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162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金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财政与金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财政与金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财政与金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财政与金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与金融.docx

《财政与金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与金融.docx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一,名词解释1,免费搭车乘:

是借用免费搭车的行为来喻指人们不支付费用而享受好处的行为.2,财政:

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国家为主体的、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集中化分配关系。

3,财政职能:

或称政府职能,是指政府活动所固有的经济功能。

4,财政支出:

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5,购买性支出:

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性支出,是在商品或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6,转移性支出:

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益人。

7,财政支出结构:

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也称为财政支出的构成。

8,财政支出规模:

反映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支配使用的资金量,是考察政府财政活动规模的重要指标。

9,财政收入:

即表明政府获取社会财富的状况,它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配的财力。

10,财政收入形式:

指的是国家利用什么名称、采取什么方法取得财政收入。

11,税收:

现代税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靠国家税法规定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12,国有资产权益收入:

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所应获取的经营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占用费等收入的总称。

13,收费费用:

是政府部门向公民提供特定服务、实施特定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设施时按照规定的标准收取的费用,具体包括规费和使用费。

14,财政收入规模: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财政收入的总水平。

15,税收制度:

简称税制,是一国政府从公民手中获得税收所依据的各种法律、法规的总称。

16定额税率:

或称固定税率,指的是对课税对象的数量规定每单位征收某一固定的税额,即边际税率为零,一般适用于从量定额税的征收。

17,比例税率:

是对所有课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都按照同一比例课征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

18,全额累进税率:

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加,税率逐步提高,全部税基适用相应的最高一级税率。

19,超额累进税率:

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成不同等级,对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率,而后相加即为应征税率。

20,税收转嫁:

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购买价格的方法,将税负部分或全部转移给购买者或供给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21,税收归属:

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

22,流转税:

又称商品税或劳务税,是指以商品或劳务的交易额为征税对象课征的税收。

23,所得税:

又称收益税,是指对纳税人的所得或收益课征的税收。

24,财产税:

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征的税收。

25,税制结构:

是指由若干个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税收体制。

26,单一税制:

是指以某一类税收构成的税制结构。

27,复合税制:

是多种税同时并存的税制结构。

28,公债:

即政府举借的债务。

确切地说,公债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一种债务。

29,生产性公债:

也称建设公债,是指政府将公债收入用于生产建设事业的公债.30,非上市公债:

是指公债持有人不能在证券市场上公开出售,只能到期后收取本金和利息的公债.31,强制公债:

是指当政府财政状况异常困难时,依靠政府权力向人民强行推销的公债.32,自由公债:

指由政府发行公债,由人民根据公债的条件自由决定购买与否,不加任何限制.33,浮动利率公债:

是指利率随物价或银行利率变动而变动的公债.34,国家预算:

是国家财政的收支计划,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35,单式预算:

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编制在一个总预算内,而不再按各类财政收支的性质分别编制预算.36,复式预算:

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37,零基预算:

就是政府各部门的收支计划以零为起点,不考虑以往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只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编制收支预算计划.38,预算外资金:

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履行或代行行政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率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39,财政政策:

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40,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它无须借助外力就可直接发生控制效果,所以又被称为“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或“非选择性财政政策”。

4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是指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相应的财政措施,才能产生调节作用的财政政策。

这是一种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42,汲水政策:

是模仿水泵抽水的原理,如果水泵里缺水就不能将地下水吸到地面上来,需要注入少许引水,以恢复其抽取地下水的能力。

43,补偿政策:

是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运行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

44,扩张性财政政策:

简称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45,紧缩性财政政策:

简称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46,财政平衡:

即财政收支平衡,通常是指年度财政收入与支出在总量上的平衡。

47,货币:

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最狭义的货币指的是现金,即流通中的纸币和金属铸币;广义的货币,除现金外,还包括各种非现金的货币:

凡是能履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以及支付手段职能的信用流通工具或金融资产,或者说是在交换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列入货币的范围中。

48,通货:

又叫现金,即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律规定其享有独占地位的法偿货币,包括纸币和铸币两种。

49,货币制度:

简称币制,是指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国家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并形成的一个体系。

50,本位币:

亦称主币,是一国计价、结算的唯一合法的货币单位。

51,银行券:

是由银行发行的一种不定期的债务证券。

52,纸币:

又称流通券或钞票,它是由国家发行并依靠行政权力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53,货币流通:

就是货币不断转手于商品的买者与卖者之间的运动。

54,信用:

是指商品买卖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55,商业信用:

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采取赊销方式而相互提供的信用。

56,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及其他各种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提供的信用。

57,国家信用:

又称政府信用,是以国家为一方所取得或提供的信用。

58,消费信用:

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货币或劳务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59,信用工具:

又称为金融工具,是用于信用活动并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续的合法凭证。

60,票据:

具有一定书面格式且可以转让流通的债务凭证通常称为票据。

61,商业本票:

是企业单位或个人签发并承诺由其自身在见票时或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62,银行本票:

是由银行签发的、承诺在见票时或一定日期后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63,利息:

是指借款者为取得货币资金的使用权,支付给贷款者超过借贷货币额的那一部分代价;或者说,是贷款者因暂时让渡货币资金使用权,从借款者那里取得的超过借贷货币额的那一部分报酬。

64,利率: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货币额(本金)之间的比率。

65,直接融资:

即没有金融媒介体参加的融通资金的方式。

66,间接融资:

是有金融媒介体参加的融通资金方式。

67,金融市场:

是为融通资金而办理各种票据、有价证券买卖货币借贷的场所。

68,货币市场:

是以融资期限不超过一年的短期信用工具为交易对象的金融市场。

69,拆放市场:

又称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以拆借方式进行融资的短期资金市场。

70,回购市场:

是指根据回购协议,卖出一种证券,并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再购回该种证券的交易市场。

71,证券交易所:

是买卖公债、公司债券、股票和基金等有价证券并形成有价证券行情的市场。

72,金融机构:

也称金融中介机构,是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融通资金的信用中介.73,中央银行:

亦称货币当局,是指在一国银行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货币信用政策,实行金融管理和监督,控制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国家机关.74,商业银行:

亦称存款货币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其经营目标的信用机构或特殊企业.75,专业银行:

是集中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76,非银行金融机构:

是指那些经营各种金融业务但又不称为银行的金融机构.77,国际金融机构:

是指由联合国或多国共同建立的,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和协调国际货币及信用体系正常运行的超国家金融组织.78,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关于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各种政策与措施的总合。

79,存款准备金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改变法定准备率的办法,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从而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借以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措施。

80,再贴现政策:

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变更再贴现率(一般称贴现率)和再贷款利率的办法,来影响借款的成本,促使商业银行实现信用扩张或收缩的一种政策措施。

81,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借以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财政”的含义?

1)财政是一种分配活动,属于分配范畴;2)财政活动的主题是政府(或国家);3)财政活动的目的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4)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国民收入。

2,经济盲目高速增长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1)经济增长过程中会出现经济波动,造成资源浪费;2)快速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结构失调,降低经济效益;3)过渡增长会导致生态不平衡,破坏人民的生活环境。

3,作为财政的职能,经济稳定的内容是什么?

1)充分就业;2)物价水平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

4财政支出结构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1)政府职能;2)政府的工作重心及发展目标;3)经济体制及资源配置的方式。

5,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经济因素:

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政府的干预政策、物价水平、征税能力等。

2)政治因素: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b,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社会因素:

人口的素质和数量、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环境污染、城镇化等社会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增大财政支出的压力。

6,转移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政府直接以购买者身份参与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来实现的,因而对资源配置有直接影响,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则是间接的。

而转移性支出只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对分配产生直接影响,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则是间接的。

7,财政收入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1)税收收入;2)国有资产权益收入;3)公债收入;4)收费收入;5)其他收入(对政府的捐赠、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罚没收入)8,税收作为财政收入形式的优点是什么?

1)税收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2)税收适应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需要;3)税收适应企业自主经营的要求。

9,劳动报酬成为财政收入源泉的途径是什么?

1)高税率的消费品价格;2)个人所得税;3)社会保险税;4)国家向个人收取的收费收入。

10,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2)剩余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3)经济体制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4)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5)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11,税收特征是什么?

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12,税收特征之间的关系。

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1)政府提供各种公共产品需要垫付生产成本与公共产品免费或低价消费的矛盾,决定了税收的无偿性;2)税收的无偿性又必须以税收的强制性作保障。

对单个纳税人来说,国家征税是无偿的,因而国家必须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强制地实现无偿征收,没有无偿性,也就不需要强制性;3)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又决定了税收的固定性。

13,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1)定义不同:

全额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加,税率逐步提高,全部税基适用相应的最高一级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成不同等级,对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率,而后相加即为应征税额.2)在全额累进累进税率下,一个纳税人只适用于一个税率,相当于按税基的大小规定不同的比例税率;而在超额累进税率下,同一纳税人往往适用多个税率.3)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但累进速度比较急剧,尤其是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分,很可能出现税收增长数量超过税基增加额的不合理现象;相比之下,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比较复杂,但累进速度平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全额累进税率的缺陷.

14,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包含哪些?

1)平等原则;2)确实原则;3)便利原则;4)最少征收费用原则.15,税收转嫁的形式有哪些?

1)前转;2)后转;3)消转;4)税收资本化。

16,解释商品供求弹性对税收转嫁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供求弹性大小是决定税收转嫁的最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所谓供给弹性,指的是商品的供给量对于市场价格升降所作出的反应的程度。

商品的供给弹性大,说明生产者对商品销售价格下降而作出的反应强烈,其生产量下降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驱使价格上升,税负通过抬高价格转嫁出去。

反之,供给弹性小的商品,生产者难以控制价格水平,税负前转的可能性就小。

所谓需求弹性,指的是商品的需求量对于市场价格升降所作出的反应的程度。

需求弹性大,说明当某种商品因税负增加而提高价格时,购买者因价格提高而作出的反应强烈,从而迫使价格下降,此时,税负前转较难。

反之,商品的需求弹性小,卖者转嫁税负较易,税负会较多地通过前转而落在购买者身上。

综合考虑供给和需求状况,则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易前转,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易后转或不能转嫁。

17,世界各国实行的复合税制有哪些种类?

1)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的复合税制;2)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的复合税制;3)以所得税和流转税并重的复合税制。

18,决定税制结构的因素是什么?

1)经济发展水平;2)管理能力;3)财政支出结构;4)税收政策目标;5)周边国家的示范效应。

19,流转税、所得税的特点各是什么?

1)流转税的特点:

a,流转课税比较稳定、及时;b,流转课税在负担上具有累退性;c,流转课税的税源普遍,课税隐蔽;d,流转课税具有征收管理的简便性。

2)所得税的特点:

a,征收对象是扣除了各项成本、费用开支之后的净所得税;b,税负具有直接性;c,税收课征的公开性;d,较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e,税收管理的复杂性。

20,营业税和消费税的区别是什么?

1)含义不同:

消费税是国家为了体现消费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生产和进口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2)纳税人不同:

消费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销售和进口属于应缴纳消费税的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营业税的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提供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3)征税范围不同: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为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应税消费品。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提供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4)税率不同:

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对不同的应税消费品采用了三种税率形式;我国修订后的营业税共有9个项目。

21,公债的特点是什么?

1)有偿性;2)自愿性;3)灵活性。

22公债的职能有哪些?

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资金;3)实施经济政策,灵活调节经济;4)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23,公债规模的限定因素有哪些?

1)社会应债能力;2)财政承受能力;3)公债使用方向、结构和效果。

24,公债的负担形式有哪些?

1)认购者的负担;2)政府的负担;3)纳税人的负担;4)后代人的负担。

25,国家预算的原则有哪些?

1)公开性原则;2)可靠性原则;3)完整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5)年度性原则。

26,如何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1)严肃法规;2)控制规模;3)加强调控;4)健金管理;5)强化监督。

27,如何理解“财政政策”的含义?

1)政策主体,即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的机构,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2)政策客体,即财政政策所要调节的对象;3)财政政策的目标,即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4)财政政策的手段,即实现政策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公债等收入工具以及财政投资、补贴等支出工具和预算政策等。

28,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1)物价稳定;2)充分就业;3)国际收支平衡;4)经济增长。

29,举例解释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作用。

1)税收的自动稳定作用:

税收体系,尤其是累进征收的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

其调节机理是将纳税人的收入与适应税率累进挂钩。

即纳税人收入越多,累进所得税的边际税率越高,所得税税额相应增加,社会需求相应降低。

此时税收对社会需求就有了一种自动抑制的功能。

反之,当经济萧条,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社会需求萎缩时,累进所得税的边际税率自动下降,税收收入随之自动下降,如果预算支出保持不变,就会产生预算赤字,这种赤字会“自动”产生一种力量,对社会需求产生维持或相对扩大的作用,以抑制国民收入的继续下降。

2)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是最普遍的自动稳定器,例如失业救济。

转移支付水平一般是与社会成员的收入呈反向关联,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就业岗位越多,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越高,进入社会保障范围的人数越少,社会保障支付的数额自动减少,以转移支付形式形成的社会需求相应减少;反之,则相应增加。

这样,政府转移支付机制随着经济发展的兴衰自动增减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数额,也可以产生自动调节社会需求,抑制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作用。

30,广义货币包含哪几类?

1)现金(现钞货币);2)存款货币;3)准货币;4)货币替代物。

31,资产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1)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2)变现时发生的交易成本的高低;3)该项资产价格的稳定性。

32,货币在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1)节约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2)市场经济运行以货币存在为前提;3)货币形式的资本或货币资本,始终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4)货币经济存在的不确定性,包含着引发危机的因素和可能。

33,货币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2)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3)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和流通;4)金准备制度。

34,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是什么?

1)纸币是为满足国家职能的需要,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的。

而银行券则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其基础是银行信用和黄金保证。

2)纸币由国家强制发行与流通,而银行券则是通过商业票据贴现等途径进入流通。

3)纸币不能兑现,而典型的银行券则可随时到发券银行兑换黄金或金属货币。

4)纸币会贬值,银行券由黄金作保证,不会发生贬值。

35,金准备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1)用于国际支付;2)调节货币流通;3)保证存款支付和银行券的兑现。

36,信用的形式有哪些?

1)商业信用;2)银行信用;3)国家信用;4)消费信用。

37,商业信用的特点有哪些?

1)商业信用体现生产或经营商品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2)商业信用直接为企业再生产过程服务;3)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

38,银行信用的特点有哪些?

1)银行信用必然以金融机构为媒介,体现以银行为一方,以企业或个人为另一方的信用关系;2)银行信用集中起来的资金,不仅包括各个企业闲置的货币资金,还包括社会公众用做储蓄的货币收入;3)银行的信用载体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其流向可以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克服了商业信用授受在方向和对象上的局限性。

39,信用工具的特征是什么?

1)偿还性;2)流动性;3)风险性;4)收益性。

40,票据的特点有哪些?

1)可以转让流通;2)有严格的法定要式;3)有严肃的支付纪律;4)是一种无因的债权证券;5)具有集团债务性质。

41,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含义?

1)金融商品进行交易的一个有形或无形的“场所”;2)反映了金融商品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所形成的供求关系;3)包含了金融商品交易的运行机制,特别是其中的价格决定机制。

42,金融市场的特点有哪些?

1)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一种特殊商品,即“金融商品”;2)金融商品的“价格”是利息率、汇率或收益率;3)多元化;4)公开性。

43,货币市场由哪些子市场构成?

1)票据市场;2)拆放市场;3)短期证券市场;4)回购市场;5)短期存放款市场。

44,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与普遍定期存款相比有什么特点?

1)面额大;2)存期灵活;3)利率比较高;4)不记名,可以自由转让。

45,资本市场由哪些子市场构成?

1)证券类市场;2)贷款类市场;3)权益类市场;4)产权交易市场。

46,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1)克服了直接融资的局限性;2)节约交易成本;3)提高资金运用安全性。

47,现代银行的功能是什么?

1)充当信用工具;2)变货币和储蓄为资本;3)充当支付中介;4)创造信用工具。

48,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各有哪些业务?

1)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a,负债业务:

货币发行、代理国库、存款准备金、其他负债业务(对国际金融机构负债、国内金融机构往来);b,资产业务:

贷款、再贴现、有价证券买卖黄金外汇储备;c,中间业务:

集中办理票据交换、结算交换差额、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2)商业银行的业务:

a,负债业务:

自有资本、存款、其它负债;b、,资产业务:

贷款、票据贴现、证券投资;c,中间业务:

汇兑、信托、租赁、理财业务、咨询和情报服务;d,表外业务。

49,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银行券和纸币需要一个统一的发行机构;2)票据交换和清算需要一个统一的机构;3)商业银行需要有一个“最后贷款者”;4)政府进行金融管理需要一个统一的专门机构。

50,货币政策的一般性工具有哪些?

1)存款准备金政策;2)再贴现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

51,货币政策的目标有哪些?

1)稳定物价;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52,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有哪些阶段?

第一阶段是政策工具直接影响操作目标,包括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短期利率等;第二阶段是通过操作目标变动,影响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包括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规模、长期利率、汇率等;第三阶段是通过中介目标变动,影响最终目标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三,论述1,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1)含义:

资源配置就是通过对现有的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及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特点和作用:

政府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效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3)机制和手段:

a,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合理比例;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c,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2,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1)概念和目标:

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的分配,即国民收入产生后通过分配形成的流量的收入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