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532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docx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docx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年级2011级

学号222011318011143

姓名芮小亮

指导教师沈立成吕瑜良刘苏

成绩

2015年5月20日

一、实习目的:

1、野外综合实习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对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综合的观察、分析和研究。

通过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类型、水文气候特征、干热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以及峨眉山气候、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异等内容,夯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地理课堂教学积累素材;

2、立足所学地理科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独立观察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野外综合实习,初步掌握野外综合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习单位、时间和地点

1、实习单位: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实习时间:

2015年4月21日—2015年4月30日;

3、实习区域:

(1)重庆北碚-云南昆明段铁路沿线(途径綦江、赶水、桐梓、遵义、贵阳、安顺、六盘水、宣威、曲靖等)

(2)云南省昆明市区

(3)云南省西山龙门景区

(4)云南省路南石林自然遗产、地质公园

(5)云南省九乡溶洞地质公园

(6)云南省民族村

(7)云南省滇池

(8)金沙江干热河谷区

(9)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风景区+峨眉山博物馆)

(10)峨眉山-重庆段四川盆地地形区

三、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过程概述

整个地理综合实习为期10天,围绕中国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展开,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区,重点考察云南喀斯特地貌、金沙江干热河谷、峨眉山气候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等内容。

具体时间安排、地点和任务如下:

4月21日

重庆北碚-菜园坝火车站-云南昆明

观察北碚-重庆嘉陵江段河谷地貌、重庆-梁凤英段川东平行岭谷地形地貌、重庆-贵州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交通建设和布局情况等

4月22日

滇东高原-云南昆明

云贵高原坝子地形、红壤、植被特征等,云南十八怪以及少数民族文化;昆明市区划分:

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以及呈贡新区等

4月23日

云南西山龙门国家重点风景区

西山的植被类型、火山岩-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和球状风化等,西山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

4月24日

云南石林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九乡溶洞国家地质公园

路南石林的概况、成因和特征,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形成原因,溶洞和地下河、边石坝、石笋、石钟乳、石柱等形成的原因以及喀斯特景观的开发与保护措施等

4月25日

云南民族村和滇池

云南25个少数民族概况(傣族、水族、布依族、布朗族、苗族、怒族、傈僳族、满族、回族、瑶族、拉祜族、佤族、白族、纳西族、彝族、哈尼族、景颇族和阿昌族等)以及各少数民族人文风俗情况、云南滇池的概况和污染以及治理污染的措施

4月26日

昆明-峨眉段: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

干热河谷区的成因、特点和地质灾害、农业生产方式和制约因素等

4月27日

四川峨眉山山麓地区

峨眉山博物馆、佛教文化、山麓地区植被类型和特征

4月28日

四川峨眉山山麓-金顶-洗象池地段

峨眉山佛教文化、地质地形概况、生物多样性以及气候植被垂直地带性特征

4月29日

四川峨眉山洗象池-山麓地段

峨眉山佛教文化、地质地形概况、生物多样性以及气候植被垂直地带性特征

4月30日

四川峨眉山-重庆北碚

四川盆地地形区内的地形地貌、河流与人类活动概况

4、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1.峨眉山概述

1.1位置概述

峨眉山(103.48°E,29.59°N)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面距离四川省省会成都约160km,西距峨眉山市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

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相对高差2600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3079.3米)为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1]。

地势陡峭,风景秀丽,号称“峨眉天下秀”。

1.2气候气象概述

峨眉山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陡然高出的峨眉山主峰,阻挡东南面来的潮湿、温暖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峨眉山区常年多雨、多雾、少日照,常年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

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在峨眉平原拔地而起,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可分为四个垂直气候带,温差大,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据30年气候调查资料显示,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为1922mm,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数为83天,年平均有雾日为322.1天,年平均日照山麓为951.8小时,山顶为1398.1小时。

年平均雾湘139.4天,雨湘141.3天,这在同一纬度的自然环境中是极为罕见的“玉树琼花”的奇观。

山顶和山麓温差较大,大约相差14℃,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0.6度。

峨眉城区最冷在1月,月平均气温4.3度,最低气温为零下4度左右。

峨眉山顶月平均气温从11月到下年3月都在零下,最冷月1月,为零下6度,最低气温为零下20度左右。

7月平均气温为11.8度,最高气温为20度左右。

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为冰雪覆盖,一般是10月到次年的4月,峨眉山都是白雪皑皑的,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冬春之别。

1.3植被概述

峨眉山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保存完好的森林植被,为各种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峨眉山154平方公里的“绿岛”中,珍藏着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分布着高等植物280科,3700余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以上,占四川植物物种总数的1/3。

其中包括苔藓植物70科196属400余种(含变种、变型等分类单位),蕨类植物45科105属430余种,种子植物165科970属2870余种。

具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类型及垂直带谱,从山麓向上依次为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暗针叶林,森林覆盖率达87%。

首批被国家列为保护植物的有珙桐、桫椤、银杏、独叶草、连香树、领春木等31种。

第三纪以前延续下来的、保持一定原始形状的古老种类,如木兰、木莲、木犀、含笑、万寿竹、石楠、铁杉、五味子等是与北美相对立的间断分布类群,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2.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成因

2.1气候的垂直地带性特点及成因

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按照水热状况参照自然植被和土壤水分,峨眉山东坡可划分为四个垂直气候带:

海拔1500米以下属亚热带气候;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

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2]。

以下用具体数值说明:

表1.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低)气温对照表(1951-1980):

(单位:

°C)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平均

温度

 

山脚

6.9

8.7

13.3

18.0

21.6

24.1

26.1

25.7

21.9

17.6

13.3

8.8

山顶

-6

-4.9

-0.7

3.3

6.1

9

11.8

11.2

7.8

3.4

-0.9

-3.8

极端

最高

温度

 

山脚

18.7

22.5

29.5

34

37.9

37.2

36.9

38.3

35.1

29.2

24.6

20.8

山顶

19.2

18.5

23.1

22.1

20.7

21

22.4

23.4

19.3

19.5

16.6

16.3

极端

最低

温度

 

山脚

-3.3

-1.7

1.5

2

10.6

13.7

16.2

5.6

13.3

10.2

2.2

-4.4

山顶

-20.9

-17.8

-13.8

-12.9

-5.5

-1.1

3.2

0.3

-3.1

-10.5

-14.7

-19.3

注:

①年平均温度:

17.2°C(山脚);年极值:

3°C(山顶)

②极端最高温度:

山脚28.3°C(1953.8.18);山顶23.4°C(1951.8.6)

③极端最低温度:

山脚-4.4°C(1975.12.5);山顶-20.9°C(1956.1.9)

从气温上看,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且坡度也较大,从峨眉山山麓到金顶,气温垂直变化显著,依次可划分为亚热带(海拔1200m以下,年均温度为17.2℃)、温带(海拔1200m-2200m,年平均温度为13.1℃)、亚寒带(海拔2200m-3047m,年平均温度为7.6℃)和寒带(海拔3047m以上,年平均温度为3.0℃)。

与之相对应的气候带垂直分异也较为明显: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1月均温约6.9℃,7月均温26.℃)暖温带气候(海拔1500m-2100m)、中温带气候(海拔2100m-2500m)、亚寒带气候(海拔2500m以上)其中,海拔2000m以上的地区约有半年被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

据30年气候调查资料,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为1922mm,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数为83天,年平均有雾日为322.1天。

表2.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雨量对照表(1951-1980):

(单位mm)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山脚

13.5

24.6

41.3

87.6

127.4

174.1

356.5

420.2

171

83.6

37.9

16.9

1555.3

山顶

17

26.5

54.9

114.9

173.7

238.9

399.8

470.3

234.6

122.3

49.4

20.6

1922.8

从降雨上看,峨眉山与临近地区相比,雨量多得多,这主要得益于山地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形成的地形雨。

峨眉山降水集中在夏季(6-9月),年降水量1922mm。

表3.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湿度对照表(1951-1980):

(单位: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

城区

80

80

76

75

74

77

82

81

83

84

82

85

80

山顶

75

80

82

86

88

86

88

89

91

92

88

78

80

从湿度上看,峨眉山平均湿度在86%,个别月份达到93%,而峨眉城区为80%。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峨眉山山体高大,使空气在不同高度凝结成云雾,使其空气湿度大大增加。

 

表4.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日照对照表(1951-1980):

(单位:

h)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城区

47.7

47.4

78.2

98.4

92.4

99.2

139.6

156.8

66.9

41.1

40.3

40.5

951.8

山顶

145.5

126.8

152.1

135.7

93

86.9

124.4

119.4

85.4

79.3

102.6

146.9

1398.1

从日照上看,峨眉山年平均日照山麓为951.8小时,山顶为1398.1小时。

注:

以上资料来源于峨眉山地质博物馆

2.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及成因

2.2.1土壤的垂直地带性特点

峨眉山的土壤,因成土母质多样,土壤类型各异,垂直分带明显。

主要土壤类型为:

黄壤、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暗棕壤及亚高山灰化土。

峨眉山土壤的垂直差异,决定了峨眉山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既有地带性,又有局部特有性。

按照地带性规律,从海拔890米直至绝顶分布规律大致如下:

①海拔890~1700米,也就是牛心寺——万年寺——茶棚子——仙峰寺地带,主要为山地黄壤;②海拔1700~2200米,也就是洗象池上——罗汉坡地带,为山地黄棕壤;③海拔2200~2900米,也就是至梳妆台附近,为山地暗棕壤;海拔2900米至绝顶,为山地暗棕壤和灰化土。

按照非地带性规律,峨眉平原至万年寺以下低山丘陵区,主要是紫色土,黄泥土。

同时在海拔800~1250米之间,局部地方还存在着零星的黄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

峨眉山土壤山地垂直带谱如下:

 

海拔

土壤类型

 600米以下          

黄壤

600~1500米       

山地黄壤

1500~1700米          

山地黄棕壤

1700~2100米       

山地棕壤

2100~2900米         

山地暗棕壤

2900~3099米  

灰化土

2.2.2峨眉山土壤垂直地带性成因

峨眉山区各种山地土壤类型是峨眉山特定为生态环境下形成的产物。

成土过程的复杂性和土壤类型的多样性,是山区成土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决定的。

因此,峨眉山土壤发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处于密切联系状态。

峨眉山是盆周边缘山地,山地气候特征显著。

随着地形的抬升,气候类型沿垂直方向不断更替,出现复杂多样的山地气候类型。

峨眉山山麓低山丘陵带,属典型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全年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有利于常绿阔叶林木的生长。

由山麓向上,气候类型依次更替为山地北亚热带、山地温带、山地寒温带。

从山麓到山顶水平距离仅18km左右,高差悬殊达2600m:

左右地形的急剧变化引起各气候因子明显地垂直变化。

气候因子的垂直变化,影响土壤水热状况的再分配,从而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布规律显著。

2.3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特点及成因

2.3.1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特征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正属雨屏区,山麓年降雨量3593.8毫米。

山地最高点海拔为3099米。

由于海拔高,植被垂直分布现象明显,由上到下植被垂直分布规律为:

①1500米以下:

为偏湿性常绿阔叶林。

该类型建群种以樟科的桢楠、壳斗科的小叶青冈、交让木科的交让木等为主,种类极其丰富。

特别在900米以下的沟谷,因水热条件优越,则多榕属、梧桐科、樟科、木本蕨类—桫椤等热带的成分。

②1500—1800米:

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

该类型建群种以较耐寒的壳斗科的峨眉栲、全苞石砾为主。

③1800—2100米:

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群落外貌为深绿和鲜绿混杂。

常绿树种以峨眉栲、全苞石砾为主;落叶树以鹅耳枥、桦木为主外,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具有大量珙桐、莲香、水青树、领春木等残遗植物。

④2100—2500米:

山地针阔混交林。

该群落落叶树种以鹅耳枥、桦木为主。

针叶树则以峨眉冷杉占绝对优势,另有铁杉。

林下多方竹、箭竹、杜鹃等下木。

⑤2500米以上:

为亚高山针叶林。

针叶树为峨眉冷杉,林下多箭竹。

但此类型在山顶部全遭破坏,目前大面积分布的是次生的以箭竹为主的亚高山草甸[3]。

峨眉山植被山地垂直带谱如下:

海拔高度(m)

植被类型

470-1000峨山镇-万年寺

亚热带次生植被

1000-1500万年寺-茶棚子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500-2100茶棚子-洗象池

暖温带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2100-2900洗象池-梳妆台

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混交林带

2900-3099梳妆台-万佛顶

寒温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与次生灌丛

2.3.2植被垂直地带性成因

峨眉山地形复杂。

峨眉山山势高耸。

孤峰突起。

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7.9米。

相对海拔2658米。

山体坡度大,一般在40°以上,悬岩绝壁,峡谷急流很多。

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异显著。

峨眉山高耸的地势,对南来的气流有抬升作用,使峨眉山温度、雨量、湿度垂直差异明显,与临近地区较颇为特殊。

首先,从温度来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年较差越小,山麓地带的峨眉县年平均气温17.2℃,而山顶的金顶年平均气温3.1℃,山麓年较差19.3℃,山顶则为18℃,第二,以雨量来看,峨眉山与临近地区相比,雨量多的多,这主要是因为山地对气流抬升作用产生一定数量的地形雨而致,峨眉山年降水量1959.8mm,峨眉县1593.8mm,两地相差366mm。

降水大部分集中于夏季。

第三,从湿度来看,峨眉山平均湿度为86%,个别月份达93%。

而峨眉县城为80%。

主要因峨眉山山体高大,使空气在不同高度凝结成云雾,峨眉山终年在云雾笼罩之中。

总之,峨眉山由于山势高,使其气候要素从山麓到山顶有显著差异,出现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这是致使峨眉山植被垂直分带的主要原因。

2.4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缺失

峨眉山的植物垂直分布中缺少落叶阔叶林这个带。

一般亚热带山地均有此现象,原因是:

一方面在亚热带山地一定高度上缺乏水平地带落叶阔叶林所需的气候条件,如在山地一定高度上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夏季温度不够;另外由于山地复杂的地形,往往使喜暖的植物沿沟谷上升,耐寒的植物沿山脊下降,极易将此带叉掉。

不仅如此,在洗象池上下部还可以看到冷杉与石砾生长在一起,而且冷杉林下可见到樟科植物,这都说明了峨眉山的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上均深刻地打上了亚热带地带性的烙印。

参考文献:

[1]周翔.峨眉山名山风景区景观序列研究[D].重庆:

重庆大学,2008.05

[2]庄平.峨眉山冷杉森林群落研究[J]广西植物,21(3):

223-227.

[3]苟娇娇,秦子啥,刘守江,林叶彬,昌小莉,罗明良.基于NDVI的近30年植被覆被变化及垂直分异研究——以峨眉山自然风景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8):

921-925.

五、实习收获与心得体会

野外实习对于一个实践性和体验性比较强的地理学科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时,对一个即将教授这样一门学科的中学地理教师来讲,这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用实际体验来检验课本理论最好的一次机会。

并且,通过实习,掌握一手教学素材,对于授课效果和知识理解都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中国地理大体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南区地理则包括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横断山区一部分,而西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气候水文特征、植被土壤类型、人文风俗习惯,在中学地理知识体系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为期10天的云贵高原-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四川盆地综合实习中,通过对长江、綦江、乌江、金沙江、西山滇池等重要江河湖泊,九乡溶洞、路南石林等主要喀斯特地貌,云南少数民族民俗风情,金沙江干热河谷,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四川盆地地形地貌等区域的实地考察和综合研究,搭配过程中指导老师随时给予的专业讲授和补充,基本掌握了各区域内主要的人文自然概况与特征,深化了对课本知识描述的理解和体验,也进一步为个人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明细了方向。

在此也由衷的感谢为整个综合实习辛劳付出的三位男神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