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文稿如何修改 辅导讲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6533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文稿如何修改 辅导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总结文稿如何修改 辅导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总结文稿如何修改 辅导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总结文稿如何修改 辅导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总结文稿如何修改 辅导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结文稿如何修改 辅导讲义.docx

《总结文稿如何修改 辅导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文稿如何修改 辅导讲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结文稿如何修改 辅导讲义.docx

总结文稿如何修改辅导讲义

总结文稿如何修改辅导讲义

俗话说:

文章不厌百回改。

大家都有体会,文章必须反复修改才能出精品。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

列。

托尔斯泰:

写作而不加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摈弃。

三遍,四遍―――那都是不够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从讲话到正式发表,历经4个月时间,共修改14次。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1979年11月着手起草,到1981年6月中央会议审议通过,历经了一年零七个月的起草、讨论和修改。

仅邓小平同志就先后十五六次对决议稿提出修改意见。

(决议稿看了一遍。

不行,要重新来。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起草到最后定稿用了1年多的时间,政治局常委讨论4次,政治局讨论2次,9月下旬根据江主席的指示用8天8夜的时间修改600多处,压缩文字3千余字,七中全会修改70多处,对于每一次的修改稿,江主席都认真审阅,提出重要修改意见。

十六大期间,代表们又对党建、科技和农业等问题提出了多处修改意见,并被吸收到最后的定稿之中。

由此可见,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非常重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也都非常重视对总结文章的修改。

我们应该用心体味其中的用心和甘苦,学习伟人的这种博大的胸襟和严谨的作风。

我们的总结材料,尽管意义没有那么重大,那么深远,但都同样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广泛关注,同样应改好好修改;如果不经过多次修改,很难令方方面面满意。

然而,总结的初稿完成后,就修改问题往往存在两种倾向:

一是,从主观上讲是认识不到位,作者不愿意修改。

二是,从客观上水平不到家,不会修改。

这样,初稿写出以后,很难再上一个档次。

显然,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总结的质量和自己的写作能力是很不利的。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提高认识,解决愿意修改的问题;二是掌握方法,解决善于修改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修改对于提高总结质量的作用修改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修改是提高总结质量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落笔即成、一挥而就的佳作是很少的,绝大多数好文章是初稿形成后经反复修改完成的。

古人常说:

佳作常自改中来,就是这个道理。

诚如契诃夫所说:

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

这段话,十分透彻地说明了修改对于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作用。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文章草成之后常贴于墙上,朝夕观看,反复揣摩,不断修改。

据说他的散文草稿有改掉一半以上的,甚至有改得原稿不剩一字的。

现代大文豪鲁迅说过:

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

鲁迅对文章修改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的的手稿也说明他是这样做的。

他的绝笔之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写于逝世前两天,文稿删改28处,增订25处,共修改53处。

其次,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是改文章可以提高鉴别能力。

修改文章要求作者必须不断地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比较化鉴别。

经常修改文章,这种鉴别能力就自然提高了。

二是改文章可以提高动手能力。

说时容易做时难。

文章的修改,不仅要识文病,还要会改文病,而改文病是个很高的要求,最终要落实到文字上。

这种综合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会改文章就不会写文章,只有既能写又能改,才是写文章的高手。

第三、修改可以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和工作作风愿不愿意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也是作者学习和工作作风的反映。

毛泽东曾经说过:

许多人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要预先研究,不要预先准备;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再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

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这种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

当前,在社会风气普遍比较浮躁的情况下,我们尤其要大力倡导严谨务实的学习和工作作风。

我们应该从修改文章开始,一点一滴地培养这种作风。

(二)总结修改的顺序和方法在认识了修改的重要性之后,我们现在探讨一下,总结修改的方法。

简单的讲,总结的修改不外乎两个阶段、四种手法。

两个阶段:

一是出手之前自我完善;二是出手之后按领导意图修改。

四种手法是:

增、删、改、调四个字。

增,即增加;删,即删去;改,即改换;调,即调动。

但要运用好这四个字的确不容易。

首先看看出手之前的修改。

这种修改,应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修改。

这个顺序很重要。

如果不是这样,一开始就推敲小的问题,而抛开主题、结构、观点、材料等大的问题,就难免事倍功半,甚至白费工夫。

比如,费很大工夫改好了一个段落,后来从全局看这个段落是多余的,必须删掉,工夫岂不白费?

所以修改一定要先大后小,先整体后局部,切勿本末倒置。

通常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深化主题主题是总结的灵魂,使部队建设前进的方向,它变动是具有根本性的。

主题又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它的修改要贯穿修改的全过程。

深化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看标题是否醒目,要能够凝聚人、鼓舞人。

二是看观点是否精当,要能够有效地说明或证明中心思想。

三是看材料是否合适,要能够与观点要相统一,做到水乳交融,不要是两相分离,油还是那个油,水还是那个水。

审视总结的主题,要居高临下,跳出圈外。

名言说得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写总结既要钻进去,还要跳出来,跳出来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距离远一些才能看清总结的轮廓,形成整体印象,抓住大的东西。

2、优化结构结构是总结的骨架。

结构的优化涉及总结的全貌,它与观点的提炼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从大处着眼。

有时候,起草前虽然对结构进行了精心安排,总结写完了,孤立的看,各个观点都正确,但相互联系一看,就显得不顺眼。

这就需要调整结构。

一是重新订正观点,调整观点中心概念的范围和角度;二是调整观点之间的顺序,三是合并部分观点。

下面举个例子:

有个部队就党委落实十六字方针写了一个专题总结。

中间做法部分是这样的。

(党委领导工作的一项根本行为准则。

)1、大力提高师团党委成员特别是正副书记的素质和能力;2.正确把握十六字方针中的个别酝酿环节;3.认真坚持、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

(国家政权建设的根本组织原则)大家看一看,这样的安排结构妥不妥?

有需要改动的地方没有?

如何改?

这篇文章说的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中的一个问题,而其下设的三个分论点中,第二个论点说的是贯彻十六字方针的一个具体操作问题,第三个论点说的是党内生活的根本制度问题,两者根本不在同一个层次上,而且第三个论点说的问题比文章的题目还大。

显然,这样的结构方式违背了逻辑规则。

把第三个论点改为坚持用科学程序保证十六字方针的贯彻落实,同时,在第一个论点后增加一个论点:

充分调动一班人参与集体领导的积极性,这个结构就比较合理顺畅了。

3、增删材料总结的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

对材料的总体要求是:

说明观点,表现主题。

从质上看,材料要具有典型性、权威性,说明问题要击中要害。

从量上看,材料要恰到好处,少了不足以说明问题,多了则会成为材料的堆积,反而不利于观点的表述。

如果材料不够充分,就要缺什么补什么,效果就出来了。

如果材料太多,弄得文章很累赘,甚至淹没了观点,那就要忍痛割爱,删繁就简,就像给果树修枝打权一样,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其主干才能显现出来。

有一个长期做编辑工作老同志谈体会说:

拿到一篇文章以后,不必进行实质性的修改,只是把文字压去20%,就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可见删繁就简也是修改总结的一大手法。

就说十六大报告,今年9月下旬,在充实了各方的修改意见之后,又压缩了3000多字,可见,多么重要的材料都是可以压缩的,给文章压缩水分的工作的确任重而道远。

4、润色文字语言是门大学问,真正掌握它很不容易。

但就写总结而言,对于语言的要求也比较简约:

一个是准确,另一个是平实。

当然还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

一是空洞乏味,大话套话连篇;二是华而不实,搞新名词轰炸,令人不知所云。

出手后的修改。

总结材料出手之后,几乎没有不遇到他人评头品足的时候。

作者单位和级别层次越低,这种情况越多。

其实,这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是个好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逐步成熟起来。

那么其他人大多是如何挑毛病的呢?

我们又如何应对呢?

就我个人体会,除了高度、深度和新意上提出修改意见外,主要的还有五个不够的问题。

1、不够份量。

(轻飘:

内容少了,篇幅短了,力度小了,权威低了。

)可能有四种情况:

一是缺项了。

就像一个人缺胳膊少腿,肯定份量不够。

比如写党委建设的总结,你只列举了自身的思想作风建设,而没涉及到抓部队。

再比如写干部队伍建设的总结,你只写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没写考核、调配,这都会显得内容不厚实,份量不够。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打开眼界,把材料的外延扩大一点,让它延伸到有关领域里去,通过增加覆盖面来增加份量。

二是篇幅短了。

就像一个人身上不长肉,就显得单薄。

领导在台上做总结短了有时显得轻飘飘,但领导又不好明说:

稿子给我写长点。

份量不够是个表达重要的词语,如果是因篇幅短导致的份量不够,那就加量,多充实一些材料,该展开的就展开,加宽加厚。

三是缺少力度。

所提的要求软绵绵,没有硬性规定、措施没有明确的督导手段。

就像一个军人没有背枪,没有挂刀。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就要琢磨点有形的招法,并把这些招法强调得严肃些,说得狠些。

第四个缺乏权威性。

这就像一个军人没有戴肩牌,或戴的牌子太小,那就要换个大牌子。

要交待清楚这个事是根据哪一级的要求办的,主要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做过什么重要指示,权威人士在这个问题上有过什么讲话,这样把圣旨宣读出去,把尚方宝剑亮出来,可以使大家不敢懈怠。

(领导关注的重点,部队建设的亮点,工作的关节点写得不够丰满)2、不够鲜明。

(模糊:

观点不到位(点到要害,点透),表述不精炼,内容不协调)别人说你的材料不鲜明,可能是标题和观点没把主要之点说透、说到位,也可能是段落太长淹没了观点,还有可能是内容分类不好,看着眼花缭乱。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标题和观点着眼,尽量一针见血,字数不要太多,多了容易使人产生不鲜明的感觉。

其次,在段落上,不要分得太长,基本形势部分,一般在三四百字左右,工作部署部分,一般一段不超过1000字;如必要的话,段落开头可加上个观点,告诉别人这段话主要写什么意思。

第三,如果是内容划分不好,那就要静下心来,把各种材料重新分分类,不要让不同类型的材料掺和在一起,使所有内容都从不同侧面紧扣主题。

3、不够集中。

(松散:

内容太散,层次太多,例子太杂)这类总结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层次太多、段落太小、例子太杂、内容太散。

解决这个问题,一要注意工作和事例仅仅围绕观点和主题,使材料紧紧围绕主线来安排。

二要注意主题延伸的领域别太宽泛。

一般说来,就总结的重头部分、工作部署来讲,延伸到第三个层次也就可以了,其它部分延伸到第二个层次就可以了。

抓龙头:

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严格党内生活制度、抓党委带机关。

其中,党内生活制度:

双重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党课、党委议事制度。

党课还可以往下分。

这样按不同的标准分下去,肯定越扯越扯远,把材料搞得支离破碎。

此外,小例子、小的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