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防水卷材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341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6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层防水卷材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双层防水卷材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双层防水卷材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双层防水卷材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双层防水卷材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层防水卷材施工方案.docx

《双层防水卷材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层防水卷材施工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层防水卷材施工方案.docx

双层防水卷材施工方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documentisforreferenceonly-rar21year.March

 

双层防水卷材施工方案

 

地下防水施工方案

自粘改性沥青类卷材—双层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2008

(×)《预铺防水卷材》GB/T23457-2017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23441-2009

(×)《招标文件及项目施工图纸》

(×)《宏源标准化施工管理手册》

1.2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程、方针和政策。

(2)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

(3)采用现代建筑管理原理、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地施工。

(4)优先选用先进施工技术,科学确定施工方案;认真编制各项实施计划,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和安全施工。

(5)充分利用施工机械和设备,提高施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

(6)科学安排冬期和雨期施工,保证施工的均衡性和连续性。

(7)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8)认真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严防噪声、粉尘和垃圾污染。

(9)优化现场物资储存量,合理确定物资储存方式,尽可能减少物资损耗。

2工程概况

2.1项目基本情况

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

2.2防水设计概况

本项目防水工程待施工部位包括地下底板、侧墙面等,各部位材料选用及工法如下:

(1)地下底板(干粘):

柔性防水层采用“+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单面+双面)”;首层为干粘,次干层冷粘于首层表面,搭接均采用本体自留搭接边粘结。

(2)地下侧墙(干粘):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单面+双面)”;基层涂刷配套处理剂,首层干粘,次层冷粘于首层表面,搭接均采用本体自留搭接边粘结。

3施工总体部署

(1)现场备齐技术规范、验收规范、标准图集、施工方案、施工手册等与本工程有关的技术资料。

(2)进场后认真调查了解、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图纸会审工作,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疑点做好记录,工程开工前及时沟通处理。

(3)进行施工前的工料分析,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加工定货及材料供应一览表,制定分供方案选择计划,保证物资供应。

做好各种物资进场计划,保证防水主材及配套辅材、施工机具器械完整。

(4)为提高工程质量,在企业内外选择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且施工组织能力强、工作效率高、机械设备先进、声誉良好的队伍作为专业施工班组。

(5)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学习新规范、新法律法规,掌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并进行考试,考核合格后上岗,使全部管理人员心中有数。

(6)对劳务班组全体人员进行进场前安全文明施工宣传动员及安全、技术、质量交底。

(7)提前与相关单位联系,做好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电的接驳准备工作以及垂直运输设备的调配工作,并就工作面准备、材料堆放、工序交接、施工基面处理、保护及成品保护等问题进行沟通、协调。

4施工准备

4.1材料准备

(1)防水主材:

+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酯胎)

(2)

(2)防水辅材:

配套基层处理剂、压条、自攻螺丝、密封膏等。

4.2工器具准备

4.2.1干粘法施工工具

序号

机具名称

数量

用途

1

扫帚

1把/3人

清理基面垃圾

2

高压吹风机

1台/10人

清理基面灰尘

3

手动热风焊枪

1个/3人

局部搭接边辅助加热

4

粉线盒套

1套/6人

基层弹线

5

钩刀/壁纸刀

1把/人

裁剪卷材

6

卷尺

1把/人

裁剪、定位时测量长度

7

丁字尺

1把/3人

裁剪卷材时测量

8

压辊

1把/人

压实卷材搭接边、使搭接粘合牢固

9

锤子

1把/3人

固定钉子用

10

劳保用品(安全帽、防护鞋、手套、护膝等)

1套/人

劳保用品,降低可能的伤害用

5地下底板防水子分部工程施工工艺(干粘)

5.1基面要求

(1)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必须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工程底部最低高程500mm以下,必要时应采取降水措施。

对采用明沟排水的基坑,应保持基坑干燥。

(2)宜采用随浆压光的混凝土垫层作为防水基层。

当垫层基面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20厚1:

3水泥砂浆作找平处理。

(3)基层应坚实、干净,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裂缝和凹凸不平等现象,否则应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4)基面应平整,用2m靠尺检查,直尺与基层平面的间隙不应大于5mm,允许平缓变化,但每米长度内不得多于一处。

(5)基层与突出结构的连接处、平面与立面交接处应采用1:

3水泥砂浆做成顺直圆弧或坡角。

阴角圆弧半径R≥50mm,阳角圆弧半径R≥10mm;坡角∠45°,边长L≥50mm。

5.2施工顺序

(1)整体铺贴顺序以“由远及近、先细部后大面”为总原则。

(2)先铺立面,后铺平面;铺贴立面时,先铺转角,后铺大面。

(3)应保证先施工基面不影响后续基面的施工,工作面展开应合理,高效。

5.3施工整体流程

准备工作

→准备合格基面

→节点加强部位涂刷基层处理剂

→细部节点加强处理

→卷材定位

首层卷材施工

→铺设首层防水卷材

→首层卷材质量检查、修补、验收

次层卷材施工

→试铺次层防水卷材

→铺贴次层防水卷材

→整体收口处理

→整体质量检查、修补、验收

后续工作

→成品保护

5.4操作要点及技术要求

准备工作

(1)按要求组织合格基面。

(2)节点加强部位涂刷基层处理剂:

在需进行附加增强处理的部位(如阴阳角、后浇带等),用长柄滚刷将配套基层处理剂滚涂在已处理好的基层表面,涂刷应均匀不露底。

涂刷完毕,达到干燥程度应及时进行防水施工,以防污染。

已涂刷基层处理剂的基面未隐蔽前,现场严禁烟火。

(3)节点加强处理:

①后浇带、桩头、变形缝、电梯井、集水井等部位应按要求设置防水加强层或进行相应的处理;

②阴阳角两侧附加层宽度均应不小于250mm;

③附加层应采用满粘法施工,三面阴角或三面阳角裁剪和折叠方法如下:

(4)卷材定位:

①根据基坑形状确定卷材整体铺贴方向;

于基面四周保护墙或围护模板一侧开始,设置搭接控制线。

首层搭接控制线距平立面转角线为300mm或600mm,以保证该部位首层搭接缝、次层搭接缝、转角线三者相互错开300mm;

③确定转角搭接控制线后,以该线为起始线,依次向外平行卷材定位。

为保证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平行定位间距不得大于920mm;

④基面范围其他平立面转角处亦应按上述方法设置搭接控制线。

首层卷材施工

(5)铺设首层防水卷材:

①观察卷材是否有设置独立搭接底膜(用于与相邻卷材长边搭接),如卷材未设置独立搭接底膜,需现场使用壁纸刀沿长边边沿80mm宽处裁划顺直搭接分割线;

②使卷材粘结面朝下,根据搭接边位置确定卷材方向,在基层表面展铺卷材,释放卷材内部应力;

③根据短边错缝搭接原则,按弹线位置或底膜分隔线对卷材进行定位和裁切,相邻两幅卷材短边错开长度不小于1/3幅宽;

④在附加增强处理部位,首层卷材应与加强层卷材本体满粘。

(6)卷材搭接:

①相邻卷材采用本体预留搭接边自粘搭接;

②将本幅卷材搭接隔离底膜与相邻卷材搭接预留隔离膜分别反折,向后移动拉扯去除隔离膜;

③操作人员手持小压辊,由内向外以垂直于卷材长边方向边压实边向前移动;

④如预留搭接边受污染,应先擦拭干净,使用热风焊枪加热烘干搭接边使其恢复粘性后,再进行搭接;

如现场环境温度过低(5℃以下),应使用热风焊枪对搭接边进行适当加热,提高搭接边粘性后,再进行搭接。

(7)首层卷材铺贴完毕后,应对卷材表观质量、搭接质量、局部节点处理等项目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质量缺陷,立即修补。

首层验收合格后,方可铺贴次层卷材。

次层卷材施工

(8)试铺次层防水卷材:

①使卷材粘结面朝下,根据搭接边位置确定卷材方向,在首层卷材表面展铺卷材,释放卷材内部应力;

②根据错缝搭接原则,对卷材进行定位和裁切,确保铺贴方向与首层平行。

上下层及本层卷材搭接缝均应相互错开,其中,上下层卷材短边错开长度不小于1/3幅宽,长边错开宽度一般为1/2幅宽;本层相邻两幅卷材短边错开长度不小于1/3幅宽;严禁出现四层十字交叉搭接;

③裁切完毕后,将卷材从两端向中间均匀收拢成卷状,保持原位以待铺贴。

(9)冷自粘铺贴次层防水卷材:

①铺贴工作由两位操作人员协作完成,操作内容分别为:

推滚卷材;撕膜;搭接处理;

②首先用壁纸刀划开卷材底部隔离膜,一侧操作人员边滚铺边向后撕去卷材隔离底膜,另一侧操作人员根据相邻卷材预留搭接边控制卷材搭接宽度和滚动路径,同时撕去相邻卷材搭接隔离膜,最后按首层卷材相同搭接工艺进行搭接处理。

(10)收口处理:

大面卷材铺贴完毕后,应对卷材端头进行收口,收口处理应符合规范要求。

(11)整体施工完毕后,应对防水整体表观质量、搭接质量、局部节点处理等项目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质量缺陷,应立即修补。

确认合格并通过验收后,及时隐蔽,做好成品保护。

5.5重难点分析与处理

5.5.1后浇带

后浇带:

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应力情况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大,实际施工中,应采取一系列精细合理的措施与防水层及其加强层一道,共同保证防水及结构的整体质量。

对于地下底板平面后浇带,本方案涉及如下防水加强处理措施:

(1)增铺贯通防水加强层:

降低受集中应力影响时,防水主材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

实际施工时,要求转角两侧附加处理宽度不小于250mm,施工缝两侧附加处理宽度不小于250mm。

(2)预埋遇水膨胀止水条:

辅助截水,与钢板止水带相比,有利于提高后浇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度。

(3)采用快易收口网作混凝土断面模板:

后浇断面免凿毛,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接缝质量,增加了后浇结构与先浇结构的整体强度。

图-底板1后浇带(常规做法)

1-结构底板;2-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柔性防水层;4-混凝土垫层;5-贯通防水加强层;6-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7-遇水膨胀止水条;8-快易收口网

图-底板2后浇带(超前止水)

1-结构底板;2-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柔性防水层;4-混凝土垫层;5-贯通防水加强层;6-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7-遇水膨胀止水条;8-快易收口网;9-外贴式止水带;10-嵌缝材料;

对于地下底板与侧墙转角部位的后浇带,本方案涉及如下防水加强处理措施:

永久保护墙顶面以下部分,在砌筑保护墙时,将后浇带及后浇带两侧各100mm宽范围砌体保护墙向外侧推移60mm,该范围卷材保护层采用80mm厚细石混凝土浇筑。

此做法增加了侧墙后浇带保护墙顶面以下卷材保护层的厚度,可有效防止后浇带卷材保护层脱落,降低后期钢筋绑扎、物体坠落等因素对侧墙后浇带部位甩槎卷材的损伤,防止局部缺陷对地下防水全封闭性造成破坏。

该做法对地下防水的整体完整性的保护极为有利。

图-底板3后浇带(永久保护墙甩槎部位)

1-结构立墙;2-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3-柔性防水层;4-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5-永久保护墙或围护模板;6-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7-止水钢板;8-快易收口网;9-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5.5.2桩头

图-底板4桩头

1-结构底板;2-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柔性防水层;4-混凝土垫层;5-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6-橡胶止水环;7-沥青基密封膏;8-沥青基涂膜收口加强层

桩头防水施工前准备事项:

(1)切桩与凿毛:

由土建施工单位负责将桩头切除至设计标高,凿除并清理桩头表面浮渣或松散混凝土。

(2)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调整到位,防水施工完毕后,不可再进行调整。

(3)冲洗桩头:

保证桩头防水质量的关键准备工序。

采用高压水枪冲洗桩头表面灰尘、浮渣,保证桩头顶面混凝土干净,有利于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向混凝土结构内部进行有效渗透。

 

说明:

高压水枪冲洗过的桩头,能最大程度保证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渗透密封效果。

桩头防水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流程:

已完成准备工作→保持桩头湿润无明水→配制涂料→多遍涂刷渗透结晶防水涂料→保湿养护→安装橡胶止水环。

(2)按水灰比为:

1

的重量比,先在容器中倒入适量水,再徐徐加入渗漏结晶粉料,边加边搅拌,当混凝土料呈均匀无团状粒料时即可使用。

(3)水泥基渗漏结晶型防水涂料用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如设计未明确,一般为㎡。

(4)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应采用硬毛刷,分多遍薄涂,前后两道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不得露底。

涂刷范围不小于桩身向外延伸150mm宽,喷雾保湿养护贯穿全程,涂刷不得污染钢筋。

说明:

硬毛刷搓揉涂刷,以保证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内的活性物质与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

5.5.3变形缝

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修容易等要求,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得小于300mm。

根据变形缝的规定与一般要求,本方案提供中埋式止水带、外贴止水带与密封材料配合使用的适应变形的防水设防措施。

图-底板5变形缝

1-结构底板;2-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柔性防水层;4-混凝土垫层;5-聚乙烯泡沫棒;6-外贴式止水带;7-填缝材料(可为聚苯板);8-中埋式止水带;9-密封膏

5.5.4电梯井、集水井

电梯井、集水坑属于地下防水工程中需重点处理的部位,其原因有:

(1)该部位为基坑标高最低、水压最大的部位。

(2)土建施工时,可能在坑底积水尚未排干排净的情况下直接浇筑混凝土,造成底板四周出现较多蜂窝、麻面、孔洞、疏松、与侧壁断层等的结构自防水质量缺陷。

(3)工作面狭窄,混凝土浇筑时活动空间有限,难以振捣密实。

基于以上原因,电梯井、集水坑防水施工时,需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或材料指导手册进行施工;混凝土浇筑前,应确保坑底积水已排干排净,浇筑时,应确保振捣密实,浇筑后,做好保温保湿养护。

图-底板6电梯井/集水井

1-结构底板;2-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柔性防水层;4-混凝土垫层;5-附加防水层;6-永久保护墙

5.5.5塔吊基座

(1)塔吊基座底部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垫层混凝土浇筑前,为基坑局部开挖、素土休整、压平夯实的过度期,该时期现场环境条件较差,基座甩槎在外的卷材极易受到人为或机械的损伤和破坏,应加强现场管理,做好甩槎卷材的保护措施。

(2

)垫层浇筑完毕后,应立即对甩槎卷材进行质量检查,如发现有破损等缺陷应及时修复,并做好卷材端头收口处理及隔离保护措施。

(3)大面卷材与基座甩槎卷材接槎时,应仔细清理卷材搭接面,保证搭接面干净清洁,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

5.5.6防水甩槎

地下保护墙防水处理应作为地下底板防水工程施工之重点,其原因有:

(1)地下底板防水卷材施工完毕后,甩槎至保护墙的卷材需留置较长时间,待侧墙防水施工时,甩槎卷材方可与侧墙防水层作闭合交圈,构成U型地下整体闭合防水层。

所以,防水施工应考虑该部位施工环境复杂、成品保护困难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甩槎方式,以利甩槎卷材与侧墙防水层作接槎施工。

甩槎应考虑如下前提:

①应保证甩槎卷材预留搭接面不受污染或损伤以保证接槎搭接质量;

②应保证接槎施工的可行性及接槎施工的质量,确保接槎后防水层形成平整、完好、无缺陷的连续防水层。

(2)地下保护墙部位防水层两侧结构形式不同,一侧为永久性保护墙,受回填土压力,另一侧为建筑地下立墙,受主体荷载。

两侧受不同形式的压力作用,沉降量也不同。

随着主体建设高度不断上升,两侧的沉降差也越来越大。

所以,应考虑采取合理有效的设计以规避两侧沉降不一对根部立面卷材的影响。

根据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及宏源防水施工经验,本方案涉及如下施工做法:

(1)围护模板采用砌体挡墙,分上下两层砌筑:

下层为永久保护墙,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内侧立面采用水泥砂浆找平;上层不小于五皮砖高度范围为临时保护墙,采用石灰砂浆以一顺两丁工法砌筑,内侧立面采用石灰砂浆找平。

(2)从底面折向立面、与保护墙的接触部位的卷材,与墙面空铺或点粘;首层与次层卷材收口线错开150mm。

(3)铺贴卷材时,先铺立面,后铺平面;平行于保护墙的搭接边,距转角宽度不小于300mm。

(4)卷材收口处进行临时固定,固定措施见图-底板A。

图-底板7防水甩槎(悬挑底板)

图-底板8防水甩槎(常规底板)

1-结构底板;2-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柔性防水层;4-混凝土垫层;5-附加防水层;6-临时保护墙或围护模板;7-永久保护墙或围护模板;8-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9-止水钢板;

5.5.7收口处理

图-底板A甩槎卷材临时固定

卷材收口做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下底板卷材收口于四周临时保护墙立面,卷材末端使用铁钉临时固定。

(2)铁钉钉于顶部首皮丁砖砖缝,钉位距卷材边沿距离10~20mm,钉距400~600mm,接槎前拆除。

(3)立墙混凝土结构完成、铺贴立面卷材前,应拆除临时保护墙,清除甩槎卷材表面泥尘,保证搭接面干净。

6地下侧墙防水子分部工程施工工艺(干铺)

6.1基面要求

(1)宜采用随浆压光的混凝土结构面作为防水基层,当基层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20厚1:

3水泥砂浆作找平处理。

当基层存在贯通裂缝或超过的一般裂缝,防水施工前应对裂缝进行修复。

(2)确保穿墙管或套管已安装完毕,穿墙螺杆堵头已剔除,孔洞已使用密封膏和膨胀砂浆封堵。

(3)临时保护墙已拆除,立墙根部基面垃圾或浮渣已清理完毕。

(4)当底板有悬挑且悬挑端上表面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20mm厚1:

水泥砂浆作找平处理。

(5)基层应坚实、干净,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裂缝和凹凸不平等现象,否则应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6)基面应平整,用2m靠尺检查,直尺与基层平面的间隙不应大于5mm,允许平缓变化,但每米长度内不得多于一处。

(7)基层含水率不得超过9%。

现场测定含水率的方法:

将2㎡塑料膜四周封口固定于朝阴面侧墙上,静置2h后掀开检查,如测试卷材背面无水印,表示基层含水率可满足施工要求。

(8)基层与突出结构的连接处、平面与立面交接处应采用1:

3水泥砂浆做成顺直圆弧或坡角。

阴角圆弧半径R≥50mm,阳角圆弧半径R≥10mm;坡角∠45°,边长L≥50mm。

6.2施工顺序

(1)整体铺贴顺序以“由低往高、先细部后大面”为总原则。

(2)先铺平面,后铺立面;铺贴立面时,先铺转角,后铺大面。

6.3施工整体流程

准备工作

→准备合格基面

→涂刷基层处理剂

→细部节点加强处理

→卷材定位

首层卷材施工

→试铺首层防水卷材

→干铺首层防水卷材

→首层卷材收口处理

→首层卷材质量检查、修补、验收

次层卷材施工

→试铺次层防水卷材

→冷自粘铺贴次层防水卷材

→整体收口处理

→整体质量检查、修补、验收

后续工作

→成品保护

6.4操作要点及技术要求

准备工作

(1)按要求组织合格基面。

(2)涂刷配套基层处理剂:

用长柄滚刷将配套基层处理剂滚涂在已处理好的基层表面,涂刷应均匀不露底。

涂刷完毕,达到干燥程度应及时进行防水施工,以防污染。

已涂刷基层处理剂的基面未隐蔽前,现场严禁烟火。

(3)节点加强处理:

①后浇带、穿墙管等部位应按规范要求进行防水加强处理;

②阴阳角两侧附加层宽度均应不小于250mm;

③附加层应采用满粘法施工,三面阴角或三面阳角裁剪和折叠方法如下:

(4)卷材定位:

①在墙体表面吊垂线按垂直方向进行卷材定位;

②自墙体四周转角一侧开始,设置搭接控制线。

搭接控制线距转角距离为300mm或600mm,以保证该部位首层搭接缝、次层搭接缝、转角线三者相互错开300mm

③确定转角搭接控制线后,以该线为起始线,依次向外平行定位卷材。

为保证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定位间距不得大于920mm。

④基面范围其他平立面转角处亦应按上述方法设置搭接控制线。

首层卷材施工

(5)试铺首层防水卷材:

①使卷材粘结面朝下,在平面展铺防水卷材,释放卷材内部应力;

②根据短边错缝搭接原则,按弹线位置或底膜分割线对卷材进行定位和裁切,相邻两幅卷材短边错开长度不小于1/3幅宽;

③裁切完毕后,重新收卷卷材,以待铺贴;

④下放1m长卷材,调整卷材滚筒位置,使下端1m长卷材长边对齐弹线,对正方向后保持滚筒紧靠墙体不位移;

(6)干铺首层防水卷材:

①铺贴工作由两位操作人员协作完成,操作内容分别为:

沿铺贴方向承托并推滚卷材;撕膜;搭接处理;

②首先用壁纸刀距卷材底部端头1m处水平裁划卷材底部隔离膜,调整卷材滚筒位置,使下端1m长卷材长边对齐弹线,对正方向后保持滚筒紧靠墙体不位移,撕去端部隔离膜后,将端头卷材固定于基面。

③最后由下往上边边撕隔离膜边滚铺卷材,滚铺过程应确保卷材严格对齐弹线,大面铺贴完毕后再进行搭接处理。

(7)卷材搭接:

①相邻卷材采用本体预留搭接边自粘搭接;

②操作人员手持小压辊,由内向外以垂直于卷材长边方向边压实边移动;

③如预留搭接边受污染,应先擦拭干净,使用热风焊枪加热烘干搭接边使其恢复粘性后,再进行搭接;

④如现场环境温度过低(5℃以下),应使用热风焊枪对搭接边进行适当加热,提高搭接边粘性后,再进行搭接。

(8)压实排气:

与基层初步粘贴的卷材应进行压实、排气,以保证卷材与基层的紧密粘贴,防止空鼓。

(9)待卷材大面铺贴完毕后,应对首层卷材进行收口处理。

首层收口边应低于次层收口边,与次层收口边形成错缝收口,错缝收口间距宜为50~100mm。

收口密封材料使用沥青基密封膏。

(10)收口处理后,应对卷材表观质量、搭接质量、局部节点处理等项目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质量缺陷,立即修补。

首层验收合格后,方可铺贴次层卷材。

次层卷材施工

(11)试铺次层防水卷材:

①使卷材粘结面朝下,根据搭接边位置确定卷材方向,在平面展铺防水卷材,释放卷材内部应力;

②根据错缝搭接原则,对卷材进行定位和裁切,确保铺贴方向与首层平行。

内外层及本层卷材搭接缝均应相互错开,其中,上下层卷材短边错开长度不小于1/3幅宽,长边错开宽度一般为1/2幅宽;本层相邻两幅卷材短边错开长度不小于1/3幅宽;严禁出现四层十字交叉搭接;

③裁切完毕后,重新收卷卷材,以待铺贴;

④下放1m长卷材,调整卷材滚筒位置,对正方向后保持滚筒紧靠墙体不位移;

(12)冷自粘铺贴次层卷材:

铺贴及搭接的方法和工艺与首层相同。

(13)收口处理:

大面防水层整体施工完毕后,应对卷材端头进行收口,收口处理应符合要求。

(14

)整体施工完毕后,应对防水整体表观质量、搭接质量、局部节点处理等项目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质量缺陷,应立即修补。

确认合格并通过验收后,及时隐蔽,做好成品保护。

6.5重难点分析与处理

6.5.1防水接槎

图-侧墙1防水接槎(悬挑底板)

图-侧墙2防水接槎(常规底板)

1-结构墙体;2-柔性防水层;3-软质保护层;4-止水钢板;5-附加防水层;6-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