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927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2019年8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进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材料】指南针、直尺、铅笔、计时器、手电筒、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集中话题

和学生猜一个有关影子的谜语。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索和调查

1、在黑板上画一个人,让学生画出人的影子。

2、师:

太阳和影子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3、到室外进行太阳和影子之间关系的测量。

4、进行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

回顾和解释

1、经过这节课的研究,你知道了什么?

2、布置课后观察一天影子、气温和太阳运动的关系的实验。

总结。

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并不能代替实际观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进行实际观察。

气温的观察也是一样。

【教学后记】

 

太阳钟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以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材料】硬纸板、双面胶、铅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集中话题

出示几种影子,让学生估计当时的时间为后面做铺垫。

探索和调查

1、刚才你们是如何根据影子来推断时间的呢?

2、你们知道哪些用影子来推断时间的例子?

全班交流。

3、如果让你自己制作一个太阳钟,你打算怎么做?

小组讨论。

4、制作太阳钟。

回顾和解释

1、用自己所做的太阳钟进行实际检测时间。

2、课后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推断时间。

【教学后记】

 

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知识与技能]

.知道昼夜的成因。

.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行的。

【教学材料】手电筒、地球仪

【教学过程】

集中话题

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探索和调查

1、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同一时刻,地球上各个国家的时间不一定一样,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2、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3、实验的时候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注意观察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国家的时间为什么不同,找出不同时间的国家例子。

4、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探索历程。

回顾和解释

课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

【教学后记】

 

看月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记忆,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

.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

.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意识到如实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材料】月相变化盒、硬纸板

【教学过程】

集中话题

1、请同学上黑板画月亮。

2、让学生回想原认知中月亮的形状,学生画出的月亮肯定是有不同的,就为后面月相的变化做了铺垫。

探索和调查

1、让学生交流曾经观察月相的经验。

2、小学讨论,提出月相变化可能是什么规律。

3、用月相观察盒,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4、再交流月相变化的规律。

5、讲解月相为什么会变化。

6、制作月相日记卡纸。

7、分观察小组。

【教学后记】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

.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地分析和判断。

[知识与技能]

.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

.知道动植物、人体有自己的生物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

【教学材料】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

【教学过程】

集中话题

昨天晚上你干了什么事?

探索和调查

1、你所做的事情,哪些事你白天一般不会做。

2、还有哪些事情是你白天做,但晚上不做的呢?

3、你还知道哪些情况是昼夜交替对动植物有影响的。

资料交流。

4、这些昼夜交替对动植物影响的事实,能够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5、如果让你研究昼夜交替对动物或植物的影响,你打算怎么做?

6、交流观察计划、注意点。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光的行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2.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和奥妙。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2.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图象资料。

分组实验材料:

小孔板,电筒、白纸屏

学生准备:

纸盒、剪刀、胶水、透明纸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我们首先来朗读一首优美的小诗。

(2)猜猜这里的“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3)谈谈关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4)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光与色彩的知识。

认识光源

(1)你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吗?

(2)学生说,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说的物体写在黑板上。

(3)介绍光源的定义:

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4)辨别会发光物体中的真假光源。

(5)黑板上的光源哪些是自然光源?

哪些是人造光源?

你能分分类吗?

(6)学生讨论分类说出理由。

(7)思考:

会发光的物体都会发热吗?

(8)介绍冷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

(1)出示三幅图片,问:

光怎样行进?

(2)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

(3)你们该如何来证明你们的假设是正确的呢?

(4)布置任务:

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上的孔照到纸屏上。

(注意:

这个实验最好在暗室中进行效果比较好。

(5)学生合作完成实验。

(6)汇报:

你们是怎么做的。

(7)讨论:

从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孔成像实验

(1)导入:

在古代有个叫墨子的学者有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学们想知道吗?

(2)多媒体介绍墨子的发现,认识到什么叫小孔成像。

(3)我们也来试一试小孔成像。

(4)介绍制作方法。

(5)学生制作、实验、观察现象。

(注意小孔成像实验最好在遮光比较好的教室里进行,这样现象会比较明显。

(6)汇报你们有什么发现?

(7)思考:

这是什么原因呢?

(8)讲解小孔成像的成因。

【教学后记】

照镜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镜子的一些有趣现象。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和想法。

[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动手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验完成自己作品后的成功感。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准备】镜子、汤匙、金属面

【教学过程】

设情境导入

(和学生一起到有镜子的大舞蹈房上课)

1、这间教室有什么特点呀?

(有一整面墙都是镜子,我们进来后,镜子里也有很多人)

2、谈话:

同学们,你们平时经常照镜子吧,有没有发现过什么有趣的现象呀?

识平面镜及特点

1、大家玩一玩手中的一面小镜子,你能发现些什么有趣的现象?

2、生分小组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3、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发现,其余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4、学生可能会发现很多:

镜子里能照出自己;镜子里的左右和物体本身的左右相反;镜子在阳光下可以在墙上照出光斑还能移动;我可以利用镜子看到坐在我身后的人;把书放在镜子前,镜子里的字是反的.

5、你能想个办法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吗?

想好可以试一试。

(可以提供两面镜子——眼前一面、脑后一面,相对而看,脑后的头发在后面的镜子第一次成像,又在前面的镜子第二次成像。

你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了吗?

平面镜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师:

镜子的用途很广呢,你瞧!

(出示一个简易潜望镜)让一位学生上来看看,说说有什么发现?

课后大家也可以做一个。

6、如果把两面镜子夹成一定角度把好,把小玩具放中间,你猜镜子里会看到什么?

在改变角度会怎样?

多试几次吧。

你有什么发现?

(夹角越小,看到的东西越多。

联系生活,讨论用途

1、课前,让大家找一找能照出别的东西的物体,你找到了哪些?

向大家介绍一下。

(汤匙的两面、汽车的后视镜、河水面、比较光亮的金属面等。

我们照一照,和刚才用的镜子比,有什么新的发现?

(弯曲的面很好玩,照出得像是变形的,像哈哈镜)

师:

弯曲的凹面镜和凸面镜,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呢?

(马路上的后视镜,摩托车、汽车使用的后视镜,因为在这种镜子里比平面的镜子看到的东西多)

四、课后活动,小组竞赛

小组根据材料和说明,合作制作潜望镜,进行观察,想想潜望镜为什么从下面能看到上面的物体,下节课向大家讲解。

可以把小组的想法画出来。

比比那个小组合作的好。

【教学后记】

 

研究透镜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2.尝试制作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三种类型的凸透镜各一片,蜡烛一支,火柴一盒,纸屏一个,支架三个,凹透镜一片,布卷尺一把,记录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桌上有一张画报,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将报上的字放大吗?

(提供材料:

画报、滴管、玻璃杯、玻璃碟)

思考:

字为什么会放大呢?

学生此时还不会从光线的折射的角度来分析,但在学生分析的同时,可能会想到放大镜,水、玻璃杯有着放大镜的作用。

二、观察凸透镜

学生自己观察

放大镜是什么样的?

通过学生的看,摸,学生很容易发现放大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的镜片。

再发给学生两种镜片,与放大镜观察比较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又有什么是相同的?

很显然,三种镜片一种是两边凸的,一种是一边凸一边平的,还有一种是一边凸一边凹的,但这三种镜片都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的镜片,都可以将字放大。

让学生给这三种镜片起一个共同的名字

三、研究凸透镜的作用

小组讨论:

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通过刚才的观察,孩子们已经知道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到室外做一做用凸透镜点燃火柴的实验。

教师讲述:

如果我们把太阳光看成是平行的光,那么通过凸透镜之后,还会是平行的光吗?

如果不是又会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

四、重点研究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讲述演示:

将凸透镜对着窗外,在凸透镜后面放上一张纸屏,观察在纸屏上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汇报:

学生惊奇地发现在纸屏上会出现外面景物的像。

教者提问:

这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