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梅花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956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梅花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6梅花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6梅花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6梅花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6梅花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梅花魂.docx

《6梅花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梅花魂.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梅花魂.docx

6梅花魂

6、梅花魂

【教材分析】:

梅花寒霜傲放,为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

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外祖父有关。

  梅花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

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梅花魂: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

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②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

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

(“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

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的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

诗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拨动外祖父那思乡的情弦呢!

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

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

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③外祖父说: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解析:

“清白”,干净。

“玷污”,弄脏。

在外祖父心中,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

④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解析:

“愈”字的叠用,表示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的程度越来越深。

这句是说不管环境怎样恶劣,遇到怎样的磨难,受到怎样的期凌、迫害,都要有梅花的品格,中华民族的骨气,不低头、不屈服,顶天立地,这就是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⑤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

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

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2、对词语的理解: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冷艳,形容花耐寒而艳丽。

幽芳,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

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颇:

很。

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

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

  不甚在意:

不太在意。

  玷污:

弄脏。

  杭绸:

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大抵:

大多;大都。

  愈……愈……:

表示程度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相当于“越……越……”。

  骨气:

坚强不屈的气节。

  折节:

屈服。

  隆冬:

冬季最冷的时候;深冬。

  无所谓:

谈不上,说不上。

  眷恋:

怀念,留恋。

3、本文在写作上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

  其一是用拟人手法,托物言志:

  用拟人手法,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本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贵品质,体现了作者对这种高贵品质的追求。

  其二是采用了倒叙方式,这样便造成了悬念,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其三是首尾呼应:

开头写看见梅花,闻到梅花的幽芳,总是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结尾写每次看到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老华侨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重点难点疑点精析

(1)《梅花魂》是阅读课文,讲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生喜爱梅花,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这种思想感情主要体现在五件事情上:

  第一件事是老人常常教小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件事是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珍惜,小孙女不小心在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发一顿脾气。

在外祖父心中,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

  第三件事是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一直思念着祖国的外祖父不能回国,他非常难过,竟“‘呜呜呜’地哭起来”,这充分表达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第四件事是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外祖父把这幅图送给外孙女,就是让她学习梅花的精神。

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第五件事是在外孙女回国那天,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这充分表达了他对祖国一往情深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这篇课文,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课文开头形容梅花“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质。

课文中还写到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些都写出了梅花的高尚品格。

在课文中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记叙文照应方法之一,也就是在文章开头设置交待或伏笔,在文章结尾处照应。

从形式上看,头尾照应,一气呵成,达到了笔墨畅通,开合自由的艺术效果。

课文开头看到梅花就想到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结尾看到梅花画、梅花巾又想到了在异国的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

这样就把事情交待清楚了,也突出了文章中心。

  (4)文章语言精炼,感情充沛,要有感情地朗读:

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这一段话意思含蓄,感情深刻,要重点朗读,加深理解。

【中心思想】:

本课以梅花为线索,回忆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分段段意】:

 全文共有十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每当“我”看到梅花,就会想起葬身异国他乡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至15自然段):

回忆了外祖父的五件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我”时常感受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

【补充资料】:

 【陈慧瑛简介】:

我出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幽会的港口──美丽的东方明珠新加坡。

我是海洋的女儿,赤道的艳阳、碧波、蕉风、椰雨,陪伴了我的童年,孕育了我热烈明媚的情思,也带给我淡淡的异国乡愁。

──陈慧瑛《路漫漫我当继续求索》

多雨的鹭岛5月。

凤凰花才在树上绽放出一点点红色的影子,连日来的雨水把这个城市刷洗得更加清新美丽。

陈慧瑛在市人大9楼的新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窗外是湖景,湖水碧绿,白鹭低飞。

坐在另一边的沙发上,则面对青山绿地,心旷神怡。

这就是陈慧瑛热爱的家乡,是她经过多少艰辛困苦,也依然不离不弃的心之所向。

出生在岛国新加坡,工作、生活在岛城厦门,笔下总不忘记大海的情怀,有人称陈慧瑛为“海的女儿”。

大海的开阔包容、无畏无惧在陈慧瑛身上时时可见,这个“海的女儿”走过人生的诸多低谷,也曾在风口浪尖上振臂而呼,不论是富贵生活还是贫寒境地,抑或是职业还是身份的转换,她都从心而爱,无怨无悔。

那些密密麻麻的头衔,那些令人讶异的获奖记录只是过程,几番起伏,在她身上,现在有的是大海的淡定从容和直率豁达。

无悔投入文学海洋

  祖籍地是厦门同安丙洲的陈慧瑛出身于书香世家,她是著名爱国将领陈化成将军的嫡系第五代孙,祖父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是前清举人,自祖父这一代开始出洋到新加坡,经过努力与奋斗,陈家已经是新加坡无人不晓的华侨领袖。

  自小生活在这样家境的陈慧瑛,因为聪慧也备受疼爱,她熟读经书,9岁便能写诗。

从小,陈慧瑛便受到祖辈们去国怀乡情结的耳濡目染,但对年幼的她来说,祖国只是地图上一个模糊的概念。

终于,1959年,陈慧瑛的外祖父──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把最疼爱的外孙女送回了祖国。

这一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陈慧瑛回来探望居住在厦门鼓浪屿的祖母;二是希望陈慧瑛能回来传承中华文明,他不希望陈慧瑛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带着外祖父多年珍藏的“墨梅丹青”图,陈慧瑛踏上了回国的路途。

这一别,她便再也没见过外祖父。

  在太平洋上航行了7天7夜的陈慧瑛和母亲回到了厦门。

很多年以后,历经艰辛的陈慧瑛才明白,为什么外祖父要让她带着这一幅画回国,傲雪而立的梅花正是老人爱国之心的写照,也是外祖父对她的寄望。

陈慧瑛把这些写进了她的文章《我的梅花魂》中,入选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的此文,写的正是陈慧瑛的家人以及她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回到厦门后的陈慧瑛,考取了厦门一中的高中部。

1962年,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厦门大学中文系。

虽说年纪比同班同学都小,但陈慧瑛十分勤奋用功,不管严寒酷暑,每日清晨便起床读书,30门功课门门满分,这在1960年到1970年间的厦大中文系,仅有过两人──一个是陈慧瑛,另一个便是她的学长、后来的著名作家刘再复。

  陈慧瑛爱读书写文章,16岁的她便正式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并成为由鲁迅创办的厦门大学文学刊物《鼓浪》的第一个女编委。

如果不是文革,那么陈慧瑛也许会走上另外一条坦途。

但在那个错乱的年代,身带许多海外关系的她,自然安稳不了──她到了大学毕业还入不了团。

甚至毕业时只想留在福清渔溪的军恳农场的愿望也不能实现。

20岁的陈慧瑛被发配到了山西的太行山地区,先在晋东南师专任教。

这所右派集中,曾是赵树理、薄一波等人母校的师专,是当地的最高学府。

然而,就连这样的地方因为陈慧瑛的海外关系复杂最后也拒绝了她。

她再次被下放,地点是太行山深处的平顺农村,她从一个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农民。

  提起这6年的农民生涯,陈慧瑛有太多感慨。

住的是放羊人因为风雪或躲避狼群而临时搭建的窑洞,严冬风雪侵袭,狼群野兽时常来拱门。

吃的是糠窝窝榆皮面野山姜。

喝的是长满了虫子的旱井水。

胃溃疡、关节炎……许多病症都有了,这哪里是一个出身富裕华侨人家的小姑娘可以忍受的?

一家9人被分了6个地方,老奶奶、母亲远在七千里之外的厦门,回家探一次亲要坐上五夜六天的火车。

满怀的抱负和理想化为乌有,前途茫茫,海外的亲人都劝陈慧瑛出国。

可陈慧瑛咬咬牙,忍受下来了,她不能放弃与背叛当初归回的祖国。

她的同学说:

“换成是我,早就从太行山上跳下来了。

”可是陈慧瑛把青春中最美好的6年岁月留给了太行深山。

“没有太行山6年的磨练,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感谢苦难!

感谢太行山!

”这是陈慧瑛的肺腑之言。

无悔回归祖国怀抱

  1973年,陈慧瑛的人生终于出现了转机。

厦门大学愿意调她回母校。

可是阴差阳错,当时高校的调动被冻结了。

接着有个机会她可以调到同安当中学老师。

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如果说太行山离厦门有7000里,那同安离厦门也不过70里地吧,更何况同安本是她的祖籍地。

  可就是这样的调动也是艰难的,山西不放人,最后是十几个在当地的厦门大学的学长联合打了报告,担保陈慧瑛,她才能调回福建。

  在同安的教育部门,陈慧瑛也度过了6年的岁月。

她工作尽职尽责,被许多单位借用过。

她还在组织的安排下成了家,和丈夫始终相濡以沫。

她抱着感恩的心,没有回母校读研究生,也婉辞了母校的几次调动建议。

  可是,有一纸调令让陈慧瑛心动了。

这是来自厦门市委组织部的,为了厦门的《江声报》复刊而发的调令。

家庭与工作的稳定,同安的温馨与人情让陈慧瑛有点难舍,可是面对着她从小就喜爱的文字工作,她还是做出了选择。

她出身诗书世家,父亲是东南亚文坛有名的诗人,与著名作家郁达夫是忘年之交,与高云览等人是知交,成长在这样一个气氛中的她是那么酷爱写作和读书,哪怕是在最艰辛的太行山岁月里,她都没有放弃,一直坚持文学创作。

她曾经梦想上复旦大学新闻系,但最终因为家庭出身被挡在了门外。

她希望自己能够圆这个梦。

  如果陈慧瑛是海的女儿,那么同安对她来说还是小溪流,她渴望回到大海之中。

陈慧瑛选择到报社当了副刊编辑。

  刚复刊的报社条件艰苦,可是陈慧瑛乐此不疲。

夫妻分居两地,两个孩子都还幼小,每周六下午,她坐最后一趟车回同安,每周一清晨坐4点多那趟最早的车回厦门。

她瘦的体重只剩下80多斤,时常生病。

但对着自己喜爱的文字工作,她十分快乐。

在陈慧瑛编辑副刊版面的1978年到1988年间,冰心、秦牧、巴金、刘心武、张洁……全国数得上来的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上百人都在她的版面上发过稿子。

她也因此和这些作家们过从甚密,和冰心还有过真挚的书信往来。

她还率全国报纸之先,在党报副刊上开设了“散文诗专页”,直接推动了全国散文诗运动的热潮。

许多荣誉向陈慧瑛涌来,1985年,她被评为“全国先进新闻工作者”,是一百个获奖者中年纪最小的、唯一的一个副刊编辑。

在人民大会堂领奖时,当时的人民日报副刊主任袁鹰握着她的手说:

“你是我们的骄傲。

”而当时的光明日报社新闻部主任王晨则写了一篇关于陈慧瑛的文章《归来的啼鹃》,对她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慧瑛自己也没有放弃写作。

她坚持走在创作之路上。

1983年,她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无名的星》,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在报社工作的10年间,她发表了1700多篇各类文章,出版了8部著作。

1989年,《无名的星》参与中国作家协会1919年-1989年散文著作的评奖,在4982部作品中荣获了国家最高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

在24部获奖著作中,得主多是德高望重的文学大家,只有她和贾平凹是最年轻的。

连续二十年间,凡参奖必得奖,陈慧瑛成了文坛上的“得奖专业户”,迄今为止,她获得国际、国家部级以上的文学奖项达122项。

荣誉不是最后目的,但至少证明了陈慧瑛对文学无悔的爱得到了认可与回报。

无悔踏上从政之路

  陈慧瑛人生中的又一个大转折在1988年来到她面前。

因为工作表现优异,因为出身的海外背景,她被调往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担任常委,任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分管人大侨港澳台外事、宗教、民族、旅游。

这条从政的旅途,走到现在,已经18年。

  说实话,当年的陈慧瑛并不愿意离开编辑的岗位,从政不是她的心愿。

但她服从了组织的安排,自己做好了角色转换的心理调试。

她很努力地学习相关知识──人大要立法,她得学法律;外事工作需要说外语,她就学外语……18年来,陈慧瑛直接主持立法的有8部,参与立法的有12部,这其中厦门第一部涉台法规《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出自她之手。

  她主持之下的《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是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法规,创了全国之先,成果有目共睹,为厦门市的“留学人员创业园”被评为国家级优秀留学生创业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海内外媒体纷纷前来报道。

  陈慧瑛身体力行地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侨、台胞以及宗教、民族、旅游各界的合法权益,并积极地引资引智,厦门许多所学校的教育基金离不开她的牵线搭桥。

她还发动社会力量,历时8年,横跨两届人大、先后开展视察40余次,找相关部门近200次,帮助重修了福建省最古老的寺庙──同安梵天寺……

  从政之路伴随着鲜花和荆棘,但陈慧瑛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手中的笔,她利用点滴业余时间,努力创作,又先后出版了10本书──她已经累计出版了18本书,600多万字,在海内外文坛享有盛誉。

  陈慧瑛写过一篇关于茶的美文《茶之死》,她写茶有着“盈绿的青春,妩媚的笑靥”,但却“甘心把万般柔肠,一身春色,全献于人间。

任掐、压、烘、揉,默默地忍受,从无怨尤;在火烹水煎里,舒展娥眉,含笑死去……”这其实正是陈慧瑛对祖国对事业的执着写照。

梅的特性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

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少有灌木。

高可达5~6米。

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

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

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短,具腺。

花梗短,1~2朵右生于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色等。

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2月先开花,后发叶。

核果近圆球形,黄色或带绿色,5~6月成熟。

  梅花原产于我国,主要以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栽培为盛。

喜温暖而稍湿润的气候,宜在阳光充足、通风凉爽处生长,其性畏涝,能耐旱。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

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主要内容,结合重点词句理解“梅花魂”的含义,领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学和媒体准备】:

1、教师准备:

认真研读课文,把握文本的情感内容和结构特点,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

2、学生准备:

认真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梅花的诗文材料,并认真读一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

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抓住课文的头尾,体会祖父的爱国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调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文资料,结合出示梅花图,介绍梅花的特点:

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

由于它盛开在寒冬腊月的风雪中,不畏严寒,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许多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

(可引导学生背诵赞美梅花的诗句。

如“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

2、板书课题:

梅花魂。

理解“魂”字的意思。

随机作“魂”的字形辨别,结合“魂魄”理解字义。

魂魄:

古人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聪明才智。

魄是阴气,构成人的形体感觉。

现在一般指人的精神灵气。

如:

魂,灵魂;魄,体魄。

那么,本课中的梅花魂是指什么精神呢?

待学了课文后再理解。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朗读课文,读懂内容。

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好批注。

2、学生充分朗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3、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字词疑问。

(1)出示课后生字,注音并组词:

幽葬颇腮玷魂

秉谓飕衰侨眷

冷艳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玷污慈祥稀罕离别大抵

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秉性

毕竟梳理衰老珍藏手绢华侨眷恋无所谓

能书善画颇负盛名风欺雪压泪眼朦胧低头折节

(2)词语理解。

冷艳:

形容花耐寒而艳丽。

有时也指具有这样品质的人。

漂泊:

比喻为生活所迫到处奔走,居无定所。

如漂泊异乡。

星岛:

新加坡的别称(又称狮城),因国土面积很小而得名。

眷恋:

非常留恋,难以割舍,对象多为“故土”、“故国”、“家园”等。

(3)指名朗读,重点指导读好课文中一些难读的长句子,如:

“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

4、说说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表达,充分交流,初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感情。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哪几件事。

要求:

先列出五件事的小标题,再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表达清楚,最后完整地表达。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列小标题和内容提要:

①吟诗思乡落泪:

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因思乡而常流出眼泪。

②珍爱梅花图:

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一次因“我”不小心弄脏墨梅图,他竟大发脾气,

③思国伤怀:

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④赠墨梅图:

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⑤送梅花绢:

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2)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的几件事?

(吟诗思乡落泪、珍爱梅花图、思国伤怀、送梅花绢、赠墨梅图五件事。

2、外祖父所做的这一件件事,年幼的我能懂吗?

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多少疑问啊!

请从文中好好找一找。

(1)学生提问:

不懂外祖父为什么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时,会落泪?

她不懂,为什么摆弄古玩外祖父不在意,弄脏墨梅图他就大发脾气?

她不懂为什么外祖父不能回国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了起来?

她不懂在回国时外祖父把字最珍惜的墨梅图送给她?

她不懂外祖父送我们时会一下苍老了许多,不懂手绢上为什么绣梅花?

……

3、读首尾两段,体会倒叙和首尾呼应的表达特点。

(1)是啊,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读懂饱经沧桑的人的心呢?

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

回忆起记忆中一幕幕往事,成年后的她读懂老人的心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

(2)交流理解最后一段话: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墨梅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3)指导朗读,终于读懂了,可老人已经不在了——谁想再来读一读。

终于读懂了,可是读懂的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啊!

——齐再读

(4)“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引读第一段“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中的“又”字,“总让我想起……”中的“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