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统计综合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204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统计综合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开放统计综合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开放统计综合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开放统计综合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开放统计综合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放统计综合复习题.docx

《开放统计综合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统计综合复习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放统计综合复习题.docx

开放统计综合复习题

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

2.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目的。

()

3.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

()

4.相关系数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唯一方法。

()

5.根据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劳动生产率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

6.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7.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中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

8.在计算综合指数时,指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一时期的。

()

9.时间数列中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总的定基增长速度。

()

10.全面调查就是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

()

1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

12.人口出生数、设备台数是时点指标;产品库存额、工资总额、产品产量是时期指标。

()

13.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

()

二、单项选择题

1.对某地区商业网点的从业人员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A.所有商业网点B.每一个商业网点

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一个从业人员

2.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学生按成绩分组B.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D.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3.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A.意义不同B.计算条件不同

C.计算结果不同D.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4.抽样平均误差是()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B.差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D.抽样误差的标准差

5.在相关分析中,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A.x数值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

B.x数值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

C.x数值增大(或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或增大)

D.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6.某种产品产量1995年比1994年增长了10%,1996年比1994年增长了15%,1996年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

A.15%÷10%B.115%÷110%

C.(115%×110%)-1D.(115%÷110%)-1

7.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量B.人口数

C.销售额D.出勤率

8.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C.确定调查单位D.确定调查时限

9.某企业对其所属车间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80.1~90%

90.1~100%

100.1~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1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11.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其中抽样误差范围决定估计的()

A.可靠性B.准确性

C.精确性D.显著性

12.要了解某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单位是()

A.该校全部学生B.该校全部学生的学习成绩

C.该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D.该校每一位学生

13.数量指标是用()

A.相对数形式表示的B.绝对数形式表示的

C.平均数形式表示的D.以上三种形式均可以表示

14.已知某种商品的价格为25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

A.指标B.变量

C.品质标志D.数量标志

15.普查和大多数统计表报,都属于()

A.专门调查B.全面调查

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

16.结构相对数一般以百分数或成数表示,其分子和分每()

A.只能是总体单位数B.只能是总体标志值

C.可以是总体单位数,也可以是总体标志数值

D.只能是时期指标,不能是时点指标

17.若销售量增长5%,零售价格增长2%,则商品销售额增长()

A.7%B.10%

C.7.1%D.107.1%

三、多项选择题

1.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

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

C.协调职能D.决策职能

E.监督职能

2.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有()

A.某市人均住房面积B.每平方公里所住的人口数

C.某产品的平均等级D.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

E.某企业的各车间的平均产品合格率

3.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要素是()

A.样本单位数B.估计值

C.抽样误差范围D.概率保证程度

E.抽样平均误差

4.进行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应编制的指数有()

A.算术平均数指数B.调和平均数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D.固定构成指数

E.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5.下列哪些是统计指标()

A.我国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6.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有()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345元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2%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5000万斤

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5%

E.某地区每千人拥有的零售商业机构个数

7.某地区1997年同1996年相比,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18.5%,这一结果说明()

A.商品零售价格平均上涨了18.5%

B.商品零售额上涨了18.5%

C.商品零售量平均上涨了18.5%

D.由于物价上涨使商品零售量下降了18.5%

E.由于物价上涨使商品零售额提高了18.5%

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A.算术平均法B.几何平均法

C.方程式法D.调和平均法

E.加权平均法

9.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

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D.调查资料使用范围

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

10.次数分配数列()

A.是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组成的

B.是由总体分成的各个组和各组相应的分配次数组成的

C.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

D.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示

E.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

11.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要素是()

A.样本单位数

B.估计值

C.抽样误差范围

D.概率保证程度

E.抽样平均误差

12.设p为价格,q为销售量,则指数

的意义是()

A.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C.综合反映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

D.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E.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四、计算题分析题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商品规格

销售价格(元)

各组商品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重(%)

20---30

30---40

40---50

20

50

30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年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6.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上期增长5%,问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加多少?

7.某煤矿某月计划任务为5400吨,各旬计划任务是均衡安排的,根据资料分析本月生产情况.

计划数(吨)

实际数(吨)

计划完成程度%

上旬1800

1225

68.06

中旬1800

1720

95.56

下旬1800

2665

148.06

合计5100

5610

104

8.某地区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资料如下: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0年

1季

2季

3季

固定资产投资

68

83

95

105

29

30

28

30

该地区“七五”时期计划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

试计算全期计划完成程度和计划提前完成时间。

9.某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产量应达到以54万吨,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单位:

万吨)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一季

二季

三季

四季

一季

二季

三季

四季

产量

40

43

20

24

11

11

12

13

13

14

14

15

试计算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和计划提前完成时间。

10.某班40名学生统计成绩分组资料如下,试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

成绩

组中值x

学生数

60分以下

50

5

60~80

70

25

80分以上

90

10

合计

40

11.第一组工人的工龄是6年,第二组工人的工龄是8年,第三组工人的工龄是10年,第一组工人占三组工人总数的30%,第二组占三组工人总数和的50%,试计算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

12.某班学生统计学原理成绩分组资料如下,试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

成绩

组中值x

各组总成绩

60分以下

50

250

60~80

70

1750

80以上

90

900

合计

——

2900

13.某工业公司12个企业计划完成程度分组资料如下

按产值计划完成分组%

组中值%

企业数

实际产值(万元)

90~100

95

2

1200

100~110

105

7

12800

110~120

115

3

2000

试计算该公司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14.1990年某月份甲乙两市场某产品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品种

价格(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效量(万斤)

1.2

1.2

2

1.4

2.8

1

1.5

1.5

1

合计

-

5.5

4

试问该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

15.根据资料可以看出,各类职员中女性录取率均高于男性组,而女性总平均录取率(17.8%)却低于男性(20.5%),为什么?

男性

女性

报考人数

比重%

录取人数

录取率%

报考人数

比重%

录取人数

录取率%

技工

350

58

70

20

50

10

20

40

教师

200

33

50

25

150

30

45

30

医生

50

9

3

6

300

60

24

8

合计

600

100

123

20.5

500

100

89

17.8

16.有两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平均日产量(件)

标准差(件)

甲企业

17

3

乙企业

26.1

3.3

试比较哪个企业的工人平均日产量更具代表性?

17.有两个班参加统计学考试,甲班的平均分数75分,标准差11.5分,乙班的考试成绩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组(分)

学生人数(人)

60以下

2

60-70

5

70-80

8

80-90

6

90-100

4

合  计

25

要求:

(1)计算乙班的平均分数和标准差;(2)比较哪个班的平均分数更有代表性。

18.进行简单随机重复抽样,假定抽样单位增加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将发生如何变化?

如果要求抽样误差范围减少20%,其样本单位数应如何调整?

19.从一批产品中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50包检查,结果如下:

每包重量(克)

包 数

90-95

2

95-100

3

100-105

35

105-110

10

要求:

以95.45%的概率(t=2)估计该批产品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

20.某工厂生产一种新型灯泡5000只,随机抽取100只作耐用时间试验。

测试结果,平均寿命为4500小时,标准差300小时,试在90%概率保证下,估计该新式灯泡平均寿命区间;假定概率保证程度提高到95%,允许误差缩小一半,试问应抽取多少只灯泡进行测试?

21.调查一批机械零件合格率。

根据过去的资料,合格品率曾有过99%、97%、和95%三种情况,现在要求误差不超过1%,要求估计的把握程度为95%,问需要抽查多少个零件?

22.某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资料如下: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9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1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7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按成绩分成以下几组:

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并根据分组整理成变量分配数列;

(2)根据整理后的变量数列,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3)若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职工?

23.在4000件成品中,按重复抽样方式抽取200件产品进行检查,其中有废品8件。

当概率是0.9545时,试估计这批产品的废品量范围。

24.某地区1991-1995年个人消费支出和收入资料如下:

年  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个人收入(万元)                                                                                                                                            

 64

 70

 77

 82

 92

消费支出(亿元)

 56

 60

 66

 75

 88

要求:

(1)计算个人与消费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

    (2)配合消费支出(Y)对个人收入(X)的直线回归方程。

25.从某行业随机抽取6家企业进行调查,所得有关数据如下:

企业编号

产品销售额(万元)

销售利润(万元)

50

12

15

25

37

48

15

65

25

要求:

(1)拟合销售利润(y)对产品销售额(x)的回归直线,并说明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2)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时,销售利润为多少?

26.已知某市基期社会商品零售额为8600万元,报告期比基期增加4290万元,零售物价指数上涨11.5%。

试推算该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变动中由于零售物价变动和零售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额。

27.根据下列资料计算:

(1)产量指数及产量变化对总产值的影响;

(2)价格指数及价格变化对总产值的影响。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单位价格(元)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2000

100

2400

120

4

500

5

450

28.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处产品,1984年产品产量分别比1983年增长2%、5%、8%。

1983年甲、乙、丙产品产值分别为5000元,1200元,24000元,问1984年三种产品产量比1983年增加多少?

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产值是多少?

29.某商店销售的三种商品1984年价格分别是1983年的106%、94%、110%。

三种商品1984年销售额分别是80000元,25000元,14000元。

问三种商品物价总指数是多少?

价格变化对销售额影响如何?

30.某商店某商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资料如下表

基期

报告期

销售量(件)

1500

1800

销售价格(元/件)

230

210

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销售量及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31.某厂1990年的产量比1989年增长13.6%,总成本增加12.9%,问该厂1990年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情况如何:

32.价格降低后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5%,试计算物价指数.

33.某工厂基期和报告期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

单位

基期

报告期

单位成本

产量

单位成本

产量

甲产品(件)

50

520

45

600

乙产品(公斤)

120

200

110

500

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总成本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34.某工厂生产三种不同产品,1985年产品总成本为12.9万元,比1984年多0.9万元,三种产品单位成本平均比1984年降低3%,试确定:

(1)生产总成本指数,

(2)产品物量指数(3)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成本绝对数。

35.某企业三种产品的资料如下:

产 品名称

   总生产成本(万元)

基期与报告期相比单位成本提高%

基期

报告期

15 

 18 

10

20 

20 

5 

16 

160

试计算(1)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增加绝对值

   (2)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而增加的总成本。

36.某化肥厂1990年化肥产量为2万吨,若“八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8%,以后每年平均增长15%,问2000年化肥产量将达到多少万吨?

如果规定2000年产量比1990年翻三番,问每年需要增长多少才能达到预定产量?

37.1985年上半年某商店各月初商品库存资料如下: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

42343532363338

试确定上半年商品平均库存额。

(单位:

千元)

38.某工厂某年人数资料如下:

.

时间上年末2月末5月初9月末12月末

职工人数253250260258256

试计算该年月平均人数。

39.某企业1991年四月份几次工人变动登记如下:

4月1日4月11日4月16日5月1日

1210124013001270

试计算企业平均工人数。

40.某地区财政局某年各季度税收计划完成程度资料如下表,计算该年税收计划平均完成程度

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

税收计划

计划完成程度(%)

430448480500

120125150150

41.某工厂第一季度工人数和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试计算该厂第一季度的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

总产值(万元)

月初工人数(人)

250272271323

1850205019502150

42.某企业上半年各月平均人数资料如下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

平均人数

240242238250252246

计算上半年总平均人数。

43.某企业产品产量1984年是1983年的105%,1985年是1984年的103%,1986年是1985年的106%,问1986年产量是1983年的多少?

44.某企业某产品成本1990年比1989年降低2%,1991年比1990年降低3%,1992年比1991年降低1.6%,问产品单位成本1992年比1989年降低多少?

45.某工业企业总产值1993年比1990年增长25%,1994年比1990年增长39%,问总产值1994年比1993年增长多少?

46.根据下列资料计算某商场第一季度售货员的月人均销售额。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商品销售额(万元)

  90                              

 124

 143

 156

月初售货员人数(人)

  58

  60

  64

  66

47.某地区1995年底人口数为2000万人,假定以后每年以9‰的增长率增长;又假定该地区1995年粮食产量为120亿斤,要求到2000年平均每人粮食达到800斤,试计算2000年粮食产量应该达到多少?

粮食产量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如何?

补充题

一、判断题

1.统计的涵义就是指统计学,这是一门多科性的方法论科学。

()

2.研究某地区的粮食亩产水平,总体单位应是该地区的每一亩耕地。

()

3.研究某地区商店的零售物价情况,总体单位是该地区的每一个商店。

()

4.抽样调查只有代表性误差而没有登记误差,全面调查则两种误差都有。

()

5.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永远不可能一致。

()

6.组中值既是各组标志值的代表值,又是各组标志值的实际平均值。

()

7.某市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脑15.5台,这是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

8.某厂产量计划要求比上年增长10%,实际仅比上年增长5%,则本年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50%。

()

9.众数就是在总体各个标志值中出现的最多次数。

()

10.如果某次考试成绩:

甲班每人相差6分,乙班每人相差7分,则表明甲班学生考试成绩要比乙班变异程度小。

()

11.如果甲、乙两厂技术工人与学徒工的工资水平均是甲厂高,则甲厂工人平均工资必定高于乙厂。

()

12.强度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一定是有名数。

()

13.根据分组资料计算出来的平均数只能是近似值。

()

14.如果某商场商品人格平均上涨了10%,商品销售量恰又下降了10%,则表明该商场商品销售额今年与上年持平。

()

15.已知某公司1990年出口额为500万美元,近十年中翻了三番,则表明该公司2000年出口额高达4000万美元。

()

16.对任何两个不同总体,标准差越大,则其相应的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

17.抽样平均误差

,因此在统计实践中,为了降低抽样平均误差,可以缩小总体标准差或增大样本容量来达到。

()

18.在全学校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调查学习情况,则样本个数为100。

()

19.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

20.两种不同现象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若

,则第一种现象的相关程度较高。

()

二、单选题

1.()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真实性B.及时性C.总体性D.完整性

2.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