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和考法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6047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法和考法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法和考法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法和考法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法和考法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法和考法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法和考法_精品文档.doc

《学法和考法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法和考法_精品文档.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法和考法_精品文档.doc

《学法和考法》指导

一、规范答题

所谓解题规范,简单地说就是:

解题要按一定的规格、格式进行,语言简练、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表达清楚、层次分明、结论明确.具体需明确两点:

1.解题过程需要规范的内容

(1)要指明研究对象(哪个物体或哪个系统);

(2)要根据题意画好几种图:

受力图、运动过程示意图、电路图、光路图或有关图像;

(3)要指明物理过程及始末状态,包括其中的隐含条件或临界状态;

(4)要指明所选取的正方向(坐标的或物理量的)或零位置(坐标的或势能的);

(5)物理量尽量用题中给定的符号,对非题设字母、符号要予以说明,使字母、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明确;

(6)要指明所用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方程等)的名称、条件和依据,并用“由……定律得……”“据……定理得……”以及关联词“因为……所以……”“将……代入……”“联立……”句式表达,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7)用文字(要诗歌式不要散文式)串联起完整的思路及思维流程;

(8)求得结果应有文字方程及代入题给数据的算式,最终结果要有准确的数字和单位;

(9)最好对问题的结果适当进行讨论,说明其物理意义.,特别需要说明计算结果中“-”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10)作图像问题要标明坐标轴的意义,各个拐点所对应的纵横坐标数值,图像中的直线要用直尺画出,不要徒手画。

2.解题过程需要防止的问题

(1)防止随意设定物理量符号.如题目明确:

支持力FN,摩擦力Ff、电动势E,则作图或运算过程,就不能随意另用N、f、ε来表示.如遇同类物理量较多,可用下角标来加以区别,如E1、E2、E3等;

(2)防止书写不规范的物理公式及表达式,如牛顿第二定律写为“F=am”、动量守恒定律写成“m1v1+m2v2=m2v2′+m1v1′”等;

(3)防止只写变形公式,省略原始公式.如:

不能用R=mv/qB代替qvB=mv2/R;

(4)数字相乘,数字之间不要用“·”,要用“×”.卷面上不能“约分”.如果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结果一般取2至3位有效数字,不要取1位有效数字或者许多位有效数字;

(5)防止通篇公式堆砌,无文字说明.但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判断不必证明.

3.解题示例

例1在国庆60周年焰火联欢晚会上,首都北京发射了很多绚丽的礼花弹,把首都的夜空装点的五花缤纷、分外美丽.假设有一m=10kg的枚礼花弹在火药推力作用下从地面开始匀加速上升,当上升速度为30m/s时,距地面高度为150m,此时火药正好燃尽,在最高点突然炸开,其中弹片A水平飞出,落地点距离发射点63m,不计空气阻力,取,求:

(1)礼花弹上升过程所受火药的平均推力F;

(2)炸开后弹片A的初速度v0,这个速度最接近什么物体的速度

规范解析

解;设礼花弹匀加速上升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g=ma①

由运动学规律得:

加速段v2=2ah1②

减速段V2=2gh2③

对弹片Ah1+h2=(1/2)gt2④

X=v0t⑤

联立以上各式解之得:

F=130N,

v0=10m/s,接近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

二、仔细审题

高考物理审题不过关是制约很多同学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审题以阅读题目为基础,不能就字读字,应边读边想,对一些关键性词、句应特别注意。

为醒目,可采取点读式、圈读式等读题技巧。

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习惯不过关,要过好审题关,须做好以下几点:

1.仔细堪酌关键词,审明“题眼”

所谓“题眼”,指的是题目中所提出的一些限定性语句,或是对题目所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变化过程的界定等.对我们常见的题眼(如匀速、静止、光滑、恰好、理想、直线运动等)要熟悉和理解,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老师对“题眼”的解释,多体会、多积累、勤摘记,做个有心人.

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1kg、长为的直棒上附有倒刺,物体顺着直棒倒刺下滑,其阻力只为物体重力1/5,你这倒刺面上滑时,将立即被倒刺卡住。

现该直棒直立在地面上静止.一环状弹性环自直棒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设弹性环与地面碰撞不损失机械能,弹性环的质量为M=3kg,重力加速度,求直棒在以后的过程中底部离开地面的最大高度。

解析弹性环由“静止”开始下滑——说明是匀加速下滑;弹性环与地面碰撞“不损失机械能”——说明反弹速度大小不变;“倒刺”的作用特点——环可下滑,不能上滑等,均为本题的“题眼”.

图1

设弹性环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弹性环与地面碰撞没有能量损失,反弹速度大小

弹性环反弹后被直棒倒刺卡住时,与直棒速度相同,设为,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可解得:

据竖直上抛运动公式可知直棒底端离开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点评对于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可以根据物体的受力变化或根据物体运动的变化来划分运动的不同阶段(物理过程),对不同的阶段(物理过程),使用不同的物理规律,然后把各阶段的物理规律、关系式联立求解,这是一种有效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思路.

2.认真分析题意,充分挖掘隐含条件

有的题目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或图、表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藏的条件,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变化方向、初始条件、变化过程中多种情况等等。

要认真的审题,在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状态过程、选择使用规律等各个过程中,都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之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题意。

v0

图2

θ

例2如图2所示,一木块(可视为质点)沿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某初始位置以初速度v0向上运动,已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规定木块初始位置的重力势能为零.试求木块动能等于重力势能处的高度(相对其初始位置).

解析重力势能是否变化取决于木块相对于初始位置的高度是否变化,动能取决于运动过程中合外力对木块做的功,而合外力做功与木块高度的变化存在着内在联系。

由于题目“隐含”了动摩擦因数μ与之间的关系,所以木块到达最高点之后就存在着静止和返回两种可能。

(1)若,则木块滑至最高点后将保持静止,此时满足题目要求的高度唯一.

根据动能定理有:

,又

联立以上二式可得:

(2)若,则木块滑至最高点后仍将返回运动,此时满足题目要求的高度将有两解.上升时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高度同上,即.

下降时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高度,根据动能定理有:

,,

,联立以上三式可得:

点评注意学习经验的积累,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如画过程草图),防止知识的遗漏和思维的空缺(如本题中的第二种情况).

3.理解物理情景,抓住临界条件

有很多物理问题都涉及临界状态,由于临界状态是“问题”引发的突变的关键所在,在物理问题中又带有隐蔽性,稍不留心就导致错解。

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审清题意,弄清物理过程,特别要注意临界状态的分析,找出转折点,抓住承前启后的物理量,确定临界点。

抓住这一关键,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例3如图3所示,竖直环A半径为r,固定在木板上B上,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B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挡板固定在地面上,木板B与挡板间没有摩擦,B不能左右运动,在环的最低点放有一个小球C,A、B、C的质量均为m.给小球C一个向右的水平初速度v0,小球会在环内侧做圆周运动,为保证小球能通过环的最高点,且不会使环在竖直方向跳起,初速度v0必须满足()

图3

A.最小值为B.最小值为

C.最大值为D.最大值为

解析为保证小球能通过环的最高点,在最高点速度必须满足,在最低点的速度设为,则,则

要使环不跳起,设在最高点速度的最大值为,则,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可解得:

所以,为保证小球能通过环的最高点,且不会使环在竖直方向跳起,必须满足:

≤v0≤正确选项为BD

点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往往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对于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变速圆周运动问题,可归纳为“水流星”和“杆流星”两种模型,望同学们熟练掌握两种模型的特点和临界条件。

4.画好过程图,“慢镜头”展现物理过程,使抽象、复杂物理过程形象化

借助草图审题是一种常用的策略、是解答物理习题的重要方法.对应于一个物理过程,必存在一个过程图,在分析物理过程的时候,何不借助于图形的帮助呢?

一个清晰明了的过程图,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整个过程,它能够丰富我们对物理图景的想象力,展示物理模型,把握物理状态,理清物理过程等.高中物理中经常画的图无非有两个:

一个是受力分析图,另一个是运动草(过程)图.

例4如图4所示,一质量为M=2.0kg的长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为m=1.0kg的可看作质点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用恒力F向右拉动木板使木板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1.0s后撤去该恒力,此时小物块恰好运动到距木板右端处。

在此后的运动中,小物块没有从木板上掉下来。

求:

图5

图4

(1)小物块在加速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作用于木板的恒力F的大小;

(3)木板的长度至少是多少?

答案

(1)2N,方向向右

(2)10N(3)

解析

(1)小物块受力如图5所示,设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

图6

,而,所以,方向向右;

(2)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此过程中小物块的位移为,木板的位移为,由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得:

,,,

可得:

代入数据可得:

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6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可得:

(3)设撤去外力F时小物块和木板的速度分别为和,则,,

撤去外力F后,木板和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当小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它们具有共同速度v,则

由以上几式可解得:

图7

设从撤去外力到小物块和木板相对静止这段时间内,小物块的位移为,木板的位移为(如图7所示),对小物块,由动能定理可得:

对木板:

代入数据得:

所以木板的长度至少为

三、三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根据全国高考理综试卷的模式,物理试题一般有三种题型,为使同学们突破题型,获胜高考,现简述解答技巧,望认真领会,掌握要领.

1.选择题答题技巧

理综卷中物理选择题占物理总分的40%,选择题的正确率对高考总分影响很大.少失分、得高分的答题技巧是:

(1)仔细阅读题干和备选项,抓住关键字词,寻找有效信息,排除干扰因素,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联想、处理,切忌凭直觉、想当然等;

(2)对于几个选项基本属于同一内容范畴的选择题,可采用对比排除法,对于几个选项不是同一知识范畴的选择题,要对每个选项逐一判断;

(3)对于定量选择题或赋值型选择题要先用文字符号推出未知量的表达式后再代入数值计算或验证;

(4)多掌握解选择题的技巧方法,如排除法、模型法、图像法、守恒法、极限法、估算法、对称法、赋值法等.

例1如图8所示,是氢原子的四个能级的示意图.当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辐射出光子a.当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出光子b.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8

A.光子a的能量大于光子b的能量

B.光子a的频率大于光子b的频率

C.若a光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b光一定能.

D.用同一套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则a光相邻亮纹的间隔大于b光相邻亮纹的间隔

解析从能级图可以看出,a光子的能量为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