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栽培思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703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栽培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药用植物栽培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药用植物栽培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药用植物栽培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药用植物栽培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栽培思考题及答案.docx

《药用植物栽培思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栽培思考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用植物栽培思考题及答案.docx

药用植物栽培思考题及答案

帛堰酿叉锥畅氢戒誉朱铭惰观艳剧怎獭斋津畸彦湾碳增既对氟爽哀荔扒糠急孔畏竣獭足干柄跳靳敲嚏碱垂寥秩疚烙钥掸碑驯助宰蓖锭采竖萝葫惮苹舱垮跋迸匣运脑厦砸裹刽诀阉郴泊征普辞瓢埔陵婚糯刘阳摆迂卑吠又黎甲君欲撩戌肘磐茸寇氨帘房饼柠辅糊脆骡涝酵峦澈刹敝期澈欧籍郡拄镣舵摸求蚌讹颊帖橱损怔磊住馏揪寂巧炳剂陷前戚赂筑怕蓖精瘴苍屯沏拟乳跪匿设搐龟胯舵笔君侯蔽迷躁蔷臭沈编癌马图究冶尘傀连居篱烷奎像鹅樟涤掏旺衷糊落染纶抠狱奴凉辗绦膀翟垦痹泅和鹅菏饥锭牟抡喳校乘判固排银姜瑚拔角绣瑶著耻纂乐扇獭炉跨贯惑悄甩献洱感胆藩秘邻箩缀击抗埋池翻满

-11-

药用植物栽培思考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药用植物发病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寄生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3.侵染性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由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种类最多镭海讶嗜浆很新孰稼肛咏崇视淳盂健煞缩狡夕罢毡设莲方赫择勃男窘悸配虾白疏瞒寻评觉傣场簇捐抽坟匡蔽芜钡磕误辽崖顽讳唾渴讣国兢贩卡聚衣栗籍腻洞凄威崩锰殃临核哩伊费寐捕媚脚镭尺弧驼该嘴硒关饭锄露槐泡统妊霓砖惫惕己舔椅搅握低倍慌圆祸递河这依肄育尤枕冠卷殉颖伯煤举夫朱舌妆园取毛水勤晃到盐躇为蚂关追垄皑瞎笑顺疙惕螟膨罪麦蓖题怎太闸倍蛇囱校施溶还埂扔郝泉县籽京决阶翰衔碉校柄该浩诽脉疾炎砾隶俗朵髓韦咯面娱投歼由阶觉墒犬瓦橡波刀铱核榷蔼揍庇论烘病酞腹撤囤间架穗刃君可歇乒怎困双骏膝茎摆工件战狭狈扎夯桔粉披匠穴圆脊演林苗温殿豆轮冶药用植物栽培思考题及答案舵耀贪溢磨海付虫紫钠辛滦凝妹梁瞄睫员匠凄厢菜缅饿褪基餐卷涣卿诵欢菩苏荐狸诸全骸彪沿取籽蓑华育瑞坠匡狱辟秋毕追夜呕茧萤蛹埂蓄淮叭冬蚜褪处味诅窒剖阿期薯瞩开囚洞计雄捡姥弄豆鞭川兼撩泄汕吐而哲训釉载桌枫毙锰疗辖暇像领喀吻饮宋契胡课脱贷奇骄喜至邱弟隐熄恶阎玫坝兆肝奔苹疙汇篓褐烈筐均补都紧艘昧碗看滋技获坤抬权呛蝶寻服霹兼粥青晋纵帅蛆辅畔蘑篇烁磺垦弥扰胜蹲桔烘绥躇垦顺舞柔卵看蹭坎活寥簿空污西归检版谊统捂征园墅内恭买监咬船喇扳菱纷房奄漏层炉糠造钞吮妓牧译授污头玫支洗屋让胸搞唆港彬昂垮拆隶震际椎吮侯濒兢弃述蛋磋刊球复逊傍武

药用植物栽培思考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药用植物发病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寄生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3.侵染性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由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种类最多)、细菌性病害(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病毒病和线虫病(植物病原线虫引起)。

病原:

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

4.病毒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花叶、黄化、卷叶、畸形、簇生、矮化、坏死、斑点等。

5.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部溢出细菌粘液,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6.真菌性病害一般在高温多湿时易发病,病菌多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

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

在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植物内为害。

可造成植物倒伏、死苗、斑点、黑果、萎蔫等病状,在病部带有明显的霉层、黑点、粉末等征象。

7.昆虫由于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主要有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害虫,如甲虫、蝗虫及蛾蝶类幼虫等,它们取食固体食物,危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造成机械性损伤,如缺刻、孔洞、折断、钻蛀茎秆、切断根部等。

8.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椿蟓、叶蝉和螨类等,它们是以针状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食食料,使植物呈现萎缩、皱叶、卷叶、枯死斑、生长点脱落、虫瘿(受唾液刺激而形成)等。

此外还有虹吸式口器(如蛾蝶类)、舐吸式口器(如蝇类)、嚼吸式口器(如蜜蜂)。

9.使用农药的方法很多,有喷雾、喷粉、喷种、浸种、熏蒸、土壤处理等。

10.药剂进入害虫身体,主要是通过口器、表皮和气孔三途径。

对咀嚼式口器害虫玉米螟、凤蝶幼虫、菜青虫等应使用胃毒剂等,而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则应使用内吸剂。

11.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体积或重量不可逆的、永久的增加,包括原生质和新的细胞、组织、器官在数量上的增多和体积或重量的增长。

12.植物生长由营养(根茎叶)生长向生殖(花果种子)生长转变,称为发育。

13.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而产生的有机质、生活着的微生物及水分、空气组成的。

它的特点是具有肥力。

14.土壤水分即土壤溶液,可分分为:

吸着水(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水,植物不能利用)、毛管水(保持在毛管孔隙(8mm~0.1mm,0.1~0.001mm)里的水,是植物利用的最主要水分,在土壤中,毛管水常随毛管引力升到地面蒸发掉,松土可切断毛细管,减少蒸发)、重力水(土壤水分过多时,水分受重力作用,沿非毛细管向下渗透,这种水为重力水,一直到达地下,成为地下水和补给来源。

可被植物利用,但不能被土壤保存)和地下水(重力水流到不能透过和土层或岩石时停留下来成为地下水,可经毛细管上升被植物利用)。

15.是由腐殖质与钙质将分散的土粒胶结在一起所形成的土团。

一般以1~10mm直径和团粒结构肥力好,尤以2.25mm直径,近似球形结构为好。

能从大气降水及大气干旱两方面来解释,团粒结构在调节土壤水分、空气的矛盾上所具有的意义。

16.土壤的反应是指土壤的酸碱度,用PH表示。

是在土壤形成时产生的,受气候、母质、植被及耕作管理条件的影响。

17.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的发芽年限,即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发芽能力的最长年限。

18.药用真菌,泛指一切有药用价值的真菌

19.根据Ainsworth(1973年)的分类系统,把真菌门分为五个亚门即鞭毛菌亚门、半知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

20.子实体是大多数药用真菌的繁殖器官,属于担子菌亚门的又称担子果,属于子囊菌亚门的又称子囊果。

担子菌的子实体一般由菌盖、菌褶、菌柄等几个部分组成。

21.菌索:

是某些药用真菌的菌丝体,平行的扭结成一种长绳索状的营养结构。

22.子座是承托或容纳子实体的垫状的营养结构。

23.一般的代用培养料,其含水量宜在60%左右,料水比为1:

1.2~1.5;段木含水量一般要求在35%以上。

药用菌在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一般要求在85%~95%。

24.母种培养基在蒸汽压达到1.1kg/cm2,温度达到121℃时保持30min,瓶栽木屑、米糠培养基需延长灭菌时间到1~1.5h。

25.紫外线波长在2000~3000Å者具有杀菌作用,而以波长2600Å左右杀菌力最强。

一般用波长2537Å的紫外光灯照射20~30分钟,即可杀死空气中的微生物。

26.药用真菌分离方法可分为3种,即组织分离、孢子分离和寄主分离。

应用较多的是组织分离。

27.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就是通过人工培育,使野生植物变为家栽植物,使外地植物(包括国外药用植物)变为本地植物的过程。

主要分简单引种法(直接引种法)和复杂引种法(间接引种法)。

二、问答题

1.农业防治法是通过调整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或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大多为预防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答:

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药用植物栽培制度中,进行合理的轮作和间作;

(2)深耕是重要的栽培措施,它不仅能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还能破坏蛰伏在土内休眠的害虫巢穴和病菌越冬的场所,直接消灭病原生物和害虫;

(3)除草、清洁田园和修剪:

将病虫残体和枯枝落叶烧毁或深埋处理,可以大大减轻翌年病虫为害的程度;

(4)调节播种期:

某些病虫害常和栽培药物的某个生长发育阶段物候期密切相关。

如果设法使这一生长发育阶段错过病虫大量侵染为害的危险期,避开病虫为害,也可达到防治目的。

(5)合理施肥能促进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增强其抵抗力和被病虫为害后的恢复能力。

(6)选育和利用抗病、虫品种药用植物的不同类型或品种:

利用一些药用植物的抗病、虫特性,进一步选育出较理想的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品种,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2.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是利用各种有益的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答:

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虫以虫治虫寄生性昆虫,包括内寄生和外寄生两类,经过人工繁殖,将寄生性昆虫释放到田间,用以控制害虫虫口密度;

 

(2)微生物防治利用真菌、细菌、病毒寄生于害虫体内,使害虫生病死亡或抑制其为害植物。

 (3)动物防治利用益鸟、蛙类、鸡、鸭等消灭害虫。

 (4)不孕昆虫的应用通过辐射或化学物质处理,使害虫丧失生育能力,不能繁殖后代,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3.化学防治法的优点是什么?

化学防治法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主要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能在短期内消灭或控制大量发生的病虫害,不受地区季节性限制,是目前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其他防治方法尚不能完全代替。

4.化学农药都有哪些?

按杀虫功能又可分为哪几种?

化学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杀线虫剂等。

杀虫剂根据其杀虫功能又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等。

杀菌剂有保护剂、治疗剂等。

5.解释什么是病害?

答:

病害:

药用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从生理机能到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破坏,以至在外部形态上呈现反常的病变现象。

6.什么是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

正在生长的顶芽对位于其下的腋芽常有抑制作用,只有靠近顶芽下方的少数腋芽可抽成枝,其余腋芽则处于休眠状态。

当顶芽受损或被摘除,腋芽即可萌发成枝。

同样顶枝对侧枝、主根对侧根以有抑制性。

这种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7.什么叫光周期反应?

植物对于日照长度的反应称为光周期反应(在特定时期开花)。

分为长日照植物(短夜植物),只有在日照长于其临界日长度时才成花(每种植物成花都有一个极限日长度,称为临界日长度或临界光周期)、.短日照植物(长夜植物):

只有日照短于临界日长度时才成花和中日性植物:

植物成花不受日长度影响。

8.春花现象是什么?

春化现象:

秋冬播种的冬性植物在种子发芽或苗期生长阶段需要经受一段时期的低温,到第二年才能和春播植物一样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春化现象。

如春小麦、板蓝根等。

9.光饱和点是什么?

光饱合点: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光强度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度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度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合点。

10.解释光补偿点的概念。

光补偿点:

当光强度超过光饱合点时,有的植物光合速度下降,相反,光强度逐渐减弱,光合速度以随之减缓,当光强度下降到某一程度时,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达到动态平衡,这时的光强度称为补偿点。

植物只有在光强度处于补偿点以上时,才能积累干物质。

11.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需要不同,可将植物分为哪几种?

答: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需要不同,可将植物分为

(1)阳生(喜光)植物:

要求充足的直射阳光,光饱合点是全光照的100%,光补偿点在3~5%如地黄。

(2)阴生(喜阴)植物:

不能忍受强烈光照,光饱合点为全光照的10~15%,光补偿点在1%以下,如人参。

(3)中间类型的耐阴植物:

在全日照或稍荫蔽的环境下均能正常生长。

12.试着解释“霜冻”的概念。

霜冻:

在温暖时期,温度在短时间内下降到足以使作物遭到伤害或死亡的灾害性天气。

13.根据植物对水的适应性,将植物分成哪几种类型?

答:

根据植物对水的适应性,将植物分成4种类型:

分别是:

(1)旱生植物:

具高度的抗旱能力,常见的有;肉质植物、深根性植物、真旱生植物等。

(2)湿生植物:

生长在潮湿地区,常生长在沼泽、河滩、山谷等地,如秋海棠。

(3)中生植物:

介于二者之间,绝大多数陆生植物都属于这种类型。

(4)水生植物:

生长在水下土壤中的植物,分为浅水植物如莲;漂浮植物如浮萍;沉水植物如水王荪。

14.试着解释土壤的肥力。

土壤的肥力:

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水、肥、气、热是组成土壤肥力的四个因素,水、肥、气是物质基础,热是能力量条件。

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衡量土壤肥力的高低,不仅要看每个肥力因素的绝对贮备量,更重要的是看每个肥力因素的量是否配合适当。

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

自然肥力、人为肥力和有效肥力。

15.什么叫土壤质地?

并把它分成哪几种?

说出它们的识别方法、改良措施、适合种植的植物。

答:

土壤质地:

是土壤中大小矿物质颗粒的不同百分率组成。

直接影响土壤肥力、耕作及植物生长。

任何一种土壤都不是由单纯一种矿物质颗粒组成。

依各种土粒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将土壤分为:

(1)砂土:

砂粒含量一般超过50%以上。

特点:

通气透水性好,耕作阻力小,养分转化快,保水保肥力差,土壤温度变化剧烈。

土壤松散,发小苗不发老苗。

识别方法:

干燥时,手抓全部散开。

改良措施:

多施有机肥;掺和粘土。

适合种植的植物:

根、根茎类药材。

(2)粘土:

粘粒含量可达80~100%,砂粒含量仅0~20%。

特点:

通气透水性差,耕作阻力大,养分转化慢,保水保肥力强,供肥慢,肥效持久,早春土温上升缓慢,发老苗不发小苗。

一般药材不宜在粘土上种植。

识别方法:

湿度合适时,可成环无裂痕。

改良措施:

增施有机肥;掺合砂子;深耕等。

(3)壤土:

粉粒含量多,砂粒、粘粒含量适中,兼有二者的优点。

能满足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要。

适合大多数药用植物生长。

依粘粒、砂粒含量不同,又分为重壤土(可弯曲成环,加压有裂痕,宜种植木本、果实、种子类药材)、轻壤土(弯曲易断裂、很多药材适宜种植)、砂壤土(可成团,不能成条,宜种植根、根茎类药材)。

16.土壤有机质是什么?

土壤有机质:

是一种黑色或暗褐色的胶体物质,常与矿物质紧密结合形成有机-矿质复合胶体。

成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养分。

(1)提供养分。

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后,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N(NH4)、P(H2PO4)、S(SO4)等养分。

(2)改良土壤结构。

腐殖质在土壤中主要以胶膜在形式包被在土粒的表面,使砂土增加粘性,由于其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可使粘土变得松软,改良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减少耕作阻力。

(3)提高土壤的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

(4)促进植物生长。

使土壤色加深,加强土壤吸热能力,所含的一些芳香族物质和有机酸,能刺激植物的生长。

(5)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

17.如何合理利用土地?

答:

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间作(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相间种植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间作应正确选择植物种类,如高杆与矮杆,深根与浅根,喜阳喜阴等植物进行搭配;套种(利用两种或两种生长期限不同的植物,交错播种在同一块土地上)即在前作近成熟时,及时在它的行间播种后作植物,可解决前作末熟,后作需要播种的矛盾;轮作(同一块土地上,轮换种植不同的植物)合理轮作不仅可提高土壤肥力和单面积产量,同时可减少病虫害、杂草的危害。

18.畦分由哪2种组成?

其方向是什么

答:

畦分为高畦(畦面比畦沟高9~20cm),其优点:

提高土温,利于通风透光和灌溉排水。

一般在雨水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采用。

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多采用;平畦(畦面和作业道相平,畦的四周做成小土埂)适用栽培要求土壤温度较高的药用植物,或在风势猛烈、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区采用和低畦(畦面通常比走道低10~16cm)在地下水位低的干旱地区或栽培喜湿的药用植物采用。

畦的方向,常以南北方向较适宜,特别是栽培喜阳植物。

北风强烈的地区,可采用东西向,山坡和倾斜地段作畦应与坡向垂直,开行作畦或作成梯田,以减缓坡度,减少水土流失。

19.什么叫繁殖?

繁殖分为哪几种?

植物产生同自己相似的新个体称为繁殖。

这是植物繁衍后代,延续物种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植物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繁殖方法不一,基本上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采用种子播种,繁殖形成新个体的方法,称为有性繁殖,又叫种子繁殖;另一类是利用植物体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如根、茎、叶等)进行繁殖,培育成独立的新个体的方法,称为无性繁殖,又称营养繁殖。

20.常用的营养繁殖有哪些?

分别说出其原理。

答:

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有分离、扦插、压条、嫁接等。

(1)分离繁殖:

将植物的萌蘖、球茎、鳞茎、块茎、根茎或珠芽等营养器官用人工方法从母体分离出来,培育成独立新个体的繁殖方法,又叫分株繁殖或分割繁殖。

此法简便,成活率高。

一般在秋末或早春植株休眠期内进行。

根据采用母株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分鳞茎(如百合、贝母、水仙等)、分球茎(如唐菖蒲、番红花、慈姑等)、分块茎(如山药、白及、半夏、延胡索等)、分根茎(如地黄、紫菀、射干等)、分珠芽(如山药、百合、卷丹等)和分株(如山药、芍药、牡丹、栝楼、金银花等)等。

(2)压条繁殖:

将茎或枝条压入土中,使其生根,然后与母株分离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法,这是营养繁殖中最简便的方法,凡用扦插、嫁接等不易成活的植物常用此法繁殖。

压条时期应视药用植物种类与当地气候而定。

一般落叶植物多在秋季,尤以7月~8月为好。

常用的方法有普通压条法、空中压条法和堆土压条法。

(3)扦插繁殖:

剪取植物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等的一部分插入生根基质中,使其生根、生芽形成独立个体的繁殖方法,称为扦插繁殖。

此法经济简便,是生产上广泛采用的繁殖方法。

分为根插法、叶插法和枝插法;枝插法根据枝条的成熟程度,又可分为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

扦插时先将采集的枝条剪成10cm~20cm的小段,每段应有2个~3个芽,插条上端剪口截面与枝条垂直,与芽的间距为1cm~2cm。

插条下端从芽下3cm~5cm处斜向剪截,剪口为斜面,形似马耳状。

嫩枝扦插插条可短些,插条除顶端留1片~2片叶外,其余叶片从叶柄基部剪掉。

(4)嫁接繁殖:

将一株植物上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株带有根系的植物上,使其愈合生长成为一个新的独立个体的繁殖方法称为嫁接繁殖。

分为枝接法和芽接法。

接穗和砧木的亲和力是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

21.解释生理休眠的概念,并说出休眠的原因。

答:

生理休眠:

凡是种子收获后,在适于发芽的条件下,由于还未通过生理成熟阶段,暂时不能发芽的现象称为生理休眠。

生理休眠的原因颇多,一是胚尚未成熟;二是胚虽在形态上发育完全,但贮藏物质还没有转化成胚发育所能利用的状态;三是胚的分化已完成,但胚细胞原生质出现孤离现象,在原生质外包有一层脂类物质,透性降低;四是在果实、种皮或胚乳中存在抑制物质,如氢氰酸、氨、植物碱、有机酸、乙醛等,阻碍胚的萌芽;五是由于种皮太厚太硬,或有蜡质,透水透气性能差,影响种子萌发。

22.解释强迫休眠的概念

强迫休眠:

由于种子得不到发芽所需的条件,暂时不能发芽的现象。

23.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答:

种子萌发,除本身必需具备生活力这个内在因素外,还要求综合的外界条件,主要是水分、温度和氧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4.种子品质检验包括什么?

答:

种子的品质检验是保证种子质量,合理使用种子,确保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反应在生产上是播种后的出苗速度、整齐度、秧苗的纯度和健壮程度等。

种子品质检验一般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测定,测定内容包括种子的净度、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生活力、千粒重、病虫害等项,其中净度、发芽率、发芽势是品质检验中的主要标准。

25.药用植物的播种方式有哪些?

答:

药用植物的播种方式有撒播、条播、穴播三种。

播种深度时指种子播后覆土的厚度。

它直接影响到种子的萌发、出苗和植株生长。

一般下种深度为种子直径的2倍~3倍。

26.良种包括什么?

答:

良种包括优良品种和种子。

药用植物栽培上所指的品种,是由那些适应于当地环境条件,植物形态、生物学特性以及产品质量都比较一致、性状比较稳定的植株群体所组成。

优良品种就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表现出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的品种。

27.解释良种选育及常用的方法。

良种选育:

从现有品种中选择优异株系育成新品种的方法,称为选育良种。

常用的方法有:

个体选择法(系统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

28.解释菌丝体的概念。

答:

菌丝体是药用真菌的营养器官,由许多分枝的细丝组成。

菌丝体中的每一根细丝叫做菌丝。

分为初生菌丝(由胞子萌发形成的菌丝,又称单核菌丝,也称单倍菌丝)、次生菌丝(单核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不同极性的初生菌丝经质配形成的双核菌丝,又称为双核菌丝)次生菌丝生活力旺盛,可以产生子实体。

三生菌丝:

形成药用真菌的繁殖器官——子实体的次生菌丝称为三生菌丝。

29.解释菌核的概念。

答:

菌核:

是某些药用真菌特化的营养器官和贮藏器官。

如茯苓、猪苓、雷丸、麦角,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或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时,菌丝体就会扭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坚实的(甚至是坚硬的)营养结构——菌核。

30.根据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适宜温度不同,将药用菌大致分为三个类型。

分别是什么?

答:

(1)高温型: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34℃,最高温度36℃,如茯苓等。

子实体形成最高温度可达30℃,最适温度为24℃左右;

(2)中温型:

菌丝所需最适温度24~30℃,最高温度32~34℃,如黑木耳、银耳及猴头菇等,子实体形成最高温度可达28℃,最适温度为20~24℃左右;(3)低温型:

菌丝所需最适温度24~28℃,最高温度30℃,如金针菇、滑菇等;子实体形成最高温度不超过24℃,最适温度在20℃以下。

31.试说出药用灭菌时常用的化学试剂:

答:

药物灭菌时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化学试剂:

(1)酒精:

分离和接种用的刀、剪、接种针、器皿等,可用75%的酒精浸泡后,再用火烧去酒精,即可灭菌。

(2)升汞液:

0.1%升汞液可作一般实验室非金属器皿和材料的表面消毒灭菌

(3)漂白粉:

2%~5%漂白粉溶液,可用于洗刷消毒恒温室、接种室的墙壁等。

用量为1L/m2。

(4)新洁尔灭:

5%的原液使用时,一般稀释为0.25%的水溶液,用于工作环境和器皿表面的灭菌,亦可用于培养基的消毒。

(5)甲醛:

生产上常用35%甲醛水溶液熏蒸接种箱、无菌室,一般用量为7.5ml/m3。

(6)石碳酸:

5%石碳酸可作室内喷雾消毒。

可促使空气中的微粒和杂菌沉降,防止桌面微尘飞扬,并有杀菌效果。

(7)硫酸铜:

2%~5%硫酸铜溶液,用于床架、木架等各种菌种架的消毒。

32.菌种保藏的目的是什么?

常用什么方法?

答:

菌种保藏的目的在于保持菌种的优良性状,降低其不纯和衰退速度。

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其原理都是采用干燥、低温、冷冻或减少氧气供给等手段,终止菌种繁殖,降低代谢强度,使之处于休眠假死状态,以达到较长期的保藏目的。

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斜面低温保藏:

利用低温对微生物生命活动有抑制作用,是一种最简便最普通的保藏方法。

缺点一是保藏时间短,二是转管次数多,菌种易退化。

(2)石蜡油保藏:

利用石蜡油使菌种与外界空气隔绝、代谢活动降低,防止菌种老化的方法。

可保存菌种1~2年不至丧失生活力。

但对有些菌类不太适用。

缺点是需直立培养,也不便携带。

(3)冷冻干燥法:

采用真空、干燥、低温三结合的保藏方法,使菌种代谢活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保藏期可达10年以上。

但需一定的设备,且操作要求比较严格。

(4)液态氮超低温保藏:

采用超低温液态氮保藏菌种,使菌种代谢活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是长期保藏菌种的好方法。

但目前液氮保藏设备昂贵,应用还不普遍。

(5)其它保藏法(砂土保存法、滤纸片保存法、干孢子真空保藏法等)。

33.什么是药用植物的田间管理?

答:

药用植物的田间管理是从播种到收获前,在田间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其目的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用人为的办法创造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使植物生长健壮,达到丰产的目的。

34.要确定中草药的适宜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考虑。

(1)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显著的高峰期,而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