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关第6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446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冲关第6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冲关第6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冲关第6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冲关第6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冲关第6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冲关第6练.docx

《高考冲关第6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冲关第6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冲关第6练.docx

高考冲关第6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

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天禧中,巽守雍,命随所取浮图像入见。

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

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

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通判河南府。

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

长卿驰谕之曰:

“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

”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

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

“上等也。

”“家几人?

”曰:

“惟此弟尔。

”曰:

“然则汝杀弟也。

”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历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

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

“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

”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

“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

”事下都水。

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

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

“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

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

”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

改陕西都转运使。

逾年,知庆州。

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长卿凿百井,皆及泉。

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

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

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

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

明年,卒,年六十六。

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

性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

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

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

1.对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方权听天下事   听:

听凭

B.推首恶一人诛之推:

审问

C.自淮趣高邮趣:

通向

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征:

赋税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长卿“长于政事”的一组是(  )

①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②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③岁漕米至八百万 ④凿百井,皆及泉 ⑤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 ⑥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

A.①②④B.③⑤⑥

C.①④⑥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长卿善于处理突发事件。

他担任河南府通判时,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城中哗然。

为稳定军心,孙长卿赶去安抚士兵,斩杀首恶,并夜宿军营,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断案如神。

在他担任和州知州时,有人控告说别人杀了他的弟弟,孙长卿察觉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了他两个问题,就断定是他杀了弟弟。

经审问,此人认了罪。

C.孙长卿敢于直言。

朝廷要开放茶禁,召其商议。

孙长卿认为当初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西北边事购买军粮,而今开放茶禁所得不足补助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会使国用损耗,所以拒绝执行。

D.孙长卿关心民生疾苦。

泥阳的罗川、马岭一带,山上有一条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

孙长卿寻访到一条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一条通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

因为外祖父朱巽的缘故,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天禧年间,朱巽驻守雍州,让孙长卿随同运取佛像入见皇帝。

(这时)宋仁宗正代(真宗)治理天下事务,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

皇帝下诏升迁孙长卿掌管楚州粮料院。

州中仓库积存大米五十万(石),有的年久腐烂已不能食用,主管官吏都怕犯法,没人敢轻易出仓粮食,孙长卿斟酌粮食的新旧,将好米筛选留下,又将陈米用清水淘去泥污,那些官吏才得以免于被治罪。

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

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

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

“下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

”(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

孙长卿担任和州知州,有人控告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察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他的家产情况,他回答说:

“是上等。

”又问:

“家中几个人?

”回答说:

“只有这个弟弟而已。

”孙长卿说:

“那么是你杀了弟弟。

”审问这个人,使这个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孙长卿历任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

一年漕运到京的米达八百万(石),有人质疑运的米太多,孙长卿答道:

“我不是想要有盈余,而是用来预防荒年。

”议论的人认为楚水多风浪,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通到高邮,孙长卿说:

“地势有山为阻曲折回绕,工役大难于成功。

”事情交付都水官。

调动民工几百万,终于不能完成,就作罢了。

当时又要开放茶叶买卖而收其赋税,召孙长卿商议,孙长卿说:

“本来祖宗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充作西北二边境购买军粮之用,而且不出京城的钱,公家私人都认为便利。

现在实行的措施,不足补助边境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而国家的财用被损耗了。

”于是逐条陈奏不便的理由十五件事,朝廷不听。

孙长卿改任陕西都转运使。

过了一年,任庆州知州。

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用,不久又断水了。

孙长卿开凿了一百口井,都找到了泉水。

泥阳有罗川、马岭等地,山上构筑有危险的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

孙长卿寻访到一条唐朝时的故道,开辟为通途。

熙宁元年,河北发生大地震,城墙和粮仓都倒塌了,孙长卿尽力修缮补筑。

宋神宗知道他的才能,转任他为兵部侍郎。

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孙长卿没有文学才能,但擅长政事,是能干的官员。

孙长卿性情廉洁,从不取别人一毫财利。

孙长卿任定州知州时应得园林之利八十万,他悉数归公。

孙长卿死后,皇帝下诏派人护送他的灵柩归葬原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

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

母弘吉赖氏,昭睿皇后之姊。

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

“安童虽幼,公辅器也。

”世祖曰:

“何以知之?

”对曰:

“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

”世祖悦。

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

“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

”对曰:

“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帝惊曰:

“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

”由是深重之。

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

辞曰:

“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帝动容,有间曰:

“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

”冬十月,召许衡至,传旨令衡入省议事,衡以疾辞,安童即亲候其馆,与语良久,既还,念之不释者累日。

八年,陕西省臣建言,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

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

“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

”从之。

十二年,诏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

从太子北平王出镇极边,在边十年。

二十一年,从王归,待罪阙下,帝即召见慰劳之,顿首谢曰:

“臣奉使无状,有累圣德。

”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

二十三年,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

“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

”安童奏曰:

“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

今近臣乃伺隙援引非类,曰某居某官、某居某职,以所署奏目付中书施行。

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

”帝曰:

“卿言是也。

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

”三十年,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童虽幼,公辅器也   器:

人才

B.诏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行:

施行

C.比因饥馑,盗贼滋横比:

近来

D.臣以年少,谬膺重任以:

因为

6.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安童富有政治才干的一组是(  )

①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

②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③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④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

⑤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

⑥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

A.①③⑤B.②③⑤

C.①④⑥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童自小做官,地位很高。

他喜欢和老成持重的人交谈,而从不亲近一个年轻人,有些见解就连皇上也感到惊奇,很受皇上器重。

B.安童被授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他却推辞说,江南未定,自己年少就担当重任,恐怕天下会有轻视朝廷之心,皇帝对此很感动。

C.在选任官员一事上,安童建议皇上要防止侍臣不按制度办事,随意引荐坏人。

皇上赞同他的意见,并要他举报随便诬陷上奏的人。

D.安童不仅富有政治才干,对皇帝忠心耿耿,且立身行事注重轻重缓急,有时奏对十分委婉,曲尽其意,表现出了一种过人的智慧。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顿首谢曰:

“臣奉使无状,有累圣德。

”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安童是木华黎第四世孙。

世祖追记开国功臣,把他召入宫中负责宿卫,这时他刚十三岁,地位却已在许多幕僚之上。

(他的)母亲弘吉赖氏,是昭睿皇后的姐姐。

有一天世祖见到她,问起安童的情况,(弘吉赖氏)回答说:

“安童虽然年轻,却是做三公宰辅的人才。

”世祖说:

“你怎么知道呢?

”(弘吉赖氏)回答说:

“每次退朝后,他必定要和老成持重的人交谈,从来没有亲近过一个年少的人,因此知道他是个人才。

”世祖很高兴。

四年,捉住了阿里不哥的同党一千多人,准备依法惩办他们。

安童在皇帝身边侍奉,皇帝对他说:

“我要把这些人置于死地,怎么样?

”(安童)回答说:

“人各为其主,陛下刚刚平息大难,就根据个人的怨恨杀人,将拿什么去安抚收服那些没有归附的人?

”皇帝惊奇地说:

“你年纪轻轻,怎么讲出这样老成的话,你这话正和我的意思相吻合。

”因此更加器重他。

至元二年秋八月,安童受官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

他推辞说:

“现在虽已平定三方,江南却还没有归附,我因为还年轻,就担当重任,恐怕四方会产生轻视朝廷之心。

”皇帝很感动,过了一会儿说:

“我已经深思熟虑了,没人能超过你。

”冬季十月,召许衡进京,传下圣旨命令许衡到中书省议事,许衡以有病为由推辞。

安童就亲自到他的住处去问候,和他交谈很长时间,回来后,好几天都在挂念他,不能忘怀。

至元八年,陕西行省长官提议,近来由于饥荒,盗贼四起横行,如果不公开杀掉几个,无法表示惩戒。

皇帝命令中书省详细讨论,安童上奏说:

“强盗、窃贼都杀掉,恐怕不合适。

对于那些判死罪的人,仍旧应当等待批准后再执行。

”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十二年,皇帝下诏让安童代管中书省枢密院的事务。

他随北平王到边远地区镇守,在边疆待了十年。

二十一年三月,跟随北平王归来,在宫殿外等待治罪,皇帝立刻召见慰劳他,(安童)叩头道歉说:

“我奉命(镇守边疆),没有作为,有损圣上的声誉。

”(皇帝)于是留他在宫中,一直交谈到四更天才出宫。

二十三年,中书省上奏拟定漕司各官员的姓名,皇帝说:

“像平章、右丞等官,我应当亲自选择,其余官职的任命都是你们的职责。

”安童上奏说:

“我最近听说陛下想依靠身边的侍臣做耳目,我的水平不高,接受了陛下的任命,如果所做的事有违法的,可以听凭侍臣的举报,罪过的轻重全凭陛下裁决。

现在陛下身边的侍臣却趁机引荐坏人,说谁该做什么官,谁该任什么职,把他们所签署的奏章交给中书省施行。

我认为选拔官吏的方法,朝廷自有一定的制度,对于那些实在没有先例援引的,我常常废除不予提拔,担心的就是近臣中有人诋毁我,希望陛下详细考虑。

”皇帝说:

“你说得对。

从今以后如果有这样的人绝不能任用,对那些随便上奏诬陷的人,立刻进宫报告我。

”三十年,安童因病在京城乐安里宅第中去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

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

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

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

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

皓乃手剑当车,曰:

“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

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今日有死而已。

”梵辞屈,不敢对。

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

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

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

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

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

冀因此陷之。

传逮皓、承。

太尉李固上疏救曰:

“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

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

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

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梁太后叹曰:

“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

”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

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迁使匈奴中郎将。

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

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

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

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

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

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

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

并、凉边人咸为发哀。

匈奴举国伤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

大方、爽快

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案:

查办

C.吏人诣阙请留之诣:

到……去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寇:

侵略

10.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

①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

“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④⑤D.③⑤⑥

1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

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把他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

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1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

父亲担任过定陶县令,有财产三千万。

父亲死后,种皓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的穷人。

种皓以看重钱财利益为羞耻,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皓都不与他们结交往来。

汉顺帝末年,担任侍御史。

顺帝提拔种皓在承光宫监护太子。

中常侍高梵从宫中单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

种皓就手持刀剑挡在车前,说:

“太子,国家皇位的继承人,关系到天下人的命运。

今天常侍来接人无诏书,有何凭据知道不是奸邪呢?

今天只有一死而已。

”高梵理穷辞屈,不敢对答。

杜乔事后感叹,自愧不如种皓遇到大事而不受迷惑。

皇帝也嘉奖他老成持重,称赞了很长时间。

后来出任益州刺史。

种皓素来慷慨激昂,喜欢建功立业。

在益州任上三年,传播朝廷的恩德一直到边远的部族,开通教化那极为不同的乡俗,岷山上杂落的部族都感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

当时永昌太守冶炼黄金熔铸了一条有花纹的蛇,用来献给大将军梁冀,种皓发现后就将永昌太守逮捕,并快马奏报朝廷,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皓心怀愤怒。

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百人,自称“天王”,种皓与太守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许多官吏、士卒却被伤害。

梁冀因为这件事诬陷他,传诏逮捕种皓、应承。

太尉李固上疏援救,说:

“臣听说征讨盗贼所受伤害,本来不是种皓、应承的责任,实在是由于县吏畏惧法律,害怕犯罪、压迫,驱赶太深太苦,然后招致这不祥的报应。

等到盗贼相聚起来,就此起彼伏处处不绝了。

种皓、应承因为首先举报大奸大恶人而紧跟着受罪,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

”皇帝(阅后采纳了李固的奏请,)就赦了种皓、应承的罪,仅仅免官而已。

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朝廷就派种皓为凉州刺史,深得百姓的欢心。

当种皓又被朝廷征用调迁时,官吏百姓投书朝廷请求挽留他,梁太后感叹道:

“我还没听说过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

”后来迁任汉阳太守,梁州戎夷男男女女相送到汉阳地界。

等到了汉阳郡,教化羌人,禁止侵犯掠夺。

后调任出使匈奴的中郎将。

当时,辽东的乌桓人反叛朝廷,种皓又转任辽东太守,乌桓人望风披靡,全部归服,在辽东边境上迎接种皓赴任。

后因事免官而归。

后来被征用为议郎,调迁为南郡太守,后又应召入京任尚书。

正遇到匈奴侵犯并、凉二州,汉桓帝擢升种皓担任度辽将军。

种皓到军营后,先向匈奴宣扬汉朝廷的恩惠,引诱胡人投降,还有不愿意服从的,就加以征讨。

诚心诚意地进行安抚,因此羌胡、乌孙等部族都来归服。

种皓于是就撤去报警的烽火,废了望哨楼,边境上晏然无事。

延熹四年,升迁为司徒。

在司徒任上三年,年六十一岁死去。

并、凉两州的边民都为他发丧致哀。

匈奴举国之人都伤心惋惜。

 

答案及解析

1.【解析】 听:

治理。

【答案】 A

2.【解析】 ①是说孙长卿因“外祖朱巽”的关系任该职,不能表明其“长于政事”;⑥是说孙长卿“性洁廉”。

【答案】 D

3.【解析】 C项,不是孙长卿拒绝执行开放茶禁,而是朝廷不听孙长卿的建议。

【答案】 C

4.【答案】 

(1)(仁宗)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

(2)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用,不久又断水了。

5.【解析】 行:

代替、代理。

【答案】 B

6.【解析】 ①是安童母亲推测性的话,不属于直接表现;⑤是说皇帝对他垂爱有加,不属于直接表现。

【答案】 D

7.【解析】 A项,“安童自小做官,地位很高”的说法错误,因为他最初只是宫中宿卫的负责人,地位只是在许多幕僚之上。

【答案】 A

8.【答案】 

(1)陛下刚刚平息大难,就根据个人的怨恨杀人,将拿什么去安抚收服那些没有归附的人?

(2)(安童)叩头道歉说:

“我奉命(镇守边疆),没有作为,有损圣上的声誉。

”(皇帝)于是留他在宫中,一直交谈到四更天才出宫。

9.【解析】 慷慨:

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答案】 A

10.【解析】 ①表现种皓不追名逐利,③表现种皓老成持重、为人谨慎,⑥写边境部族晏然无事。

①③⑥项不能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

【答案】 C

11.【解析】 种皓被免官不是因为太守伺机报复,而是因为大将军梁冀的诬陷。

【答案】 B

12.【答案】 

(1)种皓以看重钱财利益为羞耻,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皓都不与他们结交往来。

(2)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