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专业术语 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645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井专业术语 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测井专业术语 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测井专业术语 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测井专业术语 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测井专业术语 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井专业术语 一.docx

《测井专业术语 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井专业术语 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井专业术语 一.docx

测井专业术语一

测井专业术语一

测井常用名词汉英对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测井专业基本术语的含义。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测井专业的生产、科研、教学以及对外交往活动等领域。

2 通用术语

2.1 地球物理测井(学)boreholegeophysics

作为地球物理一个分支的学科名词。

2.2 测井welllogging

在勘探和开采石油的过程中,利用各种仪器测量井下地层、井中流体的物理参数及井的技术状况,分析所记录的资料,进行地质和工程研究的技术。

log一词表示测井的结果,logging则主要指测井的过程、测井方法或测井技术。

按照中文的习惯,通称为测井。

2.3 测井曲线logs;welllogs;loggingcurves

把所测量的一种或多种物理量按一定比例记录为随井深或时间变化的连续记录。

包括电缆测井和随钻测井(LWD)。

2.4 测井曲线图头loghead

测井曲线图首部记录的井号、曲线名称、测量条件,比例尺、施工单位名称,日期等栏目的总称。

2.5 重复曲线repeatedcurve

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为了检验和证实下井仪器的稳定性对同一层段进行再次测量的曲线。

2.6 深度比例尺depthscale

在测井曲线图上,沿深度方向两水平线间的距离与它所代表实际井段距离之比。

2.7 横向比例gridscale

在测井曲线图上,曲线幅度变化单位长度所代表的实测物理参数值。

2.8 线性比例尺linearscale

在横向比例中,测井曲线幅度按单位长度变化时它所代表的物理参数按相等值改变。

2.9 对数比例尺logarithmicscale

在横向比例中,测井曲线幅度按单位长度变化时,它所代表的物理参数按对数值改变。

2.10 勘探测井explorationwelllogging

在油气田勘探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仪器、处理及解释技术。

2.11 开发测井developmentwelllogging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仪器、处理及解释技术。

2.12 随钻测井loggingwhiledrilling

一种非电缆测井。

它是将传感器置于特殊的钻铤内,在钻井过程中测量各种物理参数并发送到地面进行记录的测井方法。

2.13 组合测井combinationlogging

将几种下井仪器组合在一起,一次下井可以测量多种物理参数的一种测井工艺。

2.14 测井系列wellloggingseries

针对不同的地层剖面和不同的测井目的而确定的一套测井方法。

2.15 标准测井standardlogging

以地层对比为主要目的,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声波时差和电阻率等项目中选定不少于三项的测井方法,全井段进行测量。

2.16 电法测井electricallogging

以测量地层电阻率和介电常数等物理参数为主的测井方法。

2.17 声波测井acousticlogging;soniclogging

测量声波在地层或井周其它介质中传播特性的测井方法。

2.18 放射性测井radioactivelogging

在井中测量由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射的、辐射源激发的、人工活化的以及示踪同位素核射线的测井方法。

2.19 核磁共振测井nuclearmagneticresonancelogging

利用磁共振原理,观测地层孔隙流体中氢核的弛豫特性及含氢量的测井方法。

2.20 生产测井productionlogging

确定生产井产出剖面或注入剖面的测井方法。

2.21 工程测井engineeringlogging

检测钻井、开发过程中油水井工程问题的测井技术。

2.22 成像测井imaginglogging

对使用测井仪器测得的具有不同探测深度的测井数据,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展现井筒周围地层剖面某个特定物理参数变化的图像的技术。

2.23 数控测井computerizedwelllogging

在测井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控制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的技术。

2.24 水平井测井horizontalwelllogging

采用专用工具和特殊的工艺在水平井或大斜度井中进行测井的技术。

2.25 水平井射孔horizontalwellperforating

采用专用工具和特殊的工艺在水平井或大斜度井中进行测井的技术。

2.26 井温测井temperaturelogging

测量井内温度以研究钻井液、水泥和地层热学性质的测井方法。

2.27 井径测井caliperlogging

测量井眼尺寸或通过测量套管内径来检查套管壁状况的测井方法。

2.28 电缆地层测试器wirelineformationtester

用测井电缆将仪器下入井内,定点测量地层压力并能提取、分析地层流体样品的测井仪器。

2.29 井斜测井inclinationlogging

测量井筒倾角和倾斜方位角的测井方法。

2.30 测井快速平台expressplatformforwelllogging

具有高集成化、高可靠性和高传输性能,能一次完成测井作业的组合测井系统。

2.31 探测深度depthofinvestigation

下井仪器的径向探测范围。

下井仪器测量的地层物理参数值主要反映这个范围内地层的特性。

不同测井方法的探测深度不同。

2.32 纵向分辨率verticalresolution

测井仪器能够分辨出的地层的最小厚度。

电测井仪器通常以纵向积分几何因子为90%时对应的地层厚度作为仪器的纵向分辨率。

2.33 冲洗带flushedzone

在渗透性地层中,与井壁相邻的地层受到钻井液滤液冲洗。

其孔隙中的流体主要是钻井液滤液,以及残余水或残余油。

这部分地带称为冲洗带。

2.34 过渡带transitionalzone

从冲洗带到原始地层之间的过渡地带。

2.35 侵入带invadedzone

井眼周围受钻井液滤液侵入影响地带的总称。

通常包括冲洗带和过渡带两部分。

2.36 均匀地层?

homogeneousformation

所讨论或研究的物理性质不随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地层。

2.37 非均匀地层?

heterogeneousformation

所讨论或研究的物理性质随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地层。

2.38 径向非均匀介质radialheterogeneousmedium

径向上物理性质分布不均匀的介质。

2.39 纵向非均匀介质verticalheterogeneousmedium

纵向上物理性质分布不均匀的介质。

2.40 各向同性地层isotropicformation

所讨论或研究的物理性质不随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地层。

2.41 各向异性地层anisotropicformation

所讨论或研究的物理性质随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地层。

2.42 仪器常数toolfactor

也称为K值,是一种与下井仪器传感器(指仪器的电极系、线圈系、声系等)的探测特性(如:

几何尺寸、线圈匝数、激励频率等)有关的常数。

对于阵列式测井仪器,可有多个K值。

通过K值可以建立仪器测量值(如电压、电流)与测井工程值(如视电阻率)之间的关系。

2.43 记录点(测量点)measurepoint

下井仪器测量地层物理参数的深度对应点。

2.44 源距spacing

下井仪器的参数之一,泛指发射源几何中心到接收器记录点之间的距离。

如:

放射性测井仪器中是放射源到探测器中点之间的距离。

2.45 刻度calibration

利用相应的标准物质及其装置建立测井仪器量值与被测介质物理量值之间函数关系的过程。

2.46 仪器零长distanceof“zero”mark?

记录点到仪器顶部之间的距离。

2.47 电缆零长

马笼头底部到电缆第一个深度记号之间的距离。

2.48 耐温ratingoftemperature

满足下井仪器和器材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连续正常工作的最高温度指标。

2.49 耐压ratingofpressure

满足下井仪器和器材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连续正常工作的最高压力指标。

2.50 测井仪器稳定性stabilityoftool

测井仪器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当输入保持不变时,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工作,保持输出稳定的程度。

2.51 测井仪器重复性repeatabilityoftool

测井仪器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物体进行多次测量,测量结果的再现性程度。

2.52 测井仪器一致性consistenceoftool

测井仪器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对被测物体用同一类型的几支测井仪器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53 测井仪器标准化standardizationoftool

利用标准物质及其装置,对同类型测井仪器按操作规范进行统一的刻度。

2.54 测井仪器的“三性一化”stability,repeatability,consistenceandstandardoftool

测井仪器的稳定性、重复性、一致性和标准化。

2.55 测井数据的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oflogdata

在监测测井数据的测量、传输和计算过程中,保证数据合理的各种技术措施。

2.56 测井数据的标准化normalizationoflogdata

进行多井数据处理与解释之前,使用标准层测井结果直方图或趋势面等分析方法,对同类测井数据主要由仪器刻度所造成的误差进行校正的一种数据预处理方法。

3 电法测井

3.1 电阻率测井resistivitylogging

测量地层电阻率的测井方法。

3.2 岩石电阻率resistivityofrock

岩石的电学参数之一,是岩石阻抗电流通过其自身的特性。

3.3 岩石电导率conductivityofrock

岩石的电学参数之一,主要反映电流通过其自身的能力。

与岩石电阻率互为倒数关系。

3.4 钻井液电阻率mudresistivity

钻井过程中使用的钻井液的电阻率。

3.5 泥饼电阻率mud-cakeresistivity

由于井内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压差,使钻井液中的固体颗粒附着在井壁上形成的泥饼的电阻率。

3.6 钻井液滤液电阻率mudfiltrateresistivity

渗入渗透性地层的钻井液滤液电阻率。

3.7 冲洗带电阻率flushedzone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的电阻率。

3.8 过渡带电阻率transitionalzoneresistivity

过渡带地层的电阻率。

3.9 侵入带电阻率invadedzoneresistivity

侵入带地层的电阻率。

3.10 地层真电阻率trueformationresistivity

原状地层的电阻率。

3.11 地层水电阻率formationwaterresistivity

原状地层孔隙中所含水的电阻率。

3.12 围岩电阻率shoulderbedresistivity

盖层及垫层的电阻率。

3.13 地层视电阻率apparentformationresistivity

受井筒、侵入带和围岩等测井环境的影响,地层真电阻率的测量结果。

3.14 水平电阻率?

horizontalresistivity;parallelresistivity

水平方向的电阻率。

3.15 垂直电阻率?

perpendicularresistivity;verticalresistivity

垂直方向的电阻率。

3.16 侵入带含水饱和度watersaturationofinvadedzone

在侵入带中,含水体积占有效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3.17 地层水矿化度formationwatersalinity

地层水的含盐浓度。

3.18 增阻侵入increasedresistanceinvasion

侵入带电阻率高于原状地层电阻率的径向侵入特征。

3.19 减阻侵入decreasedresistanceinvasion

侵入带电阻率低于原状地层电阻率的径向侵入特征。

3.20 钮扣电极buttonelectrode

形状类似钮扣的测量/供电电极。

3.21 供电电极currentelectrode;injectionsonde

在电法测井中,用于提供电压或电流的电极,在井筒中可以形成一定的人工电场。

3.22 电极系electrode,sonde

用于测量地层视电阻率的多个电极组成的系统。

主要包括:

a)梯度电极系:

不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成对电极之间距离的电极系;

b)电位电极系:

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不成对电极之间距离的电极系;

c)微电极系:

在贴井壁的极板上,安装三个相距2.5cm的钮扣电极,可形成微梯度电极系和微电位电极系。

3.23 电极系的聚焦系数focusingcoefficientofsonde

聚焦系数由式

(2)确定:

P=(Lo-L)/L?

……………………………………

(2)

式中:

P——聚焦系数;

Lo——电极系长度,单位为米(m);

L——电极距,单位为米(m)。

3.24 电极系的分布比distributionratioofsonde

侧向测井的电极系长度与电极距的比值。

3.25 屏流比buckingcurrentratio

屏蔽电流与主电流的比值。

3.26 加长电极farreturnelectrode,bridle

在侧向测井中,把放入井中的回路电极和参考电极称为加长电极。

3.27 电流反射系数currentreflectioncoefficient

反射电流与入射电流之比。

3.28 电流折射系数currentrefractioncoefficient

折射电流与入射电流之比。

3.29 邻层屏蔽影响shieldeffectofadjacentbed

由于相邻地层的屏蔽作用,使测量的地层视电阻率曲线形态和数值发生变化。

3.30 增阻屏蔽increasedresistanceshield

当高阻屏蔽层位于单电极一方,而且两个高阻层之间的距离和使用的电极距接近时,使测量的目的层的视电阻率值偏高。

3.31 减阻屏蔽decreasedresistanceshield

如果相邻两个高阻层的距离很近,测量时高阻屏蔽层位于单电极和成对电极之间,使测量的地层视电阻率值偏低。

3.32 特拉华梯度Delawaregradient

特拉华效应Delawareeffect

挤压效应squeezingeffect

最早在美国特拉华盆地的侧向测井曲线上观察到的一种反常现象。

当低电阻率的地层被很厚的高电阻率地层覆盖,而参考电极进入高电阻率地层时,在低电阻率的地层中视电阻率曲线出现反常的趋向高电阻率的趋势,这种现象就称为特拉华梯度(效应)。

将返回电极移至地面能消除这一现象。

3.33 反特拉华梯度anti-Delawaregradient

反特拉华效应anti-Delawareeffect

反挤压效应anti-squeezingeffect

与特拉华梯度的情况相反,当屏蔽电极的顶部进入高电阻率地层时,在低电阻率的地层中所测得的视电阻率将比实际的低。

3.34 格罗宁根效应?

Groningeneffect

由于总电流返回到放置在地面上的或在井下但距离参考电极很远的回路电极而导致井下参考电极电压非零,从而引起视电阻率读数失真的现象。

用钻杆输送测井或很长的测井组合都会引起这一现象。

3.35 横向测井departurecurvelog

使用一套不同电极距的梯度电极系(或电位电极系),在同一目的层井段测量地层视电阻率,然后利用测井解释图板或相关数值算法确定地层真电阻率、侵入带电阻率和侵入半径的测井方法。

3.36 横向测井电探曲线departurecurve

由不同电极距与其对应的地层视电阻率值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建立的关系曲线,并同时给出泥浆电阻率与井径的交叉点。

这个图形称横向测井电探曲线。

3.37 横向测井理论图版theoreticalchartfordeparturecurve

为进行横向测井解释所绘制的二层、三层介质以及薄层理论图版。

3.38 超长电极距测井ultra-longspacedelectriclogging

采用电极距为23m,46m,183m和305m等几种“超长”电极系的测井。

其最大探测范围为600m~800m。

3.39 微电极测井microelectrodelog;minilog

使用微电极系进行的电阻率测井方法。

3.40 侧向测井laterolog

采用聚焦电极系,使供电电流向井眼径向聚焦并流入地层的电阻率测井方法。

根据电极的不同组合,分为三侧向、七侧向、双侧向、微侧向、邻近侧向及微球形聚焦测井等。

3.41 三侧向测井guardlog;laterolog3

在圆柱绝缘体上,由一个主电极和两个屏蔽电极组成电极系的侧向测井。

3.42 七侧向测井laterolog7

由七个体积较小的环状电极组成的侧向测井。

3.43 八侧向测井laterolog8

在七侧向测井基础上,增加回流电极以减少探测深度的一种侧向测井方法。

3.44 双侧向测井dual-laterolog

由九个环状电极组成的侧向测井,由深侧向测井和浅侧向测井组合而成。

3.45 微侧向测井micro-laterolog(MLL)

在贴向井壁的极板上,由主电极和与它同心的三个环状电极组成的聚焦电流测井。

3.46 邻近侧向测井proximitylogging(PL)

电极嵌在贴向井壁的极板上的一种聚焦测井方法。

3.47 球形聚焦测井sphericallyfocusedlogging(SFL)

一种聚焦测井方法。

主电流在井眼附近的地层中流动,形成一个等位面近似球形的电场。

3.48 微球形聚焦测井micro-sphericallyfocusedlog(MSFL)

测井原理及电极系排列类似球形聚焦测井,但它的电极尺寸较小,且嵌在贴向井壁的极板上。

3.49 方位侧向测井azimuthallaterolog

在双侧向仪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测量井周各方向地层电阻率的一种电测井方法。

3.50 方位分辨率azimuthalresolution

能被区分出来的最小方位角,用来刻画方位测井仪器的方位分辨能力。

3.51 感应测井inductionlogging

采用一组特定的线圈系,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地层电导率的测井方法。

3.52 双感应测井dualinductionlogging

使用一种特定的感应线圈系,同时测量探测深度不同的两条电导率曲线。

通常由中感应测井和深感应测井组合。

3.53 相量感应测井phasorinductionlogging

使用感应测井线圈系,同时记录地层的同相分量和相差90?

相位的分量,通过信号合成技术消除传播效应影响的一种感应测井方法。

3.54 多分量感应测井multi-componentinductionlogging

三轴感应测井tri-axialinductionlogging

张量感应测井tensorinductionlogging

一种测量电磁场不同方向的分量求取地层电阻率的感应测井方法。

主要用于研究地层电阻率的各向异性。

3.55 阵列感应测井arrayinductionlogging

采用多个感应线圈系组合,在不同频率下,测量多条探测深度不同的电导率曲线,通过数字处理技术,给出地层电阻率和侵入特征径向分布图或参数的一种感应测井方法。

3.56 感应测井线圈系inductionloggingcoilarray

由多个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组成的感应测井线圈系统。

3.57 线圈系coilsystem

由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组成的能够完成电信号发射和电信号接收的系统。

3.58 发射线圈transmittingcoil

实现发射电磁信号的线圈。

3.59 接收线圈receivingcoil

能够接收电磁信号的线圈。

3.60 聚焦线圈focusingcoil

在感应测井中,为防止信号扩散和减少环境影响,在仪器的发射线圈附近专门设计一种发射线圈,其作用为迫使电信号进入地层,改善仪器的探测深度。

此线圈称为聚焦线圈。

3.61 涡流eddycurrent

在发射线圈所造成的交变电磁场作用下,在地层单元环中产生交变的感应电流。

3.62 单元环涡流unitloopeddycurrent

在假设的地层单元环(井轴通过圆环中心)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以井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闭合电流环。

3.63 地层单元环groundloop;unitgroundloop

为研究方便,假定地层水平,并与井轴(z轴)垂直,且介质对井轴旋转对称,即介质的性质与方位角无关,这样的水平地层介质可以看成由许多截面积为drdz单元环组成(r为单元环到井轴的垂直距离,z为纵坐标)。

这些单元简称为地层单元环。

3.64 感应测井几何因子理论geometricalfactortheoryforinductionlogging

一种近似理论,这个理论假设空间介质被分为无限多个截面积很小、且与井轴同轴的单元导电环。

发射线圈通以交流电,在这些导电环中感应出交变电流。

此时,接收线圈接收的信号被认为是无限多个单元导电环中所产生信号的总和。

3.65 感应测井严格理论stricttheoryforinductionlogging

此理论考虑了电磁波的传播效应,认为接收线圈中接收的信号是通过地层传播的电磁波在接收线圈中产生的总感应电动势,更接近于实际。

3.66 感应测井趋肤效应几何因子理论

geometricalfactortheoryforskineffecttoinductionlogging

这是将几何因子理论和严格理论相结合的理论。

在非均匀介质中没有考虑不同区域介质电导率差别的影响,是一种近似理论。

3.67 横向微分几何因子differentiatedradialgeometricalfactor

单位厚度半径为r的无限长圆筒状介质对视电导率测量结果的相对贡献。

利用它可以研究井筒、侵入带及原状地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68 横向积分几何因子integratedradialgeometricalfactor

以井轴为中心,半径为r的无限长圆柱状介质对测量结果的相对贡献。

利用它可以研究感应测井线圈系的探测范围。

3.69 纵向微分几何因子differentiatedverticalgeometricalfactor

纵向上单位厚度(z值)板状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

利用它可以研究地层厚度及围岩对视电导率的影响。

3.70 纵向积分几何因子integratedverticalgeometricalfactor

厚度为H(地层位置对称于线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