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
《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与农村金融
《财政与农村金融》
第一章财政概述
P1财政的概念:
财政:
是国家凭借政权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与再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国家强制力,是一种无偿地从社会制造的物质财富中分得的一部分)
财政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特征:
P3财政产生的两个条件及其分别是什么?
财政产生的两个条件:
一是经济条件;二是政治条件。
即社会生产力提高后,出现了社会产品的多余;其此,国家的产生即国家为了维护其存在和实现其职能,需要占有一定的物质力量,消费一定的物质资料(国家作为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本身并不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只有依靠其权力去占有另一部分社会产品)。
P8计划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
(1)分配资金的职能;
(2)调节经济的职能;(3)监督管理职能。
P9市场失灵的表现:
(1)市场调节是短期调节,而非长期调节;
(2)市场的调节具有滞后性,往往造成“马后炮”式的调节;(3)市场调节具有不确定性,市场只能反映社会需求的方向,不能反映社会需求的数额;(4)市场的调节受企业局部利益的最大化支配,并非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目标一致;(5)在一定领域调节无效(如基础设施非盈利性);(6)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问题。
P11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
1、资源有效配置:
(1)市场经济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私人生产部门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
(2)市场经济要求利益边界和所有权的精确性:
当某种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外部性收益)或受损(外部成本),如环境保护或受损,而没有计入有关产品的个体收益或成本当中时,市场有效配置的前提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
(3)西方经济学理论认识,只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2、收入公平分配职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承担公平分配的职能是因为市场分配不能解决社会财富分配过分悬殊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
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适当的政策配合,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及平衡增长的目标。
经济稳定的含义: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3)对外收入状况良好。
第二章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第一节财政收入
P15财政收入的概念
财政收入:
是指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取得的收入。
注意事项:
(1)一是财政收入应该是充当支出财源,但并不一定是在这种意图下获得的,例如罚金。
(2)二是财政收入为一历史范畴,在历史进程中,财政收入由实物与劳动形式逐渐发展到当今的货币形式。
(3)财政收入是为财政支出充当经费来源。
P16财政收入的原则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
第一,要把财政收入建立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即聚财取决于生财;第二,组织财政收入必须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广开财源。
2、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物质利益兼顾的原则
(1)正确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
(2)正确处理国家与集体经济的分配关系;
(3)正确处理国家与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的分配关系;
(4)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体生产者、经营者、职工劳动者的关系。
3、区别对待,合理负担原则
合理负担原则实际上主要体现了一种公平分配收入的社会要求,根据收入水平确定负担水平(如个人所得税税率)
P23财政收入的形式(重点看“其他收入”的三种分类及其包括的内容)
1、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
2、债务收入:
主要包括国债、地方债券、企业债券(少)等。
3、企业收入:
主要为企业的利润。
4、其他收入:
(1)事业收入;
(2)规费收入;(3)公产收入。
第二节财政支出
P24财政支出的概念
财政支出是一个财政的政策选择的反映,如果政府决定以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向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那么财政支出实际上就是执行亮相政策所必须付出的成本。
P26公共产品的特征
1、公共产品的定义:
是那种对任何个人不会产生突出利益,但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产品,必须通过联合行动来提供(注意与私人物品相区别)。
2、公共物品的一般特征
(1)非排他性
(2)消费的非竞争性:
指当一种商品在增加每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等于零(往往导致对其消费的过渡现象,如免费公园内的垃圾、污水等)。
3、准公共产品(混合产品):
既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如教育、卫生、保健等。
P27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
(1)量入为出原则:
坚持财政收支平衡,不搞赤字。
(2)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按比例安排支出原则。
(3)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
(4)谁受益谁负担原则。
P31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划分:
购买和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不同)
2、按国家职能来划分:
国防、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支出。
3、按最终使用分类:
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4、按预算体制分类:
中央支出与地方支出。
5、按我国现实预算支出划分:
(了解)
P33财政支出的形式
1、无偿拨款:
是财政支出以拨款方式付给使用单位,不要求直接归还的资金。
2、有偿拨款:
是财政支出以信贷方式发放的资金。
(1)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改贷:
(2)财政周转金:
资金有偿使用,规定一定的归还期限。
(3)专项基金:
国家对某些特殊经济支出、事业支出根据其性质单独设立基金,以便对这些支出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
(4)贴息:
从本质上讲,它仍然是财政实行有偿使用资金或本应由财政支出的转由银行解决,为企业提供有偿资金的补充方式。
第三节财政对农业的支出
P35农业支出的意义
(1)增强农业生产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保证人类对农业产品正常、均衡的发展需要:
(3)稳定国民经济的基础:
(4)缓解农产品供给需求弹性不足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的损害:
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农产品供应缺乏弹性
P36农业支出的形式:
无偿拨款;财政信贷---支农周转资金形式;财政贴息形式;农产品价格补贴形式;国家利用银行信贷形式等。
P39财政支农周转金的作用
(1)壮大财政支农资金力量。
(2)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用活财政支农资金。
第三章国家税收
第一节税收及税收制度
P43税收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法律规定标准,向经济单位或个人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税收的职能与作用
1、职能:
第一,组织收入的职能;第二,调节经济职能;第三,监督管理职能。
2、作用:
第一、组织收入;第二、调节经济;第三、监督经济等
P45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七大点(结合书本内容看)
1、纳税人:
按照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征税对象:
(最基本的要素)课税对象、课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是征税的标的物(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
3、税率(重点):
(1)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
4、纳税环节;5、纳税期限;6、减税、免税:
一是起征点;二是免征额(两者的区别)。
7、违章处理;
P49税收的分类
1、以税制结构的单一或复杂为标准:
单一税制、复合税制
2、以税收收入归属于哪一级政府的税种:
中央、地方、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结合P91分税制)
3、以税收的收入形态为标准,分为实物税与货币税:
4、以税收的用途为标准,分为一般税与特定税:
5、以税收的存续性为标准,分为经常税和临时税:
6、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分为从价税(增值税)和从量税(香烟、油品):
7、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价内税与价外税:
(1)价内税:
税收作为价格组成部分的税种(消费税等);
(2)价外税:
是税收作为价格外加部分的税种(增值税):
8、以税收是否涉及外国政府的权益为标准,分为国内税与涉外税:
9、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
前转(向消费者转移)和后转(向生产者转移);
10、以税收的课税对象为标准,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
流转税(4):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所得税(5):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
资源税(4):
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行为税(4):
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财产税。
第三节我国主要税种
P53增值税
1、定义:
是以商品和劳务的增值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2、特点:
(1)增值税只就商品和劳务流转额中的增值部分征税,避免了流转税中的重复征部问题。
(2)增值税实行普遍征收和道道征税的原则(多环节征收)。
(3)增值税税负稳定,合理和一致(税率固定)。
3、征税范围:
包括在我国境内销售动产和不动产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动产货物。
4、纳税人:
凡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
企业租赁或承包给他人经营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为纳税人。
5、增值税的税率:
(1)17%为基本税率:
适用于一般应税商品和劳务;
(2)13%为低税率,适用于以下:
第一,粮食、食用植物油;第二,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碳制品;第三,图书、报纸、杂志;第四,饲料、化肥、农药;第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3)零税率适用大部分出口货物
(4)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6%
6、增值税纳税额的计算
(1)一般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其中,销项税额=应税销售额*适用税率。
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
(2)小规模纳税人计算:
小规模纳税人不享有税额抵扣权,取不到增值税专用发票。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为不含税销售额,应首先进行换算,按一般纳税人确定销售额的方法确定,征收率为6%)。
7、增值税减免税规定
(1)增值税减免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无权实施;
(2)将增值税的减免范围大大缩小,减免税环节也相应减少。
(3)增值税免税项目:
第一,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第二,避孕药品和用具;第三,古旧图书;第四,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第五,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第六,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的设备;第七,由残疾人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第八,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P57消费税
消费税的概念及特点
消费税是对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数量征收的一种税。
P58消费税的征收范围(记住“11类”这个数字就行)
第一,对人类身体健康、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的特殊消费品,如烟、鞭炮、焰火。
第二,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如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第三,石油能源消耗品,如汽油、柴油等。
第四,高档消费品及附属品,如小汽车、摩托车及汽车轮胎。
税率及其计征
(1)税率:
对应P59的消费税税目税率表
(2)计征:
应纳税额=应纳消费品销售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额=应纳消费品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P61营业税
概念及特点
(1)概念:
是对提供应纳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收入征收的一种税。
(2)特点:
第一,税源稳定;第二,营业税按行业设计税目。
P63企业所得税
1、概念:
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3、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税率和税额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
(1)收入类型:
(2)准予扣除的部分:
(3)不予扣除的部分: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5%)
P65个人所得税
1、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
2、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P67重点)
3、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法及减税免税
(1)征收方法:
(2)减税和免税:
P68-69。
第四节纳税人与纳税制度
P69纳税人、代征人与办税人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的承担者,按照税法规定,直接对国家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国家税法规定,负有代征、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简称代征人,代征人也应该按照规定履行代征、代扣、代缴义务,并按规定的期限代缴入库。
办税人员是指纳税单位办理纳税工作的人员。
P70纳税人应遵守的纳税制度
1、办理税务登记:
2、办理纳税签定:
3、建立帐务及发票管理:
4、办理纳税申报:
5、进行纳税自查:
第四章财政投融资及国债
第一节财政投融资
一、国家信用及财政投融资
1、国家信用:
以政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按照信用原则筹集财政收入和运用财政支出
2、类型:
是以国家为主体(中央财政投融资以中央政府为主体,地方政府投融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体)。
二、我国发展财政投融资的必要性
1、发展财政投融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财政困难的要求。
(1)财政投融资使资金市场更加协调,更加完善。
(2)可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又能解决财政资金不足的困难。
2、发展财政投融资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3、发展财政投融资是实现财政职能拓展延伸和更新的客观要求。
三、财政投融的构成
1、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
邮政储蓄存款、社会保险基金、保险公司基金的结余、债务收入、预算内各项周转金、预算外专户存储资金、预算执行中的间歇资金、财政机动财力以及其他拆借资金。
2、财政投融的资金运用:
主要投向与经济紧密相关的农业、交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重点企业的出口创汇,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开发区等。
四、财政投融资的原则
1、政策性:
资金使用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效益服务的。
2、有偿性:
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要求回收本金并收取一定的使用费。
五、财政投融资的管理机构
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
第二节国债
一、国债的概念:
是国家凭借其信誉,以政府的名义采用信用的方式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
有借有还,到期还本付息。
二、国债的种类
1、按国家举债形式:
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2、按国债偿还期限:
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
3、按照发行的地域:
本国的公债和外国的债券;
4、按照举债的方式:
自由公债和强制公债;
5、按国债用途:
赤字公债和建设公债。
三、我国国债的内容
1、国内债务
(1)发行公债:
(2)发行国库券:
债券价格=债券面额*(1+债券期限*利率)*(1-贴现率*待偿期限)P84。
(3)国外债务:
政府借款、国际金融组织借款、其他国外借款收入、地方政府向国外借款收入、发行国外债券。
四、国债的作用
1、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
2、有利于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3、有利于激励人民的爱国精神。
第五章财政管理体制和国家预算
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
一、财政管理体制和预算管理体制
1、概念:
它规定中央同地方及地方上下级政权之间、国家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限以及资金的划分。
2、内容:
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以及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
其中,国家预算在财政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在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主导地位,它对财政管理体制中的其他构成部分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确定财政的分组管理:
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划分是确定财政分级管理的依据(五级预算)。
2、确定财政收支划分:
1994年的改革,收入按税种划分,支出按行政隶属划分。
3、确定地方的机动财力: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的意义P90
2、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内容:
(1)统一的财政方针政策;
(2)统一的财政计划:
(3)统一的财政规章制度:
四、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
1、分税制的一般概念:
它是按照中央与地方事权分工、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按税种将税收收入划分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和中央地方共享收入,核定支出基数,确定合理的上解和补助数额的一种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2、分税制的主要内容P91
(1)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2)中央与地方的支出划分
(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返还数额的确定
3、实行分税制的意义:
(1)有利于促成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
(2)有利于提高中央财政的收入比重;
(3)有利于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
(40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第二节国家预算及决算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特点与组织形式P94
1、国家预算:
是一国政府编制的每一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平衡的计划,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2、国家预算的特点:
综合性、法律性和计划性。
3、组织形式:
(1)单式预算:
它是把预算年度内国家预算的全部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汇集编入单一的总预算内,而不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性质。
(2)复式预算:
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我国现在即为复式预算。
二、国家预算的编制
1、国家预算编制的原则:
(1)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
(2)坚持预算收支平衡;(3)统筹兼顾,确保重点;(4)建立预算后备。
2、国家预算编制:
我国预算编制程序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三、国家预算的执行
1、国家预算执行的机关:
各级财政部门。
2、国家预算执行的任务:
第一,入库与划拨;第二,合理、节约;第三,平衡。
(收、支、管、平)。
四、国家决算
1、国家决算的概念意义:
决算:
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报告,也是国家经济活动在财政的集中反映。
2、编制决算前的准备工作:
3、编制程序及审批:
国家决算的审批权也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有。
国家决算的审批一般是和下一年度国家预算的审批同时进行,地方各级总决算由地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第六章农村金融概论
第一节农村金融概述
一、农村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它是以资金为实体、信用为手段、货币为表现形式的农村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各货币流通三者的统一。
2、特点:
第一,在货币流通的组织管理上,由于农村幅员广阔,各经济主体的分布较为零星分散,农村金融相对薄弱;第二,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信用活动中的交易费用相对较高;第三,农村金融市场与投资方面市场化程度较弱(证券投资水平低);第四,农村金融受生产的季节性较强,很不稳定。
二、农村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它研究以信用手段筹集、分配与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研究这种活动所反映的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及其内在联系;
第二,它研究如何按照这种内在联系组织好农村中的信用活动、资金运动和货币流通,以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
三、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1)农村经济决定农村金融;
(2)农村金融影响农村经济;
2、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重要)
(1)融通农村货币资金、优化配置农村社会资源;
(2)稳定农村货币流通,保证农村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
(3)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推动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与完善;
第二节农村信用体系
一、信用的概念:
是指一种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特征:
第一,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支付利息);第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转移的只是货币的使用权);第三,信用是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产生的,信用一旦产生以后,信用就超过了交换的范围,延伸到非商品领域,而形成其特有的运动规律,仅作用于商品经济。
二、信用的形式
1、商业信用:
是指商品买卖中工商企业之间采取赊销方式实行延期付款或预付贷款所发生的借贷行为。
2、银行信用:
是指以货币的形式向工商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信用。
3、国家信用:
4、消费信用:
对耐用消费品提供中长期贷款或分期付款的方式。
5、国际信用:
第三节利息和利息率
一、利息:
是指债务人为取得货币的使用权而向债权人支付的超过本金的一部分货币额。
二、利息率及利息的计算方式
1、利息率:
利率=利息额/货款总额*100%;
2、利息的计算方法:
(1)单利:
I=P*i*n
(2)复利:
I=P[(1+i)n-1]
3、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的影响;
(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的影响;
(3)国家的政策、法律的影响;
(4)国际利率的影响(资本追逐高利率);
四、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1、对聚集社会闲置资金的影响;
2、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成本支出);
3、对调整产业结构的影响(国家控制产业的发展可以按贷款的利率的高低来划分);
4、对市场物价的影响(提高利率,货币供应量减少;降低利率,货币供应量增加)
第七章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第一节金融组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P116金融组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一,金融运行中资金从盈余部门向赤字部门的转移是通过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进行的;
第二,金融机构对劳动投入量的增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金融机构的产值增加直接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
第二节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概述
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原来的农村金融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通过改革逐步形成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监督和管理下的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以中国农业银行为导向,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调节,农村民间借贷为补充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组成
1、国家银行信用:
2、农村合作信用:
3、农村民间信用:
第三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性质与任务
1、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金融性机构;
2、任务:
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来源
1、业务范围内开户企事业单位的存款;
2、发行金融债券;
3、财政支农资金;
4、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
5、境外筹资。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组织机构
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了解)
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管理
1、机构的管理权限:
2、贷款业务:
3、资金管理:
第四节中国农业银行
一、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沿革及其商业化
1、发展沿革:
2、中国农业银行商业化:
第一,理顺产权关系;第二,追逐利润目标;第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二、中国农业银行的性质、特征与经营管理
1、性质:
是经营货币资金和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
第五节农村信用合作社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沿革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性质、特征和机构设置
1、性质:
是农村居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入股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
2、特征:
第一,组织上的群众性;第二,管理上的民主性;第三,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第四,对农村经济活动的调节性。
3、机构设置:
在县一级设立信用合作联社,也称县联社。
三、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
1、积极开展农村中各项存款和社员储蓄,为支援农村经济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
2、放好贷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3、积极开展各种代理、代办业务,开展信托、咨询、信息服务等;
4、积极引导民间借贷;
5、配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