大调和a自然小调的音阶中均无升降号(调号相同),只不过C大调音阶中各音级上的音比a小调同样音级上的音均高一个小三度。

关系大小调转调的常见手法:

1.通过共同和弦实现关系大小调的相互转换。

三和弦或七和弦作为共同和弦。

2.可以不通过共同和弦,直接将两调并置转调。

以《山楂树》谱例为例:

以上谱例是从d小调转至F大调,其音列如下:

以上谱例中前八小节为d小调,色彩柔和,而后面部分转至F大调,色彩明朗。

由于这一关系大小调的转换,有了“明”与“暗”的对比变化,使乐曲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这里是不通过共同和弦,直接将两调并置转调。

二、新调和原调调号只相差一个升号或降号的转调

也就是在相差的一个升号或降号的两个调之间,仅有一个音不同,可以利用彼此的共同和弦实现转调。

以上谱例是原调C大调与新调G大调的转换。

两个调只相差一个升号,在第11小节出现#fa,则可选配C大调与G大调的共同和弦D7,将C大调转至G大调。

三、同名大小调的转调

同主音的两个大小调称为同名大小调。

如C大调(无升降记号)转至c小调(三个降号),或c小调转C大调。

音乐作品中运用同名大小调的转调也是极为常见的手法。

这样在转换时,会出现原调中所没有的一些新的音,较之在同一调号内关系大小调的转换,效果更为强烈。

其音列如下:

C大调

请听《在银色的月光下》:

《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新疆民歌。

结构为三段体,3/4拍,旋律柔美抒情,表达了一位青年在爱情上的伤感、思恋和向往。

第一段是D大调,第二段第1小节由前面的D大调直接转到同主音d小调。

由于调性的变化,色彩产生了鲜明对比,阴暗色彩的小调,音乐显得忧郁,进一步揭示了小伙子内心的痛苦。

第三段由前面的d小调再转回到D大调。

【本课总结】

1.歌曲中的调性转换主要有“调性对置”、“离调”和“转调”三种类型。

2.常用的转调方法有“关系大小调转调”、“近关系调转调”以及“同名大小调转调”。

3.不同类型的调性转换具有不同特点,在应对时要有所区分,使用合适的处理手法。

【学习建议】

1.为了更好的掌握调性转换的处理手法,应在键盘上加强各调V-I和弦连接的练习。

2.加强听觉训练,熟悉调性转换的音响,以便在为歌曲即兴伴奏时能提前准备,及时应变。

 五、如何根据歌曲的特征选择恰当的伴奏音型?

【学习目标】

掌握歌曲即兴伴奏中伴奏音型的选择。

【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三种常用伴奏音型的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方法。

歌曲的即兴伴奏中,伴奏音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歌曲情绪的表达。

伴奏音型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通常分为以下三类常用的基本伴奏音型,即:

柱式和弦音型、分解和弦音型、半分解和弦音型。

这三种常用的基本伴奏音型各有其不同的表现特性及适用范围。

一、柱式和弦音型的实际应用

(一)概念及特点

柱式和弦音型:

是指各个声部同时发声。

它以和声音响丰满、气势辉煌或节奏短促、轻盈或音乐沉稳、坚定为特点。

(二)实际应用

1.进行曲和颂歌性歌曲的伴奏

进行曲类歌曲主要是指队列歌曲。

这类歌曲情绪昂扬,曲式结构较方整,用二拍子或四拍子,强弱律动分明,速度为中板或稍快。

这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歌曲。

中速稍快,2/4拍,G大调,三段体结构,表现了祖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面貌。

第一乐段旋律气势豪迈、雄壮有力,选用了和弦式伴奏音型,更深刻地表达了音乐形象。

颂歌的速度较慢,节奏宽广,旋律庄严。

如: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五声羽调式,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选用了和弦式伴奏音型,进一步表现了人民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

2.舞蹈性歌曲的伴奏

以鲜明的节奏表现轻盈、活泼和欢快的情绪。

此类风格的歌曲,和弦应弹的短促、轻巧、有弹性。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2/4拍、大调式的波兰儿童歌曲。

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欢快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的憨厚、可爱的神情,伴奏音型可选用柱式和弦音型。

3.抒情性歌曲的伴奏

这首《摇篮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代表作之一。

歌曲结构短小,共四个乐句。

旋律抒情、平稳、柔和,根据歌曲蕴含的情感,伴奏音型适合选用柱式和弦音型,和弦应弹的轻柔。

二、分解和弦音型的实际应用

(一)概念及特点

1.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是指和弦各音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先后奏出的音型。

以音乐平稳、流畅、宽广或节奏紧凑、轻巧或音乐线条上下起伏、流动性强为特点。

(二)实际应用

1.抒情性歌曲的伴奏

抒情性强的歌曲大都为2/4、3/4或4/4拍,旋律优美深情,节奏及曲式结构可较自由,速度为中板或慢板,富于表情。

在伴奏音型上,抒情歌曲常用连奏的分解和弦、旋律化音型、混合音型等,以获得优美、华丽、轻柔、恬静等效果。

通过伴奏线条有规律的方向性变化表现歌曲的情感。

此类风格的歌曲,伴奏声部的分解和弦应弹得连贯,手指触键轻、连、柔。

《我和你》是一首抒情性歌曲,节奏平稳,全曲为一段体。

起承转合四乐句的结构,旋律简单、柔和、动人,体现了“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的音乐主题,伴奏音型适合选用分解和弦音型,增添了温暖、安静、和平、友谊的氛围。

这是一首艺术歌曲,速度稍慢,旋律抒情优美,感情真挚,伴奏音型适合选用分解和弦音型,更加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温馨而浪漫的情景。

2.舞蹈性歌曲的伴奏

表现歌曲的活泼、轻快、富有朝气的情绪。

此类风格的歌曲,伴奏触键应清晰、有弹性。

如:

澳大利亚歌曲《剪羊毛》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

歌曲为2/4拍子、大调式、二段体结构,节奏明快跳跃,旋律欢快活泼,伴奏音型选用分解和弦音型,增强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

三、半分解伴奏音型的实际应用

(一)概念及特点

半分解伴奏音型是指低音声部与内声部音程或和弦先后出现。

音响短促而有力,富于弹性或以音乐平稳、节奏规整、音响柔和为特点。

(二)实际应用

1.舞蹈性歌曲的伴奏

表现活泼、欢快风格的儿童歌曲或舞蹈性歌曲。

此类风格的歌曲具有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节拍鲜明、乐句明晰、宜于舞蹈。

节奏特征性突出并与某种舞蹈风格有紧密的联系。

大都为2/4、3/4、4/4及6/8拍。

如:

新疆歌曲《青春舞曲》。

《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歌曲,中速稍快(4/4拍),结构为两段体,e小调,旋律欢快活泼,有较强的律动感,音乐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伴奏音型适合选用半分解音型。

另外,歌舞曲风歌曲的伴奏音型,可选择特性节奏。

如《阿拉木汗》可选择新疆维吾尔族舞曲节奏;又如《橘梗谣》就选择朝鲜族长鼓舞特性节奏。

2.抒情歌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