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导学案共8课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7453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导学案共8课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导学案共8课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导学案共8课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导学案共8课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导学案共8课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导学案共8课附答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导学案共8课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导学案共8课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导学案共8课附答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导学案共8课附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2.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3.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

【学习重点】宋太祖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学习难点】宋太祖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1.  年,后周大将    在   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   为

东京,作为都城,史称________。

赵匡胤就是     。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按照      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

(1)解除禁军将领的   ,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    之权。

(2)在中央,采取     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    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实施      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    ,以分知州权力。

(3)取消节度使    的权力,在地方设置    ,把地方财赋收归   。

4.宋朝把      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大加强。

5.为防止唐末以来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     掌握军政大权。

6.后继的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    的格局逐渐形成。

7.宋朝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了    ,增加      ,提高进士地位。

8.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的风气,有利于      和社会的安定。

二、合作探究

清朝学者赵翼曾写诗评议说: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他评价的就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请你说说北宋建立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

 

3、练习巩固

1.北宋的建立者是() 

A.杨坚       B.朱温      C.赵匡胤      D.赵构

2.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B.开封C.洛阳D.灵武

3.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下列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4.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

A.知州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5.宋朝有意开始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的封建帝王是() 

A.宋太祖  B.唐太宗  C.宋钦宗     D.宋高宗 

6.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高宗D.宋仁宗

7.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这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宋太祖)曰:

“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体现了宋太祖在军事方面的哪一项措施?

其目的是什么?

 

(2)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的政策,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960赵匡胤陈桥驿开封北宋宋太祖2.先南后北3.

(1)兵权发兵

(2)分化事权文臣三年一换通判(3)收税转运使中央4.中央集权皇权5.武将文臣6.宋太宗文臣统兵7.科举制科举取士名额8.尚武轻文政权的稳固

二、

(1)军事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3)经济上: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三、1.C2.B3.A4.C5.A6.B7.B

8.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解决武将专权的积弊。

(2)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

2.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学习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1.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联系日益密切。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

2.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3.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唐朝时,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有所发展。

4.11世纪前期,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史称。

5.仿效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6.

(1)辽太宗时,占领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时,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宋太宗时,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政策。

(4)时,签订“”,辽朝退兵,宋朝给辽。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局面。

7.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和约,元昊向宋,宋给西夏岁币。

此后,宋夏兴旺。

二、合作探究

你对于“澶渊之盟”有何看法?

 

三、练习巩固

1.建立了契丹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元昊      B.赵匡胤    C.松赞干布       D.耶律阿保机 

2.下列选项中属于契丹族建立政权措施的是(    ) 

①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临潢府    ②创制文字      

③统一契丹各部    ④订立“澶渊之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选项不属于党项族首领元昊的治理措施的是(  ) 

A.发展农牧经济            B.创制西夏文字 

C.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D.与北宋联姻 

4.辽大举进攻北宋时,在宰相寇准反对迁都退让下,亲征前线抵抗辽军的皇帝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仁宗 

5.在中国的历史上,“澶渊之盟”使中国北方出现了一段和平的时期,那么这一盟约订立的双方是(  ) 

A.南唐和辽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西夏和辽 

6.辽、宋、西夏之间时战时和,下列对发生的这些战与和的说法错误的的是(  ) 

A.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B.北宋对西夏称臣 

C.签订停战协议后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D.北宋送给辽“岁币” 

7.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

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相持,势均力敌,辽没有取胜的希望,建议议和。

北宋答应每年送给辽银十万两、绢20万匹。

(1)这次战役亲征的皇帝是谁?

是哪位大臣劝他亲征的?

 

(2)宋辽之间的这次议和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隋唐生产技术2.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横府文字3.党项族社会生产4.元昊兴庆府西夏5.唐宋农牧经济6.

(1)燕云十六

(2)宋太宗(3)防御(4)宋真宗澶渊之盟岁币和平7.称臣边境贸易

2、对北宋而言,在胜利的前提下,反而签订送“岁币”的和议,这是屈辱的,它反映了北宋政治的腐败;北宋以金钱换得了和平,也反映了辽宋实力的均衡。

对辽而言,条约的签订满足了辽统治者不断掠夺财富的欲望,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双方保持了100多年的相对和平的局面,使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从长远看,因契丹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三、1.D2.A3.D4.C5.B6.B

7.

(1)宋真宗。

寇准。

(2)“澶渊之盟”。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学习目标】

1.知道金的建立、金灭辽与北宋以及南宋建立的基本史实

2.了解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知道宋金议和的内容及影响

3.认识岳飞抗金的正义性,正确看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学习难点】如何评价岳飞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1.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________,他就是。

3.金太祖改革女真部落,颁行,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4.女真崛起之时,和北宋的统治危机重重。

5.年,辽被灭亡。

6.年,金军攻破,北宋灭亡。

7.北宋灭亡后,登上皇位,他就是,定都,史称南宋。

8.南宋初年,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9.统率的“岳家军”在________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10.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__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11.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并给金岁币,双方以__________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局面形成。

二、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宋金议和?

 

三、练习巩固

1.下列人物中,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权的是(   ) 

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铁木真 

2.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发生于(   )

A.北宋与南宋之间     B.辽与南宋之间   

C.辽与北宋之间   D.北宋与金之间 

3.岳飞的抗金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 

A.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B.他坚持的是正义的抗金斗争 

C.他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      D.他的抗金斗争使南北获得了长久的和平 

4.明朝人在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了澶渊之盟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的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谋反罪害死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是(   ) 

A.澶渊之盟    B.南宋的建立 C.宋金议和  D.金迁都到中都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

——秦观

材料二: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满江红》

(1)材料一中“忠骨”是指谁的遗骨?

“佞臣”指谁?

 

(2)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阿骨打2.1115大金金太祖3.军政体制女真文字4.辽5.1125金6.1127开封7.赵构宋高宗临安8.金军9.岳飞郾城10.秦桧11.称臣淮水至大散关宋金对峙

2、

(1)宋金议和是南宋以屈辱的条件换来的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使社会较为安定,南北方交流密切。

(3)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强和社会的进步。

三、1.A2.C3.D4.C5.C

6.

(1)岳飞。

秦桧。

(2)北宋灭亡。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学习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学习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