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122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一、(江西临川一中xx届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近代以来,西风东渐。

“五四”以后,西风狂飙。

随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进一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中国的传统礼教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礼教从古代文化价值体系的高处跌落下来,变成抬不起头的概念。

时至今日,一提到“礼教”,似乎就意味着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是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西,唯恐避之不及;但说起“礼仪”,人们却并不反感。

②“礼仪”源自典籍《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

“礼教”,其原义就是礼仪的教育。

然而,在今天的汉语语义场中,礼仪仍是一个正面、光辉的词语,而礼教则成了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

礼教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了今天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时的尴尬。

子曰: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以礼乐教化人心本来是礼教的核心内容,自现代以来,却长期无法名正言顺。

③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这里的小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也就是学习在家里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比如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

④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编写了一本浅易的韵文读物——《弟子规》。

这本久已不闻的小册子,近几年重新兴起,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

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⑤斥之者以为它所宣扬的是愚忠愚孝的腐朽礼教,这泛起的沉渣必将毒害儿童的健康成长。

比如,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里只有子女单方面对父母的义务,没有父母对子女的责任。

这太不公平!

⑥看来,反对者们恐怕存在一个很重要的误解。

在古代,中国人一般都是把人纳入到一个“关系网络”中来考量的。

因此,一个男子的身份可以同时是儿子、父亲、丈夫、领导、下属和朋友。

若强调这位男子作为儿子的义务,并不涉及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问题。

另外,就“父慈子孝”的伦理要求而言,对成人的要求其实比小孩子高得多。

⑦很多人都认为,受传统礼教的影响,中国孩子至今仍接受着既多又严的规矩和纪律的教育,丧失了自由之个性;西方则没有礼教,孩子们没有束缚,比较自由任性。

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阶层相对固化的西方,“礼不下庶人”,贫民阶层在礼仪和规则的教育上确实比较随意;但精英阶层的孩子都必须接受非常正规而严格的训练。

无论是在知识能力的学习上,还是在礼仪规范的训练上,英美那些优质私立中小学的要求都远远高于贫民区的公立中小学。

为培养出懂礼仪、有修养的绅士或淑女,英国的不少私立中小学甚至现在仍保留着传统的体罚制度。

⑧今天,我们重新重视传统的礼教,当然不是要复古几千年前的礼仪规范。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礼的具体内容,总是要与时俱进,跟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但是,礼所蕴涵的精神实质——“对他人的尊重”,则是普遍和永恒的。

(节选自xx年08月06日《光明日报》钱翰的文章,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以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进一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中国的传统礼教因此广受批判。

B.“礼教”的本义就是礼仪的教育,其核心内容是以礼乐教化人心,但近现代以来,却逐渐被国人误解,成了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西。

C.今天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礼教早已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

“沉渣”。

D.作者认为,朱熹所说的小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即教会学生在家里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基本礼仪。

【解析】强加因果、无中生有、曲解文意。

造成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文中并未提及。

【答案】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礼仪”源自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与“礼教”的境遇大不相同,至今仍是一个正面、光辉的词语,毫无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等令人反感的因素。

B.《弟子规》是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编写出来的一本韵文读物。

C.近几年,《弟子规》重新兴起,但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有人认为此书宣扬愚忠愚孝,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害。

D.在中国,古人一般会把人纳入到一个“关系网络”中来考量,当强调某人作为某一身份的义务时,并不涉及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问题。

【解析】礼教即礼仪的教育。

礼仪和礼教关系十分密切,双方不可能撇清关系。

从本质上来说,礼教之所以被视为“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是束缚人的坏东西”,正是礼仪中的某些具体规定存在问题。

因此,不能说礼仪中“毫无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等令人反感的因素”。

【答案】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教”不应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作者有为“礼教”正名之意。

名正言顺,有利于今天的国人更好地传承我国古代的礼仪教育。

B.实际上,西方精英阶层十分重视礼仪和规则方面的教育,他们的孩子必须得接受非常正规而严格的训练,但贫民阶层对礼仪和规则的教育却显得比较随意。

C.虽然礼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时代和社会里会有所不同,但是礼的精神实质——对他人的尊重——是一

致的。

D.今天,我们重新重视传统的礼教,不是要复古几千年前的礼仪规范,但礼教的内容应以传统经典为凭借,并兼顾中西。

【解析】后半句无中生有。

原文只是说“礼的具体内容,总是要与时俱进,跟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当”,不能因为文中提到了一些中华文化经典和西方教育,而臆造出“礼教的内容应以传统经典为凭借,并兼顾中西”的说法。

【答案】D

二、(东北师大附中xx届摸底)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

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

“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4.下列对这首诗颔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描述了长安黄昏时分从乱云低垂到风急雪紧的天气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

B.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乱云和飞雪的状态,表达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愤怒。

C.侧面照应标题“对雪”,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到急雪回风。

D.营造了一种冷清而萧索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室内的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

E.“乱云低”“风雪舞”又暗指社会的混乱动荡,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解析】B项“表达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愤怒”表述不当;C项“侧面照应标题”错误,应是“正面照应标题”。

【答案】BC

5.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结合全诗分析作答?

(6分)

【答案】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因贫寒交困而愁苦无奈,牵挂亲人,忧国伤事的诗人形象。

(3分)前三联写诗人独对炉火,室外云低雪急,无限愁苦;最后一联通过“数州消息断”,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国事的担忧之情。

(3分)

三、(东北师大附中xx届摸底)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论语》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向身边有长处的人学习,因为“,”。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几句来表现桃花源人与世隔绝时间之久远。

【答案】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四、(湖南平江二中xx届月考)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从用词的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

②苏轼、苏辙兄弟情深,相聚时能举案齐眉,分别后彼此牵挂,以致苏轼望月思弟,不能自已。

③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④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⑤消息公开后,媒体每天繁文缛节地刊发了大量指责的文章,但是只有一位记者联系过我们求证事实。

⑥有些人明哲保身,不敢坚持原则,遇到难为之事总是见风使舵,喜欢顺水推船。

其实,做人不能太“精明”,还是有些刚性更好。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⑥

【解析】①苦心孤诣:

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用在此处符合意境。

②举案齐眉:

形容夫妻间互敬互爱。

此处对象用错。

③扣人心弦:

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此处不能用来修饰“灾情”。

④颐指气使: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

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含贬义。

用在此处符合文意。

⑤繁文缛节:

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它繁琐而多余的事项。

用在此处不恰当,可用“连篇累牍”。

⑥顺水推船:

比喻顺应情势说话做事。

用在此处恰当

【答案】B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8月26日凌晨,京珠高速韶关段发生一起特大车祸,一辆大客车从后撞上一辆停下维修的大货车,造成17人死亡;交警部门提醒司机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潜在的隐患。

B.预计于xx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桥,是桥、岛、隧一体化超级交通集群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港珠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港珠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C.虽然中央为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但xx年前两个季度的房价连续“两连涨”,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局面,“中国式”调控的局限性也开始被人们质疑。

D.国庆长假出行,饱览名山大川、游历秀美风光,轻松美妙,然而,有些游客却喜欢在水池旁向水中投掷硬币,有的甚至扔纸币;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景区管理者该如何处理?

【解析】A重复赘余,“潜在”与“隐患”的“隐”同义;C项不合逻辑,去掉“避免”后的“不”字;D项搭配不当,“游历”与“风光”不搭配

【答案】B

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B.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C.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

“火!

冲天的大火!

它吞噬了太阳!

它遮住了大地!

【解析】A项,“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为口语,语体不符。

B项,“鄙人”语体不符。

D项,“它吞噬了太阳!

它遮住了大地!

”一般用在书面语,用在口语交谈中不妥。

【答案】C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何谓“语言的民生意识”?

在社会宣传和人际交往中,注意连词造句的效果,营造社会的和谐气氛,正是民生意识的具体体现。

我们的身边就有不少耐人寻味的例子。

机关办公室的大门上,本来挂的是“闲人莫入”的牌子,现在却成了“有事请进”,①;装了电子眼的超市,原本贴的是“电子监控,请君自重”的告示,现在改为②,无形的监督化成了善意的调侃;养护期间的街头绿地常常发出这样的禁令——“严禁入内,违者罚款”,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小草休息,请勿打扰”,在幽默中流露出善意。

③,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