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213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4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课时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课题

观 潮

课型

新知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简析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学情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初步感受大潮的气势。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读写:

若隐若现、水天相接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语。

教学策略

讨论练习引导

教具学具

课件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生)

与师交流。

观看录像。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读后提问。

 

自由提问。

 

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

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

(师)

一、引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师朗读第3自然段。

③理解词语:

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

(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引导鉴赏。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生)

基础达标

一、注意带点字的读音,把()里不正确的音节划去。

闷(mēnmèn)雷

涨(zhǎngznàng)潮

飞奔(bēnbèn)而来

恢复(hùfù)

踮(diǎndiàn)着脚

二、判断正误,对的在()里打“√”,错的打“X”。

1.“鼎”字第一个笔画是“/’。

()

2.“鼎”字用部首查字法,查“目”部。

()

3.“鼎沸”的意思是“喧闹、杂乱”。

()

三、读下面的句子,找出比喻句,在()里打“√”表示。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

()

2.浪潮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

3.浪潮的声音很响,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预设导学

1、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是什么时间?

2、课文是按照的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师)

三、练习。

 

四、《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去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五、作业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课时教学设计

 

 

 

 

成功

之处

 

不足

之处

 

改进

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课题

观 潮

课型

新知

第2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简析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

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

学情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教学策略

引导讨论练习

教具学具

课件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生)

谈话交流。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合作学习。

 

感情朗读。

 

(师)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

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生)

 

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巩固反馈

一、如果你有机会亲眼目睹这雄奇的钱塘江大潮,你会说(想)什么呢?

(师)

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

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2.感悟发现:

作者是按从远到近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七、拓展。

 

八、作业

熟读课文,收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

 

 

课时教学设计

 

 

 

 

成功

之处

 

不足

之处

 

改进

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课题

观 潮

课型

新知

第3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简析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写声音,写景象,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学情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和大潮的气势。

2.学会运用本科新词。

3.介绍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策略

引导讨论练习

教具学具

课件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生)

拓展练习

(一)一盆长春花

“六?

一”是鲜花的节日。

我们少先队员在节日前夕,纷纷把家里最美的盆花搬到学校里来了。

我搬来献给学校的,是一盆长春花。

说起这盆长春花,还有一段来历呢!

那是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的朋友王叔叔赶来祝贺,给我送来生日的礼物。

什么生日的礼物呀!

原来是一株花苗,既不能吃,又不好玩。

可是爸爸却像宝贝似的捧在手里,连声说好。

爸爸告诉我:

这是一株长春花苗,而且是用最新的科学方法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有一天爸爸下班回来已经很迟了他边脱外衣边问我小花给长春花浇水了吗唉呀我一放学玩都来不及了怎么会老是记着给花浇水呢爸爸什么也不说就自己舀了一瓢清水到阳台上去

(师)

一、复习课文

1、说说文章大意?

2、谈谈你的感受?

二、练习

认真读短文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生)

一天夜里,我在睡梦中被爸爸摇醒了。

从此,我不敢疏忽。

我运用爸爸教给我的知识,给它施肥、松土、除草、灭虫,并注意避开煤气对它的污染。

现在,每当人们在校园里围着这盆长春花,赞美它既美丽又很香的时候,我是多么高兴呀!

“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培育出美,并把美献给集体的人,他的心灵是美的,美得像一朵纯洁的花。

”我一再回想着辅导员向我们说过的这一段话。

 

讨论交流

 

(师)

三、仔细答题

1.给本文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用横线画出本文描写长春花的花色、枝条和叶子的句子。

3.写出从“不久”到“愉快起来”这个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问题。

(1)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爸爸为什么特地把小花摇醒,要她一起上阳台搬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小花懂得了王叔叔和爸爸的心意,她明白了什么?

四、

五、作业

小练笔:

模仿本文的写法,写自己熟悉的一处自然景观。

 

课时教学设计

 

 

 

 

成功

之处

 

不足

之处

 

改进

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型

新知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简析

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

学情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教学策略

引导讨论观察

教具学具

图片课件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生)

 

看图

基础达标

一、比一比,组词语。

   

玛(  ) 滔(  )

吗(  ) 稻(  ) 

卉(  ) 涓(  )

奔(  ) 捐(  )

拔(  ) 狭(  ) 

拨(  ) 峡(  ) 

资(  ) 槐(  ) 

姿(  ) 愧(  )

预设导学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的河流峡谷,它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与世界最高峰()咫尺为邻。

 

(师)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练习。

 

三、预设导学。

 

四、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生)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海拔:

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

22686009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

 

自由回答。

 

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

齐读5自然段。

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收集相关资料,熟读课文。

(师)

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

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五、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5.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作业。

 

课时教学设计

 

 

 

 

 

成功

之处

 

不足

之处

 

改进

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型

新知

第2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简析

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展现了大峡谷之美。

学情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策略

引导讨论观察

教具学具

图片课件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生)

巩固反馈

一、填空我最棒。

1、在同一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个垂直自然带。

2、雅鲁藏布江河床上的平均海拔在()米以上。

3、雅鲁藏布大峡谷长()千米,平均深度()米,最深处达()米。

二、注音我能行

1、高峰与深谷仅差()几步,几千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师)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练习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生)

2、他一副神秘()的样子对我说:

“我在少年活动中心认识了一个秘()鲁的小朋友。

 

3、我们来到了小兴()安岭,伙伴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4、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讨论。

 

选代表回答。

 

(师)

 

三、小组讨论

 

四、

 

五小结本课内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些写景的文章。

 

课时教学设计

 

 

 

成功

之处

 

不足

之处

 

改进

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型

新知

第3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简析

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展现了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教情

学情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策略

引导讨论观察

教具学具

图片课件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生)

拓展练习

雅鲁藏布大峡谷环抱南迦巴瓦峰地区的高山峻岭,冰封雪冻。

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像一条长长的湿舌,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是青藏高原东南部成为一片绿色世界。

从白马狗熊往下长约近百千米的地段,峡谷幽深,激流咆哮,堪称“人类最后的秘境”。

由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环境恶劣、灾害频繁,构成了人们很难跨越的屏障和鸿沟,使墨脱成了高原上的“孤岛”,远离现代社会的“世外桃源”。

直至1994年,我国科学家才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二、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愚人____瓜

 有一个人吃西瓜,不小心,把西瓜子(吞、咽)到肚子中去了。

他非常惊慌,不知怎样才好。

 他担心,西瓜子在肚子里出了芽,长了枝叶,还要蔓藤开花,慢慢地结成西瓜。

(师)

一:

读短文

 

1、短文中的“堪称”的意思是:

()

A、习惯称为。

本文指人们习惯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环境认识。

B、可以称作,可以称为。

本文指雅鲁藏布大峡谷谷深、水急,是人类最后的秘境。

2、短文中双引号的用法是()

A、引用B、强调C、特定称谓

二:

讲解

 

三:

读短文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生)

西瓜越长越大,准要把肚子(顶、弄、胀)破!

给医生听医生听了在心里暗暗好笑(却就)一本正经

“唉!

不得了!

这……怎么好呢?

  他越想越怕,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一天天消瘦下去

说你的病好医我给你吃一点药把西瓜子化成气[]放个屁[]没事了

  他吃了医生的药,放了个屁,真的一切都好了。

经地对他

字典公公制止了这场争吵()说()你们都很重要()还有分号()顿号()冒号()引号()破折号()都用来表示不同语气或停顿()少了哪一个()文章的意思都不可能清楚明了()大家不要把个人的作用片面强调()任何时候不要骄傲()

 

(师)

1.在()中选取合适的词,在合适的词下划线。

2.在两个[]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给第5小节加标点

4.根据文章内容,用一个合适的字,把题目“愚人__瓜”补充完整。

5.“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可以换成下面的哪一词?

用“__”划出来。

(1)日夜不安

(2)寝食不宁(3)废寝忘食

6.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明:

四:

讲解

 愚人的“病”好了,是因为________

课时教学设计

 

 

 

 

 

成功

之处

 

不足

之处

 

改进

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课题

鸟的天堂

课型

新知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学情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训练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策略

观察交流

教具学具

图片课件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生)

 

基础达标

一、比一比,再组词。

  

竿()桨()

杆()浆()

二、选词填空。

  

继续陆续连续  

1、放学了,同学们()走出校门。

  

2、王老师()五年被评为“先进教师”。

  

3、停了片刻,他又()讲话。

  

(师)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

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

不由自主地。

展示:

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

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

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4)练习

(5)小组交流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生)

预设导学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鸟的天堂”是指()

A一座小岛B一株榕树C一片树林

2、作者()次经过“鸟的天堂”。

A一B三C两

分别看到了()

A早晨看到了一株茂盛的大榕树B早晨看到了鸟鸣鸟飞的景象C中午时林中鸟鸣的热闹景象D傍晚时鸟的天堂群鸟活动的热闹景象E傍晚时看到了大榕树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

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讨论交流

(师)

2.揭题,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

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

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课时教学设计

 

 

 

成功

之处

 

不足

之处

 

改进

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8)

课题

鸟的天堂

课型

新知

第2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简析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