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宣传工作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6213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宣传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外宣传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外宣传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外宣传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外宣传工作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宣传工作汇报材料.docx

《对外宣传工作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宣传工作汇报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宣传工作汇报材料.docx

对外宣传工作汇报材料

对外宣传工作汇报材料

精河县全力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大外宣格局

——精河县对外宣传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在这金风送爽、春华秋实的时节,具有“东归故里长调之乡”之称的精河县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地迎来了自治区领导的莅临指导,在此,精河县委、县人民政府代表全县14万(含兵团)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精河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安阜城遗址、乌孙土墩墓、查干莫墩石人等一大批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址,吐尔扈特待客习俗、蒙古长调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归英雄渥巴锡率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自伏尔加河流域回归祖国到精河县的壮举……,“丝路画廊”、“东归故里长调之乡”,象闪亮的珍珠,昭示着精河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精河县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素有“艾比湖畔明珠,亚欧通衢枢纽”的称谓,312国道和第二亚欧大陆桥穿境而过,处在两个国家一类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的交汇处。

特别是奎赛高等级公路,精伊霍铁路,乌精铁路复线的通车使用,使精河逐渐成为东联西出、西引东进的黄金枢纽。

精河县水土光热资源适合种植枸杞林木,种植面积占到全疆总面积的65%,1998年这里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

“1236”引领大外宣格局形成

精河县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东大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精河县外宣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008年精河县成立了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近三年来,精河县结合实际,总结外宣工作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全县对外宣传工作的总体布局,即“围绕一个目标,完成两项任务,实施三大战略,做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精河的对外宣传工作,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发展变化的精河,树立和维护精河的良好形象,全力打造“东归故里长调之乡”“亚欧通衢生态杞都”的城市名片。

“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要全面、客观地对外介绍精河,二是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和自治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国际舆论斗争,营造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实施三大战略”,就是要科学制订外宣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请进来”战略和对外宣传精品战略。

“做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就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和改进新闻外宣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加强和改进经济外宣工作;充分利用精河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和改进文化外宣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加强和改进网络外宣工作;充分利用涉外活动和对外交往机会,加强和改进外事宣传工作;做好国外境外舆情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

“四个结合”推进大外宣格局建设

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是精河县对外宣传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在自治州外宣办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已形成由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县委宣传部统一协调,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具体负责,涉外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大外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我们积极推动外宣领域的改革创新,坚持“四个结合”。

第一,坚持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相结合。

横向整合就是要整合经贸、教育、科技、文化、新闻出版、旅游、体育等政府部门的对外宣传资源,整合外宣资源和内宣资源,整合政府资源与非政府资源,调动各方面的外宣力量,形成对外宣传合力。

纵向整合就是在县委外宣办的指导下,加强对全县乡(镇、场)外宣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服务,整合县、乡、村三个层次的对外宣传资源,形成“全县外宣一盘棋”的格局。

目前已形成了网格式管理机制。

以县委宣传部为支点,网罗全县24个县直单位和6个乡(镇、场)、县新闻中心《今日精河》编辑部、县广播电视台、县电子政务办在内的网格式外宣管理体系。

组建了精河县委宣传部新闻宣传报道组,以宣传部28个人带动全县各领域骨干通讯员120余名,制定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分组负责联系一个乡镇场和若干个县直单位新闻报道的任务方案。

建立了通讯员之家、通讯员与媒体编辑、记者之间业务交流的QQ群。

2008年以来,先后制订出台了《精河县对外新闻宣传目标管理办法》、《精河县县直综合部门对外新闻宣传目标管理办法》、《精河新闻报道双稿酬奖励办法》、《精河县骨干通讯员管理办法》。

每年还划拨专项经费,对全县新闻报道和对外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通讯员进行表彰奖励,对双稿酬进行兑现。

形成了月月有通报、季季有例会、年年有兑现的目标考核奖励机制,实现了对外宣传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

第二,坚持发挥自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

精河县是一个财政收入刚刚过亿的小县城,每年用于外宣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

竭力发挥,精河县采取“发挥自力”与“借助外力”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扩大外宣阵地。

一是充分利用县域“小媒体”做好“大宣传”。

《今日精河》、县广播电视台、“网上精河”网站始终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截止10月31日,我县创办的《今日精河》已编发周刊49期,成为了宣传精河的一张名片、一道窗口。

县电视台着力打造的《记者关注》、《法治精河》品牌栏目,也推出了一系列专题报道,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

“精河宣传网”进行全面改版,增加了“外地媒体看精河”、“周边县市新闻”、“乡镇巡礼”、“便民服务”等一批人性化和服务性的栏目,借助“精河宣传网”、“网上精河”,全面介绍我县资源优势、投资环境、风土人情、经济建设发展等概况,据统计,每年“网上精河”和“精河宣传网”刊登各类新闻2500余条,点击率为300余万人次,精河县电子门户网站“和谐精河”栏目荣获2010年中国政府网站政民互动精品栏目荣誉。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县委宣传部已经开通新浪微博,正在筹划开通手机报,“网络展厅”已经开通,通过文艺作品展示精河县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是“走出去”主动推介展风采。

为全力推介我县“枸杞文化”、“东归文化”、“驿站文化”、“生态文化”品牌,2008年以来,我县举办了一系列“走出去”活动。

“和谐之韵·魅力精河”摄影展、“唱响精河”对外形象宣传用语征集、“精河枸杞红”有奖征文大赛、精河十佳宣讲新星选拔大赛。

以县党政代表团赴湖北省鄂州市、仙桃市考察为契机,分别在两地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湖北日报、湖北电台、鄂州日报等当地主流媒体到场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2009年在乌鲁木齐市为《意蕴精河》文学作品集、《画意精河》宣传画册和《精河灵韵》电视专题片成功举办了“聆听精河的回声”精河县文化作品首发式暨精河县文化发展研讨会。

2011年在乌市举办了首届新疆·精河枸杞交易会的新闻发布会,来自中央、自治区、港台的40余家80余名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今年的首届亚欧博览会上,我县的枸杞产品、50公斤的牛奶大西瓜等特色农副产品吸引了疆内为媒体和客商的关注。

三是“请进来”以便“借船出海”。

邀请一批知名记者、作家、摄影家等,借助他们作品的影响力,推介宣传精河,提升精河的知名度。

2008年以来先后邀请包括于小山、郭际、刘建新在内的10余名知名书画家和赵光鸣、董立勃、刘亮程在内的20余名知名作家举办了“艾比湖之夏——新疆书画名家作品展”和“魅力精河--新疆知名作家采风活动”;邀请全国新生代作家采风团来精采风创作;邀请区州主流媒体资深记者、编辑来精授课,每年培训学员二百余人;首届新疆·精河枸杞交易会期间邀请了中央、自治区、港台的40余家80余名记者来精进行了全程报道;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暨精河县第一届那达慕大会期间邀请中央、自治区、香港的10余家30余名记者进行了全程报道。

我们把“走出去”外宣与“请进来”外宣结合起来,达到了综合外宣的最佳效果。

第三,坚持新闻外宣、文化外宣、经济外宣相结合。

我们在规划和安排外宣工作时,坚持把对外宣传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进步的工作中。

新闻外宣坚持刊稿数量与质量齐头并进的原则,加大通讯员的培训力度,并选派优秀新闻宣传干部参加新华社新疆分社、新疆记协、新疆日报、博尔塔拉报等主流媒体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

建立多层面的新闻采访线工程。

近年来县委外宣办精心策划通讯员搜集上报了公民道德建设、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民族团结教育、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新闻宣传素材,建立了长效常新的可供县内外媒体使用的《精河县新闻资料库》、《精河县外宣图片库》、《精河县新闻采访线索库》。

近几年,刊稿有了新的突破。

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刊播专题和稿件100余篇条,特别是我县牧民定居、枸杞交易会的相关新闻在新闻联播播出,填补了近五年的空白,我县通讯员的稿件在人民日报刊登,实现了零的突破;经常性邀请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新疆电视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等区级主流媒体来精采访报道,新疆电视台《今日访谈》栏目拍摄播出的《拉近火车站,打造新格局》,新疆日报头版头题刊登的《精河做好借路发展大文章》、《精河为枸杞产业发展把脉》,《新疆日报》首席记者朱必义采写的《精河工业:

补短扬长》、《精河城建:

东扩西移壮筋骨》、《精河农业:

红的不仅仅是枸杞》、《精河文化:

长调的悠远和秧歌的热烈》、《精河县盐业打破百年旧格局》系列报道,新疆经济报刊登的《精

特色、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气息作品,如:

反映廉政文化的小品《连心桥》、创作的歌曲《杞花香》、《欢乐草原》、歌曲《来跳舞吧!

》、音诗画舞《社区清风颂》、健身操《激情舞动》等。

这些原创作品在我县承办的2011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开幕式文艺晚会、新疆第五届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开幕式晚会上绽放异彩,受到一致好评。

这些精品节目的诞生不仅为塑造精河形象、打造精河特色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县正在筹措出版一套本土CD歌碟、MTV光碟,希望精河能随着这些节奏欢快,歌词优美的民歌能走出新疆,传遍大江南北。

抓好以打造“枸杞之都红色产业”为品牌的经济外宣。

在今年7月举办的首届新疆·精河枸杞交易会期间,邀请国家级与区级媒体35家,大力推介我县的红色产业发展前景。

通过广播、网络、报纸、电视等各家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

枸杞交易会新闻分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十三套《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中央电视台七套录制的时长达7分2秒的电视专题片《甜度高的精河枸杞》在《每日农经》栏目播出;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农民日报大篇幅刊登了精河枸杞打造世界品牌的报道,从而为精河枸杞提高了知名度。

在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博尔塔拉报等几家报纸刊登的我县通讯员采写的通讯稿《精河高效行政完善投资软环境》、《精河农民在城里的幸福生活》充分展示精河优越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城镇形象。

第四,坚持“节会活动”与外宣“亮点”相结合。

节会活动本身就有宣传效果,但对活动举办方来说,只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应该特别重视做好外宣活动的集中宣传。

以策划参与重大节庆活动和重要涉外活动为契机,为外宣工作搭建平台,努力提升精河县良好的对外形象,促成与其他地区在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每次举办外宣活动前,都要投入很大的力量做新闻策划,实行外宣活动的策划与其新闻报道的策划同步进行、同步实施,从机制上保证“小活动、大宣传”的实现。

如在今年9月我县举办的2011中华文化游博州那达慕草原节暨精河县首届那达慕大会上,中央电视台七套就博州那达慕草原节盛况及土尔扈特部后裔生活为看点,录制了时长达1小时的专题节目。

在草原节期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全国200多家相关电台近300个频道同步播出草原节盛况,覆盖面达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

土耳其、沙特、伊朗等伊斯兰国家媒体记者来精河采风,现场感受了那达慕草原节的赛马、中国功夫及麦西来甫等比赛项目,品尝了精河美食,用镜头记录下精河美景。

实践证明,坚持“四个结合”,推动了我县的大外宣格局的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存在问题

 1、经费短缺。

这是一直以来困扰我县大外宣工作的难题。

随着大外宣格局的日渐加强,需要花大钱的地方越来越多。

比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