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docx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课题
《氓》
学时:
2
课堂笔记
学
习
目
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4、深刻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
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
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学习过程
【预习】
一、基础知识
1、 字词注音
匪:
fēi 愆:
qiān 将:
qiāng 载:
zài 于:
xū 说:
tuō
徂:
cú 汤:
shāng 裳:
cháng 靡:
mǐ 隰:
xí 角:
jiǎo
2、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整体把握
(一)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
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
(诵读的节奏:
“二、二”节拍)
(二)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互释疑问。
(三)全诗理解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同学简要复述诗歌的主要内容。
完成本文结构图:
情节
表现手法
事件
第一章: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赋)
恋爱
第二章: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赋)
第三章:
女子感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比兴)
婚变
第四章:
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比兴)
第五章:
追述婚后生活
(比兴)
第六章:
表明决绝的态度
(赋)
决绝
(四)找出赋比兴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比兴: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
(孔子“过犹不及”)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
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
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三、相关链接
古代婚礼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分述如次:
(一)、纳采:
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
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
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
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
又叫“订盟”。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
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
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
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
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
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
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 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
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
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
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
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
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
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
在国外,结婚二十五年做银婚礼。
结婚五十年做金婚礼。
这些都是婚礼的追忆仪式了 。
【研习】
一、精析文本
【学法建议】切入点:
女子对这段爱情婚姻状况最清醒的认识体现在哪里?
《氓》叙述的正是一个古老的、至今仍在无数次重复上演的生活故事:
一个痴情女子负心郎的爱情婚姻悲剧。
诗歌从恋爱与新婚时的快乐写到婚后的悲剧结局,这个故事由乐而悲的转折点在哪里?
从诗中找出这个诗句来。
1、(学生有的找出“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有的找出“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还有的找出“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等。
师生共同讨论:
这个转折是从女子对这段爱情婚姻状况最清醒的认识开始,这个清醒的认识体现在哪里?
它表现出女子内心深处痛苦的呐喊!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请个别同学朗读这两个诗句,揣摩女子此时的心情。
3、上一句是比兴,用什么比喻什么?
用斑鸠食桑葚过多会昏醉,来比喻沉湎于爱情会发昏。
4、下一句表达了女子什么样的心情?
经历失败婚姻时的痛苦呐喊。
是她从自己的失败婚姻中总结出的深刻的教训,也是她对造成悲剧的当事人所能表达的最强烈的控诉。
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两个句子,注意感叹句的表达效果。
翻译:
斑鸠啊,千万不要吃太多的桑葚呀,否则会昏醉下去!
女生呀,千万不要与男生沉湎于未经思考的爱情,否则会头脑发昏!
“千万”或者“一定”,起到了加强语意的作用,这就是感叹句这个句型所具有的表达效果及强调意味。
二、人物评价
【学法建议】找出诗中直接或间接写氓和女子的句子,分析“氓”和“我”的形象特征。
下面看看故事里的两个人,氓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子汉,“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逐段阅读,找出相关的诗句。
1、“氓”的形象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忠厚老实,又有一些狡猾。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怒”:
求婚太直接,太急于求成。
悲剧的根源。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对感情不专一,德行无常。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达到目的之后,对妻子施以暴力。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曾经的铮铮誓言,对爱的渴望,如今都不再顾念。
不念旧情。
归纳与小结:
有些狡猾,假装贸丝,实来求婚;有些性急:
求婚不成,当即发怒;有些忘情,对爱情不专一,不念旧情;有些粗暴,对妻子施以暴力。
2、“我”的形象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极易沉湎于爱情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对爱痴情若此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反思型的理智者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操持家务,吃苦耐劳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决绝的态度,清醒而坚强的女子!
归纳与小结:
很勤快,肯吃苦耐劳;很痴情,极易沉湎于爱情,因而丧失必要的判断力;很理智:
一旦婚姻失败,她又能深刻地反思,表现得十分理智而清醒;有个性:
个性比较坚强,一旦发现婚姻难以维系,便决绝地放弃,因而,活得比较有尊严。
可见,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是丰富的,鲜活的,有特征,又有内涵,对于这样丰富的形象,作品只是用高度凝练的整齐而有韵味的诗的语言来写的,这便是《诗经》作为经典的魅力之一,值得我们久久玩味。
三、悲剧原因分析
【学法指导】分别从氓和“我”两个角度或两个方面,按照一二三的“要点”来具体地谈,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两个人的婚姻悲剧?
这个婚姻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
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四、探究主旨
【学法建议】处理与整合信息,准确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上是我们自己对《氓》的人物形象及其造成悲剧原因的理解和概括,这首诗究竟表达了什么主题?
千百年来,很多学者文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过探讨,老师罗列以下六点,供大家思考参照。
你倾向于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注意这里每条观点都注明出处,这是做文章研究学问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1淫妇说:
“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把有伤风化的种种根源归咎于妇女的淫乱。
(朱熹《诗集传》)
2弃妇说:
这是弃妇的诗,诉述她的错误的爱情,不幸的婚姻,她的悔,她的恨和她的决绝。
第一、二章写结婚经过,第三章追悔自陷情网,第四、五章写男方负情背德,第六章表示对男方的深恨。
(余冠英《诗经选》)
(弃妇就是指被丈夫因某种原因所抛弃或者遗弃的妇女。
在历史上看,弃妇往往是不守妇道、朝三暮四之女。
)
3卑鄙形象说:
诗歌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个卑鄙的男子“氓”的形象,虽然这个小商人看起来很老实,但实际上却是个无感情、无信义、自私自利的坏家伙;一个是善良、热情的劳动妇女形象,她勤劳、淳朴,不畏贫苦,与“氓”结婚后就把幸福和希望寄托在“氓”的身上。
(孙绿怡《<氓>浅析》,选自《古典文学鉴赏集》,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第42页)
4阶级论说:
《虻》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首弃妇诗,其关键就在于通过两个鲜明的形象的刻画,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
(鲁人版教学参考用书)
5男权思想说:
诗中女子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实际上是过去时代以经济支配权为基础的男子在婚姻上的支配权所造成的。
(马茂元、赵齐平《<氓>赏析》,《语文•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第40页)
6最新观点:
《氓》诗之旨,是女子自述悔恨,由于自己的天真、单纯,坠入情网,在热恋中没有看清“氓”的恶劣本质,轻率与之结合,待成婚日久,“氓”的本性显露出来,没有了甜言蜜语,只剩下浸薄酷暴,如杨公骥所言“婚前是羊,婚后是狼,婚前是奴才,婚后摆老爷架子。
”这就使女子不堪忍受,懊悔不已,乃至愤然与之决绝。
并非是女子为“氓”所休弃。
(赵巍《<诗经•卫风•氓>不是“弃妇诗”》,发表于《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1期)
如果你不同意以上所有观点,可以把你对《氓》主题的概括写在下面,作为第7条。
【延习】
一、写作空间
教师引言:
同学们,鲁迅先生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文学作品的鉴赏,靠的就是读者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联想。
你可以根据作品中的叙述进行鉴赏,也可以超越作者的思维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
同学们,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给本文的主人公写一篇鉴赏短评!
例文:
走出婚姻的枷锁
──兼评《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据说,一个人朝另一个人由衷地微笑,需要调动30几块面部肌肉;一个人鼓足勇气对另一个人说声“我爱你”,至少要消耗3只苹果所能提供的热量;而当一个人决意遇见另一个人并与之白头偕老,则需要花费20年左右的时间来等待,还得用掉六七十年的岁月才会最后完成。
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大约是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大约是两亿分之一,而成为终身伴侣的可能性只有50亿分之一……
氓和女主人公战胜了相遇的第一个难关,但又因为喜新厌旧的氓不懂得珍惜坚贞勤劳的妻子,而把这段姻缘给毁了。
如果我们把很多看似平凡的事物都看成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便会加倍珍惜。
女主人公被抛弃后,她的内心一定是愤恨和懊悔的,但再悔恨也无补于事。
因为从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她意识到了:
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
她又从痛苦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因此,刚烈的她绝不留恋这破裂的婚姻,“强扭的瓜不甜”,而是理清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的真正需要,清醒地走出烦恼的误区。
狡黠、轻浮的氓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妻子,女主人并不指望有个飞黄腾达的丈夫,或是万贯的家产,只希望有一个温柔体贴的丈夫,能对自己多一点点理解和爱。
能体谅自己“三岁为妇,靡室老矣。
凤兴夜寐,靡有朝矣”,在疲倦时帮一把,而不是指责她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够;生病时能在身边呵护备至,而不是只在病入膏肓后才痛哭流涕。
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作者在一家超市排队时,看到一对老年夫妇,男的在后面,轻轻地吻了一下女人的头发,女人回眸一笑,拿过男人的手在唇上点了一下。
此刻真是很感动,爱情原来可以简单到一个商场了不经意的吻,简单到黄昏里自然地携手,简单到回家时的一个拥抱,简单到陌生人海中远远投来的会心一笑。
白头偕老自然是女主人公所憧憬的,但事与愿违,她也只能坦然面对。
女主人公“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自己先前的花容月貌在岁月、贫苦之风的吹袭下,干枯了,老化了,没有人再欣赏了。
真的,没有什么比爱情和容颜的失去更能打击一个女人的心了。
被丈夫抛弃,是最让女主人公痛心的了,她也许想不通,毕竟她是因为生活才变得憔悴?
很想对她说:
“勇敢追求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才不会患得患失,才会豁达快乐!
二、课外推荐
《氓》主题新解
《氓》是《诗经》里面脍炙人口的一篇作品,中学和大学教材都选到过它,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毛诗序》说是:
“《氓》,刺时也。
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
男女无别,遂相奔诱。
华落色衰,复相弃背。
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
故序其事以风焉。
美反正,刺淫泆也。
”朱熹《诗集传》说是:
“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这两种说法,后人普遍给予否定,认为有大男子主义思想在作祟,是不对的。
对这首诗,今天人们普遍得出这样一个共识:
“诗歌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写出了悔恨交加的痛苦心情和对负心男子的决绝态度,是一首著名的弃妇诗。
”〔1〕
是不是这样的呢?
读诗,很重要的一点是还原当时的背景,设身处地想作者之所想,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领会诗意。
这首诗是借一个女子口吻写成的,从女子角度出发,再三阅读的话,笔者以为《氓》的主题有三层:
一是表现女子对以往爱情的美好追忆;二是对负心男子的怨恨;三是自我宽慰和解脱。
这样说对吗?
对“氓”这样负心男子的爱情谈得上有美好追忆吗?
钱钟书谈到本诗结构巧妙时这样说道:
“此篇层次分明,工于叙事。
‘子无良媒’而‘愆期’,‘不见复关’而‘泣涕’,皆具无往不复、无垂不缩之致。
然文字之妙有波澜,读之只觉是人事之应有曲折。
”〔2〕确如此言,本篇叙事整饬有致,层次清晰,多有曲折:
一二两段叙述了女子和“氓”相恋、结合的过程,三四两段叙述了“氓”的变心,五六两段叙述了女子被遣返回家后的感叹。
一二段写“氓”和女子的相恋与结合,“氓”来看她、送“氓”渡河、思念不断、终成一对,诗歌叙述细致,惟妙惟肖,这里看得出女子和“氓”的结合完全是心甘情愿,并且也是十分美好的。
另外从诗歌语言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女主人公等待“氓”的情景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写得很是动情。
同时诗的最后回忆二人两小无猜的情景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同样很美。
再就是诗中的“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几句翻译过来就是:
“哎呀你这姑娘啊,千万别把男人迷。
男人若把姑娘迷,要想摆脱还容易;姑娘若把男人迷,要想摆脱脱不离。
”〔3〕这里也透露出女子很长一段时间是沉迷在和“氓”的爱情当中的。
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女子对过去爱情是有美好追忆的。
同时诗中体现了女主人公对“氓”的感情是怨恨,而不是“悲愤”。
《诗经》一大主旨是表现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温柔敦厚之情,《氓》也不例外,它通篇四字,两段相连,两句相对,音韵和谐,形式优美。
诗歌形式的婉转从容,也不允许表达激烈极端的感情。
诗中女主人公对“氓”的谴责是这样几句: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这几句也不能说是激烈的言辞,所以感情的悲愤是谈不上的,确切说该是怨恨。
至于女主人公的自我解脱,则很容易理解,即诗中最后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你违背了当初的誓言,咱们分手就分手吧,没什么的。
同时诗中最后一段的“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也给出某种暗示,这句话的意思是:
如果我同你白头偕老的话,那么这一辈子只会让我心中怨恨。
为什么女子要这样说呢?
因为“氓”是个三心二意负心薄幸的家伙,不值得把终身托付给他,女主人公本身也不愿意和这样的人过上一辈子,所以她的宽慰和解脱也是顺理成章的。
〔1〕《新编大学语文》,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2〕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3页。
〔3〕黄典诚《诗经通译新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3页。
诗经新篇之氓
天,阴沉沉的,下着雨,雨不大,却打湿了我的心。
地上落满了枯黄的桑叶,我上个月来的时候,它们还都挂在树上,嫩绿的。
忽然有几片叶子飘了进来,那是风,里面还夹杂着泥土的芳香,这是复关的土地特有的味道,但我以后恐怕再也没有机会闻到了。
我这还是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坐马车走这么远的路,眼前的一切把我的思绪又带回到了从前……
初遇
我家住在肥城,家里面虽然有六个孩子,但却只有我这一个女孩,因此父母对我更是非常疼爱,不愿让我受半点委屈。
父亲在城里经营着一家祖上留下来的丝绸店,听父亲说,这店开了几十年了,有很高的信誉,许多老主顾都愿意和我家做生意,因此生意越作越红火,我家也逐渐成为了城里数一数二的大户。
这里是卫国的国都,是人口聚集的地方。
这些年来,卫国一直都没有战事发生,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也比较稳定,所以来这里做生意的外乡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他也是。
那年,我年已及笄。
因为店里的生意很好,平时来的客人很多,所以我偶尔也会去帮帮忙,我可不想总关在家里,被别人当成小孩子看待。
在一个阴雨天,父亲在店里整理着货物。
因为下雨,所以一上午没有一个客人来,父亲也因为这事而显得有些不开心。
于是我就一边帮忙,一边陪父亲聊天,好让他高兴。
忽然,一个人跑进了店里,呼呼地喘着粗气。
我闪到了一旁。
这个人的样貌很普通,穿着也并不考究,听口音,像是顿丘、复关一带的人,衣服已经被淋湿,想是出门时着急,忘记了带伞。
经过一番和父亲的交谈之后,他买下了几匹湘丝。
原来他已经和买主约好了,明天要拿些样品给对方看,可他又不想因为下雨而爽约,所以只好冒着雨来买货了。
从他的言语中,我可以感觉到一种其他商人身上少有的朴实和真诚。
他临走时,雨下得比刚才更大了,我从楼上把我自己的雨伞拿下来,送给了他。
这是我和他第一次对视,他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许久,我顿时觉得脸上有些发烫,心也跳得厉害。
我慌忙低下头,把伞塞到了他怀里,转身跑上楼去……
相许
此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来店里买一次货,我和他也就渐渐地熟了起来。
虽然每次谈话的时间并不长,但我却早已被他那种风趣的谈吐和憨厚的笑容所吸引。
可奇怪的是,他买丝绸的数量越来越少,来的次数却越来越频繁。
我开始慢慢地意识到,他来这里并不是为了买丝的……
也许是认识的时间比较长了,彼此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似乎都已经看出了对方的心思,但却始终都没有说破。
在店里相遇时,我们之间再也没有了以往的那些寒暄和谈笑,因为语言早已不能表达我们所要向对方表达的那种感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又或是一个眼神,是更深层的心灵上的沟通。
一天,他在店里偷偷地递给了我一片桑叶,是一片新叶,非常的娇嫩,叶子上还写着几行小字。
夜深了,更鼓刚刚敲过了三下,我便迫不急待地翻身下床,悄悄地从我家的后院遛了出来,向着河边奔去——这正是白天他和我约定的地方。
在皎洁的月光下,远远的,我看到一个人影在河边焦急地踱着步。
是他,看来他已经在这里等我很久了。
看到我来了,他也显得格外的激动。
我们相依相偎,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倾望着满天的繁星,相互倾诉着对对方的爱慕之情,并立下了永不分离的誓言。
身边清彻的河水使星星的数量增加了一倍……
生离
今天特别的热,大家都不愿意在这样的天气下出门,外面静得出奇,只有知了间或发出几声懒懒的鸣叫。
我远远地望见一个人在街上走着,脚步缓慢,显得非常的沮丧。
昨天晚上父亲又一次拒绝了他的要求。
他今天就要回去了,他说要回去重新准备一下,下次一定要让父亲答应把我许配给他。
父亲一直都把我看成是自己的掌上明珠,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不愿意让我就这样嫁给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商人。
我当然也清楚父亲的想法,但我更希望能和他在一起。
我们在路上聊了很多,我向他许诺,以立秋为限,过了立秋,不管父亲答不答应我们的婚事,我都会和他成亲,大不了离开这里,和他远走高飞,再也不回来了。
我还劝他不要灰心,也不要着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渡过了淇河,到了顿丘,前面就是复关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们彼此都不愿意和对方说再见。
一时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真希望时间能在这一刻静止,永远……
重逢
一个多月过去了。
自从他走了以后,我整个人就像是丢了三魂七魄,茶也不思,饭也不想,日不能语,夜不能寐,心里总是空荡荡的。
在肥城的北门外有一个烽火台,在上一次的战争中,已经被秦军拆毁了,现在那里只剩下了一堆残垣断壁。
我每天天不亮就会蹬上这片废墟,向着复关的方向不停地眺望,希望他能够早一点来迎娶我。
闭上眼,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我们以后幸福生活的画面。
可睁开眼,四周却是一片静默,偶尔会有几只归燕掠过,我的唇角尝到了一种莫名的苦涩。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我像往常那样,在墙上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记,然后怀着异常失落的心情等待着下一个黎明的到来。
一面是苦苦的等待,一面是美好的憧憬,我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痛,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