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705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论证报告.doc

《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论证报告.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论证报告.doc

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论证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一、评估背景 1

二、评估目的 1

三、评估依据 1

四、评估内容、范围及期限 1

第二章现状概况 3

一、自然地理条件 3

二、社会经济条件 4

三、旅游资源条件 4

第三章控规修编背景 6

一、宏观背景 6

二、区域发展环境 6

三、旅游发展趋势 7

四、相关规划背景 9

第四章现行控规实施与适用性评价 13

一、2005版控规主要内容 13

二、现行控规规划实施情况分析 14

三、现行控规适用性评估 16

四、现行控规实施总结和综合评价 17

第五章修编的必要性 18

一、重大政策的变化 18

二、区域条件的变化 18

三、自身发展的需求 20

第六章评估结论 21

第七章下一步规划修编的建议 23

一、修编的目标 23

二、修编的重点 23

三、规划原则 24

四、目标与定位 24

五、初步方案构思 24

第一章总则

一、评估背景

n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高峰温泉度假区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n陵水、三亚的迅猛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和海棠湾国家海岸建设为高峰温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n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及海南加强新农村建设,实现强岛富民政策举措,对项目提出新的要求。

二、评估目的

n客观实际地分析总结现行控规编制以来的实施情况与建设情况。

n从项目定位、资源整合利用、用地布局、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总结现行控规对地区发展所做的贡献、存在的不足所及面临的新问题。

n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对项目定位、发展目标、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作为本次修编的基础和前提。

三、评估依据

n《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n《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10月)

n《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2005年编制)

n《陵水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2020)》(2005年编制)

n《陵水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01年编制)

n《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2005年编制)

n《英州镇村镇体系规划》

n《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

n《海南省陵水县高峰地热田热矿水普查报告》

n《海南省温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

n《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

n《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n《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08)

n海南省相关的规定、规范和政府文件

四、评估内容、范围及期限

n评估的内容:

包括目标定位、建设实施情况、用地布局、开发强度、建设用地构成、近期建设重点等的落实情况及原因分析;宏观政策背景、区域发展环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与分析;重点项目、规划区发展需求与态势评估;评估结果与建议等内容。

n评估的范围:

现行控规确定的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范围,面积为369.43公顷。

n评估的期限:

2005年-2012年。

26

附:

控规修编的法律依据

1、控规修改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第四十八条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2)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10月)

第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方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

n总体规划修改对用地布局和功能产生重大影响的;

n实施国家、省重点工程需要修改的;

n实施市、县、自治县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灾减灾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需要修改的。

2、控规修改程序

(1)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10月)

第五十七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涉及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第十六条城市和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批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

其他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乡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批。

特定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其所在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批。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现状概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

1、交通区位

陵水高峰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的西北端,南临土福湾、西与三亚市毗邻;

东线高速公路从项目用地南面通过,与基地仅距2.5公里。

经高速公路,距海口市约200公里,距三亚市约40公里,距陵水县城约20公里,处于三亚半小时交通圈内。

东环铁路铁路从项目北侧通过,并规划设高峰站,届时,高峰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更为突出。

2、自然条件

n气温:

高峰温泉旅游度假区属热带海洋季风岛屿型气候,气候温和,6月份气温最高,1月份最低,年平均气温240C,极端最高气温370C。

n降雨:

降雨量达1500--2500毫升,但时空分布不均匀,有旱季和雨季之分,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较少。

n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冬季为73-76%,夏季81-84%,春秋二季则介于冬夏之间。

n雷暴:

年平均出现53.3天,最早出现在2月19日,最晚结束于11月23日。

n地质:

属于剥蚀丘陵区与滨海平原区过渡带,浅层地质结构简单,主要成土母岩有花岗岩、砂页岩、河流冲击物、滨海沉积物。

n日照风向:

太阳夏季北偏冬季南移,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导风。

整个规划场地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444小时,年太阳辐射量13万卡\CM左右。

3、地形地貌:

规划场地整体呈四周高中间低之态势。

四周山体高程约在80—120米,地势较陡,坡度一般在25%--50%之间;中间场地基本为缓坡地和平坡地,高程一般在20—40米之间,坡度为3%--10%之间;场地最高点位于场地的东南角,高程为120.5米,最低点位于深田河南端,高程为11.08米。

4、河流水系

n水库:

公田岭水库位于场地西北侧,距规划范围的最近距离约只有50米;田仔水库位于场地东北面,直线距离约4公里左右;

n河流:

场地东南面是自东北向西南径流的深田河,河道宽为8--110米。

因在其上游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库而流量逐渐减少,平时河床干涸基本无水,雨季时流量增加甚至会发生小规模洪水。

n水塘:

场地北侧靠近最大的泉眼处有两个水塘,大水塘面积达19200平方米,小水塘为泉水塘面积约580平方米

二、社会经济条件

规划区位于英州镇,英州地处陵水县的最南部,处于三亚、陵水两个市县半个小时经济圈范围内,是陵水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英州镇自陵水县成立以来就存在,是一个有着久远历史的城镇。

是继县城椰林镇以外的全县第二经济大镇、继本号镇以外的全县第二土地大镇。

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0.205亿元,比2009年增长10%。

从GDP的产业构成来看,英州镇2010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5:

9:

36其中第一产业23156万元,第二产业3589万元,第三产业13460万元。

三、旅游资源条件

1、温泉资源

n流量:

场地内目前初步查实的温泉眼共有7处,其中流量较大的热矿泉有一处,泉眼自流量为513.6m3\d,常年自流不断,基本保持原始的出露状态,储量级别属于C级;

n温度:

热矿水温度为44--72摄氏度,常年水温恒定,属低温热矿水;

n化学特征:

为无色、无臭、透明,水质以高偏硅酸、高氟及低铁、低矿化度等为特征,除氟和偏硅酸含量已达到医辽热矿水的命名标准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锶、锂、溴、碘等有益元素及组分;偏硅酸含量达到饮用天然热矿水的标准但氟的含量却已超过饮用标准;pH值为8.24,属弱碱性水,水化学类型为氯化钠型水。

n医疗作用:

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功能,可促进皮下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加快体内血液循环,促进皮下组织对水中矿物的吸收,使皮肤收敛和变薄;另外水中钠离子对皮肤具有消炎、润滑作用,对皮肤炎症有特殊疗效。

2、山水田园景观

地内植被分为灌木和乔木两种,灌木为刺灌丛;乔木为人工种植的芒果树,占总植物资源的60%以上。

场地内有大面积的基本农田和芒果林;规划区东侧为黎民居住的村庄(高土村),中部内有大面积农田,勤劳朴实的村民在田间劳作形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景致,成为场地内极具魅力的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景观资源。

3、黎族风情

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其中民族节日盛会、纺织工艺、歌舞技艺等都独具特色,都是颇具吸引力的旅游观光文化资源。

第三章控规修编背景

一、宏观背景

1、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启动和实施,带来了新一轮的投资和开发热潮,为高峰温泉度假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强岛富民,普惠民生,统筹协调,全面发展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中之重。

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成果,将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主要目标。

高峰温泉度假区以《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国际标准,打造精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坚持规划引导,扎实推进。

完善温泉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完善休闲疗养服务网络,大力发展温泉康体疗养、森林氧吧康复、中医康复疗养等疗养服务项目,满足境内外游客的休闲疗养服务需求,打造海南著名温泉旅游目的地。

2、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休闲农业发展

海南从2000年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到目前全省共建成文明生态村6896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29.6%,农村面貌大为改观,文明生态村成为海南新农村的综合创建载体。

在示范村镇建设方面,加强对环岛高速公路及东、西环铁路沿线打造一批主题特色鲜明、风情浓郁、环境优美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每个市县(区)每年至少抓一个示范镇,每个镇每年至少抓一个示范村。

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发展休闲农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休闲农业将会成为海南新的旅游增长点。

首先,伴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提出,休闲农业地位得到提升。

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

凭借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各项政策的逐步推进和岛内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形象的不断提升,海南的客源市场将逐步拓展,游客数量增多;本岛城镇居民经济收入增加,将成为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顾客。

最后,国家对海南旅游岛建设优惠政策的出台,增加了海南省的投资吸引力,也因而诱导了对旅游业的投资,休闲农业作为自然生态、热带农业、民族风情的最佳组合,将获得充裕的资金和物质建设供应。

二、区域发展环境

高峰温泉处于大三亚旅游圈东翼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带范围内。

南边有海棠湾、土福湾、清水湾、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香水湾、蜈支洲岛、南湾猴岛、赤岭等滨海旅游度假区,北边有七仙岭与吊罗山等以温泉和山地热带雨林为特色的森林公园。

三、旅游发展趋势

1、世界旅游发展趋势

n旅游产品趋向多元化、特色化、体验化。

n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游成为旅游的主要趋势。

n山地生态旅游成为新的热点。

n以民族文化体验、乡野田居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游、民俗游日渐兴起。

2、海南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n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