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1317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docx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docx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共60分)

 

读下面的“中国部分区域图”及下列描写地理景观、地理规律的佳句,回答1~2题。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

 

A.反映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1.A 2.B

 

解析:

第1题,本诗句反映了不同区域自然景色的差异,这反映的是由太阳辐射不均引起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2题,“春风”是指夏季风,这体现了由海陆位置差异导致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主要分布区。

读图回答3~4题。

 

 

3.该自然带在甲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有暖流经过,山地地形对气流有抬升作用   B.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沿岸飓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                 D.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4.该自然带在乙地区分布广泛的原因是(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A 4.B

 

解析:

第3题,甲处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加上地形抬升,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带。

第4题,乙处热带雨林带分布广可从地形、气候、洋流方面分析,它与秘鲁寒流无关。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

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

回答5~6题。

 

 

5.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6.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

 

A.垂直地带性──气候     B.纬度地带性──热量

 

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   D.经度地带性──水分

 

5.C 6.D

 

解析:

第5题,由图示可知沿途经历的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因而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第6题,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因海陆位置差异形成的水分条件差异。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回答7~9题。

 

 

7.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8.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9.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高度低   C.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

 

7.A 8.A 9.B

 

解析:

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

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影响因素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热量因素是主要的。

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

 

2012年10月20日,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11月初抵达澳大利亚西部城市珀斯的弗里曼特尔港口,进行给养补充。

结合下面的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雪龙”号考察船从启航地开始到结束在北半球的航程中,沿途所见到的陆上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1.沿X、Y、Z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草原、荒漠

 

10.A 11.B

 

解析:

我国上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从上海到赤道地区的航程,“雪龙”号所见到的陆上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南北方向的更替,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特点,X、Y、Z的自然景观变化依次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读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a~g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类型),回答12~13题。

 

 

12.图中属于亚热带的自然带类型是(   )

 

A.a、f   B.a、e   C.b、e   D.c、d

 

13.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e—a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a—f—g反映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自然带a、d的形成原因相同       D.自然带a和g的南北延伸与沿岸洋流的影响有关

 

12.C 13.D

 

解析:

第12题,a为热带荒漠带,b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为温带荒漠带,e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f为热带草原带。

第13题,图中热带荒漠带成因是副热带高压的作用,温带荒漠带的成因是地形的影响;自然带a、g的南北延伸分别与沿岸的秘鲁寒流、巴西暖流有关,所以选项D正确。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5.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14.A 15.B

 

解析:

图示自然带的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带性。

图示区域位于中高纬度,北太平洋西岸,受千岛寒流影响,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

 

读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回答16~18题。

 

 

16.图中③④⑤的地理特征变化体现出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7.①②③的地域分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水源

 

18.⑥地区发展农业的气候资源优势表现为(   )

 

A.光热充足,雨热同期       B.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C.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D.光、热、水源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16.B 17.A 18.C

 

解析:

第16题,③④⑤体现了自然带东西方向的改变,距海远近导致降水条件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17题,①②③的地域分异体现了地理环境南北方向的改变,主导因素为热量。

第18题,⑥地区位于青藏高寒区,气候资源优势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而热量资源缺乏。

 

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要素分布范围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年平均气温分布范围最大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草原   C.阔叶林   D.针叶林

 

20.图中植被分布能体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   B.热带雨林、阔叶林、草原

 

C.阔叶林、草原、荒漠         D.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19.B 20.C

 

解析:

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草原年平均气温分布范围最大。

第20题,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主要是森林→草原→荒漠。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21.读“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8分)

 

 

(1)从图中可见,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规律。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产生受________条件影响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_______基础上进行的。

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________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10分)

 

(2)A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__,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C自然带的干湿状况是属于________区。

(8分)

 

21.

(1)森林—草原—荒漠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热量 中纬度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干旱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这种分异规律表现明显。

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C自然带的干湿状况是属于干旱区。

 

22.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为基础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2)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

①→②→③→④;B:

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

 

22.

(1)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A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3)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解析:

图中①→④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是地域分异是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而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显著,地势高低不同是主要原因。

图③→⑥的景观和自然带的差异,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这主要是因为距海远近不同造成的。

 

23.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带。

(4分)

 

(2)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域分布规律。

(8分)

 

23.

(1)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从沿海向内陆

 

解析:

由图可知,甲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该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较明显;丙地位于温带荒漠气候区,气候干旱,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丁地位于潘帕斯草原,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从丁地到丙地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