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I卷检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0076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I卷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I卷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I卷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I卷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I卷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I卷检测.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I卷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I卷检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I卷检测.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I卷检测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易升华

B.酒精能燃烧

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D.二氧化碳有刺激性气味

2.为了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下列科学家中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是()

A.侯德榜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3.在通常状况下,鉴别氢气和氧气不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A.分别观察颜色、状态,闻气味

B.分别吹肥皂泡

C.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D.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4.下面是从小芳同学笔记中摘录的部分化学用语,你认为正确的是()

A.碳酸钾:

KCO3

B.2个二氧化碳分子:

2CO2

C.氯化锌:

ZnCl

D.镁离子:

Mg+2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试验结束后剩余的药品放入原瓶

B.将pH试纸伸入碳酸钾溶液中测pH值

C.用100mL的量筒量取98.0mL水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水槽内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6.某地温泉中富含硫、铜、锌等,可以治疗皮肤病。

这里的“硫、铜、锌”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7.在点燃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A分子中含有四个原子

B.D物质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8

C.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与B的粒子数比为1:

1

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21%

C.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

D.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9.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温度计中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的体积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D.湿衣服放在向阳处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B.该反应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

32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元素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1.《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人造空气”若只含有氧气会更有益于人的健康

D.可以利用反应:

,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2.下面是某同学对一些知识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B

微观粒子与物质的构成

组成水的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元素

金属汞—— 由汞原子构成

氧气 —— 由氧分子构成

C

物质使用与安全常识

D

日常生活经验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 —— 要验纯

汽车到加油站加油 —— 严禁烟火

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小

使煤燃烧更充分——把煤做成蜂窝状

A.A

B.B

C.C

D.D

13.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氧气和空气

B.水和空气

C.过氧化氢和液氧

D.空气和臭氧

14.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Na2SeO3

B.Na2SeO4

C.NaSeO3

D.Na2SeO2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铜片投入到稀硫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B.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的固体

C.一氧化碳通入到盛氧化铁的玻璃管中,看到粉末由红棕色变成黑色

D.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铜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1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是化学中重要的思想之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氢氧化钠显碱性—治疗胃酸过多症

C.CO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D.熟石灰显碱性—改良酸性土壤结构

17.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钚是金属元素

B.钚元素的质子数为94

C.钚元素的中子数为150

D.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

18.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钻木取火

B.水力发电

C.冶炼金属

D.死灰复燃

1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0.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铁杵成针

B.钢铁生锈,纸张燃烧

C.蜡烛燃烧,蜡烛融化

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二、填空题

21.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a.氧气     b.金刚石     c.干冰     d.一氧化碳     e.氢气

①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 ②可用于刻划玻璃的是_____________;

③能作气体燃料的单质是_______; ④)光合作用得到的单质是__________。

22.下列物质:

①氮气、②液态空气、③氧化铁、④矿泉水、⑤高锰酸钾、⑥二氧化锰

⑦铁水⑧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均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

23.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D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__.

(2)B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③红磷过量或足量;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3)E实验的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__.

(4)上述六个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正确的是__(填字母).

(5)写出A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

24.下表中的各组物质或元素中,都有一种与众不同。

请你分析后填空:

类型

序号

物质或元素

与众不同的

物质或元素

该物质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的原因

(1)

_______

只有它属于单质(或只有它不是空气的污染物)

(2)

_______

只有它不能表示单质的化学式

(3)

_______

25.绿色植物不但能美化环境,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一块面积为60000m2的绿化区域,种植了夹竹桃、垂柳、大叶黄杨等绿色植物,晴天时,通常每天每平方米叶片约吸收2.5g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请回答:

(1)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_______(填化学符号)。

(2)试计算,一个月(以30天晴天计)这片绿化区域能吸收____吨的有害气体(要有计算过程)?

26.Ⅰ.请根据示例写出下列“

”中对应的化学符号或符号所表达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M元素的单质是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发展较快,用途较广的有色材料,如可做火箭头、导弹点火头、航天器元部件及照明弹等,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1)M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

(2)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_____(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M元素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

(4)M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

Ⅲ.利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为_______。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肯定含有的元素有_______。

(填元素符号)

(3)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混入其它气体,下列物质中符合条件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木炭

B.硫

C.红磷

D.铁丝

27.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求:

(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             .

(2)硝酸铵中O、N、H的质量比             .

(3)硝酸铵中N的质量分数             .

(4)40kg硝酸铵中N的质量

三、实验题

28.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

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烧杯中装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

a与c、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_______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_____________。

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约上升到刻度___________(填“1”、“2”“3”或“4”)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前将红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红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

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29.现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和收集O2的一套装置是(填字母)____________。

写出用此装置制备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若选用A装置制备气体时应考滤的因素是___________。

(4)B装置跟A装置相比优点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用装置C来收集氧气,怎样验证集气瓶内气体是否已收集满?

简述操作过程、现象及其结论________。

(6)在收集的氧气中作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破裂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0.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A

电解水

B

铁丝燃烧

C

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A实验试管中1产生的气体检验方法____________;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该实验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__________。

(2)B实验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__;写出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3)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烧杯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D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_;为确保实验成功,首先保证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出的O2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

下列操作不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③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31.下图是取用液体和加热液体的实验操作。

(1)操作1中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是_____(填“A”或“B”)。

(2)操作2中加热液体,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_____(填“底部”、“中部”、“口部”)套入和取下。

(3)操作3中倾倒液体时不宜过快的原因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防止倾倒过快而洒出               B容易控制液体的加入量

32.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现象,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于是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与讨论。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观察到:

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

由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灰黑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灯丝为灰黑色固体

分析:

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变化。

四、流程题

33.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

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

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Y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

,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分离空气的主要方法是将液态空气气化,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的是__________,此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__变化。

(3)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4)反应②生成尿素的同时还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写出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34.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进行实验)

实验1

步骤

操作

现象

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

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

饮料瓶中木条熄灭

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1)步骤①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填“良好”或“不良”)。

(2)步骤②中的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

(3)若假设成立,步骤③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实验2

实验1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

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1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瓶底现象

2-1

0.16%

30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

0.16%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2-3

0.08%

30秒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2-4

0.08%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反思与评价)

(4)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________(填实验编号)。

(5)实验1中,吹气时间均为30秒,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学生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六、科普阅读题

3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

自然界中现已知的花青素有20多种,植物中的花青素主要包括飞燕草、矢车菊、矮牵牛、天竺葵、芍药、锦葵色素等6种。

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大部分与花青素有关。

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会随着植物液泡中pH的不同而变化。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性,能够与多种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反应,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

例如,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它的抗氧化性比维生素E高出50倍,比维生素C高出20倍。

由于花青素的营养和药理作用,其保健功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研究人员选取部分植物对上述6种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如表1。

表1不同植物中的花青素含量(mg/kg)

样品名称

飞燕草色素

矢车菊色素

矮牵牛色素

天竺葵色素

芍药色素

锦葵色素

紫薯

ND

134

ND

ND

428

ND

蓝莓

230

1025

1113

ND

216

1000

黑葡萄

47

313

233

ND

155

466

黑桑葚

ND

1015

ND

21

ND

ND

菊花

ND

ND

ND

ND

ND

ND

*ND表示在该植物中未检出该类花青素。

由于花青素本身性质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科研人员还研究了pH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因此,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注意调控上述因素,维持并提高花青素稳定性是花青素类产品开发的关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___。

(2)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

(3)根据表1,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_________。

(4)由图1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

A花青素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

B菊花不适合提取花青素

C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

D只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才具有抗氧化性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三、实验题

1、

2、

3、

4、

5、

四、流程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六、科普阅读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