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复习大纲造纸学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732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复习大纲造纸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复习大纲造纸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复习大纲造纸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复习大纲造纸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复习大纲造纸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复习大纲造纸学院.docx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复习大纲造纸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复习大纲造纸学院.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复习大纲造纸学院.docx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复习大纲造纸学院

造纸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复习大纲

《805无机与分析化学》

课程代码:

2108301

课程名称:

无机与分析化学/Inorganic&AnalyticChemistry

学时/学分:

170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环境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药学等轻化工类各专业

开课院(系)、教研室:

化学化工学院无机与分析化学教研室

使用教材:

史启祯.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主要参考书:

《无机与分析化学》,化学化工学院无机分析化学教研室(讲义)《无机化学》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第二版)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第四版)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版),倪静安主编江南大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任务、目的和要求:

 

《无机与分析化学》是在综合应用多门有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掌握基础化学理论和熟悉元素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和分析操作技能的课程。

课程目的:

使学生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元素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鉴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以及测定有关成分含量的方法及方法的原理。

具体要求如下:

(1).绪论

了解该课程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2).原子结构

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掌握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3).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掌握化学键的类型。

化学键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离子极化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4).化学热力学初步 

了解热力学三大定律,掌握吉布斯方程式的计算和运用,掌握化学平衡定律及平衡常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5).化学反应速率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概念;反应速率理论简介;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阿伦尼乌斯的计算和应用;化学反应级数相关计算。

(6).定量分析概述

了解溶液的浓度及活度;掌握试样的采取和制备;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7).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掌握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酸碱滴定法;缓冲溶液;盐的水解。

(9).配位平衡及配位滴定

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金属指示剂及其它指示终点的方法;混合离子的分离鉴定。

 

(10).氧化还原平衡及氧化还原滴定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电极电势与能斯特方程;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反应的速度;氧化还原滴定法;电极电势的应用;了解实用电化学。

 

(11).重量分析与沉淀-溶解平衡

掌握溶度积与溶解度;分步沉淀;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重量分析法;沉淀滴定法。

 

(12).吸光光度法和仪器分析

掌握朗伯—比尔公式的应用及常用化学仪器的基本知识。

 

(13).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s区元素;掌握p区元素(硼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氧族元素;卤素;稀有气体);d区元素(d区元素的通性;d区元素的配合物;铁系元素;铬锰)。

 

(14).一些重用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制备

(15).近代无机化学、无机生物化学、环境化学

近代无机化学、无机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的相关理论和新型无机化学材料,简单知识及应用。

《802化工原理》

课程编号:

2108504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

PrinciplesofChemicalEngineering

学分学时:

6.5——104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轻化工程类专业

使用教材:

姚玉英.化工原理(新版).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主要参考书:

陈敏恒等.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蒋维钧主编.化工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

课程性质: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轻化工程类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任务:

运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从理论上阐明化工生产中的各个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讨论具有规律性的问题,探索强化过程的途径,通过定量计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牢固的工程观点,为其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目的: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中基本单元操作的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

通过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课程设计,树立正确的科学思考方法,训练其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考察、解释、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掌握不同单位制间的单位换算和流体的物性参数的求取;流体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的内容及其应用;流体在管路中流动类型的确定、阻力的计算;流体压强、流速、流量的测量原理、方法。

了解管路的构成(管、阀件)、复杂管路的特点及计算。

掌握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及影响因素;流量调节的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允许安装高度的计算及泵的选型。

了解往复泵、离心通风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真空泵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掌握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沉降速度的计算;重力沉降室的性能及计算。

了解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及选型;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和过滤设备的结构、性能;过滤基本方程式和恒压过滤。

掌握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的概念及平壁、圆筒壁的热传导计算;传热过程的热量衡算、传热总速率方程式、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度差的计算;典型对流传热经验关联式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强化传热的途径;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工业上常用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结构。

掌握蒸馏双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t~χ图、y~χ图)关系、拉乌尔定律;汽液平衡方程和相对挥发度的定义;精馏过程的物料衡算,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及q线方程的计算;梯级图解法求理论板数;最小回流比的计算。

了解非理想物系汽液平衡关系、逐板计算法及简捷法求理论板数;特殊情况下理论板数的求法;精馏塔的热量衡算。

掌握吸收气液相平衡关系、亨利定律及其不同的表示形式;吸收速率方程式及其系数之间的关系;填料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及最小液气比的计算。

了解传质机理、填料塔的结构特点及流体力学性能、梯级图解法和图解积分法求总传质单元数。

掌握湿空气的性质及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在湿焓图上分析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的确定及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状态参数的变化;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等焓干燥过程的定义及特点。

了解湿物料中水份的性质及分类、干燥过程中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阶段的特点、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典型干燥器的工作原理、性能。

《801有机化学》

一、课程描述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OrganicChemistry

学分—学时:

6—90(讲课)+40(实验)

适用专业:

化工类各专业

教材:

高鸿宾.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高占先,周科衍.有机化学实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

(1)徐寿昌.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二、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分子结构和结构式;共价键:

共价键的形成、属性、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分子间酵素作用力;酸碱的概念:

Brnsted酸碱理论,Lewis酸碱理论,硬软酸碱原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按碳架分类,按官能团分类;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程序。

第二章饱和烃:

烷烃和环烷烃

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

σ键的形成及其特性,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

乙烷、丁烷、环己烷、取代环己烷的构象,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自由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异构化反应,裂化反应,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来源和制法。

本章重点: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甲烷的结构,sp3杂化与四面体构型;

乙烷、丁烷、环己烷的构象;

④氢原子的活泼性:

3H>2H>1H;自由基的稳定性:

3>2>1>CH3·;

⑤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

第三章不饱和烃:

烯烃和炔烃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碳碳双键的组成,碳碳三键的组成,π键的特性;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烯烃和炔烃的的命名:

烯基和炔基,烯烃和炔烃的命名,烯烃顺反异构体的命名,烯炔的命名;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加氢,亲电加成,氧化反应,聚合反应,α-氢原子的反应;炔烃的活泼氢反应烯烃和炔烃的业来源的制法。

本章重点:

乙烯、乙炔的结构、sp2杂化、sp杂化;

烯烃的顺反异构及Z/E标记法;

烯烃及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加卤素、加卤化氢、加硫酸、加水、加次卤酸、硼氢化、羟汞化-脱汞),马氏规则及其理论解释;

烯烃的自由基加成、自由基取代、硼氢化反应、氧化反应。

⑤炔氢的弱酸性。

第四章二烯烃共轭体系共振论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二烯烃的结构:

丙二烯的结构,1,3-丁二烯的结构;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π-π共轭,p-π共轭,超共轭;共振论:

共振论的基本概念,书写极限结构式遵循的基本原则,共振论的应用;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1,4-加成反应,1,4-加成反应的理论解释,双烯合成,聚合反应与合成橡胶;重要共轭二烯烃的工业制法;环戊二烯:

工业来源的法,化学性质。

本章重点:

①共轭二烯的结构,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π-π共轭,超共轭;

②共轭二烯的性质,1,4-加成及1,2-加成,双烯合成,共轭二烯的聚合反应与合成橡胶;

③共轭二烯1,4-加成的理论解释,缺电子p-π共轭及烯丙基正离子的特殊稳定性;

④离域体系的共振论表述法。

第五章芳烃芳香性

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苯的结构:

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对苯分子结构的解释;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芳烃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及其机理,加成反应,芳烃侧链上的反应;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两类定位基,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二取代苯亲电取代的定位,亲电取代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控制;稠环芳烃:

萘:

结构、性质、萘环上二元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蒽,菲;芳香性:

Hückel规则,非苯芳烃,芳香性的判断;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本章重点:

苯环的结构与其特殊稳定性;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五化);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其理论解释。

④萘的结构与化学性质,定位规律在萘及其衍生物中的应用;

⑤Hückel规则与芳香性;

⑥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第六章对映异构

异构体的分类;手性和对称性:

分子的手性,对映异构,对映体,对称因素;手性分子的性质—光学活性:

旋光性,旋光仪和比旋光度;具有一个手性中心的异构分子的构型:

对映体和外消旋体性质,构型的表示法,构型的标记法;具有两个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

具有两个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异构,具有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异构;手性中心的产生:

第一个手性中心的产生,第二个手性中心的产生;脂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脂环化合物的顺反异构,脂环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构象体和构象非对映体;不含手性中心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丙二烯型,联苯型化合物;对映异构在研究反应机理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

手性、手性分子与手性碳、旋光度与比旋光度、对映体与非对映体、差向异构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等的概念;

对称因素与分子的手性间的关系;

Fischer投影式的写法、R/S标记法;

④不含手性中心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⑤对映异构在研究反应机理中的应用。

第七章卤代烃相转移催化反应邻基效应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卤代烃的制法:

烃的卤化,由不饱和烃制备,由醇制备,卤原子交换,偕(连)二卤代烷部分脱卤化氢,氯甲基化,由重氮盐制备;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

水解、醇解、氰解、氨解、卤离子交换反应、与硝酸银作用,消除反应:

脱卤化氢、脱卤素,与金属反应:

与镁反应、与锂反应,相转移催化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机理邻基效应;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烷基结构的影响、卤原子(离去基团)的影响、亲核试剂的影响、溶剂的影响;消除反应的机理:

双分子消除取代反应(E2)机理,单分子消除取代反应(E1)机理;消除反应的取向;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

烷基结构的影响,卤原子的影响,进攻试剂的影响,溶剂的影响;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烷基结构的影响,进攻试剂的影响,溶剂的影响,反应温度的影响;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

双键和苯环位置对卤原子活性的影响,乙烯型和苯基型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本章重点:

卤代烃的制法(7种方法);

卤烷的化学性质:

亲核取代,消除反应;

邻基参与效应;

④SN1、SN2、E1、E2反应的机理,四者间的竞争关系及影响因素;

⑤不饱和碳原子与卤素原子的相对位置对三种不同卤代烃的性质的影响。

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

分子振动和红外光谱,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频率,红外光谱解析;核磁共振谱:

核磁共振的产生,化学位移:

来源、表示方法、影响因素;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核磁共振谱的解析;13C-NMR简介。

本章重点:

①红外光谱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有机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红外光谱的解析;

②核磁共振谱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化学位移及n+1规律,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第九章醇和酚

醇和酚的分类、构造异构和命名;醇和酚的结构;醇和酚的制法:

醇和酚的工业合成,卤代烃或重氮盐的水解,由Grignard试剂制备,由烯烃制备,醛、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还原;醇和酚的物理性质;醇和酚的波谱性质;醇和酚的化学性质—醇和酚的共性:

弱酸性,醚的生成,酯的生成,氧化反应,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醇羟基的反应—醇的个性:

弱碱性,与氢卤酸的反应,α-卤代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邻基效应,与卤化磷的反应,与亚硫酰氯的反应,脱水反应;酚芳环上的反应—酚的个性:

卤化,磺化,硝化和亚硝化,Friedel-Crafts反应,Kolbe-Schimitt反应,酚醛树脂,双酚A及环氧树脂;还原反应。

本章重点:

①醇和酚的结构;

醇和酚的制法:

•醇的制法:

烯烃水合,硼氢化,卤烃水解,从格氏试剂制备,醛、酮、酯还原。

•酚的制法:

异丙苯氧化、芳卤衍生物水解、磺化碱熔。

③醇和酚的化学性质:

•共性:

弱酸性(酚的酸性大于醇),成醚,成酯(酚成酯用酰氯、酸酐),氧化。

•醇的个性:

弱碱性,与HX、PX3、SOCl2反应生成RX,分子内或分子间脱水。

•酚的个性:

与FeCl3显色,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还原。

•邻二醇的特殊反应:

高碘酸氧化、四乙酸铅氧化、频哪醇重排。

④醇和酚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

第十章醚和环氧化合物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结构;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工业合成,Williamson合成法,不饱和烃与醇的反应;醚的物理性质;醚的波谱性质;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盐的生成,酸催化碳氧键断裂,碱催化碳氧键断裂,环氧乙烷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Claisen重排,过氧化物的生成;冠醚。

本章重点:

①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乙醇、环氧乙烷的工业制法,Williamson合成法制混醚、单醚、环醚,由异丁烯制叔丁醚,乙烯制乙烯醚;

②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盐的生成,酸催化碳氧键断裂(似SN1),碱催化碳氧键断裂(似SN2),环氧乙烷与格氏试剂的反应(制多两个碳的醇),过氧化物的生成。

第十一章醛、酮和醌

醛和酮的命名、结构;醛和酮的制法:

醛和酮的工业合成,伯醇和仲醇的氧化,羧酸衍生物的还原,芳环的酰基化;栈和酮的物理性质;醛和酮的波谱性质;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羰基的反应活性,羰基的亲核加成,α-氢原子的反应,氧化和还原;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亲电加成,亲核加成,还原反应;乙烯酮卡宾;醌的制法及化学性质。

本章重点:

羰基上亲核加成反应(加HCN、NaHSO3、ROH、H2N-Y、RMgX等);

羟醛缩合反应、碘仿反应及Cannizarro反应;

醛与Tollen’s及Fehlling’s的反应;

羰基还原为羟基的反应,羰基还原为亚甲基的反应;

⑤醛和酮的波谱性质;

⑥苯醌的化学性质(无芳性,可加成、氧化)。

第十二章羧酸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结构;羧酸的制法:

羧酸的酸性和极化效应,羧酸衍生物的生成,羰基的还原反应,脱羧反应,二元酸的受热反应,α-氢原子的反应;羟基酸:

酸性,脱水反应,α-羟基酸的分解。

本章重点:

羧酸的制法:

烃、伯醇、醛、甲基酮氧化,腈水解,格氏反应,Kolbe-Schmitt反应;

羧酸的酸性,羧酸的酸性与结构的关系,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加热时的反应(Blank规律,生成共轭体系或五元、六元环);

羟基酸的制法:

卤代酸、羟基腈水解,Reformasky反应;

④羟基酸的酸性(大于羧酸,小于卤代酸),羟基酸的失水反应(生成共轭体系或五元、六元环);

⑤羧酸的波谱性质。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羧酸衍生物物理性质及波谱性质;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其机理,羧酸衍生物的相对反应活性,还原反应,与有机金属试剂的反应,酰胺氮原子上的反应—酰胺的个性;碳酸衍生物:

碳酰氯,碳酰胺。

本章重点:

重要的人名反应:

Rosenmund还原法(把酰氯还原为醛)、Gabriel合成法(制伯胺)、Hofmann降解(制少一个碳的伯胺)等。

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加成-消除)反应:

水解、醇解、氨解;

羧酸、酯、酰胺和腈的还原(LiAlH4可还原羧酸及其衍生物,Na+C2H5OH可还原酯)。

羧酸衍生物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

⑤酸衍生物的制法。

第十四章β-二羰基化合物

酮—烯醇互变异构;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丙二酸酯的合成及其应用;Knoevenagel缩合;Miichael加成;其它含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

本章重点:

三乙、丙二的制备、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Miichael加成。

第十五章有机含氮化合物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制法、物理性质、波谱性质、化学性质;

胺:

分类与命名,结构,胺的制法:

氨或胺的烃基化,腈和酰胺的还原,醛和酮的还原胺化,Hofmann降解,Gabriel合成法,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胺的物理性质,波谱性质;胺的化学性质:

碱性,烃基化,酰基化,磺酰化,与亚硝酸的反应,胺的氧化,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季铵盐和季铵碱;二元胺;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重氮盐的制备—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失去氮的反应,偶合反应,还原反应。

腈:

命名,性质:

水解,与有机金属试剂的反应,还原;丙烯腈:

丙烯酰胺的工业生产,聚合反应与合成橡胶、塑料及纤维,氰乙基化反应。

本章重点:

胺的碱性及其影响因素。

硝基对邻、对位上取代基的影响。

胺的制法:

硝基物还原、醛酮还原胺化、Hoffmann降级、Gabriel法合成。

胺的化性:

碱性,烷基化,酰基化,磺酰化,与HNO2作用,氧化,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重氮盐的制备及其性质。

重氮盐的放氮反应、偶联反应。

⑥N-H的伸缩振动吸收:

3300-3600cm-1,伯胺出双峰,仲胺出单峰,叔胺不出峰。

第十六章有机含硫、含磷和含硅化合物

有机硫化合物的分类;硫醇、硫酚和硫醚;磺酸;芳磺酰胺;烷基苯磺酸钠和表面活性剂。

本章无重点。

第十七章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结构和芳香性;五元杂环化合物:

化学性质,常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呋喃、噻吩、吡咯、糠醛;六元杂环化合物:

吡啶、喹啉,Skraup合成法。

本章重点:

① 呋喃、噻吩、吡咯分子中有

,环上电子云密度大于苯,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大于苯,新引入基上α-位;

② 吡啶分子中有

,且电负性N>C,环上电子云密度小于苯,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小于苯,新引入基上β-位。

③ 吡咯化性似苯胺,碱性小于苯胺;吡啶化性似硝基苯,碱性大于苯胺;

④芳香性:

苯>吡啶>噻吩>吡咯>呋喃;

⑤碱性:

六氢吡啶>环己基胺>吡啶>苯胺>吡咯。

第十八章类脂类

油脂:

结构、组成,油脂的性质:

水解,加成反应;蜡;萜类;甾族化合物。

本章无重点。

第十九章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单糖:

构型及其标记,单糠的氧环式结构,单糖的构象,单糖的化学性质;二糖:

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多糠:

淀粉、纤维素。

本章重点:

①葡萄糖的结构:

开链式、氧环式、构象式;

②糖苷,α-1,4糖苷键,β-1,4糖苷键。

③淀粉、纤维素的结构及性质。

第二十章氨基酸、蛋白质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本章重点:

氨基酸、蛋白质的两性及等电点。

《815机械设计》

一、参考书目:

《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二、复习大纲:

(一)、考查要点:

(1)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一般机械的能力。

(2)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3)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5)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二)、考试基本内容和要求

1.绪论

了解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了解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重点掌握机器的主体及其基本组成要素和机械零件的分类,机械零件(局部)和机器(总体)的关系。

2.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

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了解机械零件的失效、初步建立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的概念。

了解摩擦、磨损和润滑的基本知识。

了解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及其选用原则、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和标准化。

对机械零件设计方法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3.机械零件的强度

了解材料疲劳的两种类别。

了解疲劳曲线及极限应力曲线的来源、意义及用途,能从材料的几个基本机械性能及零件的几何特性,绘制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化线图。

学会单向变应力时的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应力等效转化的概念;了解疲劳损伤线性积累假说的意义及应用。

学会双向变应力时的强度校核方法。

了解接触疲劳强度的概念,学会接触应力公式的应用。

4.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扼要了解干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和流体摩擦的机理与物理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初步了解磨损的一般规律及各种磨损的机理、物理特征和影响因素。

了解润滑的作用及润滑剂的主要质量指标。

掌握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概念。

5.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

掌握常用螺纹的类型及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和应用。

了解预紧的目的,掌握防松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螺栓连接结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