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174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docx

《高考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docx

高考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

高考语文一对一教案

主讲:

刘玉

课题:

辨析并修改病句

1.本节课目标层级图:

2.高考分值占比:

语文试题此类题目占3分。

主要考查学生辨析识别病句、修改病句的能力。

3.教学对象:

学生主要为高三,进入第一轮复习阶段的学生。

存在的问题是:

学生阅读量小,缺乏语言存储,语感迟钝。

班型:

一对一

4.教学目标:

1.掌握病句的六种常见类型,领会辨析病句的方法。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把握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方法。

5.教学重点:

本节课主要掌握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的几种情况。

6.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加深对这两大类病句的理解和掌握。

7.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课前在黑板上写一句话:

“请考生尽量乘用公共交通方式前往考场。

让学生判断这个句子是否是病句,如果是,请加以修改。

这是某大学为学生发放的准考证上的一句话,当时这件事情对这所大学是一次“挑战”,这所大学承受了巨大的非议与压力。

由此可见,规范使用语言是多么重要。

设计思路: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对病句有初步的理解,对规范使用语言的重要性有直观的感受。

那什么是病句呢?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

而高考中“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一直是语文高考的必考点之一。

在语言发展极快,新词与语病都层出不穷的今天,尤其需要规范语言,使其健康发展。

甘肃高考在这一考点上,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辨析病句是对病句识别与能力的考查,修改则以辨析为基础。

二、考查类型

高考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一般是两种:

1、辨析语病。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答案】C

【解析】

【点拨】解答病句辨析题可以抓住病句中明显的标志词语考虑,只要我们“炼”就一双慧眼,迅速盯住这些标志词语,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

比如介词、动词、代词、并列词、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数量词、成语、修饰语等,有的病句虽然没有标志词语,但是我们可凭借病句表现出来的症状,依据高考病句的六大类型进行排查。

类型不多,只要训练方法得当,适当做一些练习,见多识广,形成能力,依“法”诊断并不难。

2、修改病句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文中面横线的部分有语病(原句: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安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

接受的创新之路米。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安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

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安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

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

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答案】B。

【解析】C项,关联词不当,排除C;AD成分残缺“眼花缭乱”前应加“让人”或者“令人”,排除AD;故选B。

【点拨】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主题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作答,强调了考生的阅读能力。

整体更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试题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符合主流价值观。

三、高考病句的六大类型

通过上面的高考真题,我们试分析高考病句的类型。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4、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这六种病句类型是高考常考的几种类型。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这两个病句类型。

四、考点分解

1、语序不当

通过例题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②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③修饰语和中心语位置不当;

④关联词语词序不当;

⑤主客体颠倒;

⑥并列词语顺序不当。

1.例:

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个病句属于哪种情况?

(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我们试着总结一下多项定语的正确排列次序: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练习题: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改为:

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2、例:

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个病句属于哪种情况?

(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多项状语的正确排列次序: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处所、范围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练习题: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改为:

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3、修饰语和中心语位置不当

一般情况下,修饰语要修饰哪个中心词就应放在哪个中心词前面。

查看时要注意其位置是否合适。

例:

他星期天又埋头在实验室里研究了一天。

解析:

原句想表达的意思是他在实验室“埋头研究”,“埋头”是修饰“研究”的,不是修饰“在实验室里”,所以“埋头”应放在“研究”前。

练习题:

十九班同学的大多数都想考大学的。

修改:

应该是“大多数的同学”。

夜深了,大家都睡着了,陈明还认真地在寝室里学习。

修改:

“认真地”应放在“学习”前。

4、关联词语词序不当

复句中关联词语语序分两种情况排列。

同一主语,关联词语在主语后;不同主语,关联词语在主语前。

例如:

蔡迷因为睡眠不足,所以上课精神不振。

(同一主语)

因为刘腾上课说话,所以老师生气了。

(不同主语)

练习题

①改革开放以来,南充工业不但发展很快,而且农业发展也很快。

修改:

应将“不但”放到“工业”之前。

②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修改:

“这些作品”应放在“一方面”前面。

③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修改:

“即使”移至“内容”前。

5、主客体颠倒

所谓“主客体颠倒”是指一个句子中所陈述的主体和客体相互颠倒。

在遣词造句时,主宾关系往往通过介词“对、对于、和、与”等来反映,介词常引出对象。

按常理,介词前是主体,介词后表示客体。

即只能是人对物,或主观对客观,若颠倒过来就是背理的。

例如:

“爸爸,去哪儿”对于中国观众是不陌生的。

明确:

“中国观众”是主体,“爸爸,去哪儿”是客体。

应改为“中国观众对“爸爸,去哪儿”是不陌生的。

练习题:

谢凡辉这个名字对十九班同学都很熟悉。

修改:

“十九班同学对谢凡辉这个名字都很熟悉”。

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修改:

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改为“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动物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肿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修改:

“癌肿的发生”是表结果,而“大量……饮料”是诱因之一,说明先前原因和现在结果时,若用介词“与”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是以结果为主体,应改为“癌肿的发生与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有密切的关系”。

6、并列词语顺序不当

并列成分中的各项,要注意其轻重、缓急、先后、大小的关系,否则就容易出现错误。

例如:

全班同学认真讨论和听取了班主任关于“如何提高高三复习效率的建议”。

明确:

应改为“听取和讨论”。

练习题:

①本溪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林业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加工、生产、销售、宣传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修改:

对应承接不当,应改为“生产、加工、宣传、销售”。

②我们要从县内外、省内外、乡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修改:

范围大小不当,应该为“乡内外、县内外、省内外”或者“省内外、县内外、乡内外”。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015高考全国二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答案】B

【解析】正确选项是B项。

A项、C项和D项都存在错误,但病句小类有所不同。

A项的错误可称为结构混乱,句子首先以“地坛书市”为主语,说“地坛书市”是北京市民非常喜欢的,后来更名“北京书市”,地点也更换到了朝阳公园。

接下来说“依旧热情不减”,从语义上看,能够热情不减的,显然应该是北京市民,但是从句子结构上看,本句主语应该是承前省略的“地坛书市”。

这样就造成了语义和结构之间的不一致。

我们可以在“依旧热情不减”前面直接加上“北京市民”,使主语变成“北京市民”,这样语义和结构一致起来,可以消除混乱,使句子变成正确句。

C项的错误是搭配不当,主语是“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宾语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一个方面搭配相反的两个方面,显然是不恰当的。

我们可以直接在“能”后面加上表示否定的“否”,用“能否”和“好坏”搭配,句子就变成正确的了。

D项的错误可以归为语序不当或者成分多余。

问题出在“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这个小句。

对该小句来说,主语是“她”,“就算……也”都应该是对“她”来说的,而下文的“也不例外”是相对于每天晚上都陪伴在父亲身旁而言的,这样就产生了矛盾。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就算她再忙再累,也不例外”或者“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前者把“她”的位置和“就算”的位置互换,“她”只和“再忙再累”构成主谓结构,和“也不例外”没有关系,消除矛盾。

后者直接把“她”去掉,从上下文也可以看出,主语承前省略了,消除了“她”和“也不例外”之间的矛盾,也不会对理解造成困难。

2、搭配不当

通过例题,总结常见的搭配不当类型。

1、主谓搭配不当

例: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

①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

②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