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美091装饰绘画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0476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染美091装饰绘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染美091装饰绘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染美091装饰绘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染美091装饰绘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染美091装饰绘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染美091装饰绘画教案.docx

《染美091装饰绘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美091装饰绘画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染美091装饰绘画教案.docx

染美091装饰绘画教案

装饰绘画

课程指导思想:

《装饰绘画》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设计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要使学生了解装饰绘画的构成理论与基本规律,掌握装饰绘画的表现技法与材料的应用,并通过各种装饰表现手法的尝试,培养学生的装饰绘画的创意设计与创造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拓宽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从事专业设计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学科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装饰绘画的变化规律,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以及装饰绘画的创意生成与创作的各种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与课堂练习相结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注重对中国传统装饰绘画的学习,亦强调对世界各民族装饰绘画的吸收和应用;

2、装饰绘画的形式美与构图原则;

3、装饰绘画的色彩表现;

4、装饰绘画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装饰绘画的创意生成

2、装饰绘画的语言提炼和文化内涵的体现

教学设计:

以练习为主,在理论讲述中要分析讲解透彻,通过欣赏和创作加强对装饰绘画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按章节有步骤讲解,逐步消化,每讲一个章节作一次练习,并强调设计作要点,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提高学生对装饰绘画形式美的理解,启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装饰艺术的探索与应用。

 

第一章装饰绘画的界定

1.教学目的:

1.1理解装饰绘画的概念和类别;

1.2.理解装饰绘画的艺术特征;

2.教学内容:

2.1装饰画的概念、种类与特点

2.2装饰画形象处理和应用

2.3装饰画的构图

3.教学重点:

装饰画形象处理和应用、装饰画的构图

4.教学难点:

装饰画形象处理和应用

5.教学方法及手段:

多媒体课堂讲授与资料采集

1.装饰画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1.1.什么是装饰画?

1.1.1定义:

指带有浓厚的装饰意味,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绘制而成的图画。

(装饰画这个叫法在现代造型艺术中颇有争议,因为现代绘画中大部分作品都有强烈的装饰性,如抽象派的克里.蒙德礼安.康定斯基;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兼而有之的米罗以及野兽派的马蹄斯,印象派后期的高更等人的绘画,都是在造型上夸张变形,色彩上强烈夺目而具有浓厚的装饰味。

1.1.2现代名师的装饰绘画作品赏析:

镜前少女——毕加索、星星王子——米罗、诞生日——夏加尔、克里姆特——分离派大师(以富有哲理的诗意将人生三阶段的特征与对比呈现出来,笔调大方、华丽、唯美)和马蒂斯作品

1.2.装饰画与绘画之间的区别

1.2.1装饰画和纯绘画的区别可以从功能上划分:

凡是用来装饰器物或建筑的,无论其选题、构图、色彩、造型只要以被装饰对象的要求为准绳,并使之与装饰物统一于一体者,不管其运用什么手法都应属于装饰画的范畴。

1.2.2从艺术上看装饰画更程式化、强调节奏和韵律。

1.2.3从功能上看装饰画具有从属性,常常取决于生产上的工艺性,因此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装饰画可以使用中国画、油画、版画、和工艺画等所有的表现手段,也能进入独幅画、组画、壁画、年画、宣传画、文学作品插图和科普画等一切画种的领域。

1.2.4装饰画的描写对象可以从人物到山水,从花鸟到静物,即可海阔天空的抒发感情,又可长篇的描写故事,可画现实当中看到的,听到的。

也可画幻想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甚至把天上和人间组合,发挥想象力。

1.3.装饰画的种类

1.3.1运用工艺材料和手段绘制而成的。

如刺绣,壁挂等,又称“工艺绘画”;

1.3.2运用绘画材料和工具绘制而成的。

如壁画、广告等;

1.3.3运用现代电脑技术设计而成的。

又称“电脑绘画”。

1.4.装饰画的特点

1.4.1适应性:

装饰画是为一定适用目的和使用要求而创作的。

1.4.2工艺性:

它是和工艺材料、工艺手段结合来表现的。

装饰品画受加工手段和材料的制约是它的工艺性。

1.4.3装饰性:

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的手法,布局具有规范化、程式化的特点。

1.4.4程序化:

即根据固有的或约定俗成的模式套路来进行。

(如埃及古代壁画中的人物造型)

1.4.5夸张性:

夸张所表现的对象的形体、比例、结构、色调、肌理、图案等特征,加大作品的表现力度。

1.5.装饰画的形式美和形式美的总法则

1.5.1装饰画形式感的核心是程式化和次序化

装饰画在表现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程式化和秩序化。

程式化就是作者按一定的格式在艺术创作中根据主题和审美需要、表现客观世界,是无定行的事物肯定明确起来。

因而程式化的处理需要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较高的艺术修养。

程式化的大量积累可形成风格,包括民族的、地方的、流派的、个人的。

秩序化是指自然状态的事物按一定秩序进行排列,建立一种人为的艺术秩序,是观赏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同步的情绪共鸣。

1.5.2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的总法则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由总法则变化和统一派生出来的,变化和统一贯穿与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比率等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中。

1.6.装饰表现的形式构成元素

1.6.1点、线、面:

在装饰表现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运用相当广泛。

1.6.2黑、白、灰

1.6.3横、竖、S

1.6.4基调:

作品的基调往往构成作品的氛围。

以此来区别于其他的作品。

基调除了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外,还可以为基本笔调和基本色调。

1.7.装饰画的历史演变

1.7.1中国装饰画的历史演变:

1.7.1.1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

陶面上绘有许多鱼形意象纹样,还有集体舞蹈、人面鱼纹或几何连续纹样等,与人们的生息相关。

造型上基本上以比较规则且简洁的几何图形出现、连续排列、或适合器物造型。

色彩上极为简洁鲜明,基本上以黑、土红、淡黄等构成。

我国装饰画的先河——简洁即是美。

1.7.1.2殷商青铜器:

方正魁伟的造型、深沉厚重的色调给人一种冷峻狰狞的面目,透射出一种寒气逼人的威严。

方与圆的结合、繁与简的对比、简洁稳重的影象外形与内部繁密紧张的纹样肌理的结合。

1.7.1.3战国时期漆器:

精美造型、线条灵动、透露着风动的韵味。

色彩以黑、红色的暖色调为主色调,纹样是似火如烟的造型——仿佛是战国时代烽火硝烟的缩影,纹样排列精密,多变的韵律仿佛奏响了血与火的乐章。

1.7.1.4汉画像石、画像砖:

构图均衡多变、造型方圆曲折、黑白虚实呼应。

生动的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态。

狩猎、收获、采摘、捕鱼等。

1.7.1.5魏晋的敦煌壁画:

飞天造型——飘逸生动,潇洒高雅。

造型舒展清秀,尤其重视气脉的连贯,线条如行云流水,边角造型亦十分讲究,使方圆线角对比呼应,巧妙搭配。

色彩上利用装饰规律巧妙将朱砂、石青、与黑搭配在一起。

1.7.1.6唐代工笔重彩人物画: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人物造型丰满雍容、色彩典雅浑厚、构图舒落均衡,肌理效果细腻匀净。

1.7.1.7元乐宫壁画:

骨法用笔、随类附彩。

人物众多,层次井然,完整不乱,人物的前后关系不是靠色调的虚实强弱来表现,而是靠透视的近大远小法。

1.7.1.8清代民间木版年画:

热情、圆满、丰富、祥和。

天津的杨柳青、江苏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四川的棉竹。

1.7.1.9新中国:

张光宇的《大闹天宫》、《西游漫记》。

林风眠的《仕女》。

1.7.2世界装饰艺术的发展演变:

1.7.2.1埃及壁画:

造型的平面与程式化处理、构图的均衡排列以及色彩的巧妙搭配。

1.7.2.2希腊瓶画:

圆润秀丽的线条、简洁生动的造型、均衡连贯的构图、黑白红的巧妙搭配。

1.7.2.3印度圆雕:

流畅的线条、饱满的造型、丰厚的体量感与妩媚的体态。

1.7.2.4非洲木雕:

1.7.2.5日本浮世绘版画:

1.7.2.6西方现代派绘画:

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代表着一定的审美时尚与学术取向。

2.装饰画形象处理和应用

2.1.装饰画的最大特点——变形

变形是将写生得来的素材,进行艺术提炼、加工,使对象从自然的常规中脱颖而出,达到程式化和理想化的境界。

装饰画的“人工美”、“意匠美”由此而形成,

2.2装饰造型中的变形手法

2.2.1省略与提炼:

就是删繁就简,省略局部和细节,以加强形象整体感。

1)影绘:

就是最大程度的省略,中国的剪纸、皮影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简化了全部内部结构而只描写形象的轮廓。

问题:

用这一方法表现形象的关键在于什么?

2)光影省略:

从素描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明暗关系,可分为高光、受光面、明暗交接线、背光面和反光五种调子。

把这种复杂的调子简化为黑白分明的两大色调,类似版画。

3)线省略:

省略次要的,保留主要的。

4)次序整理:

强化统一的主体,减去不一致的局部。

2.2.2夸张法:

夸张美的,主要的特征。

不是简单的夸张,而是运用丰富的想象。

1)局部夸张:

是将对象最富个性的方面进行明显的夸大。

2)整体夸张:

使形象的整体特征更加强烈,趋向性更加明显。

如拉长,压缩。

3)透视夸张:

利用透视原理进行的。

能产生空间、方向、动势和幽默的效果。

4)适形夸张:

图形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随外形而变,随边框布局,一方面受到一定空间、格局的限制;一方面又在一定的限制中创造特殊的造型形态。

2.2.3.添加法:

经过适当的省略和变形后,根据构思和构图需要,添加装饰文样,使形象更美,更丰富。

1)原来形象本身就有的内容,这种添加原来素材就有,因而容易协调,使人觉得合乎情理。

2)根据内容或题目的谐音、寓意、联想等创作新的文样进行添加。

一可富于形象新的含义和意境,一可增加画面的装饰趣味,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2.2.4.移位法:

将想变的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再按一定的规律重新组合,超出常态,新颖别致。

1)规律性分割:

就是用有规律的直线将形象分割后再错位排列。

横向、纵向、斜向、网状、坐标状。

2)自由分割移位:

把物象自由解体,然后再根据作者的审美理想和画面构成需要重新组合。

2.2.5.线的综合应用:

2.2.6.适型造型:

1)适合装饰面的造型:

在创作中必须充分利用装饰面,使这个有限的天地变成我们想象力充分发挥的场所。

化局限为自由,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内容,手法,都应和装饰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邻近形之公用线造型:

利用邻近形的边缘形态所形成的剪影轮廓来造型,也就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和边缘的产生,派生出另一个形。

形与形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就像太极图一样。

3)形与形相重(透叠):

即两个形相互重合,构成一种新的形象。

这种造型可以构成一种神秘的、虚幻的、离奇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和巨大的吸引力。

3.装饰画的构图

3.1.装饰画构图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3.1.1特点:

⏹理想化构图;

⏹规律化次序化的构图;

⏹体裁范围极广的构图。

3.1.2要求:

⏹强调布局的严谨

⏹强调主体的鲜明、突出;(1.把主体形象放在最鲜要的位置,一般是至于画面的中心部位和其他显要位置。

2.对于主体形象要做到;形象在画面的比例要大;结构刻画要细致、丰富;色彩对比要强烈、鲜明。

⏹强调层次的丰富、清晰;画面上的形体要有大、中、小的差别。

画面上的线条要有粗细、疏密、曲直的变化;画面上的色彩要有明暗、浓淡的变化或色相、纯度的变化。

⏹强调空白的严格、讲究;画面上形象基本上平摊,避免过多重叠,主义形象外轮廓线起伏所形成的空白形是否美观,主义整体画面上空白形成的大小、疏密、聚散等的处理。

3.2.装饰画构图的类型

3.2.1装饰画的平视体构图;

每组形象不分远近,不分大小,互不重叠,都处于一条基线上。

视点不集中,不画物体的顶面和侧面。

是我国古代传统工艺装饰的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我国的青铜纹样、画像石、民间桃花、剪纸等,埃及及两河流域的壁画多采用这种构图方法。

3.2.2装饰画的立视体构成;

它是由平视体演化而来的,先把画面上的横、直、斜几个方面确定,然后把画的景物人物按需要的位置放上去,像在棋盘上摆棋子一样,比平视体在视觉上更开阔。

3.2.3装饰画的适合体构图;

装饰画面一般要与所设计的对象形体或外轮廓相吻合。

适合体主要有填充式、辐射式、均齐式。

3.2.4装饰画的组合式构图;

这种构图不受生活惯例、体裁内容局限,可将生活中本无关系的形象创造性的组合起来,使之产和连贯,对比,衬托等作用。

3.2.5装饰画的连续性构图:

将一个或一组形象构成单位纹样,再将单位纹样有节奏反复排列,使之成为一线或连成一片。

也就好象图案中的四方连续和二方连续。

3.2.6装饰画的叠层性构图:

将景物层层叠起,在视域上无限展开,前景不挡后景,但前后紧密相连,并有所交错,有所对比,在每一层中有主次、轻重、虚实。

装饰上适用这种构图的很多,如传统平面木雕、建筑石刻、刻砖、陶瓷版画、编织等。

3.3装饰画的空间表现:

3.3.1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在表现上可使画面变化无穷,拿山水画来讲,可以是步步有景,景随人移。

3.3.2.任意透视:

只服从于画面的需要和题材的表现,画面的视线、视角无任何约束,可以左顾右盼,可以根据需要忽远景描绘,忽局部特写。

3.3.3.混合透视:

两种以上的不同透视在一副画中混合交替使用。

3.3.4.平置透视:

只画形象的正面,不画形象的侧面,或虽在侧面但不向焦点集中,形象底边的线呈整齐的水平方向,只有远近的感觉,不表现形象自身的体积感。

4.作业

通过图书馆、美术馆、画廊和网络采集各种风格的装饰绘画作品素材,并对素材进行分析,研究装饰绘画的形式法则与创作规律

第二章装饰绘画的思想理念与创作

1.教学目的:

1.1理解装饰绘画的主题和创作构思方法;

1.2进一步掌握装饰绘画的形式美法则与表现手法;

1.3在实践中领悟装饰绘画的构图原理

2.教学内容:

2.1装饰画的思想理念

2.2装饰画的形式美法则

2.3装饰画的构图原理

3.教学重点:

装饰画的形式美形式美法则,以及构图的基本形式

4.教学难点:

装饰画的形式美元素的运用手法

5.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堂讲授和练习

1.装饰绘画离不开思想理念

特定重大事件主题

特定宗教思想主题

特定民族风俗主题

美好的吉祥纳福主题

美好的爱情亲情主题

抒情的浪漫情调主题

2.装饰绘画需要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

精心构思

表现形式

表现空间

3.装饰绘画的形式美法则

统一与变化

对称与均衡

节奏与韵律

对比与和谐

4.形式美元素的运用手法

装饰绘画的形式美是为了表达所采取的审美方式和方法。

形式美是服务于内容的,装饰绘画常常不是一种形式,而是由多种形式组合构成的综合形态。

形式美对体现作者的意图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

形式服从于主题,甚至形式就是内容。

由于它的装饰词汇和语言的存在,抽象美的表现形式决定了装饰画不尽的创造美,进而超越客观去强烈追求美。

抽象,意为提取。

抽象形态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是由感性向理性发展的视觉创造,他不在于解释,而在于启发。

装饰绘画是一种“理想化”的艺术形式,它不以“如实地”描绘大自然为最终目的,在不违背自然真实性的前提下作者可以大胆地更多地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以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对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加以“美”的再创造,使其不论在形象、色彩、构图诸方面,由自然形态升华为艺术形态,使装饰在整个造型艺术领域里,获取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和无比的生命力。

5.装饰绘画的构图原则

5.1构图的基本原则

主题鲜明、突出主体

追求新意、讲究布局

黑白搭配、虚实相宜

构图严谨、完整统一

5.2构图的基本形式

5.2.1装饰绘画的构图追求平面性

装饰绘画注重画面上下左右间面积的经营,不去刻意追求画面的纵深立体效果。

这往往是由于以下几种因素决定的。

1.装饰绘画在构图上的平面性,在某些时候是为了适应装饰功能的需要,在构图时不能随心所欲,而要满足客体对象对它提出的要求,以便求得和客体对象的统—协调。

比如壁画,是从属于建筑的,是建筑的一部分。

而建筑是一个安定的整体,只有壁画的平面感,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定性、完整性。

反之,如果在构图整体上追求过分的纵深层次感,会把墙面“推倒”,在局部形体上追求过分的立体感,也会使墙面“高低不平”,这往往是建筑所不允许的。

2.装饰绘画在构图上的平面性,在某些时候是由于工艺材料和制作条件的制约。

比如,以大漆和螺钿为主要材料、以镶嵌为主要制作手段的平磨螺钿漆屏风画,螺钿尽管五光十色,但毕竟不能维妙维肖地表现对象,不太擅长表现较强的纵深层次,因此设计者就要考虑到它的这些特点,构图时不宜太繁,形象更不要重叠,而要突出它的材料特点,在平面经营上做文章。

3.装饰绘画在构图上的平面感,在某些时候也表现了作者在审美上的一种自觉的追求。

画面自身本来就是只有长和宽两度空间的平面,要表现出具有长、宽、深三度空间的立体效果,是在透视、明暗、色彩和解剖等科学知识产生之后,这无疑是绘画艺术形式的丰富和发展,但科学不等于艺术,科学的法则不是评价艺术的唯一标准。

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充分尊重和加强绘画视觉艺术语言的独立性,放松或者减弱它的摹拟客观对象的依附性,成为现代绘画,也是现代画家最重要的贡献。

他们的作品像天真的儿童画、朴实的农民画、稚拙的原始艺术那样追求平面性,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艺术实践是一种更加自觉的活动。

5.2.2装饰绘画的构图是浪漫主义的

装饰绘画在构图上,往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了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构图法以及蒙太奇式的自由组合构图法。

所谓以大观小,是指作者和景的关系,即作者大于景,高于景,观景如观盆景假山。

这看起来是不科学的,但在艺术上讲又是科学的。

它不仅可以表现眼睛看见的东西,还可以心想神游,表现心里想到的东西。

作者象长空中一击万里的大鹏,高瞻远瞩,既可以向无限宽度延展,万里长江尽收眼底;又可以向无限高度伸长,万重高山一览无遗。

我国宋代两丈多长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是运用这种构图方法的典型代表。

图中表现了北宋时的首都汴京从城郊到城内在清明节这一天的繁荣景象:

河道、大桥,城墙、大路应有尽有,河岸和街旁的建筑更是不计其数,人物计有500多个,使人看到三百六十行行行色色的风土民情。

   所谓“蒙太奇”,是借用电影中的术语。

张仃老师在论及张光宇老师的装饰艺术时说:

“他吸收了中国壁画、版画以及波斯与印度画中的内景、外景不同空间并列法。

他还运用了许多近代舞台艺术、电影艺术上的方法,他时常把远景与近景、天空与地面、虚景与实景等等,都有机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电影中的‘蒙太奇’”。

张光宇老师的许多装饰画正是这种构图方法最好的注释,如《神笔马良》插图之十二,马良手里握着笔,笔正在画着风,风又使大海卷起滚滚浪涛,浪涛又在猛烈地冲击着木船,木船上坐着贪心不死的皇帝。

构图上通过一支笔把人与风、海等不同空间的事物有机而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这种浪漫主义的构图形式也是和《神笔马良》这个富有神话色彩的民间故事的内容相协调的。

这种“蒙太奇”式的自由组合的构图在我国的绘画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比如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中从太子出游、刺身、跳崖、饲虎以及兄弟们为他收尸,直到飞天围着埋葬他的尸骨的白塔飞翔,预示他来世转生为佛,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巧妙自然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上,这是一幅富有创造性的构图。

庞薰琹老师在《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一书中,评介这幅壁画时说:

“这为装饰画的构图形式,开辟了新的道路。

现代壁画,像有些墨西哥等国壁画,也正是从这一类构图形式中,发展出来的种种表现。

”墨西哥壁画家里维拉为国会大厦创作的壁画《墨西哥的历史》,把曾在中美州繁荣过的马雅文明等墨西哥的古老文化以及近代化过程中一系列的革命斗争,这一系列庞大的历史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在宏伟的构图中,充分发挥了这种构图形式的极大优越性。

5.2.3装饰绘画的构图讲究空间美

装饰绘画在构图时,把空间美提到同形象美同等的高度一起研究,它要求形象与它所处的空间互相适应,形象适应空间,空间创造形象。

中国传统绘画也是十分重视空间美的,它把落墨处的实体形象称为实和黑,把空白部分称为虚和白,提出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摆实就是布虚,布虚就是摆实”、“落墨处黑,着眼处却在白”等精辟见解。

装饰绘画对空间美的要求就更加严格,正如中国图案结构中的太极图形一样,一根相辅相成的S形线,把整个画面分成阴阳交互、一虚一实、有无互生的两部分,“花纹美,空间也美,黑白,虚实,相互衬托,都具美形,所以称为‘双关’图形”(雷圭元)。

可见装饰画家对实体与空间的关系,是很着意的,对每一根线的曲与直,每一个形的胖与瘦……都要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往往要用九朽一罢之功。

因为它所追求的是形体间组合关系的紧密感,而非线条技术上的生动性。

画家这种锤炼形体的功夫,很像诗人的“炼句”,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之为“炼形”。

如民间年画中的门神敬德两臂扬起,手执宝剑,宝剑几乎和画面上部边缘相平行,构成了画面上半部分空间的适应;老虎的侧面躯干及其四肢构成了画面下半部分空间的适应;更为巧妙的是,老虎的头和尾恰好填补了人物因两臂扬起而留下的空间;其他一些细部空间的处理,也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5.2.4装饰绘画的构图注意完整性

完整性,一方面是要求整体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不是取景框中或相机镜头下的自然中的某一部分;另一方面是要求画中的形象特别是主要形象,在画面之内完整地表现出来,而不是缺胳膊少腿的被任意切割了的形象。

我们不妨把广阔无边的生活比做可以任意向四面八方无限伸展的四方连续图案,装饰绘画的构图所摄取的应该是生活的四方连续中的一个单元,具有—定的独立性、完整性。

我们有时在一些风光照片中,看到从画外天空中垂下来一些枝条。

做为照片,这也许是难免的,但若以画面结构来要求,则给人以松散的极不完整的感觉。

我们还看到一些人物画,为了表示画外有人,常常出现一支脚伸到画内,另一支脚还在画外的形象,或者画内的人向画外示意的形象,这些都给人不完整的感觉,破坏了构图的完整性。

装饰绘画构图的完整性,也是它的装饰功能所决定的,在艺术形式上有它的作用。

它使画面象一个舞台,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独立的小天地,使画面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没有边框的边框,起到了画面集中的作用,加强了画面的安定感。

半拉的形象或者外溢的形象,往往把观众的视线引到画面以外去,这在一般倾向写实风格的绘画中,往往需要有一个画框把它收住,从属于某种客体的没有边框的装饰画如屏风画、壁画等,一般都要求集中、均衡、安定。

构图的完整性则是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段。

装饰绘画构图的完整性,也反映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这在民间艺术中,表现得尤为清楚。

否则,从欣赏心理上可能给人以残缺或被破坏的不愉快感觉。

汉代画像石《泗水取鼎》,是一幅具有完整性的装饰构图。

图中画的是秦始皇派人到泗水打捞象征王权的宝鼎的史实。

画面以鼎为中心,以向心的象征堤岸的四条线为骨架,把画面分割成四部分:

上面堤上站着的监工、官员及其侍从;下面两岸堤上拉着绳索以及河里船上执着长杆正在捞取宝鼎的群众;还有右下角乘车骑马的官员,都集中内向到画的中心——鼎;连天空中的几支飞鸟也不例外。

画中的形象基本上也都完整地在画面之内结束。

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

再如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瓶画《雅典杯》的底部装饰画,描写的是希腊神话中亚马逊族女皇宾赛西利娅带着女战士去支援亚马逊族同希腊人的一次战斗,被希腊人阿基里斯杀死的故事。

这幅画,在一个直径仅有46公分的圆形空间内,满满当当地安排了四个人物,八条手臂八条腿,还有盾牌和长矛……这一切形象都被十分完整地安排在一起,各得其所,井然有序,构成一个十分严密完整的统一体。

特别是双手被捆、躺倒在地的亚马逊族女战士,恰好与图形的边缘相切,四个人物的八只脚也都巧妙地落在图形的边缘上(只有一只脚安排得不甚完整),一点也不使人感到生硬勉强,相反地却觉得极其自然合理。

这幅画不仅可以做为我们研究构图完整性的借鉴,同时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