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宏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V1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4568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DLTE宏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V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TDLTE宏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V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TDLTE宏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V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TDLTE宏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V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TDLTE宏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V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DLTE宏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V10.docx

《TDLTE宏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V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LTE宏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V10.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DLTE宏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V10.docx

TDLTE宏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V10

 

TD-LTE宏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

(V1.0)

 

工程建设中心

2013年5月

Contents

1.总则1

2.TD-LTE系统机房建设原则1

2.1.一般要求1

2.1.1.挂墙安装方式1

2.1.2.19英寸标准机柜安装方式1

2.2.机房土建改造原则2

3.TD-LTE系统天面建设原则2

3.1.一般要求2

3.2.天线间距要求3

3.3.天面土建改造原则4

4.GPS/北斗系统建设原则4

4.1.一般要求4

4.2.GPS/北斗天线安装要求5

5.TD-LTE系统传输建设原则5

5.1.面向TD-LTE传送网建设总体原则5

5.2.组网原则6

5.3.保护方式8

5.4.带宽配置8

6.TD-LTE系统电源建设原则9

6.1.TD-LTE基站通信设备负荷参考值9

6.2.独立新建TD-LTE基站9

6.3.共址新建TD-LTE基站10

6.4.RRU供电方案12

6.4.1新建RRU后备电源配置原则12

6.4.2RRU供电方案12

1.总则

基站站址资源是移动通信运营商宝贵的战略性资源,而基站站址对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基站站址的选择和改造,对网络建设的质量、工期、成本影响非常大,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为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在配套改造建设中需考虑如下原则:

(1)站址的确定应在统一的规划指导下,结合网络实际情况进行选址;

(2)应合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特别是站址资源,同时又要保证网络结构满足网络规划的要求;

(3)配套改造工作应考虑设备的不确定性,配套改造方案应满足后续设备安装和网络建设的需求。

(4)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广东移动TD-LTE新建/改建宏基站建设工程。

(5)本指导原则由省公司工程建设中心负责解释。

2.TD-LTE系统机房建设原则

2.1.一般要求

2.1.1.挂墙安装方式

(1)设备挂墙安装时,安装墙体应为水泥墙或砖(非空心砖)墙,且具有足够的强度方可进行安装。

(2)设备安装位置应便于线缆布放及维护操作且不影响机房整体美观,墙面安装面积应满足设备安装所需,设备下沿距地宜为1.4~1.6m。

(3)设备安装可以采用水平安装方式或竖直安装方式。

(4)设备安装时,设备上下左右应该预留不少于50mm的散热空间,前面要预留800mm的维护空间。

2.1.2.19英寸标准机柜安装方式

(1)机房内具备可供设备安装的19英寸标准机柜,且机柜内空间能够满足所需安装BBU的高度和深度要求,方可采用机柜安装方式。

(2)BBU安装时,上下应该保留1U的空间用于设备散热。

(3)BBU的接地由19英寸标准机柜统一提供即可。

2.2.机房土建改造原则

TD-LTE建设中,对于共址机房应复核新增BBU、开关电源、电池等设备对机房承重的影响,如选择新建机房,需满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要求。

(1)基站室内机房需根据实际情况由结构专业核算,满足机房承载要求;对于不满足的站点,应提出改造方案或另选新站址。

(2)基站机房宜优先选择具有现浇楼板结构的房屋。

(3)在屋面建设轻体房屋作为机房使用时,应充分考虑屋面的承载能力,采用合理的建设方案,以确保轻体房屋与屋面结构有可靠的拉结措施,同时应考虑屋面防水层的保护和修复。

(4)应考虑电池组荷载的远期要求,有条件时应预先安装电池组架空支架,以满足正常使用和扩容后的承重需求。

3.TD-LTE系统天面建设原则

3.1.一般要求

(1)RRU采用抱杆安装时应该选用符合土建要求的抱杆。

(2)当RRU与智能天线同抱杆安装时,中间应保持不小于300mm的间距,以便于施工和维护。

(3)RRU设备下沿距楼面最小距离宜大于500mm,条件不具备时可适度放宽至300mm,以便于施工维护并防止雨水浸泡。

(4)RRU采用挂墙安装时,安装墙体应为水泥墙或砖(非空心砖)墙,且具有足够的强度方可进行安装。

(5)设备安装位置应选于方便施工安装、线缆连接和维护操作,且不影响建筑物整体美观的楼面墙体位置。

(6)挂墙设备安装件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设备供应商的安装及固定技术要求。

(7)天线安装时,天线支架顶端应高出天线上安装支架顶部200mm。

天线支架底端应比天线长出200mm,以保证天线安装的牢固。

3.2.天线间距要求

在工程实施中,两系统天线之间适当进行垂直或水平空间隔离,TD-LTE基站定向天线与其他系统定向天线安装间距应参考表3-1:

表3-1系统隔离度及天线安装间距

 

其他系统

水平隔离距离

垂直隔离距离

备注

F频段

GSM900

2~3m

0.5~1m

对二阶互调指标较差的GSM900天线水平安装难以共站,建议更换GSM天线

DCS1800

2~3m

0.5~1m

对某些杂散较高的DCS基站或互调较差的DCS天线水平安装难以共站,建议外加滤波器或更换天线

TDDF/A

0.5~1m

0.5m

 

WCDMA

0.5~1m

0.5m

 

CDMA800/2000

0.5~1m

0.5m

 

PHS

60m,天线不正对

1~2m

 

WLAN

2~3m

1m

 

D频段

WLAN

2~3m

1m

此处D频段指当前的B38基站,如未来部署B41则需要更高的隔离度,建议现网现存WLAN不要与B41基站共站址

CDMA800

2~3m

1m

 

其他所有系统

0.5~1m

0.5m

 

注1:

上表中给出的是两系统天线最大辐射方向平行放置情况下的隔离距离,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满足其中之一即可,当现网两天线既有垂直距离,又有水平距离时,或辐射方向有其它各种夹角时,其实际隔离度(MCL)以实测为准,只要满足标准要求数值即可。

注2:

TD-LTEF频段与GSM900/DCS1800系统共站,当天面资源受限时,若能同时保证以下几个条件也可基本消除干扰影响,两系统天线水平间距可以放宽到1米:

①TD-LTE基站开启AGC功能;

②DCS系统不使用1870MHz以上频点;

③TD-LTE天线与GSM900/DCS1800天线平行放置,没有内向夹角;

④如果GSM900/DCS1800天线互调指标不达标,需替换成互调指标达标的天线。

3.3.天面土建改造原则

利旧天馈系统应复核新增天线及RRU设备对原结构的影响,新建天馈系统应满足相关设计要求。

(1)应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天馈支撑结构方案,需利旧的塔架,应根据工艺需求进行结构承载复核,不能盲目使用。

(2)由于TD-LTE智能天线与2G天线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风阻较大,应充分考虑天线的风荷和天线支撑结构的固定问题,各基站的天线安装方式应经过专门设计。

(3)根据移动通信天线的重要性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有关规定,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

(4)根据城区TD-LTE天线的一般安装高度要求,进行屋面抱杆风荷载计算时,取计算高度为40米。

(5)天馈支撑结构锚固位置的选择,需综合考虑锚固基材、锚栓品种、节点受力特点,力求支撑结构的长期安全可靠。

在砌体结构上进行天馈支撑结构安装时,应首先鉴别砌体的可靠性,必要时应对砌体进行加固。

(6)美化天线应确保基础结构和自身结构的安全可靠;屋面美化天线还应注重美化天线安装锚固的可靠性,并应采用多重锚固措施,避免在极限荷载下美化天线倾倒、坠落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4.GPS/北斗系统建设原则

4.1.一般要求

(1)共址TD-LTE基站原则上通过分路方式引入同步信号。

在确定分路方案时应考虑分路器带来的插损,确保TD-SCDMA和TD-LTE时间信号强度满足接收灵敏度要求。

(2)新建TD-LTE基站新建北斗/GPS双模引入同步信号。

4.2.GPS/北斗天线安装要求

(1)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阻挡,距离楼顶小型附属建筑应尽量远。

(2)由于卫星出现在赤道的概率大于其他地点,对于北半球,应尽量将天线安装在安装地点的南边。

(3)安装卫星天线平面的可使用面积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天线的南向净空。

如果周围存在高大建筑物或山峰等遮挡物体,需保证在向南方向上,天线顶部与遮挡物顶部任意连线,该线与天线垂直向上的中轴线之间夹角不小于60度。

(4)为避免反射波的影响,天线尽量远离周围尺寸大于200mm的金属物1.5m以上,在条件许可时尽量大于2m。

(5)注意避免放置于基站射频天线主瓣的近距离辐射区域,不要位于微波天线的微波信号下方、高压电缆的下方以及电视发射塔的强辐射下。

以周边没有大功率的发射设备,没有同频干扰或强电磁干扰为最佳安装位置。

(6)天线与WIFI的天线安装要求距离大于3米,天线不能安装在TD天线的发射口面处。

(7)铁塔基站建议将北斗/GPS接收天线安装在机房屋顶上。

5.TD-LTE系统传输建设原则

5.1.面向TD-LTE传送网建设总体原则

(1)TD-LTE基站接入应采用光缆方式,接入层系统应以环网结构为主,在地理条件和光缆建设确有困难的情况下可少量采用链型结构。

对于不具备后备电源条件的基站,不宜纳入环网结构,以保证网络安全性。

(2)TD-LTE基站接入应采用PTN技术,并充分考虑PTN网络的整体部署策略,兼顾TD-SCDMA、GSM等接入需求。

PON接入TD-LTE基站方案尚处于研究、测试阶段,现阶段仅限于小规模试点应用。

(3)TD-LTE基站接入应充分利用已建PTN网络资源,并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扩容、调整、升级。

5.2.组网原则

(1)总体原则

PTN汇聚接入设备沿用现有L2VPN分组转发功能为基站提供到核心层PTN节点的二层传输管道;PTN核心设备(含业务落地的PTN设备)支持L2到L3的桥接功能和静态L3VPN功能,以满足TD-LTE基站接入中本地的S1和X2业务承载,并提供OAM和网络保护。

基本组网结构见下图:

PTN静态三层方案承载TD-LTE组网示意图

若采用PTN+OTN的方案组网时,为发挥PTN技术的流量统计复用优势,降低核心层PTN设备压力,应在核心层、汇聚层组建PTN网状网或环网系统,OTN系统仅作为光通道使用。

(2)核心层组网方案

PTN核心层设备(含业务落地的PTN设备)原则上通过升级方式支持L3VPN功能,实现基于IP地址的电路调度。

PTN核心层设备负责将X2接口信息按照IP地址转发相邻基站,将S1接口信息按照IP地址转发给SGW/MME或SGW/MMEpool中相应的SGW、MME,以实现多归属需求,如下图所示。

PTN支持L3VPN方案网络结构图

核心层PTN设备交换容量不小于320G。

对于省会、计划单列市或部分业务发达的城市,该区域传送网内大颗粒业务需求量大,核心层可根据业务需求情况建设多套OTN系统进行业务分担。

对于一般城市,已配置波道数超过最大可配置波道数的70%时,可开展OTN新系统建设。

(3)汇聚层组网方案

汇聚层仍采用L2VPN分组转发功能。

汇聚层采用10GEPTN设备组建环网,节点交换容量不小于160G,后续根据汇聚层带宽需求逐步引入40GEPTN设备。

汇聚环带宽利用率超过70%时,可扩容一套10GEPTN系统。

对于城市区域,当纤芯资源受限,且PTN+OTN的建设成本具有一定优势时,可考虑新建OTN系统;对于县市环,因传输距离较长,综合考虑未来业务需求和网络建设成本,可采用PTN+OTN方式建设。

(4)接入层组网方案

PTN接入层建设应以GE接入环为主,现网GE环带宽不足时,应优先通过调整接入环节点数量满足带宽需求。

调整方式如下:

1、跳点组环:

保持原有结构不变,通过多用一对纤芯,跳点组环,主要用于纤芯资源充裕的场景。

2、裂环组环:

充分利用主干接入光缆重新组环或按照主干接入光缆规划新建光缆,减少环上节点连通组环,主要用于纤芯资源紧张的场景。

对于局部业务密集区,环网改造调整难度较大或成本较高时,可将现有GE接入环升级为10GE。

为降低10GE接入环建设成本,应优先选择10Km的光模块,传输距离较长时可选择40Km光模块,不建议选择80Km的光模块。

基站接入环应考虑上联至同一汇聚环的两个汇聚节点。

基站接入PTN设备与eNodeB连接应使用GE光接口。

5.3.保护方式

接入层PTN设备到核心层PTN设备之间采用端到端的LSP1:

1和双归保护方式,工作和保护需规划不同路径,各使用1条LSP,核心层PTN设备设置VRRP。

不同局址的核心层PTN设备采用FRR保护方式,核心层PTN设备与SGW之间运行VRRP保护协议。

5.4.带宽配置

对于PTN传输网络的各个层面,需综合考虑业务量的统计分布特性、满足业务质量和传输效益等因素,PTN系统各层面的带宽规划按照下表取定。

PTN系统预留带宽规划(Mb/s)

站型

接入层

汇聚层

核心层

宏基站

S111

80

60

40

S11

54

41

27

S222

160

120

80

室内分布

O1(双路)

60

45

30

O1(单路)

40

30

20

O1×2(双路)

120

90

60

O1×2(单路)

80

60

40

对于有TD-LTE基站的PTN接入环,在以上预留带宽的基础上,每个接入环可根据业务预测额外预留240Mb/s带宽;对于只有室分站的接入环,可以根据业务预测额外预留90Mb/s带宽,以确保每个接入环的TD-LTE基站达到平均带宽的基础上,仍能够保证一个TD-LTE基站达到峰值带宽。

由于TD-LTE主要承载数据业务,建议在PTN网络中采用逐级收敛方式提高承载效率,目前接入/汇聚/核心收敛比按照4:

3:

2进行设置。

在PTN网络中,每个基站的LSP属性按照下表中参数设置。

其中CIR按照核心层平均带宽设置,PIR按照无线侧峰值带宽设置。

详见下表:

 

LSP属性设置表(Mb/s)

站型

项目

宏站

室分(双路)

室分(单路)

宏基站

S111

CIR

40

\

\

PIR

320

\

\

S11

CIR

27

\

\

PIR

213

\

\

S222

CIR

80

\

\

PIR

640

\

\

室内分布

O1

CIR

\

30

20

PIR

\

147

73

O1×2

CIR

\

60

40

PIR

\

294

147

6.TD-LTE系统电源建设原则

6.1.TD-LTE基站通信设备负荷参考值

TD-LTE基站无线设备功耗(含1个BBU、3个RRU)按2100W计算,传输和监控设备功耗按200W计算。

各厂家设备耗电不同,其中单个BBU功耗最大值为1000W,单个RRU功耗最大值为490W。

6.2.独立新建TD-LTE基站

(1)各站均配置1套交直流供电系统,分别由1台交流配电箱(屏)、1套-48V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含交流配电单元、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监控模块、直流配电单元)和2组(或1组)阀控式蓄电池组组成。

(2)各站要求引入一路不小于三类的市电电源,站内交流负荷应根据各基站的实际情况按10kW~30kW考虑。

(3)交流配电箱的容量按远期负荷考虑,输入开关要求为100A,站内的电力计量表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安装。

(4)各站蓄电池组的后备时间按如下原则配置:

市区基站的蓄电池后备时间≥3h,城郊及乡镇基站的蓄电池后备时间≥5h。

(注:

应结合基站重要性、市电可靠性、运维能力、机房条件等因素确定)

(5)各站应配置2组蓄电池;机房条件受限或后备时间要求较小的基站可配置1组蓄电池。

(6)各站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机架容量均按600A配置,整流模块容量按本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按n+1冗余方式配置。

(7)电源电缆均应采用非延燃聚氯乙稀绝缘及护套软电缆。

(8)对于无专用机房或机房条件受限的小型基站,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直流-48V电源供电。

(9)TD-LTE基站防雷系统、接地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版本号:

2.0.0)(QB-A-029-2011)和《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的要求。

(10)无线设备厂家应在RRU电源线两端配置浪涌保护器,屏蔽电缆的金属层在进入机房前应进行防雷接地,具体方案应满足工信部工信厅科函[2008]86号《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TD-SCDMA基站防雷接地检测指导书》的规定。

(11)独立新建TD-LTE基站地线系统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共设一组接地体的接地方式。

在机房内应至少设置1个地线排。

6.3.共址新建TD-LTE基站

(1)共址新建TD-LTE基站市电容量以及市电引入电缆应能满足本次新增TD-LTE设备需求,对于原市电容量以及市电引入电缆不能满足要求的基站,应进行市电接入改造,并应向相关单位申请增容。

(2)对于需要进行市电接入改造的基站,应改造更换为不小于4×25mm2截面的铜芯或4×35mm2截面的铝芯电力电缆,进线开关容量应更换为100A的进线开关。

(3)现有设备负荷按照实测值的1.2倍计算。

(4)蓄电池组应根据基站后备时间要求、机房可承受的荷载、机房面积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和更换后的容量,更换后的蓄电池宜采用2组。

(5)当原有室内地线排不能满足新增TD-LTE设备的接地需求时,可在机房内的适当位置增加1个地线排,并用截面积不小于95mm2的铜芯电力电缆与原有的室内地线排并接。

(6)现有无线设备采用-48V电源的基站电源设备配置改造原则:

i.TD-LTE设备应与现有无线设备采用同一套直流系统供电。

如现有电源机架容量能满足新增TD-LTE设备需求,则只需增加整流模块对原开关电源进行扩容;如现有电源机架容量不能满足需求,则采用更换开关电源的办法解决;对于现有开关电源机架总容量小于300A(不含300A)的基站,应更换为机架总容量为600A的开关电源。

ii.TD-LTE设备供电要求暂定2路63A~100A的直流分路(开关电源为3个RRU提供1路直流分路,由RRU厂家负责进行分配和防雷)。

基站开关电源的直流配电端子根据各基站的现有情况和需要进行改造。

如现有直流配电端子不能满足新增TD-LTE设备的需求,或更换配电开关,或增加直流配电箱,直流配电箱的电源应从开关电源架母线排引接。

(7)现有无线设备采用+24V电源的基站电源设备配置改造原则:

i.在基站机房面积、楼板荷载及市电容量等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尽量为TD-LTE设备独立配置一套-48V直流电源系统。

ii.在机房条件不允许为TD-LTE设备独立配置一套-48V直流电源系统时,则采用与现有无线设备共用一套直流供电系统并配置1个+24V/-48V的直流变换器为TD-LTE设备供电的方案。

如现有电源机架容量能满足新增TD-LTE设备需求,则只需增加整流模块对原开关电源进行扩容;如现有电源机架容量不能满足需要,则需要更换原有开关电源。

更换后的开关电源采用机架总容量为900A的组合开关电源。

+24V/-48V的直流变换器宜从开关电源架母线排引接。

iii.+24V/-48V直流变换器机架输出容量要求不小于100A,变换器模块容量按本期负荷配置,变换器模块数按n+1冗余方式配置。

(8)当原有室内地线排不能满足TD-LTE设备的接地需求时,可在机房内的适当位置增加1个地线排,并用截面积不小于95mm2的铜芯电力电缆与原有的室内地线排并接。

6.4.RRU供电方案

6.4.1新建RRU后备电源配置原则

新建RRU后备电源的配置应根据用电环境不同而有选择地进行,用电环境良好的场景原则上不为新建RRU配置后备电源。

维护部门应在工程设计及会审阶段向工程建设部门提交相关站点的停电统计数据,工程建设部门依据以下场景划分细则结合省公司下发的电池配置标准进行配置。

 

典型场景

后备电源配置条件

场景1

酒店

不配置

场景2

景点区域

不配置

场景3

乡镇镇区

不配置

场景4

别墅

不配置

场景5

市中心商务区、政务区、写字楼

附近站点近半年来平均每月停电2次以上,并且近2个月有停电现象

场景6

居民小区

附近站点近半年来平均每月停电2次以上,并且近2个月有停电现象

场景7

高速公路沿线

附近站点近半年来平均每月停电2次以上,并且近2个月有停电现象

场景8

高校园区

附近站点近半年来平均每月停电2次以上,并且近2个月有停电现象

场景9

高校宿舍区

附近站点近半年来平均每月停电2次以上,并且近2个月有停电现象

6.4.2RRU供电方案

(1)RRU供电方案可分为-48V集中供电、-48V本地直流供电、高压直流远供。

工程实施中,应根据现场条件,结合RRU功耗、RRU数量、RRU与BBU安装距离、电源设备装机位置、线缆敷设难易程度等情况,确定RRU供电方案。

(2)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100m时,用标配的供电电缆从信号源处的-48V直流电源为其供电。

(3)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100m且≤300m时,可根据现场条件考虑如下三种供电方式:

i.使用信号源处的-48V直流电源为RRU供电,标配的供电电缆不能满足电压降的要求时,可加粗供电电缆线径;

ii.线缆数量较多或敷设路由困难时,就近为RRU单独配置小型-48V直流电源系统设备;

iii.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或外接市电困难时,且RRU使用在安全性较高的地区如铁路沿线、城中村、工业园区等相对封闭或被盗情况较少的地方可采用280V直流拉远为RRU供电;

(4)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300m时,可根据现场条件考虑如下两种供电方式:

i.宜单独采用-48V直流电源为其供电,就近为RRU配置小开关电源及蓄电池组;

ii.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或外接市电困难时,且RRU使用在安全性较高的地区如铁路沿线、城中村、工业园区等相对封闭或被盗情况较少的地方可采用280V直流拉远为RRU供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