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7001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吐槽牌复习资料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

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是水啊,满满的全是水啊!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外液(1/3):

包括:

血浆、淋巴、组织液等·(记住·是等·,而不是只有他们。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淋巴

Ps:

上图表示的是。

血浆和组织液两个是好基友,但是同时组织液和细胞内液是好基友。

然后组织液单恋淋巴,淋巴单恋血浆(好复杂的关系啊~~~)

3、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别问我为甚内环境居然是外液。

要怪就去怪操蛋的生物学家吧。

内环境作用: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就当他们一个妈生的),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就当他生下来比较胖),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

7.35---7.45(奇3武,奇4武。

八班的妹子你们懂的。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这货真心只需要有个印象就好~反正不会是氢氧化钠也不可能会是硫酸之类的,那东西都能拿出来调节的话,所有人都是superman了。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770kPa、正常的温度:

37度(骚年们,记住一个7就万事大吉了。

8、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老师们都比较喜欢用这些知识盲点坑人: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当年的大头奶粉就这样来的。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组织水肿的一些原因啊: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

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大头孩子=、=。

(3,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反正都跟蛋白质那货有关系。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就是图上那种一根线上有个坨坨那种。

)→神经中枢(蝴蝶啊蝴蝶)→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递静息时内负外正(别问我动作电位是什么····)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都是由正指向负~只需要标出+-号之后~神马都明白了)

2、兴奋的传递

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这货是单向,不是可攻可受的双面插座(貌似用词YD了一点)。

只能由一个的轴突插向另一个的胞体或者树突。

(这货表示他不像在神经纤维上那么没节操了···另外,传输速度也慢了···)

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特异性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尼玛的真的不止兴奋啊,还可以抑制啊,虽然我真心没懂,为啥冲动到最后还抑制了···XD,良心发现啊。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这货很重要--)

脑干:

呼吸中枢(知道板砖该往哪里拍了吧==)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

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人脑的高级功能

1、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

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

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相对应。

3、言语区:

①S区受损伤:

“运动性失语症”。

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说话,不能用言语表达思想。

②H区受损伤: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③W区受损伤: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④V区受损伤: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Ps:

是不是觉得看起来很绕~嘿嘿~口诀奉上。

W(我)不能写字,(M)V不能看(这条已经给和谐掉了··),S(说)也不能说话,H(还)没办法听。

(外语好的可以直接按照外语单词记忆。

原谅我的炸外语)

4、学习:

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

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可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a短期记忆:

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b长期记忆:

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5、激素调节: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①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②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③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④胸腺——胸腺激素

⑤肾上腺——肾上腺素

⑥胰腺——其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B细胞)与胰高血糖素(A细胞)

⑦卵巢——雌性激素(废话)

⑧睾丸——雄性激素(还是废话)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血糖

0.8~1.2g/L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氧化分解CO2+H2O+能量

肝糖原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转化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2、胰岛素:

由胰岛B细胞分泌,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胰高血糖素:

由胰岛A细胞分泌,能促进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

(鬼才知道他名字里面有个高就真的提高血糖了····)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欢喜冤家么··),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3、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A细胞分泌)

血糖浓度降低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收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

10、激素调节的特点:

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12、水盐平衡调节

释放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水

尿量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大脑皮层

产生渴感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

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

甲亢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

呆小症

顺便布下下丘脑的作用:

(这货用处真不小··)

1.调节水盐平衡:

下丘脑通过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调节水盐平衡。

2.调节体温: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3.调节垂体的分泌:

下丘脑内有一些神经元有合成调节垂体激素分泌的多肽类物质,如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4.调节糖代谢:

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

5.传导兴奋:

下丘脑可以将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所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从而增加饮水量,也可以支配胰岛活动(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

有丝分裂什么的··(15分啊15分··)

第1节?

?

细胞的增殖

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②细胞的核质比二、细胞增殖1.细胞增殖的意义:

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后末

分裂间期:

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

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3)特点:

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特点: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

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特点:

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膜仁消失显两体)染色体特点:

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特点: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这货是虚拟平面)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形数清晰赤道齐)染色体特点:

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

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

染色单体消失(姐妹分手,各奔天涯好吧。

=-=高三都会这样,分手了就不算姐妹了,好悲催的说法==。

),染色体数目加倍。

(着丝点分裂了)5.末期特点: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真是平面,形成和高尔基体有关。

),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前期:

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

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

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

膜仁重现失两体(两消两现重开始)。

四、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不同点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纺锤体的来源

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

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

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相同点

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

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排版空间太挤了==,只有放下面来了·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七、有丝分裂相关图像问题:

着丝点

复制

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注:

染色体条数=着丝点的个数。

后末

1.有丝分裂各时期数量变化规律

(二倍体,核中DNA含量为2a,染色体数为2N)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子细胞

DNA含量

2a→4a

4a

4a

4a

2a

2a

染色体数目

2N

2N

2N

4N

2N

2N

染色单体数目

O→4N

4N

4N

O

O

O

染色体组数(组)

2

2

2

4

2

2

同源染色体对数(对)

N

N

N

2N

N

N

2.特别提醒:

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特征:

第2节?

?

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

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过程:

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3)特点:

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

胡萝卜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3)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

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

例如:

克隆羊多莉(4)全能性大小:

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第3节?

?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衰老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丧失。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代谢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二、细胞的凋亡1、概念: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2、意义:

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第4节?

?

?

?

细胞的癌变

1.癌细胞:

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形成了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

(1)能够无限增殖。

(很明显的EX模式。

(2)癌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

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转移的原因:

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

3.致癌因子的种类有三类:

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4.细胞癌变的原因:

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稳定状态变为活跃状态。

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真有趣·一个B啊一个T)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吃货。

树突状细胞(这货我真不知道是什么···)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就是神马干扰素啊,白细胞介素神马的。

)、溶酶菌等等·

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伤口化脓)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最主要的免疫方式)(想当初我一直认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说·是可以获得的一种病·直到如今才发现。

获得性不是形容后面的免疫的·明明压根就是一个东西)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规律和方法:

1。

唾液和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不属于体液的组成成分,属于第一道防线。

2。

溶菌酶杀菌如果在口腔内进行,则是第一道防线。

如果在体液中进行,就属于第二道防线(虽说都是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与抗体:

来源: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抗原(抗原决定簇)本质:

蛋白质或糖蛋白

特性:

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如花粉神马的。

),特异性(只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一物降一物啊=、=)

本质:

球蛋白,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所以这货的合成和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系。

存在:

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其它体液中也含有。

(过敏反应抗体是吸附在细胞表面)

抗体:

分类:

抗毒素,凝集素,沉淀素,溶解素。

功能: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吃货最幸福的就是有人专门做东西==还让你去吃的吧。

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细胞浆细胞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淋巴器官

胸腺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

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细胞的作用:

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流感你个没节操的==,学学天花病毒的记忆细胞一生一世多好。

体液免疫

抗原

吞噬

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记忆B细胞

效应B细胞

刺激别识别别

抗体与抗原结合

形成沉淀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二次免疫)

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中需要注意的是有两条路可以走==也就是说,即使T细胞没有了,抗原的呈递无法继续下去,但是体液免疫中抗原是可以直接传递给B细胞完成体液免疫的。

(B细胞说:

谁没谁不一样活么·哼。

==,要不要这么傲娇。

细胞免疫

抗原

吞噬

细胞

T

细胞

记忆T细胞

效应T细胞

感应阶段

使靶细胞裂解

(二次免疫)

抗体与抗原结合(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共同点:

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区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是有多密切··)

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的效应

6、艾滋病:

(=-=)

(1)病的名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名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

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免疫学的应用

①免疫预防:

注射疫苗,种痘,注入抗原激发产生抗体(人工免疫)

②免疫治疗:

注入抗体,淋巴因子,胸腺素等,

③移植器官:

器官被认为是抗原,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手术成败关键取决于供者与受体的HLA(糖蛋白,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相同.一半以上相同就可,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张有实验。

1、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谁再和我说只有向日葵朝着太阳我就跟谁急。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一把小剪刀,轻松一下无烦恼==。

XD)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事实证明,脑袋比其他位置管用多了··)

(2)温特的试验:

(每次看到这个实验总觉得一行字从我脑袋闪过··那就是··泰国你好·泰国再见··)

试验过程:

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郭葛的试验:

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试验结论小结: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2、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

直立生长

不均匀:

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3、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

横向运输:

向光侧→背光侧

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

(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生长素的分布部位:

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关于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

其实简而言之就是,以地面为分界线,离地面越远的就越是上端。

但是不能地上地下比较··只能地上与地方,地下与地下。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毕竟口味不同,这年头总有几个重口味··总有几个小清新···。

)。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

根、芽、茎(见上一页的图图)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关于两重性的实例:

在一般情况下: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不同:

茎>芽>根,敏感度不同;根>芽>茎(横向生长的植物受重力影响而根有向地性,茎有背地性)许多禾本科植物倒扶后可以自己站起来(自力更生什么的···)

A

B

C

D

D>C,B>A,(生长素浓度)

原因:

由于重力的作用(==太空中是不会有重力的··注意下·),生长素都积累在近地面,D点和B点和生长素都高于C点和A点,又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D点浓度高抑制生长,长的慢,而C点浓度低促进生长,长的快。

根向下弯曲(两重性)。

而茎不敏感,所以B点促进生长的快,而A点促进生长的慢。

所以向上弯曲。

根的向地性与顶端优势中的生长素的作用原理相同,都是体现两重性。

茎的背地性与向光性中的生长素的作用原理相同。

顶端优势: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附近积累,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受到抑制,顶芽不断生长,侧芽被抑制的现象(松树)

5、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不是孩子···)番茄);

控制性别分化(促进花芽向雌花分化,从而提高产量)(学习泰国好榜样···)

6、其他植物激素

名称

主要作用

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叶子的离去,是树的不挽留,还是风的追求。

原来是脱落酸。

7、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生物群落的演替(这章依旧有实验==)

第1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数量特征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直接影响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