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417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中考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中考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中考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中考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中考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中考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

《安徽中考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中考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中考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

安徽中考模拟卷二含答案

2020年安徽中考模拟卷

(二)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生注意:

1.本卷共三大题,满分60分。

考试时间为5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Cu—63.5 Zn—65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安徽省实施“清水蓝天”工程以来,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下列行为不利于“清水蓝天”工程实施的是(  )

3.下表是某同学对知识的归纳,其中能表示甲组含有乙、丙、丁的是(  )

选项

A

常用的碱

熟石灰

纯碱

烧碱

B

化石燃料

石油

天然气

C

化学性质

可燃性

酸性

挥发性

D

有机合成材料

合金

合成塑料

合成橡胶

4.钚除用于核电外,还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现在日本已是世界第六大钚贮存国。

钚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钚原子中有94个中子

B.钚原子核外有150个电子

C.钚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4g

D.钚是金属元素

5.“黄山毛峰”是我省著名的茶叶品牌。

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

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46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属于化合物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7.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

A.用口杯接水刷牙

B.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

C.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D.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8.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拍摄高分辨图像的水分子的内部结构,并揭示了单个水分子和“四分子水团簇”的空间姿态(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B.利用水分子成像技术,可解析雾霾的成因

C.利用该成果能观测到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部结构

D.该技术观测到的“四分子水团簇”并不是一种新的水分子

9.如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t1℃时,取少量甲的饱和溶液,加入少量乙,不能再溶解

C.t1℃时,取少量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

甲>乙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6分)如图所示是医院常用的药瓶和注射器,请你据图回答:

(1)含有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

(2)注射器洗净后可以用于家庭小实验,可以代替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使用;

(3)钢针一般用不锈钢制造,主要是由于其不容易生锈,请你写出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4)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请写出铝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6分)实验室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仪器的名称:

______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药品加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7分)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分,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做出猜想】

猜想Ⅰ:

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

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

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

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木炭。

【设计实验】实验流程如图:

【问题和讨论】

(1)步骤②包括溶解、________两步操作;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由此可以推出固体B中含有__________(写化学式);

(3)步骤④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

(2)的结论推断:

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证明猜想________成立。

14.(8分)老师上课时做了镁在氮气中燃烧的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吗?

”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底部铺有细沙、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将镁条打磨光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集气瓶底部铺层细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通过该实验可知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CO2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探究之后请说说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4)不能用镁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7分)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

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

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CH2O2)刺激皮肤。

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

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相同浓度不同种的酸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反应越剧烈,酸性越强。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若向蚁酸溶液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则试管中溶液的pH值将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根据____________定律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3)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

该气体是CO2;猜想②:

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_______(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若猜想②成立,则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若答对(4)(5)两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

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

(5)小华同学用pH试纸测等浓度的蚁酸和稀盐酸,发现稀盐酸的酸性比蚁酸的酸性强。

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比较二者的酸性强弱,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6分。

16.(6分)如图是古代铜质辅币——铜钱。

黄铜在明清时期就用于铸造铜钱了,小明对铜钱(主要成分为铜和锌)中铜的质量分数产生了好奇,他称取10g铜钱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往烧杯中加入稀硫酸93.5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共103.3g。

试计算:

(1)反应产生氢气________g;

(2)该铜钱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点拨

1.D 2.D 3.B 4.D 5.B 6.D 7.C

8.C 点拨:

能观察到分子的内部结构,但不能看到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原子核很小,比原子的体积小得多,C说法错误。

9.A 点拨: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NO和CO,生成物是CO2和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

2CO2+N2,不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

10.C 点拨:

t1℃时,没有指明甲、乙两种溶液的饱和状态,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A错误;t1℃时,甲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乙,B错误;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变成不饱和溶液,C正确;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乙所需水的质量大于甲,所得溶液质量:

乙>甲,D错误。

答案选C。

11.

(1)钢针(或铝箔) 塑料 

(2)量筒(或滴管)

(3)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和干燥

(4)2Al+3FeSO4===Al2(SO4)3+3Fe

12.

(1)烧杯

(2)BGEC(或DEC)

先加大理石,后加稀盐酸

(3)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4)2H2O2

2H2O+O2↑

13.

(1)过滤

(2)CO2 CuO Cu、C

(3)CO2+Ca(OH)2===CaCO3↓+H2O

(4)Ⅳ

14.

(1)除去镁表面的杂质 防止集气瓶瓶底炸裂

(2)2Mg+CO2

2MgO+C 置换

(3)不能 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4)镁条在空气中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均能反应,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5.

(1)红 变大 

(2)氢、氧 质量守恒

(3)CO 不成立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4)B

(5)将等量、等浓度的蚁酸和稀盐酸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等量的相同颗粒大小的锌粒,观察气泡冒出的速率

16.

(1)0.2

(2)解:

设该铜钱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2g

 x=6.5g

铜的质量分数:

×100%=35%

答:

该铜钱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35%。

2020年安徽中考模拟卷

(二)

条码粘贴处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

化学答题卡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填涂样例正确[■]错误[--][√][×]

第Ⅰ卷(请用2B铅笔填涂)

1、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6.[A][B][C][D]

2.[A][B][C][D]7.[A][B][C][D]

3.[A][B][C][D]8.[A][B][C][D]

4.[A][B][C][D]9.[A][B][C][D]

5.[A][B][C][D]10.[A][B][C][D]

第Ⅱ卷(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1.(6分)

(1)_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_________(2分)

12.(6分)

(1)_____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1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7分)

【问题和讨论】

(1)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___(2分)

(4)_______________(1分)

14.(8分)

【实验】

(1)____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1分)

(2)(2分)_____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1分)

【实验反思】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5.(7分)

【实验探究一】

(1)_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1分)

【实验探究二】

(2)_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注意:

若答对(4)、(5)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2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6分)

(1)(2分)

(2)(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