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状况及改善.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559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状况及改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子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状况及改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子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状况及改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子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状况及改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子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状况及改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状况及改善.docx

《电子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状况及改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状况及改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状况及改善.docx

电子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状况及改善

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

学员姓名:

林建华

申请级别:

高级职业经理人

论文题目:

电子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状况及改善

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管理办公室

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评审委员会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中有关资料和数据是事实求是的。

尽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和致谢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

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

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管理办公室有权无偿使用本论文(包括

但不限于其印刷版和电子版)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目录2

一,摘要3

二电子产品制造业生产类型及管理范围4

1,生产类型4

2,生产现场管理范围4

3,生产管理内容及对象6

三,电子产品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7

1,批量原则及批号原则7

2,转移与分批原则8

3,暂存原则9

4,不良品返工原则9

5,数据记录原则10

6,时间原则11

7,调度原则11

8,归档原则12

9,电脑化辅助管理原则13

四,电子产品生产现场管理的措施13

1,人本管理14

2,标准作业14

3,定置管理15

4,目视管理以及看板管理15

5,工艺管理16

6,PPT生产设备管理16

7,对生产数据进行电脑化管理17

五,日本正一音响借鉴JIT生产模式17

1,JIT生产方式的目标18

2,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18

3,“BOM物料控制18

六,结语21

一摘要

本文是以作者多年的电子企业制造管理经验为背景而编写的论

文。

生产管理的核心是以提高生产效率,以数据为依据,运用

“4M1E”以及“看板管理”“目视管理”等管理方法,建立具有高效率、高品质的生产管理糸统。

本篇中代表了近二十年来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和现代制造业的管理方向,提高现代电子制造业的管理水准,进一步增强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生产现场管理是制造业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对生产现场管理和改进,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整体提高.外资制造业企业在企业升级和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过程中,创造了一糸例改善生产现场管理的经验,为我国多数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的依据•本文通过在外资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若干问题的阐述,以期能对我国电子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助益。

关健词:

4M1E看板管理目视管理

二,电子产品制造业生产类型及管理范围

1,生产的类型

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生产”的定义,通常制造物品(即是将元器件或者半成品通过多种动作构造成成品)即可称为生产,管理者要了解三个基本问题:

(1)完成的时机,即交货日期。

(2)产品的内容,即客户要求(规格,品质)。

(3)制造所需的费用,即成本。

生产类型企业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型,计划生产型、订单生产型和混合生产型。

计划生产型一般为满足一个由不特定客户所构成的市场需求,对产品的式样、品质、规格等先作计划、再从事生产的形态。

订单生产型是毎次生产时,根据客户所要求的外形款式、品质、规格等进行组织、安排。

混合生产型是对计划生产型和订单生产型的基础上,对共同的元器件或半成品、材料作计划生产安排。

2,生产现扬管理的范围

(1)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生产管理的中心,保证客户所要的产品在既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费用生产,并合理运用材料、人员及机械设备、生产方法的管理方法,是为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所做的一系例事务。

⑵品质管理

生产企业内如何以最经济的方法制造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管理

体糸。

女口IS09001、TQC等等。

(3)成本管理

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维持目标成本,确保预定的利润。

(4)作业管理

这是关于作业方法的管理,是生产现场管理中最基本的管理方法,此项管理若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其他的各项管理就难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作业管理即为改善作业,使之标准化,训练、指导作业者,使生产品质、效率、成本维持良好的状态。

(5)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含设施、工具)、工厂布置。

这是对生产主体人、机

的管理。

(6)物料管理、采购管理、外协管理、运输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生产现场管理是制造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生产现场得到反映,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也要在现场贯彻落实•因此作为基层环节的生产现场管理,其重要任务是保证生产现场的各项生产活动能高效率、有秩序地进行,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生产现场出现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各部门管理员在生产现场就能及时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外资企业所执行的“三现主义”(到现场、看现物、出现策)就是现场明确生产现场管理的概念、内容及其特征是对企业生产现场管理进行研究的前提和理论基础•为了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概念,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在生产现场迅速处理。

生产管理员有必要首先理解“生产现场”的涵义•生产现场是从事产品生产、制造或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即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作业对象,完成一定生产作业任务的场所•它既包括生产现场一线各基本生产车间的作业场所,电子生产企业各辅助生产部门的作业场所,如库房、IE部、PE部、ME部、IQC部、QC部、QA部、PMC部等.生产现场为企业直接创造出价值,是企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1].现场管理就是对现场活动进行计划和控制,对现场人员进行组织和领导,充分运用(4M1E)人员Manpower、物料Material、设备Machine、方法Matnod、环境Environment等资源,做到环境整洁、设备完好、及时生产、物流有序、成本领先和产品优质.现场管理是企业内部的基础管理,也是企业中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企业的宗旨和战略最终都要在现场管理中得以落实和体现。

3,生产现场管理内容及对象

在制造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往往忽略现场本身的管理效果,对在现场生场中的基层管理员及作业人员所表现出的环境、秩序、士气等直

观迹象不以理会,高层管理者往往注重于结果。

这可能会导致现场管理者盲目追求过高指标,背离了现场管理的终极目标,反而使现场管理对生产经营产生消极影响.作者认为生产现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展开,最终应该反映在产量、质量、成本等三个主要指标上面,实现现场管理围绕生产展开、为生产服务,使现场管理活动同生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

(1)生产现场管理的评价指标。

A)产量.有效的现场管理必须保证生产线发挥最优或接近最优的生产能力,缩短生产周期,及时完成订单的产量要求。

B)质量.有效的现场管理要按照产品质量要求,保证工艺流程合理,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加强质量检验,使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C)成本.有效的现场管理通过降低报废率、加强对物料控制等手段

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2)生产现场管理的对象有效的生产现场管理是通过对(4M)设备、物料、人员及其操作方法的管理来实现的。

•A)设备•设备的使用条件和环境符合技术的要求,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洗,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预防故障的出现。

B)物料•物料整洁有序,分类明晰,控制适度既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又不造成库存压力。

C)人员•通过现场组织体系的科学化和高效化来优化生产劳动组织充分发挥现场操作人员的能动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D)操作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规范的操作方法,加强对现场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各个工位均有方法可循。

三,电子产品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如前文所述,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区域性的前沿系统,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要实现整体优化,首先要持续不断地改进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作者认为,对电子产品生产现场管理和控制应遵循的以下的基本原则。

1批量原则及批号原则

批量原则是指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加工周期和生产成本。

批量过大,则产品在各工序加工作业的周期加长,在生产过程中的状态难以维持一致,易造成质量失控;批量过小,重复管理环节增多,总体生产进度减慢,各种电子元器、各种補料的试验品数量增加,试验用样品比例增大,生产成本增加。

因此在安排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批量比较大的产品型号应安排多条生产线同时作业,这样就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便于管理和对质量上保证。

批号原则是指对各工序在加工或检验的同一批产品应具有唯一的产品批号,不允许多批产品用一个批号,也不允许一产品有多个批号。

根据电子产品功能,产品批号分为音响类、视频类等等;批号基本规则是一位字母(表示产品品种)+该产品代号+年月四位代码+二位序列号。

已生产定型产品的批号由前、后工序生产部门的调度员根据产品批号分类编制原则给出;新品试制产品的批号及其分流批号由PE

部或者IE部工程师会同有关生产部门生管部门或生产部主管给出。

2,转移与分批原则

半成品和成品整批转移,物卡同传,记录完整。

产品在按批次完成全部本工序的工艺加工和检验并填写完整相应的原始记录和工艺流

程卡”后,方可转移至下一工序;操作员或检验员必须同时收到上一工序已完工或检验的产品和工艺流程卡”并核对物、卡的数量、状态情况无误后,方可开始工作。

工艺流程卡”要求填写完整齐全、

规范合格,并随对应的已完成工艺加工和检验的产品批一起流出半导体生产线。

已经生产定型的产品遇特殊情况而不能以一个完整批转移出本工序时,可由生产线拉长或者科文持工艺流程卡”向生管或生产部主管申请分子批转移,由部门经理协同其他协作部门经理签字确认同意后将该批分拆成多个子批,并给出各个子批批号转移;试制新品因试验工艺须分拆子批时,由项目负责人决定,并报生管员或生产部主管登记,给出分流子批批号。

对每个子批应给予一个与其它子批互不重复而又与原母批批号有渊源关系的子批批号,子批批号具有唯一性。

前、后工序子批批号均在原母批批号后面增加一个连字符和一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数字表示子批顺序号。

3,暂存原则

电子产品在加工、检验中,需暂时存放时,为保障生产有序进行,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对产品进行合格标志、有效标识与合理贮存,因此,应遵循以下基本规则:

(1)标志规范。

产品应按工艺详细规范的要求,在适当位置形成正式的产品标志。

(2)标识正确。

产品的状态标识按批次进行,除工艺流程卡”外,还可用标签的形式记录产品的型号、批号、数量、工序等(在加工、待检、待判、合格、不合格),填写标识的人员与日期等相关产品识别内容。

产品状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换产品的标识。

在制品的标识由该批次操作员或0C检验员完成;出工序的标识由拉长完成;出生产线的标识由生管或拉长或者科文完成。

4,返工原则

通过把握返工产品的质量状态,有效控制返工过程并做准确记录,保证不因返工而造成产品的批次性质量问题存在。

返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集中完成。

任一批次产品在同一工序的返工应集中在一起完成,以保证同次返工的状态一致。

(2)批次性返工的控制。

后工序批次性不合格(整批不合格、工序合格品率明显底于其目标合格品率或出现较大质量问题)的产品批,须通过不格品评审程序,然后决定是否可作为返工批向下转移。

对于批次性返工,生管或拉长应组织技术人员制订相应方案并报生产部经理签字同意后才能进行。

5,记录原则

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卡”等工艺原始记录是产品质量追踪的主要依据。

此外,质量分析、生产计划、原材料准备、成品率统计分析、成本核算等工作也都要以产品生产的这些原始工艺数据为基础。

因此,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