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472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7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月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半月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半月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半月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半月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月谈.docx

《半月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月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月谈.docx

半月谈

把脉农产品价格走势

2010-12-158:

00:

03    编辑:

梁恒    来源:

半月谈网综合

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定下了“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基调:

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同时将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了突出位置。

当我们将视线落在今年国内物价接力看涨,11月CPI“破五”这个大背景之下,经济工作新思路的提出便顺理成章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有着特殊意义。

明年农产品的供给和价格将呈现出怎样的走势?

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

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对此,各界众说纷纭,如“供需关系变化论”、“中间环节加价论”、“人为炒作论”等等。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上述原因确实在短期内不同程度地推高了农产品价格,而在更深层次上,则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农业正在步入“高成本时代”。

农产品价值的理性回归

“每斤小麦卖到1块钱以上了!

”回忆起这几年的种粮历史,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寨子村村民邵长义感慨不已。

我国北方地区小麦收购价格长期徘徊不进,这种状况近年来被逐渐打破。

在山东多数地区,今年新小麦收购价格由刚上市之际的1.86元/公斤左右,在一周左右迅速提升到2元/公斤以上,而且至今居高不下。

在鲁西南小麦主产区,目前小麦收购价格最高已达2.1元/公斤左右,而且农民还存在惜售情况。

对于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不少人归结为四大原因:

天气、自然灾害等导致的农产品供给变化,农产品收购加工主体增多导致需求增加,货币政策环境宽松,人为炒作介入等。

专家指出,这些都是结构性、阶段性、季节性因素,农产品价格的趋势性上涨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炒作只是在价格实际上涨的基础上再加一把力而已”。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研究员发现,2003年,特别是200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在短短几年内已经经历了几轮明显的上涨,所以,现在农产品价格用周期性波动理论难以解释,更可能是轮番性上涨,一轮接一轮,一个产品接一个产品。

“涨价的深层次、趋势性原因,是务农成本的刚性增长。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

“农产品涨价反映了农产品价值的理性回归,是近年来务农成本上升的必然要求。

”山东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秦庆武说,我国农民种粮经常处于亏损边缘。

“30年来,我国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不到5倍,而城镇职工工资增加了10倍以上、部分地区已达30多倍,这显然值得深思。

”山东省菏泽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怀存说。

细算务农成本账

农民务农成本主要来自3个方面。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这些基础成本均呈现了刚性大幅上涨。

第一,生产资料成本明显增加。

山东省济阳县济阳镇池家村村民郑庆河详细地给记者算了一笔投入账,一亩小麦生产资料投入达450元左右:

机器耕、种、收,共花近100元;浇水约60元;化肥约220元;农药约60元;6公斤种子约10元。

按小麦亩产400公斤算,生产资料成本就抵消了毛收入的50%以上。

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领域,同样如此。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老菜农刘秀芬告诉记者:

“现在种菜的成本比以前高多了,肥料这两年涨价很多。

现在买一袋复合肥要180元,开春的时候更贵,要230元到250元,每年单在肥料上的花费就要2000元左右。

农药也涨价了,小小一瓶10毫升的农药也要卖5元。

专家分析,近年来,农资价格虽有起伏,但总体上处于上涨趋势。

主要是受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同时由于能源制约的长期存在,决定了我国农资价格持续上涨。

第二,农村劳动力价格飙升。

广西凭祥市夏石镇榴利村村民苏端荣家种了100多亩甘蔗,年初的大旱没有难倒这位老蔗农,但是砍甘蔗时候的劳力短缺却使他发了愁。

“我们这儿都是山地,甘蔗收割无法实现机械化,全靠人力,但是现在雇人砍甘蔗越来越难了,一天六七十元还找不到人干活,这还是年龄稍大的人,年轻人根本不会考虑这么苦的活。

河南省虞城县大王村农民王家福有着同样的困扰,他家子女都在城里工作,每到收割麦子时就发愁。

“早些年,只要给几瓶啤酒,一些凉菜,就能找到一些闲散的劳力干活。

现在时代不同了,人力贵了,也不愿意吃苦了,别说在城里找到多好的工作,就是做建筑工也比帮人收小麦挣钱多。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不少农村已出现“用工荒”现象。

在广西扶绥县昌平乡木民村,农忙时节,农民根本雇不到人收割稻谷、砍甘蔗。

靠近越南的广西部分边界地区,开始出现越南非法劳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农业生产需要考虑机会成本,金融危机后,由于“用工荒”,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大幅上涨,这势必会推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成本。

第三,土地租金节节上涨。

河南省虞城县农民王家福今年秋季起出租了自家的6亩田地。

“出租价格是每亩每年1000元,一租5年,对方用来种植药材,出租到这么高的价格在过去是不可能的,毕竟一年种两季农作物,也收入不了多少钱。

但是近年来,我们这里租种土地大规模种植芍药、西瓜、西红柿等经济作物的人越来越多了,无形中也抬高了土地的价格。

”王家福说。

甘蔗种植大户苏端荣也感受到了土地价格上升带来的压力。

苏端荣介绍,他两年前租一亩旱地的价格是200元,坡地每亩30元,可是今年价格涨到了旱地每亩400元,坡地每亩60元到70元,价格涨了一倍还多。

郑风田认为,随着城市占有土地的快速增加,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地价上涨成为一种长期趋势。

尤其是一些大城市郊区征地可以获得的赔偿金越来越高,更使农业用地的成本大大增加。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如何平衡?

专家指出,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农产品平稳涨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符合农民对冲务农成本增加的合理诉求,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今年以来多种农产品价格上扬,许多农民反映能从中获益,种植意向有所增强,积极性有所提高。

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应清醒认识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的现实,制定政策积极应对。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特别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生产资料补贴以及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科技水平。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工业化越发达,越需要保护农业;农业越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越有底气。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加快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通过产业化规模经营降低务农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三是厘清农产品价格走势的机理和环节,合理调控农产品价格水平,避免人为打压农产品价格合理上涨、打击农业生产积极性。

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产后服务,治理农产品流通、销售环节,防止农业效益更多流入非农环节,损害农民利益和增加消费者不合理的食品支出负担。

四是科学合理运用进出口贸易手段,加强对本国农业的保护。

经验表明,一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形成了价格高地,容易受到国外农产品的冲击,应该及早防范,积极应对。

此外,对于生活困难群体,应尽快启动补贴和保障机制。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便提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

粮食产量“七连阳”咋还涨价?

2010年小麦、玉米、水稻全面增产,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312亿斤,增长2.9%,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48亿亩,比上年扩大1329万亩,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加;亩产达到331.5公斤,比上年提高6.9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然而粮价为何丰年还会上涨?

水利投入欠账,土地成本增加,粮食库存减少,国际市场影响……诸多涨价因素在货币泛滥与国际粮食减产之际“厚积薄发”。

水利投入欠账早晚要出问题

“水利欠账太多,要出大问题。

不把土地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要出大问题。

”最近讨论粮食问题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反复强调以上观点。

种1公斤小麦,要浇1000公斤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1995年起,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南粮北运改为北粮南运,而北方致命的问题是缺水。

随着3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设施次第荒废,水利设施匮乏正在成为我国致命的粮食安全隐患。

“今春云南大旱期间,如果云南省拿出旱灾所受损失的十分之一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旱情不会如此严重。

”中国农科院减灾专家李茂松在灾区调研后表示。

土地流转速度失常土地成本剧增

土地是粮食发展之基。

随着土地流转加速,种粮的土地成本日益显现。

在北京郊区,一亩地年租金超过1万元,昔日的稻田已变为菜地;在黑龙江,一亩稻田年租金已涨至470元;在陕西,一亩麦田年租金已超过500元。

“这两三年全国土地流转速度‘非常不正常’。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赵阳坦言,2007年前的十年间,全国土地流转年均增长14%,但2008年土地流转猛增70%,2009年再增50%。

“在地方政府与大公司的合力推动下,全国已累计流转1.7亿亩土地,这是否适应城镇化进程,还有待思考。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土地改革提出五项举措:

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承包权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改革征地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入市;保障宅基地用益物权。

“以上政策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陈锡文说,我国亟需立法保障既定政策的落实,遏制违规征地、侵犯农民土地承包权、侵犯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的现象,保护耕地,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28年,我国粮食生产连上四个台阶;改革开放后的前18年,粮食生产又上台阶;但从1996年到现在,粮食产量没有再上台阶。

农业期待加快转型

无农不稳,无粮不安。

今年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通胀预期加剧等一系列现象表明,越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越是要“手中有粮”;越是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越是要加强农业基础。

农业发展转型:

时不我待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进入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发展新阶段。

在这一新形势下;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发展转型显得越来越迫切。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增地减趋势不断加剧,保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的压力也越来越重。

在这种背景下,确保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供给成为重要政治任务,各地农业结构不得不选择以粮为主的产业结构,我们对农业技术路线也采取以高产为主要目标的技术路线,农业资源常常处于粗放型过度开发状态,再加上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农业比较效益的下降,导致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农业资源农转非。

这使得农业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农业投入报酬与农业节能减排都被忽视了,由此造成农业资源与环境危机也愈演愈烈。

现代农业应该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和商品化生产为前提,以企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不断提高的土地产出率、科技贡献率、劳动生产率为标志,广泛应用现代产业理念、现代设施装备、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期待高效能

《经济日报》日前刊文表示,发展高效能农业可以成为农业转型的一种可行思路:

切实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就是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农业这个核心,努力实现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农产品市场调控方式、农业生产手段、农业发展路径等各个方面的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许多地方的实践表明,能带动农民致富、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实践形式。

现代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现代高效农业就是要注重农业资源的节约使用、循环利用、综合开发,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农业集约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业成为能够带动农民致富的高效产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稳定有效的农产品供给是改革航程中不可或缺的压船石,更是稳定物价大船之锚。

而面对当前处在转型阶段所凸显出的各方矛盾,如何切实贯彻经济会议精神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则是确保农产品供给的根本途径。

赴港打酱油,真的是潮流?

2010-12-1414:

19:

23    编辑:

梁恒    来源:

人民日报

赴港买日用品,并非消费常态

“深港物价倒挂”、“深圳人到香港打酱油”、“内地客赴港狂扫食品日用品”……近日,相关报道见诸媒体。

相对于沸沸扬扬的媒体,深圳市民的反应却显得有些平和。

“换城消费”言过其实

深圳大多数超市和农产品市场,大多数商品的标价还是低于香港市价;深圳大多数普通居民表示不会去香港“打酱油”。

他们只希望“把家门口上涨的物价降下来”。

让他们高兴的是,深圳最大的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监测数据表明,11月蔬菜均价每市斤1.87元、比10月份下降26.67%,许多“一元菜”又出现在家门口的菜摊。

深圳布吉青青家园的一对“深港配”夫妻,港人老公不时捎带“港货”回家、内地主妇时常赴港采买。

但夫妻俩的购物篮里,很少有近日深圳人抱怨涨价最多的肉、菜;近来虽买些卫生纸、洗发水之类,“也是老公回家捎带”。

尽管有了香港“自由行”,但在“打工族”占绝对比例的深圳,十有八九不能像这对夫妻一样时常赴港采买。

一位“的哥”说,香港的卫生纸、洗发水、酱油之类多年前就比深圳便宜,但他既耗不起办出入境证件的时间、“也打不起香港的酱油”;有一位“准妈妈”耗时、花钱,去香港买回进口“美赞臣”奶粉,但“想买高档的,不是图便宜”。

12月3日,回家过周末的这对“深港配”夫妻说起物价,感觉香港市场上不少商品、特别是内地进口的副食品也悄然涨价,“猪肉比年初至少涨了三成,姜、蒜也都翻了番”。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11月29日表示,香港物价上升压力明年可能更为明显。

当地一位资深媒体人认为,所谓“换城消费”言过其实,更非深圳市场目前的消费“主流”。

价格倒挂仅限于少数商品

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黄发玉说,香港某些商品价格比深圳低是一直就有的事情,在许多深圳人眼里,趁“打折”赴港“拣便宜”、往返两地捎带些日用品回家“再正常不过、不是什么新鲜事”。

皇岗口岸工作人员黄俊生说,最近从香港购买日用品的深圳人确有增多,“但一般都是顺便捎带”。

据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调查,该市近期肉、奶、食用油等商品零售价确是高于香港,但这种“倒挂”仅限于少数商品和个别商场,并非普遍现象。

这些“不是什么新鲜事”和“并非普遍现象”,却让许多媒体“炒”得异常热乎。

当地的一位资深媒体人说,深圳一些商品近来价格上涨,因此赴港购物的深圳市民增多等都是事实,但由此就断言“‘赴港打酱油’已成为深圳人消费常态”、“深圳兴起‘换城消费’”等,则是“以偏概全”的炒作。

深港“同城消费”才是趋势

尽管这位资深媒体人不认为“换城消费”是深圳市场目前的消费“主流”,但他觉得,从赴港购物的现象中,可以看到深圳人的日常生活目前出现的新变化。

他认为,这种新变化就是“深港同城化步子的加快”。

去年4月,深圳开始试点实施“一签多行”,持此类签注赴港客流总量现已突破780万人次。

有调查统计,在80多万已办理“一签多行”的深圳居民中,一半以上把赴港购物的频率提高到每月2至5次、至少每月1次的超过25%、近两成居民调高至每月6到10次。

12月6日深圳市公安局已经将办理赴香港“个人游”签注人员范围扩大至常住深圳的非广东户籍居民。

另据港府公开的调查结果,约有6.2万名香港人、4.1万个住户在深圳安家,在深圳就业、经商、置业的香港居民更是远远超过这一数字。

这位资深媒体人认为,深、港往来逐步便利化、无障碍带来的“双城消费”或“同城消费”、“即兴消费”,才应该是两地居民真正初显的消费趋势。

财经专栏作家钟林说,随着“深港一体化”进程的提速,所谓“打酱油”不过是非主流的观察和深港融合大趋势之下的一个“快闪镜头”而已。

(记者胡谋)

是相互串门,不是单向扫货

每天出入深圳罗湖口岸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显得格外醒目:

大多是女性,随身“装备”是行李箱或购物袋。

近年来,这些家庭主妇往来两地购物俨然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深圳人,被戏称为到香港“打酱油”,而香港人则是“北上扫货”。

深港互通,各取所需

家住深圳莲塘的李先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香港采购日用品,行程并不远,过关之后坐一站地铁到上水站就要下车,“因为家里有小孩儿,像奶粉这样的商品我就愿意到香港来买,而且已经持续好几年了,倒不是图便宜。

”虽然最近深圳物价接连上涨也给他带来了一些压力,但他的购物目标依然很明确,“顺便捎些新鲜蔬菜或者日用品也是常有的事,这和下班后在超市顺手买点儿菜回家没多大区别”。

对深港两地居民来说,互通有无“串门”的历史已有多年了,因为香港物价高消费贵,很多港人每逢周末都会带全家北上深圳,一顿丰盛的晚餐可能也只是在香港普通茶餐厅一餐饭的价格,而对普通家庭来说,回程中把购物袋装满食品,在高物价的香港也是一种勤俭持家的好选择。

开放自由行后,深圳居民虽不至于到香港“打牙祭”,但鉴于两地市场互补性强,化妆品、日用品、奢侈品等香港质优价低的产品,吸引了大批深圳市民。

两地互通,各取所需,深港市民一直都在寻找着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日用品,偶尔捎带才划算

“本来香港日用品就经常有折扣,现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到香港购物更等于折上加折,这对我们具有相当吸引力。

加上一些日用品便宜耐放,只要过来购物也就顺便多采购些”,隔几个月就来香港购物的罗太太给记者算了笔账:

一支190克的“黑人”牙膏在深圳卖到12.5元人民币,同样的牙膏而且是200克一支,在香港只卖9.9元港币,折合人民币只有8元多。

香蕉在深圳超市售价4.5元(人民币,下同)一斤,香港只要约2元钱一斤;冷冻鸡翅,深圳售价14.8元一斤,香港售价约12元;娃娃菜深圳售价4.9元一斤,香港则只要3元左右一斤。

当然,类似采购也是有选择性的,大部分蔬菜、肉类还是香港贵得多,“特别是牛肉,香港超市好多牛肉都是国外进口的,哪怕是减价销售的冷冻牛肉,也比深圳的贵差不多20%,更贵的那就要高好几倍了。

对于专程到香港“打酱油”的说法,罗太太表示并不认同,“我也只是偶尔到上水采购,这是最近的一站,即使这样在香港境内往返路费也要40多港币,还没算上消耗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只是为了买几捆青菜或者几袋橙子就专程跑过来一趟,未免也太不值了,除非是耐储存的日用品,而且数量要足够多。

奢侈品,内地客购物首选

相比较酱油,价格高昂但人气不减的苹果电子产品,以及首饰、手表、皮包、高档化妆品等奢侈品始终都是内地游客赴港购物的首选,每年几百亿港元的消费额中,绝大部分内地游客都花在了类似方面。

香港旅游发展局11月3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内地访港旅客约为1853万人次,超越去年全年,其中近60%都是“过夜旅客”。

他们在港期间的消费指向也非常明显,特区政府统计处称,10月份香港电器及摄影器材、鞋类、珠宝首饰及奢侈品的销量分别增长了39%、33.8%和30.2%。

在此背景下,“打酱油”的销售额完全被“淹没”在上百亿的游客消费中,看不出丝毫波澜。

除此以外,在世界经济形势相对严峻的大背景下,香港日常生活用品也开始面临涨价压力。

香港特首曾荫权6日出席香港经济峰会时表示,由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加上人民币升值,香港已经开始面临输入通胀的压力——10月份通胀率是2.3%,稍高于第三季度的2%,其中食品价格上扬对低收入家庭影响特别显著。

“豆豉鲮鱼价格上升,午餐肉价格上升,面包价格上升……我留意到罐头食品、番茄等蔬菜的价格也在上升!

”财政司长曾俊华已将今年全年的基本通胀率预测由1.5%上调至1.7%,并称会在需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记者黄拯)

通胀预期下如何理财?

以储蓄为主要理财手段的居民,期待着加息能够让自己存款保值;而对于贷款买房的居民来说,加息则成了他们心中的痛——

加息:

期盼中也有纠结

12月7日,在工商银行北京亚运村营业厅,张大妈正把自己和老伴的退休金从存折中取出来,准备买国债。

说起理财,张大妈颇有心得:

“国债的利率比存款高不少,所以买国债最合适。

”张大妈说,国债1年期的年利率是2.85%;3年期的年利率是4.25%。

而1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2.5%,这还是10月份加息之后涨上去的。

张大妈说,她和老伴每月的退休金加起来有5000多元。

除去日常开销,一个月还能省下2000元左右。

平时省下的钱基本上都存成银行活期存款,等攒够1万元“整数”时,便倒腾出来买国债或是存成定期存单。

数据显示,我国10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减少了7003亿元,创2009年以来新低。

“储蓄搬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存款利率偏低。

对于存款利率不高,还要把钱存银行,张大妈表示很无奈:

“对我们这些只拿退休金的老头老太太来说,既不懂股票,也不懂收藏,更承受不了里面的风险。

所以,手里这点闲钱就是买国债、存银行。

现在物价涨得挺快,真希望存款利率也跟着往上涨涨。

辽宁省灯塔市是个县级市,这些年农民种地、搞养殖,一些村里搞起了水泥建材产业,农民收入还不错。

西大窑镇的镇干部李耀林说,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家里有了钱,除了盖房子、置办农资机具外,余下的钱主要还是存银行。

把钱拿去炒股或者买黄金进行投资,镇里这样的人还真不多。

“谁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老人看病、孩子上学,家里没有积蓄怎么行?

虽然银行利率不高,可该存钱还得存。

当然,如果银行能够加息那就更好了!

以储蓄为主要理财手段的居民,期待着加息能够让自己存款更保值;而对于另外一些贷款买房的居民来说,加息反而成了他们心中的痛。

在北京一家文化单位工作的王先生10月份刚刚买了一套总价150万元的房子。

首付款交近50万元,还从银行贷了100多万元。

“现在,我和爱人积蓄几乎全买房了,每月还贷款还得用掉一个人的工资。

加息对我们来说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增加偿还房贷和利息的负担。

”王先生说,买房后存款不多、“欠债”不少,像他这种情况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一旦银行加息,一个月可能就要多支付几百元的利息,确实很令人纠结。

他和爱人最关注的不是如何理财,而是盼着工资收入能增加得多一点、快一点,尽快把房贷还清。

(记者李丽辉)

可加仓估值合理、中长期能保值增值的股票

股市:

把握“结构性”机会

政策调整影响有多大

在影响明年股市运行状况的诸多因素中,货币政策将回归稳健是近期市场最关注的热点之一。

从A股市场的历史运行看,股市涨跌与通胀及货币政策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一般而言,在通胀温和上升时,股市往往处在上升趋势中。

而当通胀突破一个临界点之后,则会引发货币政策的收缩,从而带来股市的拐点。

等到通胀回落至较低水平,货币政策再度松动,股市则又迎来转好的契机。

不过,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如果因为当前政策的调整,就看淡明年的股市,依据并不充分。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员刘献军认为,受调控影响最大的是周期性行业,如果这些行业的估值水平和业绩下降,有可能会给市场带来较大压力。

但近年来股市的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周期性行业在市场上的比重相对缩小,而抗周期波动行业的“话语权“在增强。

此外,一些强周期股票,比如房地产股今年调整幅度已经比较大了,后续没有太大下跌空间。

因此,此次政策调整对市场的影响不会像以前那么大。

工银瑞信基金分析师李军也认为,如果进入加息周期,从过去十年的历史看,缓慢加息对股市不一定是利空。

全球市场从2003年到2007年的牛市是伴随着各国央行缓慢加息而演绎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加息力度。

在全球新兴市场中,A股2010年的表现相对较弱。

但从积极方面看,这也带来了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提高。

数据显示,目前A股估值水平相对美股溢价27%左右,低于历史平均溢价水平。

而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