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黄岛区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440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黄岛区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青岛市黄岛区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青岛市黄岛区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青岛市黄岛区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青岛市黄岛区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黄岛区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青岛市黄岛区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黄岛区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市黄岛区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青岛市黄岛区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二语文    2021.0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意境是诗人创作孜孜以求的目标。

那么诗歌的意境是怎么形成的?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求艺术地组合诗歌意象。

如果从意象之间关系入手研究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衬托式等组合方式。

这里谈谈对比式与衬托式两种。

所谓对比式组合,是把某类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不同意象组合在一起,借以表达诗意的组合方式。

阮籍的《咏怀》诗善用对比的方式组合意象,借以表达诗人的爱憎和褒贬。

这些性质相反的意象,既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的独特看法,也显示了诗人内心不可排解的矛盾,多角度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如《咏怀·十五》:

“昔年十四五,志向好诗书。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嗤。

”诗歌首先追忆自己少年时代以安贫养德、好学深思的孔门弟子颜回、闵损为效法对象,虽穿粗衣而怀高尚之德的情形,然后诉说自己“开轩临四野”、目睹社会动荡、荣名无所的现状,思想发生了根本转折的情况。

怎么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

因为诗人开轩、登高所见尽是“丘墓蔽山冈”的凄凉景象,原来鲜活的生命转瞬消失,荣名再也毫无意义,所以他便悟出了羡门子之辈超脱世事的原因,因而大笑自嗤、觉今是而昨非也就成为了必然。

很显然,诗歌就是通过性质相反、相对的意象——儒学之士(颜回、闵损)与玄学之士(羡门子)的对比组合,来表达诗人今昔志趣的不同与思想的转变。

有论者认为意象组合的形式之一叫“并置”,认为并置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进行罗列,它们或为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意象并列,或者是不同时空的意象并列,构造审美艺术形象”。

根据此定义,论者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意象组合诗例,指出“酒肉臭”和“冻死骨”形成对比。

用对比事例阐释并置方式,就好像说“玫瑰花是花”一样,在逻辑上是不够严密的。

意象的组合就是意象的并置,诸如对比、并列、递进、衬托、叠加、聚合等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意象并置于一首诗中,而它们只是并置的不同形式。

从概念上讲,“并置”是属,“对比”等是种,我们还是要将它们细分清楚,要把玫瑰花说成“是花的一种”为好,不能将种、属混同。

衬托式意象组合是指以一个或多个意象去映衬、垫托主要意象或中心意象,并通过这种衬托,更加凸显着力刻画的主要意象、中心意象。

例如“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的《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歌说苍劲松柏屹立高山,任尔寒风肆虐、冰霜摧残,却能始终保持傲然端正、四季常荫的本性。

诗歌的主题是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挺立,永葆高洁的节操。

本诗就是以“风”“霜”“寒”这三个生活中令人生畏的意象来衬托“松柏”这个中心意象的,目的是赞美松柏的坚韧、高洁,使“松柏”意象更加引人注目,从而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歌颂和赞美“松柏”精神的艺术旨趣。

对比式组合与衬托式组合不同。

衬托式组合是单向的,衬托意象的角色是陪衬、映衬、垫托,不是与主要意象、中心意象对比,而是处于服务服从地位。

《赠从弟》中的“风”“霜”“寒”三个意象显然不是与“松柏”意象进行对比,而是在“衬”。

在《赠从弟》这样的诗里,倘若以柳、槐这类易凋之树木与松柏这个遇寒更青的事物组合在一起,那就是对比式的组合了。

对比组合的特征是某类性质相反或相对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进行对比,意象之间是平等、并列的,这是需要辨别清楚的。

当然,衬托式组合有时与对比式组合杂糅使用。

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深及千尺的潭水与老朋友依依不舍送我之真情之间有对比,亦有衬托,是两种组合的混合运用。

事实上,意象的不同组合方式往往不是单独使用,多种组合方式联合交织反而是更常见的现象。

当然,在一首诗中,往往又以一种组合方式为主。

(选自张中成《古典诗歌意象组合方式新论》,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在进行创作时,需要通过艺术地组合诗歌的意象,营造诗歌的意境,使意象与意境共同服务于诗歌的主题。

B. 阮籍的《咏怀•十五》一诗,通过性质相反、相对的意象——儒学之士与玄学之士的对比组合凸显了诗人内心不可排解的矛盾。

C.“并置”论者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个对比事例来阐释并置方式,作者认为混淆了概念的范围。

D.与衬托式组合中意象关系的单向性不同,对比式组合意象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平等的、并列的。

2.下列诗句的意象组合方式为衬托式的一项是(3分)

A.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白梅》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C.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3.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简要说明。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老家余欢

我这回一放假,便回到老家去了。

老家是在乡下。

四五间用水泥砖修建起来的屋子,正厅前方偏左侧有一间厢房,厢房后方斜倚着三间猪圈,一堵矮墙把房子围成了个圈儿,墙上栽有一片菊花,时时放出香味;花心有蜜蜂,每到午间,便“嗡嗡”呼叫。

房子四周环拥着不尽的包谷杆儿,包谷棒上倒挂着些粉红的、米白、褐色的包谷须,有风时,包谷须微微波动;像小侄子偶尔皱起的眉头,几分钟后又舒展开来。

老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沟里间或传来几声蛙鸣,沿沟上方一带相间地栽着一排李树和梨树,一株葡萄架在李树上,春夏别有一番热闹。

老家的生活很是风雅。

一条李树枝伸进窗台,紧挨着窗玻璃,我就住在这间朝南的屋子里。

每逢风抱着花来看我写字,粉红色的花瓣打着转儿飘落在纸上,绘出一条漂亮的弧线时,我便抬头向外看看。

奶奶拄着拐杖,坐在葡萄架下的石凳上,阳光穿透叶子,窸窸窣窣洒落下来,擦白了她稀疏的头发。

阳光在她布满褶皱的青灰色脸上来回跳动,没多久便安静下来,仿佛她的脸有魔力似的。

老家的气息较城市更为平和。

我回来的第二天,便去村里游荡。

放眼一望,碧绿千顷:

一块块辣椒地占据了村庄,地里全是一片深色的绿,地势高低起伏,这种绿仿佛是从远处山坡的苍翠欲滴分流过来似的。

这绿,借着露水清澈地显露出来,露水似滴未滴,才看一眼,就想把它储存到心中去。

地中间零星站着五六个人,指着辣椒在说着什么。

大纳路通车后,往来村里的陌生面孔增多了。

我刚路过田坎,便看到地里有几颗脑袋在晃动,接着传来一道声音,“琳琳,你回家了啊!

“嗯,回来了,大娘,今年的辣椒结得真好。

”我弯下腰,伸手摘了一把,放进她旁边的篮子。

“是的,刚我听到那个四川老板和村支书说,他今天要买一吨,我要抓紧摘勒。

多摘点,好多讨点工钱,赶场天给我孙儿买字帖……”

我们都是村里的居民,自有一种情分。

我从小在村里长大,对村里的一草一木也颇为熟悉:

沙湾的泉水最甜,水井湾的次之;环山的映山红最多也最好看;三伯家养了一群鸡,大的也有,小的也有。

它们白天躲在包谷地里,晚上被安置在一间用水泥砖砌成的鸡圈中……离开家乡之后,在贵阳居住,愈加想念老家的这种平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与和谐。

我每天傍晚都要去村中走走,这村子里似乎有一种魅力,能让人平静下来。

老家的蚊子很多。

每到晚间,蚊子成群结队的在门前扑打翅膀,嗡嗡作响。

我虽把房门紧闭,甚至还叮嘱小侄子不要开门。

但是一转身,侄子已经溜了出去,随之混进来几只蚊子。

我托着杀蚊剂四处喷射,另外又撕开苍蝇纸并将它摊放在各个角落,还是不能杀绝。

侄子也在一旁忙得不可开交,捉到一只蚊子,急忙跑过来对我说,“姑姑,我把它扔出去,让它饿死就行了。

”于是为了解救这些蚊子,小家伙每天都会进出跑十几次,兴高采烈地数他放出去的蚊子。

老家的雨是温和的。

近日天气闷热,一朵乌云笼罩在老家上空,偶尔阳光躲进云里,天空便呈现出黑压压一片。

我们生怕下暴雨,连忙收了房屋板上晒着的洋芋片。

黄昏时,豆大的雨点淅淅沥沥终于落了下来。

几个外乡人撑了雨伞,安心地走在雨中——村里道路不会泥泞,地面不会积水,所以不必忧虑。

这个季节的雨不似夏季那样大雨如注,而是温和的雨。

下雨时,窗子照样开着,一眼就可看到远处的景色;车辆照样往来,行人络绎不绝。

院中的万寿菊经过雨的洗礼,没掉一片花瓣,反而愈发娇艳。

下雨伴随有风,不过这风也不怎么可畏:

风没带劲儿,包谷杆仍然挺直腰板向上生长,就是刮上一天也吹不倒一棵包谷杆儿。

反倒是夜晚云收雨过后,道路上的水经过风轻轻一吹,随即干涸。

这雨吸收了许多热气,带来丝丝凉意,以至于晚上睡觉,仍需要盖上被子。

深夜,村里的灯相继熄灭后,蛙开始在田地里群叫。

我起身开窗,蛙声更加响亮。

仔细静听,这蛙声很是特别。

时长时短,时高时低;时而急促,时而缓慢;时而辽阔,时而细腻;悠扬缠绵,余音绕耳;像一首首天籁,很是助眠。

等到蛙声渐渐弱了起来,我已然睡着了。

杜甫有诗云:

“月是故乡明。

”诚然,对于老家的这种情结,今生无论如何我也是丢不掉的了。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对“老家”的情结,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丢掉,这源于老家承载着作者美好的回忆,寄托着她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B. “大纳路通车”、“陌生面孔增多”以及乡邻摘辣椒的热情,让读者感受到“老家”发展的脚步和人们内心的幸福感。

C. 老家的雨天是温和的,尽管也有暴风骤雨的时候,然而在作者眼里并不可畏,因为作者是地地道道的老家人,早已适应。

D. 夜晚的蛙声在作者眼里不仅不是一种噪音,反而是一首首天籁,助人入眠,表明老家平和的气息让作者内心变得平静。

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二段描写了老家周围环境,屋子虽简陋,但被菊花、溪水、桃李、间或传来的几声蛙鸣所环绕,既描摹当下生活环境,又为下文回忆过去做铺垫。

B. 文中“我弯下腰,伸手摘了一把,放进她旁边的篮子”一句,用“弯”“摘”“放”一连串自然熟悉的动作,将邻里之间的和谐尽数展现出来。

C. 文中写到侄子每天都会进出跑十几次,兴高采烈地数他放出去的蚊子,以小见大,表现出老家人内心的淳朴善良。

D. 文章取材富有生活气息,平实中不乏深情意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老家一草一木、亲人邻里的深厚情谊。

6.请赏析文章第三段的语言特色。

(4分)

7.文末以杜甫诗句“月是故乡明”作结,作者对于老家的这种情结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个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

年十六年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

“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

“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

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

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

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

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注],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户内洒然。

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

周氏家有羊狗之疴。

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

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

痛哉!

[注]缉纑:

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A. 期而生有光                  期:

期望

B.B.然数颦蹙顾诸婢曰            顾:

C.C. 于是家人延画工画            延:

D.D.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遗:

赠予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B.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C.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D.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有光母亲为母辛苦。

自嫁入归府,她几年时间生育七孩,深受其苦;为摆脱生育之苦,她使用民间避孕偏方,却因此成哑。

B.归有光母亲勤俭持家。

她晚上总忙着缉麻线,常常到深夜;家境并不贫困,冬天还将烧过的炉灰和成炭团晒干以再次利用。

C.归有光母亲宽厚待人。

她对待奴婢宽厚有恩,他们哪怕挨了打,也都不忍心说埋怨的话;过年时,吴家桥送来的吃食,全家不分主仆,人人有份。

D.归有光母亲严于待子。

她经常督促归有光的学业;子女的婚事,必须由她做主,即使离世,也不能改变。

11.归有光外祖家风对其母有什么影响?

(3分)

12.把文中画横线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3分)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分)

(3)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14题。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①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②。

【注】①海门:

河流入海之处。

  ②钓矶:

钓鱼时坐的石头。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题指出时间为春日,地点为曲江,“怀江南故人”既指明“思乡怀人”的诗歌类别,也点出本诗的主要内容。

B. 首联写诗人站在曲江边欣赏春景,江水春寒,水上的烟雾令人感到温暖,不由得期盼江边出现有着柴门的人家。

C. 颈联上句直接写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下句则写风大浪高的阻隔使来往书信更稀少,皆从侧面烘托思念之深。

D. 尾联与“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皆用“流水”写愁情,风格却迥异,前者缠绵,后者奔放。

14.本诗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情达意,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0分)

(1)《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用“雁”与“鱼”暗示家书不传,表达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

(2)《燕歌行》中,“        ,        ”两句写了鼓角齐鸣、旌旗如云的出征阵容。

(3)李白在《将进酒》中用“        ,        ”两句表达了自己高度的自信。

(4)《书愤》中追慕先贤业绩,表明诗人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古人施展抱负的句子是 “        ,        ”。

(5)《扬州慢》中用昔日盛况反衬今日衰败景象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 曹褒“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张玄“专意经书,至不食终日”,高凤“诵读昼夜不绝声”,历史上如此这般一心向学的故事可谓不胜枚举。

② 女护士董晶徒手拽住轻生男子的一只胳膊,坚持了漫长的8分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生死营救”,令人叹为观止。

③ 我好不容易才将众多远景人物的头部较为准确地画出来,他“嚓嚓”几笔,原来清清楚楚的形象顿时面目全非,只留下一些大小不一的色块和依稀可辨的表情。

④ 伫立在壶口瀑布前,目睹着瞬息万变的奇观,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我深深地被那扣人心弦的力量震撼。

⑤ 假使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工程,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

 

⑥ 近日《人民日报》再次就广州恒大一事发声:

卡纳瓦罗不会主动辞职,输球时卡帅只会推卸责任;但恒大想不付违约金就换帅也不可能。

这种说法可谓一针见血。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②④⑤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针对京东金融短视频事件引发网友争议一事,京东集团称,已对相关负责人及其管理者处以开除、降级和扣除绩效的处罚,并承诺将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B. 地方和部门,特别是部门的负责同志,是否把消防安全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决定着他们在安全工作中的正确态度和有效做法。

C. 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思想上积极向上,文笔清新,耐人咀嚼。

D. 新开业的向阳健身馆设施齐全,可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器材,如划船器、跑步机、跑鞋、美腰机、杠铃等器械。

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人在不同年龄常有特别称谓:

三四岁至七八岁称垂髫,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称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称总角;男子十五岁称束发,二十岁称弱冠。

B. 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古代妇女常于每月的下九日置酒欢聚,嬉戏娱乐,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C. 结发,一指束发,古时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指初成年;二指成婚,古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三指妻子,后亦指原配。

D.“归”与“适”在古代皆指女子出嫁,《诗经》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孔雀东南飞》中有“始适还家门”。

19.请对下面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6分)

线粒体是一种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外膜和内膜都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内膜上分布着丰富的突出的嵴。

线粒体广泛分布于动物和植物的真核细胞中,高等动物体内的线粒体分布于肝脏、心脏、肾脏、肌肉和脑等重要组织中。

线粒体被称为真核细胞的“动力站”,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可以为有机体产生约90%的ATP能量,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主要供应者。

研究表明,线粒体在活性氧生成、铁代谢、细胞氧化还原信号转导、细胞凋亡调控、自噬、基因表达调控中都起重要作用,并与衰老和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古琴艺术是民族艺术瑰宝,但因其自身特点与现代音乐较难融合。

   ①   ?

一是打谱阐释。

与现代音乐记谱方式不同,古琴“减字谱”使其节奏有较大伸缩余地。

演奏者需要在熟悉琴曲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基础上,通过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从而完成自己对乐曲的阐释,这就是所说的打谱。

   ②   ,要在传统的创造性打谱阐释的基础上,加大对古琴曲库的开发。

具体来说,可以在保留古琴的同时加入其他乐器,采取伴奏或协奏形式;   ③  ,仅用现代乐器和表演形式演奏古琴琴曲。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编曲可从各个方面来丰富,比如加入多声、和声等,但琴曲原有结构要保持。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一位老人上了公交车后发现忘带老年卡,对司机说:

“我没带老年卡,让我上车行吗?

”司机说:

“抱歉,按照规定您不出示老年卡就必须投币。

”有位乘客听到后怒了:

“你这人咋这么不通情达理呢?

人家都已经说明了,你还刁难?

”司机说:

“公司规定我不能违背,你既然这么好心,要不替老人把车费付了吧。

”这位乘客后退说:

“凭什么?

”司机自己掏出钱来给老人投了币。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2分)

1.B    2. A

3. ①类比法:

将“对比说成并置”与“玫瑰花说成是花”进行类比,以阐明并置式意象组合的不合理。

②对比法:

将对比式和衬托式对比,阐明二者的区别。

③引证法与例举法:

引用具体诗句并进行分析,作为事例以阐明观点。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4.(3分)C   5.(3分)A

6.(4分)①巧用修辞,生动形象:

善用比拟,风抱花看写字富有人性;

②用词富有表现力,活泼有趣,富有画面感。

“穿透”“洒落”“跳动”的阳光,富有动感;坐在院中的奶奶,画面感强。

③清新自然:

粉色花瓣,轻盈飘落,给人轻松舒适之感。

7.①老家环境自然优美;②老家气候温和,风调雨顺;③老家生活风雅、平和、宁静;

④老家人淳朴和善、相处融洽、纯真和谐;⑤老家带给人们美好的回忆,内心的平静,是离家之人的情感寄托;⑥老家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成为新农村。

(6分)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8.(3分)A    9.(3分)B     10.(3分)D

11.(3分)外祖家风是母亲德行的根源:

外祖家虽家境殷实,却崇尚俭朴,所以母亲虽不缺吃穿,却勤劳节俭;外祖家与本家关系和睦,疼爱晚辈,外祖十分关心母亲,常给女儿家送东西问候女儿,所以母亲也厚待下人,关心儿女;外祖家是书香门弟,母亲重视儿子的学习。

12.(10分)

(1)母亲不愁吃不愁穿,却仍然辛苦劳作,好像朝不保夕似的。

(3分)

(2)屈原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

(4分)

(3)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的话说:

“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阁子呢?

”(3分)

(二)诗歌鉴赏(9分)

13.(3分)B

14.(6分)上句虚写回忆之景,离别故园时,杨柳依依,下句实写眼前之景,新雁从南方飞来时,大雪落满了衣裳;将昔日的故人情深与此时的身处异乡、风霜仆仆作对比,更加突出对故乡故人的思念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