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人民政府两基自查报告0421最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4929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州市人民政府两基自查报告0421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彭州市人民政府两基自查报告0421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彭州市人民政府两基自查报告0421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彭州市人民政府两基自查报告0421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彭州市人民政府两基自查报告0421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彭州市人民政府两基自查报告0421最新.docx

《彭州市人民政府两基自查报告0421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州市人民政府两基自查报告0421最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彭州市人民政府两基自查报告0421最新.docx

彭州市人民政府两基自查报告0421最新

彭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两基”迎国检工作自查报告

 

成都市人民政府:

我市按照四川省“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两基”国检主要工作及指标要求>和<四川省“两基”国检主要工作及指标要求>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对照省“两基”主要工作及指标要求,认真对全市“两基”工作进行了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彭州市位于成都市西北部,距成都19公里,现辖20个镇,行政村261个,幅员面积1420平方公里,人口80.03万,素有“天府金盆”、“蜀汉名区”之美誉。

辖区内有成都电大彭州分校1所,普通高中7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单设初中12所,九年制学校13所,小学22所,公办幼儿园35所,民办幼儿园8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全市义务教育段在校学生小学32991人、初中23672人,义务教育段在编教职工4034人。

彭州市人民政府按照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全域成都”理念,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管理,提升教育品质,促进内涵发展,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1996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000年获四川省和成都市“两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县(区)”,2008年被成都市委、市府授予“抗震抗灾先进集体”,2009年全市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2010年取得灾后恢复重建的决定性胜利,使全市经济、社会,特别是教育整体水平全面超越了震前水平,步入了科学发展、高水平发展快车道。

二、“两基”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一)领导职责

1.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我市始终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来抓。

依法承担起统筹发展区域内教育事业的职责,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编制了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把抓教育工作作为考核有关部门、各镇领导政绩的一项主要内容。

建立了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坚持把教育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教育专题工作会议,重点研究新增教育经费、教师编制、学校建设等教育重大或热点问题,实现了“两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确保了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5.12”地震发生后,我市优先统筹教育规划,全力推进教育灾后重建,完成42所中小学重建任务,对所有保留校舍进行维修加固,全面撤销村级小学。

我市的农村学校校舍条件显著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显现优质均衡,彭州教育硬件水平超前发展了20年。

(二)普及程度情况和扫盲工作

2.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

2008-201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99.9%,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为99.9%;初中入学率2008年为99.4%,2009年为102.7%,2010年为105.2%。

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2008-2010年均为100%。

4.在校学生辍学率:

近三年小学均为0;初中2008年为0.15%,2009年为0.07%,2010年为0.08%。

5.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

2008年为99.92%,2009年为99.9%,2010年为99.84%。

6.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2008年为99.96%,2009年为99.92%,2010年为99.95%。

7.青壮年非文盲率:

我市青壮年人口总数为429569人,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人数为429048人,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99.79%。

8.近三年脱盲人员巩固率:

近三年脱盲人数1940人,其中2008年742人,2009年665人,2010年533人,巩固率为99.83%。

9.15周岁人口文盲率:

2008年为0.1%,2009年为0.1%,2010年为0.14%。

10.乡镇成人学校办学面:

2010年,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数20个,办学面99.8%,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数278个,办学面99.8%。

11.成人教育机构:

我市基层单位扫盲情况,镇验收合格率100%,行政村验收合格率100%。

(三)教师队伍

12.教师学历合格率:

小学为100%,初中为100%。

13.新充实教师学历合格率:

2001年起新补充专任教师:

小学497人,学历均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为100%;初中370人,学历均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为100%。

14.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

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100%,校长接受岗位培训并合格的比例为100%。

15.生师比:

我市小学生师比达到相关要求。

16.教师职称比:

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比例结构基本达到省定标准。

(四)办学条件

17.危房:

我市无D级危房,无有险情的C级危房。

18.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符合省定标准:

小学为9平方米,初中为13平方米。

19.全寄宿制生均校舍面积符合省定要求。

20.教学仪器配齐率:

小学和初中均为100%。

21.生均图书:

小学为16.8本;初中为17.1本。

22.班额情况:

我市按照“撤销、合并、改造、提升”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市农村新型社区布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施学校布局调整:

白鹿、思文、新兴的初中融合到通济中学;磁峰、桂花等13个乡镇的初中与小学合并,改为九年制学校;西郊中学与天彭中学整合组建了白马中学。

使全市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教育布局更加优化,教育结构体系更加合理,实现了行政区内学校布局结构合理、学校规模容量和班额符合有关规定的格局。

23.教学附属设施:

全市所有学校食堂纳入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学生宿舍、食堂、饮用水、厕所等附属设施符合相关规定和安全要求,管理有序使用好。

(五)教育经费

24.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我市认真贯彻教育法律法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大教育投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教育投入体制,并努力做到“三个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农村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教育并逐年增长。

2007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31325.2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23165万元;2008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39184.9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25814.2万元;2009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54554.7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32971.3万元;2010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56597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35887万元。

按照省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我市及时安排、足额拨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执行标准为:

2007-2009年为小学320元/年,初中540元/年,2010年提高至小学460元/年,初中680元/年。

2007-2010年,财政预算内配套安排公用经费分别为202.66万元、183.041万元、127.57万元、324.955万元;由上级转移支付的公用经费分别为2412.98万元、2485.5万元、2315万元、2732.298万元,市财政全额划拨给教育局,并及时、足额下拨到各个学校,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2001年底以前教职工国标工资无拖欠情况,2002年1月以来教职工国标工资无拖欠情况。

2009年起,实施了义务教育段教师绩效工资,2010年进行了绩效工资标准提高,稳定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待遇,缩小了城乡教师的待遇差异。

25.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

2007-2010年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5233万元、5233万元、5233万元、5233万元,市财政分别安排2459万元、2459万元、2459万元、2459万元用于教育,比例达47%、47%、47%、47%,确保了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不低于45%,并根据教育发展需要逐年增长。

全面实施教育助学工程,将符合资助政策的学生全部纳入了教育资助体系。

26.教育费附加:

我市按规定足额征收了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全额拨付给教育部门,未抵顶财政对教育的拨款。

2007-2010年我市共征收城市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分别为6099.06万元,2040.08万元,且全额拨付给教育。

27.“普九”负债从学校剥离并清偿完毕。

我市中小学“普九”的负债已从学校剥离,全部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6891.02万元(含乡镇)。

未发生因债权单位或个人追索债务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事件。

28.学校经费预算编制:

我市建立健全了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统一了预算管理运行机制,编制了规范的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实现了预算编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我市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政策性补贴及各项社会保障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足额预算安排“义务保障”经费,并按进度及时拨付到校。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按照制度规定的范围、标准、开支使用教育经费。

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规范学校财务收支行为,教育部门内审机构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系统内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保证了经费的规范使用,未发生管理、使用教育经费不规范的问题。

29.收费管理:

我市高度重视教育收费的规范化、制度化,从严治理中小学教育乱收费,认真执行《收费许可证》审批制度、收费公示制度和收费票据使用制度,并在每学期开学前后由市物价、教育等部门牵头,与相关职能部门组成教育收费联合检查组,对全市各类学校的收费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全市未出现教育乱收费现象。

(六)教育质量

30.规范办学行为:

按照川教[2009]249号文件要求,我市制定了《关于转发四川省、成都市“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通知》、《关于转发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开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从教行为,各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制定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责。

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分班等均符合要求。

31.学生德育工作:

我市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德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年度工作责任目标进行考核。

不断改进和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加强了德育队伍建设,完善了德育工作制度,健全了“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积极探索和改进德育评估体系,长期深入开展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道德实践“十个一”活动、“新三好”争创活动等系列德育活动,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品行习惯。

32.体育工作:

我市认真落实中发[2007]7号文件,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艺、卫教育等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重视体卫艺工作,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和学校卫生防病防疫工作,认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艺术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每年举行全市性中小学生综合运动会、排球赛、篮球赛、大型艺术节,保障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形成了“人人参加艺术(体育)活动,班班有艺术活动(体育项目),校校有艺术社团(体育特色)”的良好局面,建成了一批教育基地、示范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按时上报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相关数据。

33.毕业班学生毕业率:

小学毕业率2008年为99.66%,2009年为99.65%,2010年为99.77%,初中2008年为99.07%,2009年为99.22%,2010年为98.27%。

(七)学校管理

34.常规管理:

我市采取措施,推进全市中小学依法治校,规范管理。

全市中小学依法制定了办学章程,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学校常规管理,狠抓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全面提高了办学水平。

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以加强教学全过程监控与管理为基础,完善学校干部听课制度为突破口,改革考核与评价机制为保障,加大对课堂教学常规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完善“防辍控流”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健全了以“入口为参照、出口为量标”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面、综合、经常性的科学评估,引导学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抓好体卫艺等薄弱学科课堂管理,推进任课教师专职化建设,开齐开足课时,规范课堂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35、校园文化建设: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我市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灾后重建后续建设,并作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校按照“质朴大气、着眼实用、突出特色、多元精品”的思路,明确办学定位,提炼办学理念,统筹办学规划,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等隐性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

呈现出一批以“桂陶文化”、“牡丹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特色学校,基本形成“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36.安全管理:

按照职责分工和协作管理的安全工作保障机制,我市安全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安全工作责任制,市政府与市级有关部门、各镇每年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市教育局、各校分别建立了安全工作制度和安全工作预案,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通报。

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我市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安全。

近年来全市无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我市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成立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经常性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种侵犯师生人身安全、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违法行为;同时强化对校园周边录像厅、歌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全市形成了学校周边环境齐抓共管的格局。

三、巩固“两基”工作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1、履职尽责,统筹规划,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来抓,坚定不移把“两基”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建立了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坚持把教育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教育专题工作会议,重点研究新增教育经费、教师编制、学校建设等教育重大或热点问题,实现了高标准、高水平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确保了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优先推进教育灾后重建,新建中小学校42所,全面撤销村级小学,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办学条件几无差距。

2、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证教育经费。

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市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和上级转移支付中优先安排,确保生均公用经费及时拨付到位,确保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

依法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并按规定比例用于教育。

积极争取上级危改资金和从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努力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强力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3、采取措施,控辍保学,大力提高普及程度。

近几年,市政府建立了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切实保障我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控制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防止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反弹。

市教育局和各镇政府每年开学初对学校进行专项检查,动员流失学生返校上课,保障适龄少年、儿童的入学权益。

同时,积极采取各种帮扶措施,切实消除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现象,“两基”成果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巩固。

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我市制定了系列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加强课程改革,构建活力课堂,创设育人环境,注重社会实践,坚持德育为先,强化德育实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等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形成“人人参加艺术(体育)活动,班班有艺术活动(体育项目),校校有艺术社团(体育特色)”的良好局面,建成了一批教育基地、示范学校、传统项目学校等。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我市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灾后重建后续建设,并作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校按照“质朴大气、着眼实用、突出特色、多元精品”的思路,明确办学定位,提炼办学理念,统筹办学规划,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等隐性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

呈现出一批以“桂陶文化”、“牡丹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特色学校,基本形成“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6、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全市投入资金7850万元,对所有学校进行教育技装达标配置,提前实现了教育技装“满覆盖”。

在满足所有学校开设全部课程的理、化、生实验室,艺体等设备仪器的情况下,推进教学信息化,多媒体到班率1.5:

1,生机比12.5:

1,师机比2.4:

1,所有学校接入彭州教育城域网。

加快办学信息化,借助彭州教育门户网站,教育系统内实现网上办公、教师管理、学生学籍管理、资产管理、资源共享、视频在线点播等。

各学校设备设施齐备、完善,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7、创新发展思路,探索教育实践,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我市提出了争创“四有”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奋斗目标,推进彭州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再创辉煌。

一是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做到环境有品位。

二是加强师生感恩教育,做到师生有修养。

三是引领校园学习热潮,做到校长有思想。

四是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做到办学有水平。

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与推进,建成了一批“四有”示范学校,引领各学校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办社会满意的学校。

8、优化队伍,提升质量,夯实办学基础。

一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

近年来,为缓解教师短缺矛盾,我市公开招聘教师,为我市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是加强教师培训。

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工程。

鼓励、支持校长和中小学教师参加岗位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

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

四是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用(聘任)制,在教育系统营造了人尽其才的良好用人环境。

9、加强教育,及时排查,确保安全稳定。

市委、市政府把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纳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把学校安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成立了彭州市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经常性联合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切实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针对近期全国校园伤害案件的频发形势,对各中小学(幼儿园)配置专业保安人员,从人防、物防、技防下大力气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

10、齐抓共管,注重实效,“脱盲”与“培训”并举。

坚持“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成人教育发展思路,一如既往地把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三年来,坚持开展新技术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实施科教兴彭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11、精心部署,加强宣传,形成合力。

为做好今年我省“两基”迎国检工作,我市成立了“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两基”迎检工作方案,多次召开“两基”迎国检业务培训会,组织人员深入学校检查,加强对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的指导和督查。

同时,将教育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工作目标考评,要求镇政府、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通过广播、标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宣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及“两免一补”等国家扶贫助学政策,在全市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使“两基”迎国检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我市“两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个别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两基”成果的进一步巩固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我市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继续加大“两基”迎国检的宣传力度。

多形式广泛宣传“两基”迎“国检”工作,让“两基”迎国检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加强档案资料建设与管理工作。

力争做到档案齐全,数据清楚,真实准确,印证材料详实,能够全面准确反映“两基”情况。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省颁布的初中、小学师生比标准,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师德、业务素质建设,提升学历水平和专业化水平。

4、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培训,提升现代教育水平。

5、进一步强化学校常规管理,提升过程管理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6、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切实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7、加强“两基”迎国检工作的督导检查。

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基层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

 

二○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