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724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肿瘤病人心理危机干预

一、背景资料:

  李某,女,43周岁,是国企一名工人,身高约1.60米体,态发育正常,高中文化,再婚家庭,有一养女,无生育史。

  李某是我母亲发小,从小一起长大,又和我母亲在一个单位工作,工作一丝不苟,很要强,性格内向,少言寡语,朋友不多,她曾经离异,后再婚组建新的家庭,丈夫对她非常好,而且二人共同领养一女,现在女儿读初中,两年前一次李某单位体检,x片提示肺部阴影,以前她也曾感觉不适,咳嗽,但没有重视,这次体检,当拿到诊断单时,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得肿瘤,刚开始时候紧张不安,经常失眠焦虑,寝食难眠,同时还怕家人知道自己得了重病,不想让家人一起担忧,把得病一事告诉了要好的朋友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安慰她并陪伴她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检查结果证实了,她得的是肺癌,无奈无法隐瞒,丈夫得知妻子得了肺癌非常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劝说妻子住院手术治疗,妻子极度痛苦,拒绝任何治疗。

由于我在肿瘤医院工作,我得知此事后和母亲曾经到她家做思想工作,最终李某同意治疗,马上帮她们联系了住院,手术很顺利,1个月后,出院,手术后,病情很稳定,愈后良好,阶段性做放化疗,但病人情绪低落。

由于我在医院做医疗随诊工作,定期对肿瘤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了解病人的愈后情况,转归情况,由于李某和母亲关系甚好,又是同事,所以我对于李某的病情格外关心,两年时间一直坚持随访。

  二、主述:

  李某说:

“没想到啊!

我这是怎么了,怎么摊上这么个病呀,为什么我的人生总是这么不顺啊,老天对我不公啊,说好听了,是肿瘤,谁不知道,这是不治之症啊,这是癌症啊,我的天哪,我该怎么办啊,孩子还太小,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眼圈湿润了,不知道我还有多上时间了,我简直要崩溃了…”。

 

  心理测验结果:

  1、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

总粗分:

54,标准分68分。

超过SAS评定分界值50分。

  2、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

总粗分48,标准分60分,超过SDS抑郁评定分界值50分。

  心理测验结果分析:

  焦虑自评量表(SAS)的使用是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一般来说,焦虑总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者为轻度,61-70分者为中度,70以上者为重度焦虑。

由以上的测验结果表明,标准分68分已经超过抑郁评定的分界值50分,属于中度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SDS)是能全面、准确、迅速地反映被试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

适用于各种职业、文化阶层及年龄段的正常人或各类精神病人。

特别适用于综合医院以早期发现抑郁症病人。

一般来说,抑郁总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者为轻度,61-70分者为中度,70以上者为重度。

由以上的测验结果表明,标准分60分已经超过抑郁评定的分界值50分,本例属于轻度抑郁。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

该求助者由丈夫陪同,戴着口罩、面色憔悴、身体虚弱、话语很少、低着头,情绪低落,一直在叹气。

  2、丈夫主述:

自从爱人病了以后,他也经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同时也在为妻子做一些思想工作,竭尽全力安慰妻子,让妻子主动接受治疗,妻子出院后,像变了个人似的,回到家后,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兴趣,连平时最喜欢的电视都看得少了,一切家务都由丈夫来做,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了,有时候呆呆的坐在那里,心神不定,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啊,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够振作起来,孩子到是很懂事,懂得照顾妈妈了,她妈妈病了以后不再去单位上班了,我帮她在单位办理了病退手续,单位知道了此事,单位同事领导都很关心,都来探望她,希望都能给予帮助,为此我很感动。

  四、咨询计划和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针对求助者的叙述和基于咨询师的判断,与求助者商量咨询计划如下:

      一共咨询三次,头一次主要是了解主要目标是释放痛苦的情绪;劝说求助者接受医院治疗。

第二次主要分析了解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发生的原因,目标是引导其改变焦虑状态,重新树立克服苦难的勇气和自信。

第三次进行心理需求分析,目标是调整心态,改变求助者对待疾病方式上的不良认知。

  精神医学范畴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针对这一案例,做好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危机干预,让她走出情绪低谷,目标是学会从容面对、冷静,勇敢、坚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方法上主要采用放松、疏导、心理分析、认知调节等。

  五、评估和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内向,胆小,心理素质差,情绪低落,因为自己得了重病为以后生活焦虑,对一切事物表现漠不关心,身体虚弱。

该求助者因癌症诊断、治疗、康复期间的不良认知和不良行为。

产生了心理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于疾病的焦虑。

按行为理论解释:

因重症疾病诱发心理的焦虑受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个性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主要特征,以防御或逃避行为,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某些重症疾病焦虑是正常的。

但过度的焦虑并且出现了较严重的情绪、生理、行为反应,处于一种疾病愈后的心理状态,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都起到了催化、加重,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

调整求助者心理对疾病恐惧的认知,清除反常行为,所以应采取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来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解释使求治者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七、咨询过程:

  咨询大致分为三阶段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二)心理帮助阶段;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一次咨询2007年1月15日发现疾病明确诊断一个月

  目的:

  ①了解基本情况

  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③确定主要问题

  ④探寻求助者的改变意愿

  ⑤帮助她接受治疗

      方法:

  ①会谈法

  过程:

  该求助者由于体检发现身患疾病后,无法接受现实,心情焦虑不安,产生害怕恐惧心理,甚至拒绝治疗,鉴于求助者焦虑心理进行辅导,减压训练,让她释放内心的痛苦,帮助她走出误区,说服她积极配合治疗。

因为她需要鼓励和安慰。

我们有必要帮忙她消除过度恐惧、害怕、悲观和愤怒的情绪。

  引述英国伦敦金格斯大学的研究报告曾说过,患癌症的人,如果不能保持随时与病魔战斗的乐观心态,就会加速他们崩溃的速度。

一个人的抗癌斗志、积极态度和乐观情绪,都与癌症疗效有关。

让他们的家属认识到重视心理因素对癌症的影响,从而调动精神上的各种能动性与积极性,更快速地战胜病魔。

从而鼓励求助者配合医院进行身体疾病的治疗。

  求助者最终决定治疗。

  

(二)心理帮助阶段

  第二次咨询2007年3月1日  该求助者接受了手术,手术后1个月

  目的:

  ①加深咨询关系

  ②评定主观焦虑程度,缓解术后焦虑。

  ③学会放松训练,树立自信心。

  方法:

认知行为治疗(认知矫正)。

  过程:

  鉴于求助者术后恢复情况尚可,但是总是有焦虑情绪,纠正平和心态,让求助者构想一个自己宁静的地方,聚焦并体味这个想象,帮助她做到自我放松,时间是10分钟,让其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坐好,闭上双眼,轻松的呼吸,我来做反复叙述:

”全身放松,轻松的呼吸,把头脑清空,一到了一让你身体和头脑完全放松的地方…一切都过去了,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所有的痛苦一一散去了,没有烦恼…继续放松…深呼吸…放松的感觉环绕着你,仔细体味全身心放松的感觉…”。

  让求助者坐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都处于舒适的位置,由咨询师口述指导语,此方法可让求助者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并掌握要领,之后可回家自行练习。

以后做放松训练,争取达到全身完全放松,并运用自如。

调整好她的心态。

  第三次咨询2007年4月2日愈后两个月

  目的:

  学会准确的找到疾病愈后引起不适行为的原因,这个原因让求助者产生压力。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寻找该求助者对于疾病的错误认知。

  方法:

谈话法、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矫正)

  过程: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成长史不同,导致了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如果环境对于我们的这些方式以正强化,就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应对方式或防御机制了,我们每个人因该清楚自己的应对方式是什么,人生总有坎坷,总会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事了,总会有焦虑,何况这个事情还不小,关系到个人的安危。

如果没有良好的防御机制去处理你的焦虑,这才是核心问题。

否认的机制是个不错的选择,是把不愉快的事情和现实隔离开来,运用否认的机制,要求你不许再去理会痛苦的现实,好像跟本不存在一样,忘掉痛苦。

我们通过交谈,聊天,鼓励求助者树立自信心,告诉她,手术非常成功,你非常勇敢,你已经战胜了困难,没有任何危险在困扰你了,你用不着心理不塌实,不要过于焦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适当的调节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参与一些适当的活动和适当的体育运动,尽快恢复,调整自我,同时也要积极配合医院的后续巩固治疗。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我们不能说任何事情发生了都是好的,我们只能说虽然身边的事情不见得都是好事,当总有人能够在这些事情中获得好的经验,并且想办法做点什么,这就是我们说的积极的接受,能做的就是帮助这些象肿瘤病人一样的弱势群体,使他们尽快恢复过来,成长起来,但是在这样的逆境中,还是能看到积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但是当健康不再时,我们只能接受,只能从这个不健康的状况当中,得到最好的东西,那就是跟家庭成员的关系更加亲近了,比以前更加珍惜生活了,能够这样想的人远比那些走不出焦虑的人群恢复得更好,这是因为他们的精神状态上更加积极、乐观。

  我们和她家人交谈,告诉他们即使最好的药物,对于那些情绪颓丧、丧失信心的病人,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帮助求助者改变因癌症诊断、治疗、康复期间的不良认知和不良行为。

让病人学习有效的心理应付方式,使病人能够顺利地解决各种各样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还有以后如何应付出现的化疗副作用,使病人表达所有他们关心的有关疾病的问题及表达与疾病相关的害怕、悲伤、愤怒等情绪。

作为家人,因该永远支持她,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她走出低谷。

  心理测验结果:

  SAS测验结果:

总粗分40,标准分:

50分; 

  SDS测验结果:

总粗分35,标准分:

44分。

  测验表明:

求助者的焦虑程度是显著减轻,由症状引发的抑郁水平也大大下降,二者都恢复到了临界值以下的正常水平,由此认定咨询效果显著可靠。

  八、咨询师评估:

 

  2007年6月份,通过电话回访,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目标:

求助者焦虑程度大大降低,抑郁状态也减轻了,保证了各项生理指标正常,端正了不良认知(对于疾病的认知),并在咨询师的协助下改变了原有的不积极的生活态度,调整了心态,变得平和了,对今后的生活有了自信心。

相对咨询过程比较完整,对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步骤与技术应用的较为妥当。

 

  我国每年癌症患者发病情况:

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近20年来中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为22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为160万。

预计到2020年,全球每年将有1600万人死于癌症。

总体癌症的发病率不低。

研究显示,那些患上癌症后能以积极态度接受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的人,癌细胞就会变得胆怯而退缩。

伦敦金格斯大学的研究,是以乳癌患者为观察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