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0.58KB ,
资源ID:975645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564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测井专业术语 一.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测井专业术语 一.docx

1、测井专业术语 一测井专业术语 一 测井常用名词汉英对照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油测井专业基本术语的含义。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测井专业的生产、科研、教学以及对外交往活动等领域。2通用术语2.1地球物理测井(学) borehole geophysics作为地球物理一个分支的学科名词。2.2测井 well logging在勘探和开采石油的过程中,利用各种仪器测量井下地层、井中流体的物理参数及井的技术状况,分析所记录的资料,进行地质和工程研究的技术。log一词表示测井的结果,logging则主要指测井的过程、测井方法或测井技术。按照中文的习惯,通称为测井。2.3测井曲线 logs;well logs;log

2、ging curves把所测量的一种或多种物理量按一定比例记录为随井深或时间变化的连续记录。包括电缆测井和随钻测井(LWD)。2.4测井曲线图头 log head测井曲线图首部记录的井号、曲线名称、测量条件,比例尺、施工单位名称,日期等栏目的总称。2.5重复曲线 repeated curve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为了检验和证实下井仪器的稳定性对同一层段进行再次测量的曲线。2.6深度比例尺 depth scale在测井曲线图上,沿深度方向两水平线间的距离与它所代表实际井段距离之比。 2.7横向比例 grid scale在测井曲线图上,曲线幅度变化单位长度所代表的实测物理参数值。2.8线性比例尺 l

3、inear scale在横向比例中,测井曲线幅度按单位长度变化时它所代表的物理参数按相等值改变。2.9对数比例尺 logarithmic scale在横向比例中,测井曲线幅度按单位长度变化时,它所代表的物理参数按对数值改变。2.10勘探测井 exploration well logging在油气田勘探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仪器、处理及解释技术。2.11开发测井 development well logging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仪器、处理及解释技术。2.12随钻测井 logging while drilling一种非电缆测井。它是将传感器置于特殊的钻铤内,在钻井过程中测量各种物理参数并发

4、送到地面进行记录的测井方法。2.13组合测井 combination logging将几种下井仪器组合在一起,一次下井可以测量多种物理参数的一种测井工艺。2.14测井系列 well logging series针对不同的地层剖面和不同的测井目的而确定的一套测井方法。2.15标准测井 standard logging以地层对比为主要目的,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声波时差和电阻率等项目中选定不少于三项的测井方法,全井段进行测量。2.16电法测井 electrical logging以测量地层电阻率和介电常数等物理参数为主的测井方法。2.17声波测井 acoustic logging;sonic

5、 logging测量声波在地层或井周其它介质中传播特性的测井方法。2.18放射性测井radioactive logging在井中测量由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射的、辐射源激发的、人工活化的以及示踪同位素核射线的测井方法。2.19核磁共振测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ogging利用磁共振原理,观测地层孔隙流体中氢核的弛豫特性及含氢量的测井方法。2.20生产测井 production logging确定生产井产出剖面或注入剖面的测井方法。2.21工程测井 engineering logging检测钻井、开发过程中油水井工程问题的测井技术。2.22成像测井 imaging

6、logging对使用测井仪器测得的具有不同探测深度的测井数据,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展现井筒周围地层剖面某个特定物理参数变化的图像的技术。2.23数控测井 computerized well logging在测井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控制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的技术。2.24水平井测井 horizontal well logging采用专用工具和特殊的工艺在水平井或大斜度井中进行测井的技术。2.25水平井射孔 horizontal well perforating采用专用工具和特殊的工艺在水平井或大斜度井中进行测井的技术。2.26井温测井 temperature logging测量井内温度以研究钻井

7、液、水泥和地层热学性质的测井方法。2.27井径测井 caliper logging测量井眼尺寸或通过测量套管内径来检查套管壁状况的测井方法。2.28电缆地层测试器 wireline formation tester用测井电缆将仪器下入井内,定点测量地层压力并能提取、分析地层流体样品的测井仪器。2.29井斜测井 inclination logging测量井筒倾角和倾斜方位角的测井方法。2.30测井快速平台 express platform for well logging具有高集成化、高可靠性和高传输性能,能一次完成测井作业的组合测井系统。2.31探测深度 depth of investigat

8、ion下井仪器的径向探测范围。下井仪器测量的地层物理参数值主要反映这个范围内地层的特性。不同测井方法的探测深度不同。2.32纵向分辨率 vertical resolution测井仪器能够分辨出的地层的最小厚度。电测井仪器通常以纵向积分几何因子为90%时对应的地层厚度作为仪器的纵向分辨率。2.33冲洗带 flushed zone在渗透性地层中,与井壁相邻的地层受到钻井液滤液冲洗。其孔隙中的流体主要是钻井液滤液,以及残余水或残余油。这部分地带称为冲洗带。2.34过渡带 transitional zone从冲洗带到原始地层之间的过渡地带。2.35侵入带 invaded zone井眼周围受钻井液滤液侵

9、入影响地带的总称。通常包括冲洗带和过渡带两部分。2.36均匀地层 ? homogeneous formation所讨论或研究的物理性质不随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地层。2.37非均匀地层 ? heterogeneous formation所讨论或研究的物理性质随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地层。2.38径向非均匀介质 radial heterogeneous medium径向上物理性质分布不均匀的介质。2.39纵向非均匀介质 vertical heterogeneous medium纵向上物理性质分布不均匀的介质。2.40各向同性地层 isotropic formation所讨论或研究的物理性质不随方

10、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地层。2.41各向异性地层 anisotropic formation所讨论或研究的物理性质随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地层。2.42仪器常数 tool factor也称为K值,是一种与下井仪器传感器(指仪器的电极系、线圈系、声系等)的探测特性(如:几何尺寸、线圈匝数、激励频率等)有关的常数。对于阵列式测井仪器,可有多个K值。通过K值可以建立仪器测量值(如电压、电流)与测井工程值(如视电阻率)之间的关系。2.43记录点(测量点) measure point下井仪器测量地层物理参数的深度对应点。2.44源距 spacing下井仪器的参数之一,泛指发射源几何中心到接收器记录点之间的

11、距离。如:放射性测井仪器中是放射源到探测器中点之间的距离。2.45刻度 calibration利用相应的标准物质及其装置建立测井仪器量值与被测介质物理量值之间函数关系的过程。2.46仪器零长 distance of “zero” mark?记录点到仪器顶部之间的距离。2.47电缆零长马笼头底部到电缆第一个深度记号之间的距离。2.48耐温 rating of temperature满足下井仪器和器材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连续正常工作的最高温度指标。2.49耐压 rating of pressure满足下井仪器和器材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连续正常工作的最高压力指标。2.50测井仪器稳定性 stability

12、of tool测井仪器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当输入保持不变时,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工作,保持输出稳定的程度。2.51测井仪器重复性 repeatability of tool测井仪器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物体进行多次测量,测量结果的再现性程度。2.52测井仪器一致性 consistence of tool测井仪器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对被测物体用同一类型的几支测井仪器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2.53测井仪器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of tool利用标准物质及其装置,对同类型测井仪器按操作规范进行统一的刻度。 2.54测井仪器的“三性一化” stability,repeatab

13、ility,consistence and standard of tool测井仪器的稳定性、重复性、一致性和标准化。2.55测井数据的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of log data在监测测井数据的测量、传输和计算过程中,保证数据合理的各种技术措施。2.56测井数据的标准化 normalization of log data进行多井数据处理与解释之前,使用标准层测井结果直方图或趋势面等分析方法,对同类测井数据主要由仪器刻度所造成的误差进行校正的一种数据预处理方法。3电法测井3.1电阻率测井 resistivity logging测量地层电阻率的测井方法。3.2岩石电阻率 re

14、sistivity of rock岩石的电学参数之一,是岩石阻抗电流通过其自身的特性。3.3岩石电导率 conductivity of rock岩石的电学参数之一,主要反映电流通过其自身的能力。与岩石电阻率互为倒数关系。3.4钻井液电阻率 mud resistivity钻井过程中使用的钻井液的电阻率。3.5泥饼电阻率 mud-cake resistivity由于井内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压差,使钻井液中的固体颗粒附着在井壁上形成的泥饼的电阻率。3.6钻井液滤液电阻率 mud filtrate resistivity渗入渗透性地层的钻井液滤液电阻率。3.7冲洗带电阻率 flushed zone res

15、istivity冲洗带地层的电阻率。3.8过渡带电阻率 transitional zone resistivity过渡带地层的电阻率。3.9侵入带电阻率 invaded zone resistivity侵入带地层的电阻率。3.10地层真电阻率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原状地层的电阻率。3.11地层水电阻率 formation water resistivity原状地层孔隙中所含水的电阻率。3.12围岩电阻率 shoulder bed resistivity盖层及垫层的电阻率。3.13地层视电阻率 apparent formation resistivity受井筒、侵

16、入带和围岩等测井环境的影响,地层真电阻率的测量结果。3.14水平电阻率 ? horizontal resistivity;parallel resistivity水平方向的电阻率。3.15垂直电阻率 ? perpendicular resistivity;vertical resistivity垂直方向的电阻率。3.16侵入带含水饱和度 water saturation of invaded zone在侵入带中,含水体积占有效孔隙体积的百分数。3.17地层水矿化度 formation water salinity地层水的含盐浓度。3.18增阻侵入 increased resistance in

17、vasion侵入带电阻率高于原状地层电阻率的径向侵入特征。3.19减阻侵入 decreased resistance invasion侵入带电阻率低于原状地层电阻率的径向侵入特征。3.20钮扣电极 button electrode形状类似钮扣的测量/供电电极。3.21供电电极 current electrode; injection sonde在电法测井中,用于提供电压或电流的电极,在井筒中可以形成一定的人工电场。3.22电极系 electrode, sonde用于测量地层视电阻率的多个电极组成的系统。主要包括:a) 梯度电极系:不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成对电极之间距离的电极系;b) 电位电极

18、系: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不成对电极之间距离的电极系;c) 微电极系:在贴井壁的极板上,安装三个相距2.5 cm的钮扣电极,可形成微梯度电极系和微电位电极系。3.23电极系的聚焦系数 focusing coefficient of sonde聚焦系数由式(2)确定:P=(Lo -L)/L ? (2)式中:P聚焦系数;Lo电极系长度,单位为米(m);L电极距,单位为米(m)。3.24电极系的分布比 distribution ratio of sonde侧向测井的电极系长度与电极距的比值。3.25屏流比 bucking current ratio屏蔽电流与主电流的比值。3.26加长电极 far r

19、eturn electrode, bridle在侧向测井中,把放入井中的回路电极和参考电极称为加长电极。3.27电流反射系数 current reflection coefficient反射电流与入射电流之比。3.28电流折射系数 current refraction coefficient折射电流与入射电流之比。3.29邻层屏蔽影响 shield effect of adjacent bed由于相邻地层的屏蔽作用,使测量的地层视电阻率曲线形态和数值发生变化。3.30增阻屏蔽 increased resistance shield当高阻屏蔽层位于单电极一方,而且两个高阻层之间的距离和使用的电极

20、距接近时,使测量的目的层的视电阻率值偏高。3.31减阻屏蔽 decreased resistance shield如果相邻两个高阻层的距离很近,测量时高阻屏蔽层位于单电极和成对电极之间,使测量的地层视电阻率值偏低。3.32特拉华梯度 Delaware gradient特拉华效应 Delaware effect挤压效应 squeezing effect最早在美国特拉华盆地的侧向测井曲线上观察到的一种反常现象。当低电阻率的地层被很厚的高电阻率地层覆盖,而参考电极进入高电阻率地层时,在低电阻率的地层中视电阻率曲线出现反常的趋向高电阻率的趋势,这种现象就称为特拉华梯度(效应)。将返回电极移至地面能消除

21、这一现象。3.33反特拉华梯度 anti-Delaware gradient反特拉华效应 anti-Delaware effect反挤压效应 anti-squeezing effect 与特拉华梯度的情况相反,当屏蔽电极的顶部进入高电阻率地层时,在低电阻率的地层中所测得的视电阻率将比实际的低。3.34格罗宁根效应 ? Groningen effect由于总电流返回到放置在地面上的或在井下但距离参考电极很远的回路电极而导致井下参考电极电压非零,从而引起视电阻率读数失真的现象。用钻杆输送测井或很长的测井组合都会引起这一现象。3.35横向测井 departure curve log使用一套不同电极距

22、的梯度电极系(或电位电极系),在同一目的层井段测量地层视电阻率,然后利用测井解释图板或相关数值算法确定地层真电阻率、侵入带电阻率和侵入半径的测井方法。3.36横向测井电探曲线 departure curve由不同电极距与其对应的地层视电阻率值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建立的关系曲线,并同时给出泥浆电阻率与井径的交叉点。这个图形称横向测井电探曲线。3.37横向测井理论图版 theoretical chart for departure curve为进行横向测井解释所绘制的二层、三层介质以及薄层理论图版。3.38超长电极距测井 ultra-long spaced electric logging采用电极距为

23、23 m,46m,183 m和305 m等几种“超长”电极系的测井。其最大探测范围为600 m 800 m。3.39微电极测井 microelectrode log;minilog使用微电极系进行的电阻率测井方法。3.40侧向测井 laterolog采用聚焦电极系,使供电电流向井眼径向聚焦并流入地层的电阻率测井方法。根据电极的不同组合,分为三侧向、七侧向、双侧向、微侧向、邻近侧向及微球形聚焦测井等。3.41三侧向测井 guard log ;laterolog 3在圆柱绝缘体上,由一个主电极和两个屏蔽电极组成电极系的侧向测井。3.42七侧向测井 laterolog 7由七个体积较小的环状电极组成

24、的侧向测井。3.43八侧向测井 laterolog 8在七侧向测井基础上,增加回流电极以减少探测深度的一种侧向测井方法。3.44双侧向测井 dual-laterolog由九个环状电极组成的侧向测井,由深侧向测井和浅侧向测井组合而成。3.45微侧向测井 micro-laterolog (MLL)在贴向井壁的极板上,由主电极和与它同心的三个环状电极组成的聚焦电流测井。3.46邻近侧向测井 proximity logging (PL)电极嵌在贴向井壁的极板上的一种聚焦测井方法。3.47球形聚焦测井 spherically focused logging(SFL)一种聚焦测井方法。主电流在井眼附近的地

25、层中流动,形成一个等位面近似球形的电场。3.48微球形聚焦测井 micro-spherically focused log (MSFL)测井原理及电极系排列类似球形聚焦测井,但它的电极尺寸较小,且嵌在贴向井壁的极板上。3.49方位侧向测井 azimuthal laterolog在双侧向仪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测量井周各方向地层电阻率的一种电测井方法。3.50方位分辨率 azimuthal resolution能被区分出来的最小方位角,用来刻画方位测井仪器的方位分辨能力。3.51感应测井 induction logging采用一组特定的线圈系,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地层电导率的测井方法。3.52双感应

26、测井 dual induction logging使用一种特定的感应线圈系,同时测量探测深度不同的两条电导率曲线。通常由中感应测井和深感应测井组合。3.53相量感应测井 phasor induction logging使用感应测井线圈系,同时记录地层的同相分量和相差90?相位的分量,通过信号合成技术消除传播效应影响的一种感应测井方法。3.54多分量感应测井 multi-component induction logging三轴感应测井 tri-axial induction logging张量感应测井 tensor induction logging 一种测量电磁场不同方向的分量求取地层电阻率

27、的感应测井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地层电阻率的各向异性。3.55阵列感应测井 array induction logging采用多个感应线圈系组合,在不同频率下,测量多条探测深度不同的电导率曲线,通过数字处理技术,给出地层电阻率和侵入特征径向分布图或参数的一种感应测井方法。3.56感应测井线圈系 induction logging coil array由多个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组成的感应测井线圈系统。3.57线圈系 coil system由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组成的能够完成电信号发射和电信号接收的系统。3.58发射线圈 transmitting coil实现发射电磁信号的线圈。3.59接收线圈 rece

28、iving coil能够接收电磁信号的线圈。3.60聚焦线圈 focusing coil在感应测井中,为防止信号扩散和减少环境影响,在仪器的发射线圈附近专门设计一种发射线圈,其作用为迫使电信号进入地层,改善仪器的探测深度。此线圈称为聚焦线圈。3.61涡流 eddy current在发射线圈所造成的交变电磁场作用下,在地层单元环中产生交变的感应电流。3.62单元环涡流 unit loop eddy current在假设的地层单元环(井轴通过圆环中心)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以井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闭合电流环。3.63地层单元环 ground loop; unit ground loop为研究方便,假

29、定地层水平,并与井轴(z轴)垂直,且介质对井轴旋转对称,即介质的性质与方位角无关,这样的水平地层介质可以看成由许多截面积为drdz单元环组成(r为单元环到井轴的垂直距离,z为纵坐标)。这些单元简称为地层单元环。3.64感应测井几何因子理论 geometrical factor theory for induction logging一种近似理论,这个理论假设空间介质被分为无限多个截面积很小、且与井轴同轴的单元导电环。发射线圈通以交流电,在这些导电环中感应出交变电流。此时,接收线圈接收的信号被认为是无限多个单元导电环中所产生信号的总和。3.65感应测井严格理论 strict theory for

30、 induction logging此理论考虑了电磁波的传播效应,认为接收线圈中接收的信号是通过地层传播的电磁波在接收线圈中产生的总感应电动势,更接近于实际。3.66感应测井趋肤效应几何因子理论geometrical factor theory for skin effect to induction logging 这是将几何因子理论和严格理论相结合的理论。在非均匀介质中没有考虑不同区域介质电导率差别的影响,是一种近似理论。3.67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differentiated radial geometrical factor单位厚度半径为r的无限长圆筒状介质对视电导率测量结果的相对贡献。利用它可以研究井筒、侵入带及原状地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68横向积分几何因子 integrated radial geometrical factor以井轴为中心,半径为 r的无限长圆柱状介质对测量结果的相对贡献。利用它可以研究感应测井线圈系的探测范围。3.69纵向微分几何因子 differentiated vertical geometrical factor纵向上单位厚度(z值)板状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利用它可以研究地层厚度及围岩对视电导率的影响。3.70纵向积分几何因子 integrated vertical geometrical factor厚度为H(地层位置对称于线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