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594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带答案.docx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带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带答案.docx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带答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带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

1.某同学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如图1所示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

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________.(填步骤名称)

(2)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名称)

(3)计算所需NaCl质量为3g,称量时NaCl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上.

(4)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

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如图2所示,该同学观察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若用C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

3.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 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  

A.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__。

  

A. 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 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 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集中在核上

(4)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________。

4.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

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2)探究一:

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人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________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

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所得信息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表中数据可知:

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________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由此推测:

钠在燃烧时, ________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往往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5. 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一

实验二

(1)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对比A瓶与________ (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活动与探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三

实验四

(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____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________.

(3)【活动与探究三】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五

(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0mL

20mL

12mL

________ 

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________ (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6. 如图为某同学所做的实验及现象:

(1)实验一中发生两个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 .

(2)实验二中出现浅绿色固体.该同学对浅绿色固体的成分作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碱式硫酸铜[Cu4(OH)6SO4],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②Cu(OH)2分解温度为80℃,Cu4(OH)6SO4分解温度为300℃.

【猜想与假设】

①浅绿色固体为Cu4(OH)6SO4;

②浅绿色固体为Cu4(OH)6SO4和Cu(OH)2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

①将实验二的试管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证明浅绿色固体中含有________ .

②从实验二加热后的试管中分离出固体的操作有________、洗涤等.证明固体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 .

③将②中所得固体溶于足量________ (选填序号),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A.盐酸       B.稀硝酸     C.稀硫酸

【结论】猜想②正确.

【拓展与思考】

若将实验二中的浅绿色固体浸泡在过量的NaOH溶液中,密封放置一天后,固体全部变为蓝色.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7.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a仪器的名称:

________ .

(2)检验装置B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 .

(3)仅用上述装置制取和收集较为干燥的O2,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 和________ (填字母),反应原理是________ (填化学方程式),从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中提取二氧化锰的过程是溶解、过滤、________ 、干燥.

(4)如果用注射器替换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优点是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8.小思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克,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的总质量。

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的总质量。

③整理相关数据如表所示,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反应前总质量/克

275.58

反应后总质量/克

274.92

反应前后质量差/克

0.66

容器内气体质量差/克

m

(1)该实验中,对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

________。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二氧化碳(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3)小思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0.22克,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CaCO3+2HCl===CaCl2+H2O+CO2↑,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9.某实验小组探究火锅烟气中CO2,CO分别对人体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设计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均为稀释的新鲜鸡血):

实验记录:

(1)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填装置图中的序号)________处通入.

(2)试管②的作用是________.

(3)气体A为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本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

(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火锅烟气中对人体血液供氧量有影响的是(填具体物质)________

10.请回忆你和老师共同完成的酸和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并按下列要求进行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探究】

(1)请你依据图设计一个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①溶液颜色________;

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②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_色.

(2)为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硫酸是否过量,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硫酸过量

乙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丙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硫酸过量

【实验评价】

①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正确的方案,是________(填“甲”、“乙”、“丙”)同学的方案.

②请分析另外两个同学方案错误的原因:

一个同学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

【实验反思】探究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硫酸是否有剩余,还可选择一种试剂________.

1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Na2CO3、Na2SO4、CuSO4、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断:

⑴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粉末,注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溶液无色透明;

⑵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⑶另取

(1)中少量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⑷在(3)中滴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均填化学名称)

12. 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对此同学们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常温下,氢氧化钠、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

溶剂

乙醇

溶质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溶解性

易溶

难溶

【方案设计】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1)溶液配制.甲溶液:

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一定体积的乙醇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成为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量取一定体积的乙醇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乙溶液:

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一定体积的75%的乙醇溶液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成为不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判断甲、乙溶液形成的现象是________ .

(2)进行实验,按图所示装置加入药品后进行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

【实验结论】

(3)由此小明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反思交流】

(4)小刚同学认为小明的实验还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还应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 .

(5)若将图C中甲溶液换成乙溶液进行实验,C中可能无明显现象发生,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13. 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鸣和同学们通过测定了反应后溶液的pH,得到了如图所示的pH曲线,请回答: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3)实验过程中,小鸣取了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却忘了作标记,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探究过程】

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________的现象.结论:

该样品是a处溶液.

②为进一步确定b或c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余下样品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的Na2CO3溶液.

________

该样品为b处溶液.

________ 

该样品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_ 

【反思评价】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之外,还要考虑________.

 

14.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

(1)用化学方法鉴别这两种固体,可以选用的物质是(   )

A. 白酒                                  

B. 米醋                                   

C. 纯净水                                     

D. 酱油

(2)小军同学不慎在精盐中混入了少量纯碱,他想重新得到精盐,于是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

固体混合物

固体

方案二:

固体混合物

固体

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

说明另一方案不合理的理由:

________。

15.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信息1.难溶的碳酸盐受热易分解为氧化物和CO2

信息2.CO2能与Zn反应生成CO气体

信息3.酒精灯的加热温度400-500℃,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左右

(1)D装置的加热必须在A和B装置加热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从实验安全或环保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

(3)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在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

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表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溶解,无气泡

溶解,有气泡

2

取步骤1中溶液,滴

加KSCN溶液

变红

无现象

则乙组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6.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硫酸铜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

(1)实验一:

探究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pH<7,则说明硫酸铜溶液呈________ 性.

实验二:

探究硫酸铜溶液与金属的反应.观察到试管A中有________现象时,说明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反应;而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则铜、铁、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 .

实验三:

探究硫酸铜与碱溶液的反应.观察到试管C中产生蓝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

(2)小组同学将实验三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得蓝色固体和无色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________ 种可能.

【实验验证】取少量滤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欲将得到的蓝色固体转化成硫酸铜溶液,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 .

17.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开展“废物利用、减少污染”的活动中,取某工厂合金废料(含铝、铁、铜)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II的名称是   ________ 

(2)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 ;氢氧化铝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固体C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实验探究题

1.【答案】

(1)装瓶存放

(2)玻璃棒

(3)左盘

(4)胶头滴管;A

(5)偏大

2.【答案】

(1)40

(2)乙>甲>丙

(3)升高温度或蒸发溶剂

(4)甲;乙

3.【答案】

(1)不会;原子核

(2)B

(3)C

(4)质子

4.【答案】

(1)3Fe+2O2

Fe3O4

(2)气态

(3)沸点   ;有 

(4)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火焰(合理均可)

5.【答案】

(1)Ca(OH)2+CO2=CaCO3↓+H2O;C

;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CO2+H2O=H2CO3

(2)温度

;溶质、溶剂的质量相等

(3)2Cu+O2

​2CuO

;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16%;偏小

6.【答案】

(1)CuSO4+2NaOH=Cu(OH)2↓+Na2SO4

;Cu(OH)2

CuO+H2O

(2)Cu(OH)2;过滤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BaCl2[或Ba(NO3)2、Ba(OH)2]溶液,无沉淀生成,则固体已洗净

;A或B或AB

;Cu4(OH)6SO4+2NaOH=4Cu(OH)2+Na2SO4

7.【答案】

(1)锥形瓶

(2)让长颈漏斗的下端伸到锥形瓶的底部,加水形成液封,关闭玻璃阀门,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过一会观察液面不再下降,证明装置严密

(3)A;C

;2KClO3

2KCl+3O2↑;洗涤

(4)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

8.【答案】

(1)能吸收水但不能吸收二氧化碳

(2)(ρ2-ρ1)V

(3)解:

设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电子天平显示的反应前后质量差即为被排出的空气的质量,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66克+0.22克=0.88克。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0.88克

x=2克

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CaCO3%=

×100%=50%

9.【答案】

(1)a

(2)作对照实验(答出对比的意思就给分)

(3)CO通入A后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气体A使血红蛋白(血液)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体现CO的毒性(建议同时答出现象和结论

;结论答气体A影响血液供氧能力给分

(4)增加CO尾气处理装置(不答CO不给分;答剩余CO直接排放、未处理等给分)

(5)CO2和CO

10.【答案】

(1)变红

;无

(2)丙

;生成硫酸钠,不管硫酸是否剩余,滴入氯化钡溶液都会生成沉淀;硫酸过量酚酞也不变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

;镁

11.【答案】Na2CO3、Na2SO4;CaCO3、CuSO4;NaNO3

12.【答案】

(1)量筒和胶头滴管

;加速溶解

;甲烧杯底部有固体,乙烧杯底部没有固体

(2)2HCl+CaCO3=CaCl2+H2O+CO2↑

;除去氯化氢

;溶液变浑浊

(3)2NaOH+CO2=Na2CO3+H2O

(4)将二氧化碳通入乙醇溶液,观察现象

(5)生成的碳酸钠太少,溶解于乙醇溶液

13.【答案】

(1)稀盐酸

(2)Ca(OH)2+2HCl═CaCl2+2H2O

(3)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只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也可)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没有“先、后”不给分)

;Ca2+、H+(写文字也可,不答全不得分)

;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14.【答案】

(1)B

(2)方案一

;反应除去NaCO3但又产生新杂质Na2SO4(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引入了新杂质)

15.【答案】

(1)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CO和空气混合加热爆炸

(2)吸收(或除去)CO2;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3)3CO+Fe2O3

2Fe+3CO2

16.【答案】

(1)酸

;铁表面会附着红色物质,溶液逐渐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铁>铜>银

;2NaOH+CuSO4=Cu(OH)2↓+Na2SO4

(2)两

;Na2SO4和NaOH

;稀硫酸

17.【答案】

(1)过滤

(2)铁,铜

;Al(OH)3+3HCl=AlCl3+3H2O

(3)CuO+H2SO4=CuSO4+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