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技术技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4111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经营技术技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森林经营技术技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森林经营技术技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森林经营技术技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森林经营技术技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经营技术技能.docx

《森林经营技术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经营技术技能.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经营技术技能.docx

森林经营技术技能

森林经营技术技能

训练指导

森林经营技术实训技能

技能训练1化学除草剂的识别和使用

实训目标

通过实训,了解不同类型除草剂的不同作用,认识到除草剂与杀虫剂的不同,学会使用除草剂。

实训场所

幼龄林林地实习林场或苗圃。

实训形式

教师讲授、示范,学生8人左右为一小组,对一块林地或苗圃地进行化学除草剂除草。

实训设备与材料

除草剂有草甘磷、除草醚、茅草枯、2,4-D及2,4,5-T的钠盐与胺盐、2,4,5-T丁酯乳油等,杀虫剂有敌敌畏、敌百虫、、杀螟丹等,喷雾器,水桶,有杂草的幼林地或苗圃。

除草机、锄头、锨、镐等。

实训内容与方法

调查林地杂草种类、非目的树种幼苗幼树种类,并做记录。

查看所备农药,了解性能、作用,区别杀虫剂与除草剂。

根据林地杂草、非目的树种幼树幼苗种类选用适宜除草剂。

将所选除草剂按稀释比例配制并装入喷雾器。

往林地杂草上喷洒除草剂。

间隔一定时间,观察除草剂效果。

注意事项

除草剂的杀草作用方式主要有触杀和内吸两种,前者只能杀死杂草接触药剂的局部组织,不能在体内传导,一般只能杀死1年生杂草,如除草醚;后者能被杂草吸收,并在体内传导,能杀死多年生深根性杂草,如草甘磷、茅草枯。

另外,除草剂还具有选择性,如在目的树种为松、云杉或白蜡的幼林中,为了杀伤过密的桦木、赤杨、榛子以及某些杂草,可用2,4-D及2,4,5-T的钠盐与胺盐;为了杀伤大量的山杨、桦木、赤杨,一用2,4,5-T丁酯乳油为最好;氯酸盐类的氯酸钠和卤化脂肪酸类的四氯丙酸(TFP-Na)在杀伤竹类方面应用较广泛,由于四氯丙酸比灭生性的氯酸钠更有利于水土保持,应用得更多。

触杀型除草剂的作用点有的是土地上部的茎叶(如果尔、利农),有的是芽(如五氯酚钠、除草醚);同样,内吸型除草剂的作用点也不同,有的是茎叶(如草甘磷),有的是芽(如氟乐灵),还有的是根(如绿麦隆),也有的秉有两个作用点,如茅草枯既能被茎叶吸收,也能被根吸收。

这就决定了有的除草剂对已出土的杂草无效;有的除草剂则对未出土的杂草无效。

如草甘磷必须在杂草苗期作茎叶处理。

总之,弄清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点是确定施药方法和时间的依据。

因杂草与树木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用药量过大会造成不良影响,用量应比施用杀虫剂和杀菌剂严格得多。

除草剂用量通常是用亩有效成分表示,各种除草剂用量从5~200g不等(多为50~100g),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的剂量使用,不可随意加大,以免产生药害。

但有的除草剂适当加大用量可扩大防止范围,则另当别论。

如用稳杀得清除一年生杂草,用量为40~50mL/667m2如防除多年生杂草可增至130~167mL/667m2。

此外,在生产上确定某种除草剂用量时除了看说明外,还应考虑杂草的大小、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湿度、温度等因素,一般在杂草较大、黏土、有机质含量高、干旱、低温时用药应加大;反之,用量减少。

总之,应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采用说明书中规定的上限或下限。

实训报告要求

每人写一份用除草剂清除林地杂草的实习报告。

技能训练2林地扩穴松土

实训目标

通过实训,了解松土的类型、作用、意义,掌握松土的方法。

实训场所

幼林林地。

实训形式

8人左右为一组,对一块幼林地进行扩穴松土。

实训备品与材料

锨、镐、锄等。

实训内容与方法

因幼树的树冠较小,确定扩穴的规格为1m×1m。

扩穴与松土、除草同时进行。

松土时:

作到里浅外深;树小浅松,树大深松;沙土浅松,黏土深松;湿土浅松,干土深松。

一般的深度为5~15cm,加深时可增加到20~30cm。

为提高幼苗幼树抗风能力,对其根部培土,高度以5~10cm为宜。

将已松土地面上的大土块破碎。

将有种子的杂草、有根蘖能力和萌芽能力的杂草运出,其余的杂草翻压在树穴内作绿肥用,提高土壤有机质。

注意事项

扩穴松土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挖断根茎。

实训报告要求

每人写一份林地扩穴松土的实习报告。

技能训练3林地灌水量的计算

实训目标

了解节水灌溉的作用与意义,掌握合理计算灌水量的方法。

实训场地

在实习林场找一片因干旱造成树木生长不良,急需灌溉解除旱情的幼林林地。

该林地地势比较平坦,附近有水源(水塘、机井等)。

将该林地分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中间要有隔离区。

实训形式

全班分成两大组

实训备品与材料

潜水泵、引水胶管或布管、铁锨、皮尺等

收集林地土壤密度和土层厚度的数据,或准备测定这两个数据的备品与材料

收集林地田间持水量的数据和土壤实际含水量的数据,或准备围框淹灌法测定田间持水量的备品与材料以及酒精烧失法测定土壤实际含水量的备品与材料。

实训内容与方法

测定立地土壤密度和土层厚度,或收集这两个数据。

测定林地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或收集这两个数据。

计算实训林地的面积。

计算灌水量。

田间持水量是土壤有效水最大时的含水量。

林地最大灌水量(m3)=(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土壤密度×林地面积(m2)×土层厚度(m)

实施灌溉。

一块实训林地按最大灌水量计划灌溉;一块实训林地盲目灌溉,以水满为止。

观察灌水效果,计算节水效益。

注意事项

盲目灌溉往往是大水漫灌,使一些灌溉水成为重力水,造成浪费,但个别时候也会少灌。

上述的最大灌水量是理论值。

一般认为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含水量的70%时,植物不能及时吸收所需水分,生长受阻,这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植物生长阻滞含水量。

另外,农业上测算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一般要求为50%~80%,土壤相对含水量50%是农作物生长的下限,这可以在林业上作为参考。

实训报告要求

每人写一份合理灌溉的实习报告。

技能训练4识别肥料种类

实训目标

肥料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从细的方面可以分为酸性肥料、碱性肥料、大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

目前林业上已研发出杨树等专用肥料。

所以肥料的种类非常多。

通过识别肥料种类,了解不同类型肥料的性能、作用、为提高林地施肥的科学性打下基础。

实训场所

实习林场、土壤肥料实验室。

实训形式

分组进行。

实训备品与材料

准备适量碳酸氢铵、尿素、石灰氮、过磷酸钙、钙镁磷肥、铵化磷肥、草木灰、磷酸二氢钾、硫酸铜、硼砂、碳酸锰、氧化亚铜、硫酸铁、肥力高、饼肥、堆肥、沤肥等。

实训内容与方法

在实验室观察识别无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外观特征。

认真查阅各种肥料使用说明书上对该肥料的性质、特点、肥力元素含量、使用方法的表述。

可对肥料的气味、水溶性、熔融性、酸碱性、挥发性及肥料元素含量作些测试,以确定化肥的种类与名称、辨别其真假。

有明显刺鼻氨味的细粒是碳酸氢铵、有酸味的细粒是重过磷酸钙、(若过磷酸钙有刺鼻的怪酸味,则说明生产过程中很有可能使用了废硫酸);分别取1g肥料放入干净的玻璃管或玻璃杯、白瓷碗,加入10mL蒸馏水或干净的凉开水充分摇动,看溶解情况判断:

全部溶解的是氮肥或钾肥、溶于水但有残渣或残渣很少的是重过磷酸钙、溶于水但有较大氨味的是碳酸氢铵、不溶于水但有气泡产生并有电石味的是石灰氮;选一块无锈新铁片,烧红后分别取一小勺化肥放在铁皮上观察熔融情况判断:

冒烟后成为液体的是尿素、熔融成液体半液体的是硝酸钙、一阵冒烟后又发出点星火的为硝酸铵、不熔融只气化不冒烟的为碳酸氢铵、不熔融仍为固体的是石灰氮或磷肥及钾肥、不熔融伴有气化不冒烟而仍为固体的则是氨化磷肥;分别取一小勺化肥放在烧红的火炭上判断:

剧烈燃烧冒烟起火有氨味的是氯化钾、无剧烈反应有氨味有响声的是硫酸铵、有浓烟有氨味的是尿素和氯化铵。

根据观察与测试,将实训用的肥料进行类型划分。

到实习林场观看所用过的有机肥料,并请林场技术人员讲解三大种肥料各自的特点、性质、使用效果。

注意事项

一些肥料有刺激性气味、腐蚀性,实习时让学生注意安全。

实训报告要求

每人写一份不同肥料特征识别及类型划分的实习报告。

技能训练5施肥方式与方法

实训目标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合理施肥的方式、方法。

合理施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二是不给环境造成危害。

合理施肥是指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人们在栽种某种植物时所采取正确的施肥措施,包括肥料的选择、配合,适宜施肥时期、适宜施肥方法的选择,以及最佳施肥量的确定。

植物的营养元素绝大部分取之于土壤介质中,施肥是补充植物营养的一项基本措施。

将肥料施在作物最易利用的部位,才能节省肥料、提高给了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果。

如果施肥方式、方法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产生环境蘧然等负面效应。

肥料的利用率是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的总量的百分数。

一般情况下,氮肥的利用率为30%~50%,磷肥的利用率为10%~30%,钾肥的利用率为40%~60%。

实训场所

实习林场或树木标本园需要施肥的部分地段。

实训形式

分组进行。

实训备品与材料

无机、有机肥料若干种(有酸性、碱性肥料,有单一、复合肥料),生物肥料若干种,锨、锄等工具。

实训内容与方法

对照教材中叶片诊断法的描述内容,判断树木缺少哪一种营养元素。

用pH试纸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用手测法(指感法)测定土壤的质地(沙、壤、黏)

确定施肥方式:

应清楚林分施肥全为追肥,应清楚追肥与基肥、种肥的区别。

确定应施什么肥:

一是缺什么营养元素施什么营养元素的肥料(单一肥料或复合肥料);二是根据土壤酸碱性确定施酸性或碱性肥料,如喜酸的香樟、雪松、广玉兰不宜用化学或生理碱性肥料,茶树、杜鹃也要避免施碱性肥料,酸性土可施适量的石灰或草木灰,碱性土可施适量的石膏或硫磺;三是根据土壤质地确定施有机或无机肥料,一般费力高的土壤氮肥用量不易多,多施磷、钾肥;熟化程度低、瘠薄的土壤,应多施有机肥和种植绿肥;砂土应以半腐熟有机肥为主。

确定施肥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条施、撒施或浇灌、叶面喷洒(根外追肥)等,并进行实际操作。

林分施肥一般宜采用条施与穴施。

条施、穴施是在植物行间或行列附近开沟货挖穴,把肥料施入后盖土,这种方法把肥料集中施于局部范围内,能提高吸附性养分离子的饱和度,从而提高植物对离子态养分吸收的有效性。

林木施肥必须施在树根能吸收到的地方,一般吸收根的分布大约与展开树冠的位置相一致,吸收根大部分集中在树冠投影外缘向内的2/3处,少部分集中在接近树干中心的1/3处,可以此来确定施肥区域。

有些地方的经验是,用树干离地30cm处的直径来确定,如离地30cm处的直径为20cm的树,则吸收根大部分分布在2m的半径内,这一范围即是施肥的理想区域。

施肥量的确定:

一些地方的经验可提供参考,即按树木胸径的大小估算,胸径在15cm以上的树木,按1cm的胸径施250~500g的混合完全肥料,胸径小于15cm的小树可按上述施肥量减半施用。

注意事项

施肥技术在当今发展很快。

施肥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土壤测试技术,这里边有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养分平衡法、土壤诊断法等;二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这里边有植物组织(叶片)速测法、植株全景分析等。

以上在农业、果蔬上应用的多,林地施肥要注意借鉴、学习其有用的部分,同时要注意结合实际发展创新林地施肥技术。

实训报告要求

每人写一份林地施肥实训报告。

技能训练6林地间作效益调查

实训目标

通过调查访问、查看资料及实地测量,分析林地间作的设计方案,了解林地间作的目的意义、植物组成、空间结构及经济效益。

实训场所

选择或联系当地林场或森林公园的林—林混交型、林—农间作型、林—牧间作型、林—药间作型任意两种形式进行测量调查(如洛阳龙门山森林公园的楸树—黄精间作类型、洛阳上清宫森林公园的女贞—菊花间作类型)。

实训形式

分组进行,以参观调查为主,辅之以实地测量。

实训备品与材料

植物组成调查表、皮尺、测高器、围尺、照度计、温度计、风向风速表、pH试纸。

实训内容与方法

收集林地间作的有关资料,分析设计要求(方案),了解目的意义,收集经济效益数据等。

对实训地段的植物组成进行填表调查(包括种类、数量及各种植物的耐荫、喜光等生物学特性)。

对群落的空间结构进行调查(包括层间结构、树木的株行距、树木的高度、树木的投影度、树木的胸径及地下植物的盖度等)。

对群落环境进行调查(包括各层的光照强度、透光率、温度、湿度、风力的变化等,及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酸碱性等)。

如果条件允许,可进行群落植物根系垂直分布观察记录。

对林地间作地段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如洛阳上清宫森林公园,林下种植杭白菊。

每年10~11月收获季节,漫山遍野的菊花不但为秋天的森林公园增添了一抹亮色,同时吸引省内外客商前来收购。

附近村民可到公园打工采摘菊花获得收益;公园周边办起了特色饭店,推出菊花炖小鸡、菊花甲鱼、凉拌菊花等特色菜肴招徕食客。

达到以短养长的营林目的,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被誉为森林公园的“菊花经济”模式)。

根据植物与环境一致性的规律,对所调查林地间作类型的植物组成是否恰当、空间结构是否合理进行分析,需要修改的可向管理部门提出修改意见,也可进行最佳方案设计。

注意事项

实习前要对与实习有关的植物学、树木学、造林学、土壤学、生态学、气象学的内容进行复习。

实训报告要求

每人提交一份林地间作效益的调查分析报告。

技能训练7修枝方法操作

实训目标

修枝是指在选定的培育木上,人为地适时修去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的一类特殊抚育方法,可借此将木林培养成无节或少节、树干圆满通直、年轮宽度均匀的优质材。

通过修枝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地主要用材树种的修枝技术和方法;了解不同树种应采取的切口方式;熟悉不同年龄的树木整枝强度;基本掌握修枝锯、斧头、打枝机的使用方法。

实训场所

选择一片已开始自然整枝的林分进行干修和绿修

实训形式

5人一组,在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干修和绿修,确保每人都有充足的动手时间。

实训备品与材料

含树节的木材、修枝剪(锯)、打枝机、柴刀、斧头、油锯(电动锯)、梯子、测高器、皮尺、标杆等。

实训内容与方法

选择一块已经郁闭并且出现自然整枝的壮龄松林(油松、赤松、马尾松、火炬松林等)作为修枝对象,有条件的学院可以再另选一块阔叶树林(杨、柳、白榆、刺梅、臭椿、桦树、槭树、麻栎、檫木、鹅掌楸等)作为修枝实习对象。

南方学校若是进行干修,也可选择杉木林。

若能结合抚育间伐修枝泽更好。

由教师首先介绍修枝剪(锯)的使用方法,同学可以先在教师提供的模拟修枝材料上进行操作,待操作技术较熟练后,再实地进行。

选择修枝林木在选定的林分内选择生长健壮、干形良好、无病虫害,位置适宜,胸径约8cm,14cm以下,侧枝直径不超过12cm的终伐木作为修枝林木。

⑵修枝时间因深冬修枝、天气严寒,材质坚硬、容易损坏工具,地上也易被冻裂;夏季修枝、切口流脂过多,影响树势,同时切口还会落水腐烂河感染病虫害;晚春修枝,由于松树荫动抽芽较旱,不仅松脂粘刀工效低,而且也易折断新抽出的顶芽。

所以宜在初冬或早春进行,以利切口愈合。

修枝练习

切口方式切口方式(位置)有三种:

就是贴近树干修枝,多数针对树和阔叶材可采用此方法;留桩,就是修枝时留桩1~3cm,是适宜少数残枝枯死快、晚落易的树种以及修枝后易造成环剥的轮生枝树种;斜切,修枝时切口上缘贴近树干,下缘离干45o,桩呈一小三角体。

先让同学们练习三种切口方式,同时说明这三种切口方式的应用,以及应掌握的关键环节。

修枝方法

干修:

只修去树干下部已经枯死的枝条(如朽木干修),以免随林木生长将干枝包入树干内形成死节或漏节,通常用棍棒将枯死枝条齐树干基部击落即可;如果枯枝较粗,可用修枝剪、锯、斧、刀等工具齐树干砍断或锯断,要求紧贴树干修平,勿伤树皮,切口平滑。

绿修:

修去树干下部还活着的,但生长弱的枝条。

鉴于针叶树一般生长较慢、伤口愈合难,有时易造成环剥,为了防止撕裂树皮或感染病腐,可在修截的侧枝基部留1~3cm的小枝桩,待两三年小枝桩干枯后再修平,以免造成斑痕。

马尾松修枝常应用“反手法”,即先从纸条下方向上锯或砍,然后再由上往下锯或砍。

这样可防止撕裂小枝,修枝切口平滑。

修枝强度一般以修截为树干上力枝以下的死枝和生长不旺的1~2轮活枝为宜,具体地说,经过修枝以后的幼龄林木,应保持枝下高占树高的1/3,壮龄林木应保持枝下高占树高的1/2,中龄林以后的可达2/3。

一般来说,杨、柳、刺梅、泡桐、榆树、楸树、枫杨、苦楝、臭椿、等速生树种可以适当增加整枝强度,而慢生树种应减少整枝强度。

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应先让学生熟练掌握刀、斧、锯的使用后,才能到现场操作。

应让学生明确不是所有的切口方式都适合于任何树种,每一个树种都有最适合的修枝方式。

实训报告要求

根据已学知识说明修枝的必要性。

根据现场操作简述修枝的基本技术。

计算修枝强度。

技能训练8摘芽除蘖

实训目标

摘芽是整枝的另一种形式。

芽是枝的前身,当侧芽膨大,芽尖呈绿色时即将它摘掉,可以有效地培育出高干无节良材,同时省去了修枝的麻烦,通过摘芽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地主要用材树种的摘芽、除蘖技术和方法。

实训场所

选一块造林3~5年的松林(马尾松、油松、赤松等)或造林1~2年的阔叶树林(臭椿、苦楝、泡桐、核桃、鹅掌楸),进行摘芽训练。

选择一片根部萌芽条丛生的林分或伐根萌芽条丛生的采伐迹地进行除蘖训练。

实训形式

5人一组,在实训教师指导下进行摘芽和除蘖。

实训备品与材料

抹芽刀、修枝剪、修枝锯、刀等。

实训内容与方法

选择一块造林3~5年的松林或造林1~2年的阔叶树林作为摘芽训练对象。

先由教师进行讲解并示范,然后每位同学选择一株树木进行摘芽练习。

松树摘芽在早春2~4月树液将开始流动,芽尖呈绿色时。

选择树高1.0~1.5m,已有3~5年轮生枝的树木,保留其顶芽,把侧芽摘掉,做到细心地摘掉芽基,尽可能不损伤树干,避免芽基凹陷。

阔叶树摘芽在早春树液将开始流动时,选择好保留的桩芽,一般摘除全部侧芽。

选择一块根部荫条丛生的林分或采伐迹地,为便于操作宜选择1~2年的采伐迹地。

首先确定保留生长健壮的萌蘖条,清除其余萌蘖条。

注意事项

教师应讲清楚操作程序,切忌让学生自我摸索。

幼树茎易折断,要求认真、细致、轻巧。

实训报告要求

要求每位同学撰写一份实训报告,报告应包括:

摘芽的必要性、原理;

摘芽操作的基本规范、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

树木萌芽的一半原理;

选择保留萌芽的原则;

除蘖应注意的事项。

技能训练9林木分级方法

实训目标

了解林木分级在抚育间伐中的作用;熟悉各种分级法及各级木的标准;学会用克拉夫特五级分级法划分各级林木。

实训场所

适宜抚育间伐的纯林林分。

实训形式

以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林木生长因子调查及各级木确定。

实训备品与材料

4~5人一组,每组配备:

皮尺、围尺、测高器、罗盘仪、计算器等。

实训内容与方法

标准地设置在林分中选择有代表性地段设置20m×20m样地。

林地分为同龄纯林。

林木各生长因子调查测量样地内各株树木的胸径、树高。

要求量测方法正确,不超过误差。

确定各级木根据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对标准地内的林木进行分级。

要求分级合理。

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

各级木划分正确。

调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实训报告要求

每人写一份实训报告,要求调查方法正确,确定各级木准确。

技能训练10抚育间伐方法确定

实训目标

熟悉各种抚育间伐适用条件;掌握抚育间伐方法确定。

实训场所

适宜抚育间伐的同龄林分。

实训形式

以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林分因子调查及抚育间伐方法确定。

实训备品与材料

4~5人一组,每组配备:

皮尺、围尺、测高器、罗盘仪、计算器、小班调查表、森林经营方案等。

实训内容与方法

标准地设置在林分中选择有代表性地段设置20m×20m样地。

林分各因子调查调查林分各项因子(如年龄、树种组成、林分化情况),量测样地各株树木的胸径、树高。

要求调查项目齐全准确,量测方法正确,不超过误差。

林木分级根据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对标准地内的林木进行分级。

要求分级合理。

抚育间伐方法确定根据抚育间伐种类及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参照现实林分各项因子调查结果及分级结果,确定合适的抚育间伐种类和方法。

注意事项

调查搜集数据全面准确。

以疏伐为主试验常用的几种间伐方法。

实训报告要求

每人写一份实训报告,要求调查方法正确,抚育间伐种类和方法确定无误。

技能训练11抚育间伐技术指标确定

实训目标

了解抚育间伐强度意义;熟悉抚育间伐强度计算;掌握抚育间伐各项指标的确定。

实训场所

以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林木生长因子调查及抚育间伐技术指标确定。

实训备品与材料

4~5人一组,每组配备:

皮尺、围尺、测高器、罗盘仪、计算器、指南针、标号笔等。

实训内容与方法

标准地设置在林分中选择有代表性地段设置20m×20m样地。

林木各生长因子调查量测样地内各株树木的胸径、树高、枝下高。

要求量测方法正确,了解材质好坏。

进行林木分级及确定采伐木根据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对标准地内的林木进行分级;采用下层疏伐法确定采伐木。

抚育间伐技术指标确定根据各项因子的调查结果,确定抚育间伐开始期、抚育间伐强度、间隔期。

注意事项

以本地主要树种为例确定抚育间伐的技术指标。

要求量测方法正确并注意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实训报告要求

每人写一份操作实训报告,要求采伐木确定准确,抚育间伐开始期、间隔期确定合理,间伐强度计算无误。

技能训练12用林分密度管理图确定抚育间伐强度

实训目标

了解林分密度管理图的意义;熟悉林分密度管理图各项因子;学会使用林分密度图确定抚育间伐强度。

实训场所

试验林场,实验室。

实训形式

在教师指导下每人独立完成林分密度管理图的使用。

实训备品与材料

林分密度管理图、有关材料。

实训内容与方法

标准地设置在林分中选有代表性地段设置20m×20m样地。

调查林分的有关因子及优势平均高。

图面资料收集搜集本地根据树种(南方杉木,北方落叶松)、立地、年龄和培育目的等已编制出的林分密度管理图。

确定抚育间伐强度根据林分年龄、优势木平均高,从图中查出欲知项,确定采伐的强度。

注意事项

尽量采用近期比较可靠的林分密度管理图。

有条件可用集中方法进行比较。

实训报告要求

每人提供一份实训报告,要求能正确使用管理图,抚育间伐强度确定合理。

技能训练13抚育间伐效果比较

实训目标

了解抚育间伐对林分有关因子的影响;掌握间伐林木内小气候测定几林分总产量调查计算。

实训场所

其他条件相同的间伐与未间伐林分各一块。

实训形式

4~5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因子测定与调查。

实训备品与材料

每组配备:

皮尺、围尺、测高器、罗盘仪、计算器、材积表、照度表、温度计、风速仪、湿度计等。

实训内容与方法

样地选择选择其他条件相同的间伐与未间伐林分各一块。

标准地设置在两块林分中有代表性地设置20m×20m样地。

要求设置方法相同。

有关因子测定及调查测定两个样地内的光照、温度、湿度、风速等小气候因子,并调查样地内每株树木的胸径、树高等。

抚育间伐效果分析分析比较间伐与未间伐林分的林内小气候变化规律及对林分总产量的影响。

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各种仪器。

间伐与未间伐林分的其他条件要相同,并要求同一时间调查。

试验林分处理后生长时间尽量长一些。

实训报告要求

每人提供1份实训报告,要求测定及调查方法正确,数据可靠,计算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