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5495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docx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docx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身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很多知识学生比较了解,也比较感兴趣,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同时也能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升科学素养水平。

因此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通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研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4.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5.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或者失败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独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4.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

  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制取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书写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二氧化碳是学生了解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的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所起的众多重要作用,因此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

  2.教法的选择

  我在教学设计中不但重视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重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多次采用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网络搜索、知识竞赛、互动教学等多样化形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表达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将一些枯燥和晦涩难懂的问题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高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注入了精神动力。

对实验现象及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做到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个不错的思维习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一般途径,因此我在课的设计中重视指导学生:

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观――观察仔细、议――学会交流。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均得到最大的收获。

  四.说教学实施

  我将本节课内容分为四大环节来进行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新奇适当的导入是保证学生不错学习气氛形成的重要方法。

在这个环节我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搜集了多副关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图片和有关“屠狗洞”的小故事视频录像等,从中暗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也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17分钟)

  本环节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的一问一答模式,我认为那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因此我在学生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大胆的放手,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仪器和药品,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之后,亲自动手随意选择可行的药品进行实验探究,初步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装置、药品以及收集方法。

再通过各小组辩论的形式得出最好的方案。

  在学生交流出各种实验装置时,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每种装置的优缺点进行评价,采用灵活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把一些基本元件(仪器)通过简单的拖动组合成一套套实验装置,从中选择出最好的供实验所用。

  而药品的得一般很少小组能说出完整的理由,我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最终通过3组小实验得出结论:

1)大理石和稀硫酸2)大理石和稀盐酸3)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

  我设计本环节的根本意图很明显,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8分钟)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不易产生探究冲动。

尤其本环节实验比较多,老师说一个学生做一个,重复多遍同样的小环节就显得本节课了无生机。

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情景:

让学生扮演成一名医生,需要探究的解决的问题(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就是一个急症病人。

通过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努力,让学生在一种快乐、新奇的感受中找到解决病症的药方(即正确结论)。

我将这一步分为疑难杂症—专家坐诊——把脉问药—药到病除四个小环节来进行。

  1.疑难杂症(4分钟)

  同学们非常了解碳酸饮料,我就以探究碳酸饮料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为知识主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用途的图片以及有关信息资料或者小故事等,让学生以最快最准确的方式理解问题,为后面的猜想及探究方向做好了准备---即科学探究的明确提出问题阶段。

  (意图)培养学生从身边事物发现化学问题,加强探究的意识。

  2.专家坐诊(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个小医生都明确提出一个相对的药方,这样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多做假设,多做猜想,同时多明确提出探究的实验方案——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发表自身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方案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善自身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究方案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

  3.把脉问药(8分钟)

  专家坐诊的结果造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形式。

如何让学生统一思想,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实验是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让学生自身动手亲自实验,来推断自身的药方是否准确——实验验证阶段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4.药到病除(2分钟)

  通过专家坐诊的不错互动及把脉问药的实验探究,学生得出了正确的药方,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交流反思得出结论。

  这种设计方法打破了以往教材沿袭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一条一条往下验证,而我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各种各样的性质,最后让学生将所获得的性质分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学生真正参与了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5分钟)

  生产生活实践中二氧化碳的用途非常多,没有必要当做重点给同学们讲解,我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各抒己见,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教师最后以拓展升华的形式对同学们进行检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化学的紧密关系,知道二氧化碳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又会因“温室效应”的加剧而给人类带来灾难,体会到性质决定用途。

因此利用好、控制好二氧化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小结

  最后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完成,畅谈自身本节课的收获。

(2分钟)

  结束语

  本节课按照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达成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得到较大提升。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

本课题的内容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十分有益。

二氧化碳和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

  2.教学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地客观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3.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4.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等课程中,对于二氧化碳已有一定的了解,它是空气成分之一.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等。

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阅读讨论法

  五.说教学程序

  实验准备:

学生分组(4人为一小组):

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试管、紫色石蕊试液、醋酸、盐酸、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吸管、石灰水、?

教师准备:

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可乐瓶、水、烧杯、蜡烛、火柴、二氧化碳、试管、导管、澄清石灰水、集气瓶。

  知识认知过程:

  1.通过大家了解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引入主题;

  2.探究CO2的物理性质;

  3.探究CO2的化学性质;

  4.畅所欲言CO2的用途。

  实验探究过程:

明确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

  

(一)引入主题

  [学生观看]有关全球变暖的图片

  [明确提出问题]你能说出造成全球变暖罪魁祸首吗?

  [学生联想]二氧化碳

  [教师引入]你了解CO2吗,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CO2吧!

  (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探究活动1.教师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观察、归纳: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述能力)。

  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密度的探究

  [教师引导]:

基于上节CO2的`实验室制法学生了解到收集CO2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可推知C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你能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吗?

  [学生探究预设]:

实验1)、吹气球,让充满CO2的气球在空气中漂浮,观察现象。

  2)、将盛满空气和CO2的集气瓶分别放到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观察现象。

  3)、制取一瓶CO2,并倒入盛有燃着的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的烧杯内,观察现象。

(注意操作,要求CO2从旁边倒入)。

  [师生评价]:

哪些实验能证明你的结论?

  实验1):

不可行,气球内所充气体密度大于或等于空气密度时,气球均会下沉;

  实验2):

可行,

  [教师设问]要保证实验成功,实验时需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